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无线网络收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20156发布日期:2022-11-09 06:50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安装的无线网络收发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收发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无线网络收发器。


背景技术:

2.无线网络收发器是用于接收无线信号并进行传输的一种设备,可用于扩大无线局域网的面积,无线局域网,是使用无线连接的局域网,它使用无线电波作为数据传送的媒介,传送距离一般为几十米,无线局域网的主干网路通常使用电缆,无线局域网用户通过一个或更多无线接取器,接入无线局域网。
3.然而现有的无线网络收发器在使用时,为了方便办公,方便连接网络,无线网络收发器通常会被人们随身携带,进而需要人们频繁的对由无线网络收发器进行移动,进而难免使无线网络收发器发生碰撞,进导致无线网络收发器的内部元件出现故障,同时由于无线网络收发器的壳体通常是采用螺钉进行连接的,当无线网络收发器发生故障时,需要使用者借助工具才能完成对无线网络收发器的拆卸,非常的不方便,不利于使用者对无线网路收发器进行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无线网络收发器,能够解决无线网络收发器不利于维修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无线网络收发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上壳体的底部,连接杆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缺口,下壳体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的内壁与连接杆的表面滑动连接,连接槽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限位槽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限制杆,两个限制杆的相对端均为斜面,两个限制杆表面上的结构均相同。
6.优选的,所述限制杆的表面活动套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限制杆的表面和限位槽的内壁。
7.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插板,两个插板的截面均呈凸形,下壳体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插槽,两个插槽的内壁分别与两个插板的表面滑动连接,两个插槽中的结构均相同。
8.优选的,所述插槽内壁的前后两侧均滑动连接有限制球,两个限制球的相背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两个第二弹簧的相背端均固定连接在下壳体的内部。
9.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口,连接口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挡板。
10.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簧,压簧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滑槽的内壁,下壳体的表面开设有压槽,压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压杆,压杆的前端固定连接在挡板的表面。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便于安装的无线网络收发器,通过连接机构的设置,使用者只需要将连接杆插入连接槽即可完成装置的连接,同时只需要拉动限制杆就能完成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分离,使使用者无需借助工具就能完成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分离,方便了使用者对装置进行维修。
13.(2)、该便于安装的无线网络收发器,通过限制球与插板截面凸形的设置,增大了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连接的紧密性,提高了装置连接的稳定性。
14.(3)、该便于安装的无线网络收发器,通过挡板与压簧的设置,使装置在不影响装置正常使用的同时能够将连接口进行封闭,进而尽量避免了装置装在口袋或背包里时,口袋或背包中的杂物混入连接口中,对连接口进行堵塞,影响装置与外界设备连接的稳定性,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安装的无线网络收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口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壳体与下壳体侧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放大图。
20.附图标记:1、上壳体;2、下壳体;3、限制杆;4、连接口;5、压杆;6、压槽;7、挡板;8、滑槽;9、压簧;10、连接杆;11、缺口;12、第一弹簧;13、限制球;14、第二弹簧;15、连接槽;16、插板;17、限位槽;18、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4.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实施例一:
26.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无线网络收发器,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下壳体2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口4,用以与外部数据线进行连接,连接口4的内壁开设有滑槽8,滑槽8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挡板7,用以对连接口4进行遮挡,尽量表面了连接口4中混进杂物,使连接口4被堵塞的情况,保证了连接口4与数据线之间的正常连接,保证了装置的正常使用。
27.挡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簧9,压簧9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滑槽8的内壁,下壳体2的表面开设有压槽6,压槽6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压杆5,压杆5的前端固定连接在挡板7的表面,进而通过压杆5的设置,方便了使用者对挡板7进行操作。
28.进一步地,使用者在使用时,向下按动压杆5,进而带动压杆5在压槽6的内壁滑动下降,进而带动挡板7在滑槽8中滑动下降,并对压簧9进行压缩,进而使挡板7不再对连接口4进行阻挡,进而使数据线能够顺利插入连接口4中,进而通过挡板7与压簧9的设置,使装置在不影响装置正常使用的同时能够将连接口4进行封闭,进而尽量避免了装置装在口袋或背包里时,口袋或背包中的杂物混入连接口4中,对连接口4进行堵塞,影响装置与外界设备连接的稳定性,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29.实施例二;
30.请参阅图1-4,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上壳体1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上壳体1的底部,连接杆10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缺口11,下壳体2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15,连接槽15的内壁与连接杆10的表面滑动连接,连接槽15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17,两个限位槽17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限制杆3,两个限制杆3的相对端均为斜面,两个限制杆3表面上的结构均相同,限制杆3的表面活动套接有第一弹簧12,第一弹簧1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限制杆3的表面和限位槽17的内壁。
31.上壳体1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插板16,两个插板16的截面均呈凸形,下壳体2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插槽18,两个插槽18的内壁分别与两个插板16的表面滑动连接,两个插槽18中的结构均相同,插槽18内壁的前后两侧均滑动连接有限制球13,两个限制球13的相背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4,两个第二弹簧14的相背端均固定连接在下壳体2的内部。
32.进而,当上壳体1与下壳体2进行连接时,将连接杆10插入连接槽15中,进而随着连接杆10的插入,由于两个限制杆3对连接杆10插入进行阻挡,进而使连接杆10的下端对两个限制杆3的斜面进行挤压,进而使两个限制杆3进行相背运动,进而对两个第一弹簧12进行压缩,进而使两个限制杆3不再对连接杆10进行阻挡,进而使连接杆10能够顺利插入,当连接杆10上的两个缺口11分别与两个限制杆3接触时,在两个第一弹簧12的弹力下,两个限制杆3分别插入两个缺口11中,进而对连接杆10进行限制,使连接杆10无法拔出,连接杆10插入连接槽15的同时,两个插板16分别插入两个插槽18中,进而使插板16分别对两个限制球13进行挤压,进而使两个限制球13进行相背运动,并对两个第二弹簧14进行挤压,当插板16的下端与两个限制球13脱离时,两个限制球13在两个第二弹簧14的弹力下恢复原位,对插板16进行限制,进而通过限制球13与插板16截面凸形的设置,增大了上壳体1与下壳体2之间连接的紧密性,提高了装置连接的稳定性。
33.在对上壳体1与下壳体2进行分离时,使用者只需要拉动限制杆3,使第一弹簧12压缩,使限制杆3不再对连接杆10进行阻挡,随后即可直接将上壳体1与下壳体2进行分离,进
而通过连接机构的设置,使用者只需要将连接杆10插入连接槽15即可完成装置的连接,同时只需要拉动限制杆3就能完成上壳体1与下壳体2之间的分离,使使用者无需借助工具就能完成上壳体1与下壳体2之间的分离,方便了使用者对装置进行维修。
34.工作原理:上壳体1与下壳体2进行连接时,将连接杆10插入连接槽15中,进而随着连接杆10的插入,由于两个限制杆3对连接杆10插入进行阻挡,进而使连接杆10的下端对两个限制杆3的斜面进行挤压,进而使两个限制杆3进行相背运动,进而对两个第一弹簧12进行压缩,进而使两个限制杆3不再对连接杆10进行阻挡,进而使连接杆10能够顺利插入,当连接杆10上的两个缺口11分别与两个限制杆3接触时,在两个第一弹簧12的弹力下,两个限制杆3分别插入两个缺口11中,进而对连接杆10进行限制,使连接杆10无法拔出。
3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