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传导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48168发布日期:2022-12-14 02:19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传导耳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传导耳机。


背景技术:

2.骨传导耳机常采用颈戴的方式佩戴,骨传导耳机包括两个耳机头、两个耳挂、两个仓体和一条颈戴线,仓体和耳机头之间通过耳挂相连,两个仓体之间通过颈戴线相连。两个仓体的功能通常不同,例如其中一个仓体为电池仓,主要用于提供电能,而另一个仓体为控制仓,主要用于控制耳机。
3.耳机头用于振动发声,其向下延伸至颈戴线下方的位置。颈戴线和耳挂具有弹性,佩戴时,颈戴线和耳挂的弹力驱动两个耳机头夹紧在头部两侧的皮肤上,一方面能够起到固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使耳机头贴紧皮肤,保证传声的可靠性。
4.现有技术中,当佩戴骨传导耳机运动时,骨传导耳机的耳机头容易发生上下方向的挪位,使两个耳机头在高度方向错位,一方面佩戴体验变差,另一方面也对两个耳机头的声音输出的一致性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5.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传导耳机,在佩戴时耳机头不易在高度方向发生挪位。
7.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骨传导耳机,包括两个耳机头、两个仓体、连接在所述耳机头和所述仓体之间的耳挂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仓体之间的颈戴线,所述颈戴线的中间部分相对其与所述仓体相连的端部向上翘起。
8.进一步地,在侧视方向上,所述中间部分的中部中心线呈直线段状,且所述中部中心线的延长线与所述耳机头的重心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20mm。
9.进一步地,在侧视方向上,所述中间部分的中部中心线的中点与其端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5mm。
10.进一步地,所述中部中心线的延长线经过所述耳机头的重心。
11.进一步地,在侧视方向上,所述颈戴线的中心线呈直线段状。
12.进一步地,在侧视方向上,所述中间部分的中部中心线呈弧线段状,所述中部中心线的切线与所述耳机头的重心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20mm。
13.进一步地,所述中部中心线具有经过所述重心的切线。
14.进一步地,所述颈戴线的截面积向着远离所述端部的方向逐渐缩小。
15.进一步地,所述颈戴线的中间部分设置有外凸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长度为25~45mm。
16.进一步地,所述颈戴线包括弹性金属丝和包覆在弹性金属丝外部的外皮层。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颈戴线的中间部分设置
成相对其与仓体相连的端部向上翘起,能够减小中间部分的中部中心线的延长线或者切线与耳机头的重心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耳机头与中间部分之间的扭力的力臂,进而减小了扭力,能够有效地降低佩戴骨传导耳机运动时,耳机头上下挪位的风险,佩戴时稳定性更好,使用更为舒适。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骨传导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所示的骨传导耳机的俯视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实施方式的骨传导耳机的侧视图,图中中间部分的中心线呈直线段状。
21.图4是图3中i部的放大图。
22.图5是图3中ii部的放大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实施方式的骨传导耳机的侧视图,图中中间部分的中心线呈直线段状且延长线经过耳机头的重心。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实施方式的骨传导耳机的侧视图,图中中间部分的中心线呈弧线段状。
25.图8是图7中iii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本技术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8.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9.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骨传导耳机,参考图1,图1示出了该骨传导耳机处于张开状态的示意图,该骨传导耳机包括两个耳机头1、两个仓体2、两个耳挂3和一根颈戴线4,耳挂3连接在耳机头1和仓体2之间,颈戴线4连接在两个仓体2之间,使用时,耳机头1与脸部皮肤贴合,耳挂3勾挂在人的耳朵上,颈戴线4则环绕在人的脑袋后部。
30.两个仓体2其中之一为控制仓,另一个为电池仓,控制仓用于起到控制作用,例如增减音量、切换歌曲等,电池仓内设有电池,用于为骨传导耳机的电子元器件供电。
31.参考图2,图2为图1所示的骨传导耳机的俯视图,骨传导耳机及其颈戴线4通常是
对称的,以使得两侧的受力更为均衡。颈戴线4包括位于其中部的中间部分44以及对称连接在中间部分44两端的两个臂部45,臂部45的两个端部450分别与两个仓体2相连,从侧视图上看,参考图3,中间部分44位于颈戴线4远离仓体2的末端。中间部分44被设置成相对端部450向上翘起。
32.颈戴线4具有中心线,中心线指的是颈戴线4各位置处截面的几何中心的连线,颈戴线4沿着其中心线延伸。颈戴线4的中间部分44具有中部中心线440,该中部中心线440为颈戴线4的中心线的一部分。参考图3和图7,图3和图7为两种不同实施方式的骨传导耳机的侧视图,从侧视方向看,中间部分44位于骨传导耳机的末端。当颈戴线4的中间部分44向上翘起时,中间部分44的中部中心线440也向上翘起,这样,中部中心线440的延长线442或者切线41与耳机头1的重心10之间的垂直距离更近。
33.在骨传导耳机被佩戴在头部时,颈戴线4的两个臂部向两侧张开,且颈戴线4越靠近耳机头1的部分,其形变量越大,越靠近颈戴线4中点的部分形变量越小,因此,中间部分44的形变相对较小,可以近似认为颈戴线4以中间部分44为支点进行变形。当中部中心线440的延长线442或者切线41与耳机头1的重心10之间的垂直距离更近时,耳机头1的重心10和中间部分44之间在x方向的力臂更短(x方向为与切线41或者延长线垂直的平面),从而减小了耳机头1和中间部分44之间的扭力,在运动时,耳机头1不易因为扭力而发生上下挪位,有利于防止两个耳机头1在竖直方向上因为扭力的作用而发生错位和扭曲,从而保证骨传导耳机佩戴的稳定性。
34.可以理解的是,颈戴线4在高度方向的形状决定了中间部分44的中部中心线440的形状。
3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从侧视方向看,中间部分44倾斜向上翘起,此时其中部中心线440呈向上翘起的直线段状,图中以点划线示出了中间部分44的中部中心线440的大致位置,并以虚线441示出了中间部分44和臂部45的大致分界位置,在分界位置处,中心线的斜率发生变化,中间部分44的中部中心线440的延长线442与耳机头1的重心10之间的垂直距离d0为0~20mm,进一步优选为0~10mm,延长线442可以在重心10的上方或下方。
36.由于耳机头1的重心10与中部中心线440上各点在x方向的距离都相同,因此,耳机头1的重心10与中间部分44的力臂和扭力基本一致,佩戴更为稳定。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垂直距离d0优选为0mm,即延长线440直接经过耳机头1的重心10,此时,耳机头1的重心10相对中间部分44在x方向的力臂为0,扭力更小,能够进一步提高骨传导耳机的佩戴的稳定性。
3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侧视方向上,如图5所示,中间部分44的中部中心线440的中点403与其端点401之间的距离d1大于等于5mm,这样,中间部分44具有足够的长度,能够有效的保证佩戴的稳定性。进一步优选的,距离d1大于等于10mm。更进一步优选的,距离d1大于等于20mm。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侧视方向上,颈戴线4的中心线整体为向斜上方倾斜的斜线状,此时,颈戴线4的中心线与其中间部分44的中部中心线440均位于同一直线上。耳机头1的重心10与颈戴线4之间在x方向上的力臂均相同,有利于进一步减小运动时耳机头1上下挪位的风险。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在侧视方向上,中间部分44的中部中心线440
呈向斜上方翘起的弧线段状。中间部分44的中部中心线440上,各点的切线41与耳机头1的重心10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20mm,进一步优选为0~10mm,这样,耳机头1的重心10与中间部分44的不同位置之间沿着x方向的力臂均较小,佩戴时骨传导耳机的稳定性更好。
40.同样优选的,中间部分44的中部中心线440的中点403与其端点401之间的最短直线距离大于等于5mm,进一步优选的,最短直线距离大于等于10mm,更进一步优选的,最短直线距离大于等于20mm。
41.优选的,中部中心线440具有经过耳机头1的重心10的切线41,该切线41与中部中心线440具有切点443,中部中心线440上距离切点443越远的点的切线离重心10的垂直距离越大
4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颈戴线4的截面积向着远离其与仓体2相连的端部450的方向逐渐缩小,这样,颈戴线4整体的重心更为靠近耳挂3,在佩戴骨传导耳机运动时,颈戴线4不易上下晃动影响佩戴的稳定性。
43.为了更好的强化颈戴线4的中间部分44,在颈戴线4的中间部分44设置有加强部43,如图1和图2所示,加强部43呈外凸的条状。加强部43能够增大中间部分44的厚度,使得中间部分44的刚度和强度更好,这样,在佩戴骨传导耳机运动时,中间部分44不易发生弯扭变形,能够提高佩戴的稳定性,进一步防止两个耳机头1上下挪动错位。优选的,在侧视方向上,当中部中心线440为直线段时,加强部43的凸起方向与中部中心线440垂直,能够更好的防止颈戴线4的中间部分44在x方向上的弯扭变形。
44.加强部43的长度范围优选在25~45mm之间,以使得其能够可靠的发挥加强的功能。
45.在一些实施例中,颈戴线4包括弹性金属丝和包覆在弹性金属丝外部的外皮层,颈戴线4提供的夹持力和复位力主要通过弹性金属丝提供,外皮层也能够提供部分的弹力。
4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外皮层的材质为硅胶,硅胶的硬度为30~90sha,硅胶与人体皮肤的亲和力好,佩戴时更为柔软舒适,且通过控制硅胶的硬度也能够改善颈戴线4的抗弯曲、扭曲能力。进一步优选的,硅胶的硬度为50sha~70sha,进一步优选为60sha,此时其具有良好的抗弯曲、扭曲能力,且皮肤的触感更好。
47.弹性金属丝例如可以是金属单质,也可以是包括多种金属材料的合金材料,例如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弹簧钢等,还可以是包括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的复合材料,优选的,弹性金属丝的材料为钛丝。
48.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它基于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的任何改进都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