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充电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95682发布日期:2023-01-31 23:54阅读:25来源:国知局
耳机充电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蓝牙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充电盒。


背景技术:

2.耳机充电盒用于对蓝牙耳机进行收纳以及充电使用,是一种常用蓝牙耳机配件。目前,盒式的二级充电盒,大都由底壳盒盖体组成;具体地,在底壳和盖体两者中的一个边缘上设置金属转动轴,另一个设置轴套,依靠转动轴和轴套来进行转动连接。此种转动连接方式,难以将转动部分做到底壳的内部,只能将转动部分的连接结构露在外面,给整个产品的美观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采用转动轴和轴套来实现耳机充电盒的底壳与盖体之间的转动,使得其成本高昂。
3.为了隐藏转动部分,现有申请号为cn202020645619.9的专利文件公开了内置转轴式的智能蓝牙耳机充电盒,通过将连接组件内置于盖体内测,使得转动轴能够隐藏于转动空间,连接件隐藏与容置空间,但是这种结构由于转轴的转动空间位于中壳一侧的左右凹槽内,但中壳的材料只能用塑胶,没有耐磨性,翻盖几百次后就容易产生间隙而产生晃动,塑胶中壳凹槽离塑胶表面距离短,在盒盖受到外力拉拽或按压时中壳凹槽易发生折断,造成盒盖无法转动,寿命极短。
4.并且现有的耳机充电盒基本都是全手动开盖,而且上下盖开盖要用力一直推到底,到底后为自由状态容易摇晃,手感非常不稳,用户体验差。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设计来解决上述痛点。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耳机充电盒,旨在解决传统耳机充电盒转动连接结构影响整体美观度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7.盒身,所述盒身包括底壳;
8.盖体,所述盖体用以将所述盒身打开和关闭;以及
9.转轴组件,所述转轴组件包括转动轴和连接件,所述转动轴安装在所述底壳内,所述连接件一端连接于转动轴,另外一端连接于盖体;
10.其中,所述底壳内壁凹陷形成限位槽,所述转动轴可转动收容在所述限位槽内。
11.在一实施例种,所述底壳具有下壳底和上壳口,所述上壳口由所述下壳底的上端围合形成,所述底壳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一端贯通所述底壳的上端面,另一端贯通所述限位槽,在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盒身打开时,所述连接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避让槽内。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盒身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壳的中壳,所述中壳侧壁遮挡所述限位槽开口的两端,以将所述转动轴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壳具有背向所述下壳底的上表面,所述上表面凹陷形成有将所述中壳侧边贯通的缺口槽,在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盒身2关闭时,所述连接件收容于所
述缺口槽。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或盖体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盒身设置有第二磁性件,在所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的排斥作用下,所述盖体可相对于所述盒身开盖。
15.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磁性件,所述第三磁性件设置于所述盖体,所述第一磁性件位于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第三磁性件之间,并且,所述第三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斥。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背向所述盖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磁性件嵌置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盖体上形成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连接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端,所述凸起部设置有容纳槽,所述第三磁性件嵌入所述容纳槽,所述连接件上还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通过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容纳槽连通,所述第三磁性件部分嵌入所述第二凹槽。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两插接件,所述凸起部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接件插接适配的插槽,所述容纳槽包括横槽和竖槽,所述竖槽与所述横槽的中部连通,所述插槽位于所述竖槽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三磁性件、所述容纳槽及所述第二凹槽均呈t型设置。
18.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锁紧件,所述盖体和所述盒身可通过所述锁紧件锁合。
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盒身内设置有第四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位于所述第一磁性与所述第四磁性件之间,所述第四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相互排斥。
2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转动轴设置在底壳的限位槽内,使所述转动轴在盖体相对于所述盒身打开或关闭时不露出于所述盒身与所述盖体,既节省了空间,也大大提高了耳机充电盒整体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充电盒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充电盒打开状态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充电盒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图3的a部分放大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充电盒的中壳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充电盒打开状态下的剖视图;
28.图7为图6的b部分放大图;
29.图8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充电盒关闭状态下的剖视图;
30.图9为图8的c部分放大图;
31.图10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充电盒的转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1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充电盒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2为图11的d部分放大图。
34.附图标号说明:
35.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盒身200盖体300转轴组件400第一磁性件500第二磁性件600第三磁性件700锁紧件800第四磁性件110底壳111限位槽112下壳底113上壳口114避让槽115上端面120中壳121上表面122缺口槽210凸起部211容纳槽211a横槽211b竖槽212插槽310转动轴320连接件321第一凹槽322第二凹槽323插接件
ꢀꢀ
36.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9.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0.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耳机充电盒,包括盒身100、盖体200、转轴组件300,所述盒身100包括底壳110,所述盖体200用以将所述盒身100打开和关闭,所述转轴组件300包括转动轴310和连接件320,所述转动轴310安装在所述底壳110内,所述连接件300一端连接于转动轴310,另外一端连接于盖体200;其中,所述底壳110内壁凹陷形成限位槽111,所述转动轴310可转动收容在所述限位槽111内。
41.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耳机充电盒可以在盒身内放置有蓝牙耳机,
也可以是不带有蓝牙耳机的耳机充电盒。
42.所述盒身包括底壳110和中壳120,所述底壳110和中壳120可以是模内一体式的,但考虑到需要把转动轴310安装于底壳110内,可以将转动轴310设置为压缩弹簧材质,通过压缩将转动轴310两端,从而可以将转动轴310放置于限位槽111内,为了不使转动轴310受到过多的限制并便于转动轴310的安装,此处更佳的方式是将底壳110和中壳120通过安装组合在一起,可以将中壳120嵌套安装于所述底壳110,以使所述中壳120的四周被底壳110扣住;也可以是通过底壳110侧壁对中壳120侧壁的应力将中壳120和底壳110卡接在一起;还可以是用粘胶将中壳120和底壳110粘连在一起。所述底壳110的材质可以是塑料的,也可以是金属的。所述中壳120应该设置有两槽体,所述槽体用来容纳蓝牙耳机。
43.为了减少外界灰尘带来的影响,并且防止蓝牙耳机在携带的过程中从盒身100内脱落,相对于盒身110设置了盖体200,盖体200通过转轴组件300与盒身100相连,并且通过转轴组件300能够相对于盒身100转动,使得盖体200可以相对于盒身100打开或关闭。
44.所述转轴组件300包括转动轴310和连接件320,所述连接件320与转动轴310可以是模内一体成型,也可以是通过卡扣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还可以是通过热熔连接在一起。
45.将耳机充电盒放置在水平面时,所述底壳110设置有限位槽111,限位槽111的开口与水平面平行,将所述转动轴310设置于限位槽111内,使得转动轴310可以隐藏在盒身100内,使所述转动轴310在盖体200相对于所述盒身100打开或关闭时不露出于所述盒身200与所述盖体100,既节省了空间,也大大提高了耳机充电盒整体的美观度。
46.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底壳110具有下壳底112和上开口113,如上一实施例述,转动轴310收容在所述限位槽111内,连接件320连接于转动轴310,在盖体相对于盒身打开时,连接件320会被底壳110的上端阻挡导致盖体200不能完全打开,鉴于此,需要有空间去避让所述连接件320,在所述底壳100设置有避让槽114,所述避让槽114一端贯通底壳110的上端面115,另一端连通限位槽111,使得盖体在相对于盒身打开时,连接件320可容置在避让槽111内。
47.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与图1至图4,在转动轴310转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所述转动轴310脱离限位槽111,使盖体200与盒身100分离,鉴于此,用中壳120侧壁遮挡所述限位槽111开口的两端,将转动轴310限位于所述限位槽111内。
48.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9,所述连接件320与盖体200相连,所述中壳120具有背向所述下壳底112的上表面121,所述上表面121凹陷形成有将所述中壳120侧壁贯通的缺口槽122,缺口槽122的缺口设置为方形,这样设置是为了在盖体200相对于盒身100关闭时有空间去收容所述连接件320;缺口槽122形成有贯通中壳的圆孔,圆孔可用于容置第二磁性件500。
49.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6和图7,所述连接件320或盖体200设置有第一磁性件400,可以是连接件320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400,也可以是盖体200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400,可以是盖体200表面设置有第一磁性件400,也可以是盖体200内部设置有第一磁性件400。所述盒身100设置有第二磁性件500,可以是在缺口槽122上的圆孔内嵌置有第二磁性件500,也可以在盒身100内设置有第二磁性件500,所述第一磁性件400与第二磁性件500间存在磁性斥力,使得盖体200可以通过第一磁性件400与第二磁性件500之间的斥力自动打开,全自动开盖代替了手动开盖调整盖体打开程度的繁琐过程,极大提升了用户体
验。
50.在一实施例中,参阅图6至图9,在盖体200因斥力打开的过程中,如果斥力过小,可能造成盖体200不能完全打开,导致无法直接取出蓝牙耳机,鉴于此,为了加强盖体200的磁性,在盖体200上设置有第三磁性件600,而第一磁性件400位于所述第二磁性件500与第三磁性件600之间,并且第三磁性件600与第二磁性件500之间也相互排斥,使所述盖体200能够完全打开。
51.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至图10,其中,所述连接件320与转动轴310相连的一端厚度较薄,另一端厚度较厚,因为所述连接件320背向所述盖体20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321,所述第一磁性件400嵌置于所述第一凹槽321,所述第一凹槽321与第一磁性件400可以是圆形,方形,或是其他任意形状的。
52.为了在盖体200内留有空间去设置第三磁性件600,所述盖体200上形成有凸起部210,所述凸起部210连接所述连接件320远离所述转动轴310的一端,所述凸起部210设置有容纳槽211,所述第三磁性件600嵌入所述容纳槽211,第三磁性件600具有一定的厚度,而将盖体200设置过厚会浪费较多空间,鉴于此,在所述连接件320上还设置有第二凹槽322,所述第一凹槽321通过所述第二凹槽322与所述容纳槽211连通,所述第三磁性件600部分嵌入所述限位槽322。
53.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10,图11和图12,为了使连接件320与凸起部210连接,在所述连接件320上设置有两插接件323,并且在凸起部210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接件323插接适配的插槽212,所述插接件323与插槽212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插销与销孔配合连接,也可以是插接件323与插槽212的过盈配合。
54.所述容纳槽211包括横槽211a和竖槽211b,所述竖槽211b与所述横槽211a的中部连通,所述第三磁性件600、所述容纳槽211及所述限位槽322均呈t型设置,t型设置的目的是在尽量不减少第三磁性件600磁性的情况下,还能在所述凸起部210上留有空间设置插槽212,于是将插槽212设置在竖槽211b的相对两侧,既方便连接件320与凸起部210相连接,还节省了空间。
55.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8,盖体200与盒身100存在斥力,为了在不使用耳机充电盒时,使盖体200相对于盒身100处于关闭状态,设置了锁紧件700,所述盖体200和盒身100可通过锁紧件700锁合,所述锁紧件700可以是卡扣锁合,此时应在盒身100上设置有一个锁扣,在盖体200上设置有与所述锁扣配合的配件,用锁扣将配件扣住后,盖体200相对于盒身100处于关闭,也可以是通过摩擦力将盖体200与盒身100锁住;将处于锁合状态的盖体200打开时,需要一种手段将锁紧件700释放,这种手段可以是在盒身100上设置一个压缩错位结构,所述压缩错位结构包括按键,弹簧,错位结构,在按压按键后通过让锁紧件700错位使锁紧件700释放,以使盖体200相对于盒身100打开。
56.在又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至图9,为了加强盒身100的磁性,所述盒身100内设置有第四磁性件800,所述第二磁性件500位于所述第一磁性400与所述第四磁性件800之间,所述第四磁性件800与第一磁性件400相互排斥。加强磁性的目的在于使盖体200在因斥力自动打开的时候,所述盖体200能够完全打开;并且在盖体200完全打开后,盖体200与连接件320间的距离较短,依然具有较大的斥力,盖体200因较大斥力保持稳定状态,不易摇晃,较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5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