发声单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16052发布日期:2022-08-05 18:54阅读:80来源:国知局
发声单体的制作方法
发声单体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声器件,尤其涉及一种运用在移动电子产品领域的发声单体。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便携式消费性电子产品越来越受人们的追捧,如手机、掌上游戏机、导航装置或掌上多媒体娱乐设备等,发声单体广泛应用于这些消费性电子产品。如此广泛的应用,就要求发声单体的性能优,使用寿命长。
3.相关技术的发声单体包括外壳、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磁路系统通常包括磁轭和磁钢,振动系统通常包括音圈、音圈骨架和振膜和fpc,音圈通过音圈骨架固定于磁路系统的磁间隙中,fpc在与音圈电连接的同时也可用于支撑音圈。
4.然而,相关技术中音圈骨架的应用会增加振动系统的重量,不利于振膜的振动发声性能,且fpc通常胶合在音圈的侧面,存在很大的fpc和音圈分离的风险,影响发声单体的发声性能和可靠性。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单体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声性能好、可靠性高的发声单体。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声单体,其包括盆架以及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和具有磁间隙的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磁轭以及固定于所述磁轭的磁钢,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膜以及固定于所述振膜并插入所述磁间隙内以带动所述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所述振膜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球顶以及环绕所述球顶的折环,所述球顶包括自所述球顶远离所述音圈的表面朝向所述音圈凹陷形成的凸台;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音圈远离所述振膜一端的fpc,所述fpc包括固定于所述音圈的内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盆架的外固定部以及连接所述内固定部和所述外固定部的弹性部,所述内固定部包括与所述弹性部连接的第一固定部、自所述第一固定部向远离所述振膜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二固定部以及自所述第二固定部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朝向所述音圈弯折延伸的第三固定部,所述音圈包括朝向所述振膜的上端面以及远离所述振膜的下端面,所述上端面固定于所述凸台,所述下端面固定于所述第三固定部。
8.优选的,所述下端面固定于所述第三固定部朝向所述音圈的表面。
9.优选的,所述音圈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三固定部的宽度。
10.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音圈远离所述磁钢的表面间隔设置形成用于容纳胶水的容胶槽。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三固定部一体成型。
12.优选的,所述fpc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部远离所述振膜表面的第四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和所述第四固定部一体成型,所述第四固定部胶粘于所
述第一固定部。
13.优选的,所述音圈呈跑道形,所述凸台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凸台分别沿所述音圈的长轴方向和短轴方向延伸分布。
14.优选的,所述第三固定部固定于所述音圈的角部位置。
15.优选的,所述磁钢包括位于所述磁轭中间位置的主磁钢以及设于所述主磁钢周侧并与所述主磁钢形成所述磁间隙的副磁钢,所述副磁钢包括沿所述音圈的长轴方向的第一副磁钢以及沿所述音圈的短轴方向的第二副磁钢,所述第一副磁钢和所述第二副磁钢间隔设置形成收容间隙,所述第三固定部延伸至收容于所述收容间隙。
16.优选的,所述发声单体还包括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固定部朝向所述振膜的表面上设有焊盘,所述音圈通过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焊盘电连接。
17.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发声单体中,通过在振膜的球顶上设置凹陷形成的凸台用以固定支撑音圈,避免使用音圈骨架,减轻了振动系统的整体重量,提升了发声单体的发声性能;此外,在fpc与音圈固定的位置设置弯折延伸的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与音圈的侧面间隔设置形成用于容纳胶水的容胶槽,第三固定部承载音圈的底部,有效提升了音圈和fpc的结合强度,避免了fpc和音圈分离的风险。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发声单体的立体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发声单体的爆炸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发声单体的fpc的立体图;
21.图4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22.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发声单体的球顶和音圈的立体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发声单体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25.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发声单体的立体图;
26.图9是图8中发声单体的fpc的立体图;
27.图10为图8中沿c-c线的剖视图;
28.图11为图10中d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30.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声单体100,所述发声单体100包括盆架1以及固定于所述盆架1的振动系统2和磁路系统3。
31.所述振动系统2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1的振膜21以及固定于所述振膜21的音圈22。所述音圈22驱动所述振膜21振动发声,且所述音圈22呈跑道形。
32.所述磁路系统3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1的磁轭31以及固定于所述磁轭31的磁钢32;具体的,所述磁钢32包括位于所述磁轭31中间位置的主磁钢321以及设于所述主磁钢321周侧并与所述主磁钢321形成磁间隙的副磁钢323;具体的,所述副磁钢323包括沿所述音圈22的长轴方向的第一副磁钢3231以及沿所述音圈22的短轴方向的第二副磁钢3232,所述第一
副磁钢3231和所述第二副磁钢3232间隔设置形成收容间隙3233。所述磁路系统3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主磁钢321朝向所述振膜21的表面的主极芯33以及所述盆架1固定连接的副极芯34,所述副极芯34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副磁钢3231的第一副极芯341、固定于所述第二副磁钢3232的第二副极芯34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副极芯341和所述第二副极芯342的呈环状的连接件343,所述连接件343固定于所述盆架1。
33.所述发声单体10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磁轭31外侧的钢片4。
34.所述振动系统2中,所述音圈22插设于磁间隙中,通电后与所述磁钢32作用以带动所述振膜21振动发声。进一步的,所述振膜21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球顶211以及环绕所述球顶211的折环212,所述折环212的外侧边缘固定于所述盆架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音圈22包括朝向所述振膜21的上端面221以及远离所述振膜21的下端面222,为了更好的承载所述音圈22,所述球顶211上设有自所述球顶211远离所述音圈22的表面朝向所述音圈22凹陷形成的凸台2111,所述音圈22的所述上端面221固定于所述凸台211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球顶211直接凹陷形成凸台2111用于固定音圈22,避免使用传统的音圈骨架,不仅减少了元件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还降低了振动系统2的重量,有利于提升振动系统2的发声性能。
35.具体的,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2111为4个,所述音圈22的长轴方向各与一个所述凸台2111固定、短轴方向各与一个所述凸台2111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凸台2111也可以呈环形,也可以为沿所述音圈22的长轴方向和短轴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个,在此不做限定。
36.为了进一步保证所述音圈22的振动稳定性,所述振动系统2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音圈22远离所述振膜21一端的fpc23;具体的,如图2-图5所示,所述fpc23包括固定于所述音圈22的内固定部231、固定于所述盆架1的外固定部232以及连接所述内固定部231和所述外固定部232的弹性部233,所述内固定部231包括与所述弹性部233连接的第一固定部2311、自所述第一固定部2311向远离所述振膜21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二固定部2312以及自所述第二固定部2312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2311的一端朝向所述音圈22弯折延伸的第三固定部2313,与现有技术中的fpc仅仅与音圈的侧面固定的方式不同,本实施例中,所述音圈22的所述下端面222固定于所述第三固定部2313朝向所述振膜21的表面,即所述fpc23的所述第三固定部2313承托所述音圈22的底部,提升了音圈22与fpc23之间的结合强度,避免脱离,提升了振动系统2的振动稳定性。为了更加均匀的支撑所述音圈22,所述fpc23为四个,即四个所述第三固定部2313分别固定于所述音圈22的四个角部位置。所述第三固定部2313延伸至收容于所述磁路系统3的所述收容间隙3233中。除此之外,所述发声单体100还包括导电端子5,所述fpc23的所述第一固定部2311朝向所述振膜21的表面上设置有焊盘23111,所述音圈22通过所述导电端子5连接到所述焊盘23111,再通过所述fpc23与外界电路电连接。
37.更优的,所述音圈22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三固定部2313的宽度,即,所述第三固定部2313沿所述音圈22的厚度方向可以完全的承载覆盖所述音圈22的下端面22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音圈22的厚度如图6中d2所示,所述第三固定部2313的宽度如图3中d1所示;在此基础上,所述第二固定部2312与所述音圈22远离所述主磁钢321的表面间隔设置形成用于容纳胶水的容胶槽,并往里填充胶水,进一步提升了音圈22与fpc23之间的结合强度。
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2311、所述第二固定部2312和所述第三固定部2313一体成型,整个所述fpc23为均一材质制成。
39.如图8-图11所示,在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声单体200中,其余结构均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所述fpc23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311远离所述振膜21表面的第四固定部2314,所述第二固定部2312、所述第三固定部2313和所述第四固定部2314一体成型,所述第四固定部2314胶粘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311远离所述振膜21的表面,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固定部2312、所述第三固定部2313和所述第四固定部2314由钢片一体弯折成型,与所述第一固定部2311的材质不同。
40.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发声单体中,通过在振膜的球顶上设置凹陷形成的凸台用以固定支撑音圈,避免使用音圈骨架,减轻了振动系统的整体重量,提升了发声单体的发声性能;此外,在fpc与音圈固定的位置设置弯折延伸的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与音圈的侧面间隔设置形成用于容纳胶水的容胶槽,第三固定部承载音圈的底部,有效提升了音圈和fpc的结合强度,避免了fpc和音圈分离的风险。
4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