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扬声器喇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77050发布日期:2022-11-22 22:37阅读:44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扬声器喇叭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音箱产品成为了人们欣赏音乐或其他口述作品的必需品,被广泛应用在家庭、车载和户外等场合;而扬声器是音箱等中的重要声学部件,是一种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当电流通过音圈时,音圈产生随电流而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与扬声器的磁铁的磁场发生相吸或相斥的作用,导致音圈产生机械振动从而带动扬声器的部件振动,并反复推动空气而发出声音。
3.目前,扬声器的结构通常包括有支架、弹波、音圈、鼓纸、防尘盖、t铁、磁铁、华司这八部分组成,其中鼓纸、弹波、音圈、防尘盖组成振动部分(即软件部分),t铁、磁铁、华司、盆架组成硬件部分,在扬声器组装成型后,扬声器的整体高度至少包括盆架的高度以及本身高度较高的鼓纸和弹波的高度之和,使得扬声器整体高度设计较高,导致扬声器安装到电子设备上时更加占用设计空间,难以满足现在电子产品超薄化的发展趋势,适用范围小。
4.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扬声器喇叭结构,其通过鼓纸和弹波的结合设计,省去了鼓纸和弹波分别组装后所占用的整体高度,从而降低了扬声器的整体高度,节省电子产品的设计空间,有利于电子产品超薄化的发展趋势,以满足不同电子产品的设计需求,适用范围广。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7.一种扬声器喇叭结构,包括有支架及设置于支架上的音圈、鼓纸、弹波、华司、磁铁、u铁;其中:所述音圈、华司、磁铁和u铁自上往下依次布置于支架的中部位置,所述鼓纸和弹波上下依次布置于支架上并位于音圈的外围;所述鼓纸具有胴体及连接于胴体的环体,所述环体具有自内往外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环部、第一拱形环部、第二连接环部,所述胴体的外端连接于第一连接环部上,所述第一拱形环部为向外凸起的拱形环部;所述弹波包括有自内往外依次设置的第三连接环部、第二拱形环部、第四连接环部,所述第三连接环部连接于第一连接环部的下端,所述第四连接环部连接于第二连接环部的下端并固定于支架上,所述第二拱形环部为向内凹设的拱形环部。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胴体的外端具有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五连接环部,所述第五连接环部设置于第一连接环部的上端。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安装台阶,所述第四连接环部的下端设置于安装台阶上。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环部具有向上延伸设置的加强环部,所述加强环部连接于第四连接环部的上端。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强环部的外端设置有定位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匹配定位部的定位槽,所述定位部适配定位于定位槽内以实现鼓纸、弹波在支架上的组装定位。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拱形环部包括有若干围绕第三连接环部外围间距式布置的拱形部,所述第四连接环部连接于若干拱形部的外端。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若干围绕鼓纸外围间距式布置的安装孔。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音圈的上端设置有防尘帽。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鼓纸和弹波的结合设计,利用第一拱形环部的外凸结构和第二拱形环部的内凹的结构相对设置,并依次设于支架上,省去了鼓纸和弹波分别组装后所占用的整体高度,从而降低了扬声器的整体高度,节省电子产品的设计空间,有利于电子产品超薄化的发展趋势,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以满足不同电子产品的设计需求,适用范围广;
16.其次是,安装台阶的设置,有利于鼓纸和弹波在支架上的组装,同时,加强环部的设置,提高了鼓纸与支架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保证了扬声器的结构稳定,提高了扬声器的使用寿命;
17.以及,定位部和定位槽的设置,有利于鼓纸和弹波在支架上的定位安装,保证了扬声器的生产质量稳定一致,同时,防尘帽的设置,使得扬声器在使用过程或者在不使用时对喇叭进行防尘保护,保证了扬声器的外放的音效效果,可用性佳。
18.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剖视图;
22.图4是图3所示结构的a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
23.附图标识说明:
24.11、支架
ꢀꢀꢀꢀꢀꢀꢀꢀꢀꢀꢀꢀꢀꢀꢀꢀꢀ
111、安装台阶
25.112、定位槽
ꢀꢀꢀꢀꢀꢀꢀꢀꢀꢀꢀꢀꢀꢀ
113、安装孔
26.12、音圈
ꢀꢀꢀꢀꢀꢀꢀꢀꢀꢀꢀꢀꢀꢀꢀꢀꢀ
13、鼓纸
27.131、胴体
ꢀꢀꢀꢀꢀꢀꢀꢀꢀꢀꢀꢀꢀꢀꢀꢀ
132、环体
28.133、第一连接环部
ꢀꢀꢀꢀꢀꢀꢀꢀ
134、第一拱形环部
29.135、第二连接环部
ꢀꢀꢀꢀꢀꢀꢀꢀ
136、第五连接环部
30.137、加强环部
ꢀꢀꢀꢀꢀꢀꢀꢀꢀꢀꢀꢀ
138、定位部
31.14、弹波
ꢀꢀꢀꢀꢀꢀꢀꢀꢀꢀꢀꢀꢀꢀꢀꢀꢀ
141、第三连接环部
32.142、第二拱形环部
ꢀꢀꢀꢀꢀꢀꢀꢀ
143、第四连接环部
33.15、华司
ꢀꢀꢀꢀꢀꢀꢀꢀꢀꢀꢀꢀꢀꢀꢀꢀꢀ
16、磁铁
34.17、u铁
ꢀꢀꢀꢀꢀꢀꢀꢀꢀꢀꢀꢀꢀꢀꢀꢀꢀ
171、凹腔
35.172、凸起
ꢀꢀꢀꢀꢀꢀꢀꢀꢀꢀꢀꢀꢀꢀꢀꢀ
18、防尘帽。
具体实施方式
36.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37.一种扬声器喇叭结构,包括有支架11及设置于支架11上的音圈12、鼓纸13、弹波14、华司15、磁铁16、u铁17;其中:
38.所述音圈12、华司15、磁铁16和u铁17自上往下依次布置于支架11的中部位置,通常,所述u铁17具有上端敞口的凹腔171,所述华司15、磁铁16上下依次布置于凹腔171内,所述音圈12的下端伸入凹腔171内并位于华司15、磁铁16的外围;此处,所述凹腔171具有向上延伸设置的凸起172,所述磁铁16设置于凸起172上,所述鼓纸13和弹波14上下依次布置于支架11上并位于音圈12的外围;
39.所述鼓纸13具有胴体131及连接于胴体131的环体132,所述环体132具有自内往外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环部133、第一拱形环部134、第二连接环部135,所述胴体131的外端连接于第一连接环部133上,所述第一拱形环部134为向外凸起的拱形环部;
40.所述弹波14包括有自内往外依次设置的第三连接环部141、第二拱形环部142、第四连接环部143,所述第三连接环部141连接于第一连接环部133的下端,所述第四连接环部143连接于第二连接环部135的下端并固定于支架11上,所述第二拱形环部142为向内凹设的拱形环部,此处,所述第二拱形环部142包括有若干围绕第三连接环部外围间距式布置的拱形部,所述第四连接环部143连接于若干拱形部的外端;如此,通过鼓纸和弹波的结合设计,利用第一拱形环部的外凸结构和第二拱形环部的内凹的结构相对设置,并依次设于支架上,省去了鼓纸和弹波分别组装后所占用的整体高度,从而降低了扬声器的整体高度,节省电子产品的设计空间,有利于电子产品超薄化的发展趋势,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以满足不同电子产品的设计需求,适用范围广。
41.还有,所述胴体131的外端具有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五连接环部136,所述第五连接环部136设置于第一连接环部133的上端,如此,第五连接环部的设置,有利于胴体与环体之间的组装连接。
4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环部135具有向上延伸设置的加强环部137,所述加强环部137和第二连接环部135均连接于第四连接环部143的上端,所述加强环部137与第一拱形环部134之间保持有距离;还有,所述支架11上设置有安装台阶111,所述第四连接环部143的下端设置于安装台阶111上;如此,加强环部的设置,提高了鼓纸与支架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保证了扬声器的结构稳定,提高了扬声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安装台阶的设置,有利于鼓纸和弹波在支架上的组装。
43.以及,所述加强环部137的外端设置有定位部138,所述支架11上设置有匹配定位部的定位槽112,所述定位部138适配定位于定位槽112内以实现鼓纸、弹波在支架上的组装定位,优选地,所述定位部138设置有两个并对称式设置于加强环部137上,相应的,所述定位槽112设置有两个并对称式设置于支架11上,如此,定位部和定位槽的设置,有利于鼓纸和弹波在支架上的定位安装,保证了扬声器的生产质量稳定一致。
44.优选地,所述支架11上设置有若干围绕鼓纸13外围间距式布置的安装孔113,且,所述音圈12的上端设置有防尘帽18,使得扬声器在使用过程或者在不使用时对喇叭进行防尘保护,保证了扬声器的外放的音效效果,可用性佳。
45.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鼓纸和弹波的结合设计,利用第一拱
形环部的外凸结构和第二拱形环部的内凹的结构相对设置,并依次设于支架上,省去了鼓纸和弹波分别组装后所占用的整体高度,从而降低了扬声器的整体高度,节省电子产品的设计空间,有利于电子产品超薄化的发展趋势,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以满足不同电子产品的设计需求,适用范围广;
46.其次是,安装台阶的设置,有利于鼓纸和弹波在支架上的组装,同时,加强环部的设置,提高了鼓纸与支架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保证了扬声器的结构稳定,提高了扬声器的使用寿命;
47.以及,定位部和定位槽的设置,有利于鼓纸和弹波在支架上的定位安装,保证了扬声器的生产质量稳定一致,同时,防尘帽的设置,使得扬声器在使用过程或者在不使用时对喇叭进行防尘保护,保证了扬声器的外放的音效效果,可用性佳。
4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