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感骨传导听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83271发布日期:2022-10-29 03:59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感骨传导听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骨传导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感骨传导听音装置。


背景技术:

2.真无线耳机是指没有传统连接线的人体通过佩戴收听声音的设备,常见的包括蓝牙耳机、红外耳机等,主要通过骨传导方式进行声音传导,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人体骨骼传递声波至听觉神经。相对于通过空气传播耳膜震动传导声音的方式,骨传导效率高,能在嘈杂的环境中实现清晰的声音还原,而且声波也不会因为在空气中扩散而影响到他人。
3.公告号为cn21330571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无线骨传导耳机,包括主机本体,所述主机本体为圆柱形空心外壳且主机本体的内部固定安装电池以及电路板,主机本体的前侧开设有挤压槽,挤压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垫,橡胶垫为橡胶材质的片,主机本体的上端设置有弯曲空心状的固定挂杆,固定挂杆远离主机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喇叭头,喇叭头为圆形外壳且喇叭头的内部集成安装有喇叭以及振子。该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挂杆使得固定挂杆能挂接在耳朵的上方,从而增加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4.为了使用方便和灵活,设备的体型设计要求除了小巧、时尚之外,越来越向追求舒适和佩戴稳定的方向发展。该实用新型这种夹耳式耳机,在长时间佩戴后,非常容易造成佩戴者佩戴不舒适甚至引起耳朵上方的疼痛感,造成不好的佩戴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感骨传导听音装置。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压感骨传导听音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呈弧形,其两端分别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相连接;
7.所述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内设置有若干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包括压感装置、信号接收传感器、能源组件、骨传导振子。
8.可选的功能组件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麦克风等功能组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提供一种小巧、时尚,佩戴稳定、舒适的压感骨传导听音装置,通过能源组件为压感装置、信号接收传感器、骨传导振子供电,通过压感装置或外接设备对信号接收传感器发出指令,骨传导振子通过人体骨骼传递声波至听觉神经。
10.优选地,所述压感装置包括导电面,所述导电面位于第一壳体内远离第二壳体一侧和/或第二壳体内远离第一壳体一侧。
11.优选地,所述导电面用于识别动物肢体靠近或远离导电面中心的方向、点击靠近导电面的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次数、点击靠近导电面的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频率、点击靠近导电面的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停留时间中的一种或多种信号,并将该信号转化为
电信号传输给信号接收传感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听音设备通过导电面识别肢体对压感装置产生的不同的动作信号,从而对信号接收传感器发出不同的指令。
13.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远离第二壳体的侧面为中部突出或凹陷的曲面;
14.第一壳体内远离第二壳体的侧面处的所述导电面的形状为与第一壳体远离第二壳体的侧面形状相似的中部突出或凹陷的曲面。
15.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远离第一壳体的侧面为中部突出或凹陷的曲面;
16.第二壳体内远离第一壳体的侧面处的所述导电面的形状为与第二壳体远离第一壳体的侧面形状相似的中部突出或凹陷的曲面。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导电面的表面积,增加肢体对导电面的有效操控面积,便于精准识别不同的肢体语言,转化为更加丰富的电信号,便于精准传递更多不同的指令。
18.优选地,所述弹性连接件的弧度小于或等于二分之一π;所述弹性连接件内部贯穿设置有记忆钢丝、导线。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记忆钢丝增强夹持力,便于防止骨传导振子在佩戴时受到挤压损坏,避免弹性连接件塑性形变造成佩戴松动等问题,该佩戴方式尤其适用于运动过程。
20.优选地,所述弹性连接件靠近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处的横截面积大于远离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处的横截面积。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连接件靠近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处的形变较小,其中部形变较大,方便在使用过程中佩戴或取下听音装置,保证弹性连接件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连接稳定性。
22.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重心连线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二壳体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重心连线方向上的投影面积。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壳体体积大于第二壳体,第二壳体靠近第一壳体的一侧与耳廓内侧相抵接,第一壳体靠近第二壳体的一侧与耳廓外侧相抵接,通过弹性连接件夹持在耳朵上。
24.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靠近第二壳体的侧面为中部凹陷的曲面,该曲面包括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关于所述弹性连接件的对称面相对称;
25.所述第一接触面或第二接触面靠近弹性连接件的对称面处或远离弹性连接件的对称面处的曲率半径分别小于其中部的曲率半径;所述第一接触面或第二接触面远离弹性连接件的曲面弯曲方向与第一接触面或第二接触面靠近弹性连接件的曲面弯曲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接触面或第二接触面接触处切面之间的夹角小于180
°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壳体与耳廓外侧的接触面积较大,耳廓外侧下部的形状并非平面而是具有一个相对比较明显的弯折,第一接触面或第二接触面接触处与耳廓外侧弯折处相抵接,能够使第一壳体与耳廓外侧更加紧密的贴合,增大摩擦面积,增大摩擦力。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的特殊形状避免还能够尽可能的避免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在弹性连接件的作用下分别与耳廓内外侧相抵接时改变耳廓软骨的形态,配合7.5g的单耳重量,使得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得到保障。
27.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靠近第一壳体的侧面为中部凸出的曲面,该曲面远离弹性连接件的对称面处的曲率半径大于其中部的曲率半径。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壳体与耳廓内侧的接触面积较小,其形状便于第二壳体与与耳廓内侧更加紧密的贴合,有效接触面积更大,骨传导质量更好。
29.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30.(1)压感骨传导听音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弹性连接件,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内设置有若干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包括压感装置、信号接收传感器、能源组件、骨传导振子、麦克风;通过能源组件为压感装置、信号接收传感器、骨传导振子供电,通过压感装置或外接设备对信号接收传感器发出指令,骨传导振子通过人体骨骼传递声波至听觉神经,提供一种小巧、时尚,佩戴稳定、舒适的压感骨传导听音装置;
31.(2)通过第一壳体远离第二壳体的侧面、第二壳体远离第一壳体的侧面设置为中部突出或凹陷的曲面,导电面与相邻的侧面保持形状一致,便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导电面的表面积,增加肢体对导电面的有效操控面积,便于精准识别不同的肢体语言,转化为更加丰富的电信号,便于精准传递更多不同的指令;
32.(3)通过第一壳体靠近第二壳体的侧面为中部凹陷的曲面,包括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或第二接触面靠近弹性连接件的对称面处或远离弹性连接件的对称面处的曲率半径分别小于其中部的曲率半径,第一接触面或第二接触面接触处切面之间的夹角小于180
°
,第二壳体靠近第一壳体的侧面为中部凸出的曲面,能够使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分别与耳廓外侧、内侧更加紧密的贴合,避免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在弹性连接件的作用下分别与耳廓内外侧相抵接时改变耳廓软骨的形态,夹持稳定而舒适,配合7.5g的单耳重量,使得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得到保障。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感骨传导听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感骨传导听音装置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感骨传导听音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感骨传导听音装置另一方向为了展示能源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记:1、第一壳体;11、第一接触面;12、第二接触面;2、第二壳体;3、弹性连接件;31、记忆钢丝;32、导线;4、压感装置;5、信号接收传感器;6、能源组件;7、骨传导振子。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本文中的“远段”、“远端”、“近段”和“近端”中的“远”和“近”是相对于操作者的位置来讲,即靠近操作者为“近”,远离操作者为“远”。
39.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
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40.如图1、图2所示,一种压感骨传导听音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弹性连接件3,弹性连接件3呈弧形,其两端分别与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相连接,在优选实施例中,该弹性连接件3的弧度为二分之一π甚至小于二分之一π,弹性连接件3内部贯穿设置有记忆钢丝31,以便提供更大的夹持力和恢复弹性,防止压感骨传导听音装置在佩戴时受到挤压损坏,避免弹性连接件3塑性形变造成佩戴松动等问题。
41.第一壳体1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重心连线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二壳体2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重心连线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重心连线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第一壳体1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重心连线方向上的投影内,即第一壳体1体积大于第二壳体2,使用时第二壳体2靠近第一壳体1的一侧与耳廓内侧相抵接,第一壳体1靠近第二壳体2的一侧与耳廓外侧相抵接,通过弹性连接件3夹持在耳朵上。
42.如图3、图4所示,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内设置有功能组件,功能组件包括但不限于压感装置4、信号接收传感器5、能源组件6、骨传导振子7、麦克风等功能组件中的一种或多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将若干功能组件分布于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内,弹性连接件3内部还贯穿设置有导线32,用于位于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内的功能组件之间的电连接。能源组件6为压感装置4、信号接收传感器5、骨传导振子7供电,通过压感装置4或外接设备对信号接收传感器5发出指令,骨传导振子7通过人体骨骼传递声波至听觉神经。其中能源组件6包括充电电池、充电组件等,接收传感器能够接受来自压感装置4的信号,也能接受来自外接设备如蓝牙连接的手机、电脑、平板等的相关指令,麦克风具有收音,识别声音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压感装置4包括但不限于按压控制装置、触控装置、案件装置等通过施加外力实现控制信号传输的功能部件。
4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内设置有信号接收传感器5、能源组件6、麦克风,第二壳体2中设置有骨传导振子7,压感装置4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于第一壳体1内远离第二壳体2一侧或第二壳体2内远离第一壳体1一侧,如果有需要也可以两处分别设置一个压感装置4。该压感装置4包括导电面,用于识别动物肢体靠近或远离导电面中心的方向、点击靠近导电面的第一壳体1或第二壳体2的次数、点击靠近导电面的第一壳体1或第二壳体2的频率、点击靠近导电面的第一壳体1或第二壳体2的停留时间中的一种或多种信号,并将该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信号接收传感器5。便于听音设备通过导电面识别肢体对压感装置4产生的不同的动作信号,从而对信号接收传感器5发出不同的指令。
44.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设置有压感装置4的第一壳体1远离第二壳体2的侧面设置为中部突出的曲面,如果有需要或考虑不同的外观,也可以设置为凹陷的曲面,与之相邻的导电面的整体形状也设置为与之相适应的突出的曲面或凹陷的曲面即可。
45.同理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内也设置有压感装置4,第二壳体2远离第一壳体1的侧面设置为中部突出曲面,如果有需要或考虑不同的外观,也可以设置为凹陷的
曲面,与之相邻的导电面的整体形状也设置为与之相适应的突出的曲面或凹陷的曲面即可。
46.这样便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导电面的表面积,增加肢体对导电面的有效操控面积,便于精准识别不同的肢体语言,转化为更加丰富的电信号,便于精准传递更多不同的指令。
47.弹性连接件3靠近第一壳体1或第二壳体2处的横截面积大于远离第一壳体1或第二壳体2处的横截面积,具体的呈现一种两头膨大中间较细的弯曲棒状,考虑到使用过程中,佩戴时弹性连接件3靠近第一壳体1或第二壳体2处的形变较小,只有中部形变较大,如此更加方便在使用过程中佩戴或取下听音装置,同时保证弹性连接件3与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的连接稳定性,其故障损坏率远远小于通体相同粗细的弯曲棒状弹性连接件3。
48.第二壳体2靠近第一壳体1的侧面为中部凸出的曲面,该曲面远离弹性连接件3的对称面处的曲率半径大于其中部的曲率半径。第一壳体1靠近第二壳体2的侧面为中部凹陷的曲面,该曲面包括第一接触面11、第二接触面12,第一接触面11、第二接触面12关于所述弹性连接件3的对称面相对称;第一接触面11或第二接触面12靠近弹性连接件3的对称面处或远离弹性连接件3的对称面处的曲率半径分别小于其中部的曲率半径;第一接触面11或第二接触面12远离弹性连接件3的曲面弯曲方向与第一接触面11或第二接触面12靠近弹性连接件3的曲面弯曲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接触面11或第二接触面12接触处切面之间的夹角小于180
°

49.由于耳廓外侧下部的形状并非平面而是具有一个相对比较明显的弯折,第一壳体1与耳廓外侧的接触面积较大,通过第一接触面11或第二接触面12接触处与耳廓外侧弯折处相抵接,能够使第一壳体1与耳廓外侧更加紧密的贴合,增大摩擦面积,增大摩擦力。
50.第二壳体2与耳廓内侧的接触面积较小,其形状便于第二壳体2与与耳廓内侧更加紧密的贴合,有效接触面积更大,骨传导质量更好。第一接触面11、第二接触面12的特殊形状避免还能够尽可能的避免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在弹性连接件3的作用下分别与耳廓内外侧相抵接时改变耳廓软骨的形态,配合7.5g的单耳重量,使得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得到保障。最终得到一种小巧、时尚,佩戴稳定、舒适、尤其适用于运动过程的压感骨传导听音装置。
5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