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89734发布日期:2022-11-23 01:21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耳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耳机。


背景技术:

2.耳机是用户用于连接电子设备收听音频的装置,是电子产品中重要的一种配件。随着人们对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用户对耳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有稳定的通信质量,还需要能够适合长时间地佩戴舒适且稳定,能够在嘈杂环境下隔离噪声进行正常的音频播放等。
3.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耳机主要有头戴式耳机、耳挂式耳机和耳塞式耳机三种不同佩带方式的耳机,音频的输入也主要有蓝牙无线传输和音频口插接的有线传输。对于头戴式耳机,其听筒罩设在耳朵外部,可有效保障听觉效果,屏蔽外部杂音,可用对听觉效果要求较高的场景,但是这是佩戴方式若佩戴时间过长,容易因压迫而对耳部造成不适。对于耳挂式耳机,可极大减少耳机对耳部的压迫,防止耳机脱落,可用于使用者头部处于运动状态的场景,但听觉效果容易被外界杂音干扰。对于耳塞式耳机,由于体积小,携带和佩戴方便,是手机等移动设备使用的最佳搭档,但是这种耳机容易从耳多中脱落,若为有线式则其导线也容易出现缠绕打结、被拉扯断裂等问题。由于三种耳机的佩戴方式不同,人们往往只会选择一种耳机,当需要在多种场景中使用耳机时,就需要配置多种耳机,对耳机的收纳管理和携带就比较麻烦。
4.同时,目前主流的耳机的音频传输主要采用音频插接头-插接口插接的有线传输和蓝牙无线传输两种方式,而大多数的单款耳机产品也仅具备一种传输方式,蓝牙耳机需要内置电源模块,容易出现电源不足而又无法及时充电的情况,造成耳机无法正常继续使用,有线式耳机由于导线长度固定,使耳机与音频播放设备的相对距离受限。目前,市场上还未出现一款可实现头戴式耳机和耳塞式耳机使用模式于一体,且可同时具备蓝牙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两种音频传输方式的耳机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耳机,使用者采用一款耳机即可实现头戴式耳机、耳塞式耳机和耳挂式耳机三种使用模式;且可通过蓝牙等无线远程连接的方式或直接插入手机、计算机等音频输出设备的有线连接方式进行使用,具备无线连接和有线连接双重使用模式,可满足多种场景条件下的使用要求。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7.一种多功能耳机,包括拱形结构的头戴、连接于头戴底部两端且位置可调的听筒、固定设置于听筒内侧面上的耳垫圈、固定设置于听筒内的听筒扬声器,所述头戴为顶部或底部开口的壳体结构,头戴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音频接收-输出模块,所述音频接收-输出模块的外侧罩设有与头戴固定连接的顶盖板,头戴的两侧底端分别连接有与顶盖板衔接的侧翻盖板,所述侧翻盖板的外表面或内表面或头戴的内表面或听筒的外表面上可拆卸地插设
有耳塞式扬声器,所述听筒扬声器和耳塞式扬声器分别通过音频线与音频接收-输出模块的音频输出端可拆卸地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头戴的内部一体设置有定位凸台,定位凸台的顶面上固定设置有多个非对称分布的定位柱,所述音频接收-输出模块上开设有与定位柱相匹配的定位孔,所述顶盖板的底面一体设置有与定位柱相匹配的定位套柱,定位套柱的底面抵靠在音频接收-输出模块的顶面上。
9.进一步的,所述音频接收-输出模块上还设置有人工智能语音接收模块。
10.进一步的,所述侧翻盖板的底部与头戴的底端侧壁轴连接,侧翻盖板的顶端一体设置有弹性锁扣,所述顶盖板的两侧侧壁上开设有与弹性锁扣相匹配的锁口。
11.进一步的,所述听筒的外侧表面内活动嵌设有耳挂式耳机,所述耳挂式耳机通过音频线与音频接收-输出模块的音频输出端可拆卸地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耳塞式扬声器和耳挂式耳机内也均设置有音频接收-输出模块。
13.进一步的,所述音频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音频输入插接头和音频输出插接头,所述音频接收-输出模块上设置有与音频输入插接头相匹配的音频输出插接口,所述耳塞式扬声器和耳挂式耳机上设置有与音频输出插接头相匹配的音频输入插接口。
14.进一步的,所述音频线上设置有伸缩器,所述头戴的内部顶面上一体设置有与伸缩器相匹配的嵌槽,所述伸缩器活动嵌设于嵌槽内
15.进一步的,所述侧翻盖板的外表面或内表面或头戴的内表面或听筒的外表面上开设有插孔,所述耳塞式扬声器活动插接于插孔内。
16.进一步的,所述侧翻盖板的外侧端面上一体设置有位于插孔一侧的卡接座,所述耳塞式扬声器的侧面设置有与卡接座相匹配的卡接柱。
17.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头戴中设置带有无线接收模块的音频接收-输出模块,同时在头戴上活动嵌装耳塞式扬声器、耳挂式扬声器,便于整体携带,且听筒扬声器、耳塞式扬声器和耳挂式扬声器与音频接收-输出模块通过带有插接头的音频线可分离式插接,可通过无线远程连接的方式或直接插入手机、计算机等音频输出设备的有线连接方式进行使用,具备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双重功能,可满足多种场景条件下的使用要求;同时,设置可外翻打开和内翻扣合的侧翻盖板,便于听筒扬声器、耳塞式扬声器和耳挂式扬声器与音频接收-输出模块通过插接头可分离式插接,便于无线连接和有线连接的功能切换操作;耳塞式扬声器和耳挂式扬声器可从头戴内分离出来,可具备头戴式耳机、耳塞式耳机和耳挂式扬声器三重使用模式,也可实现多人同时使用耳机收听音频。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翻盖板外翻打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盖板拆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所述头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所述顶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24.图6为所述顶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25.图7为所述侧翻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所述耳塞式扬声器单耳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所述耳塞式扬声器双耳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所述装饰物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头戴、101定位凸台、102定位柱、103螺钉连接柱、104嵌槽、105卡槽、2听筒、3耳垫圈、4led灯开关、5顶盖板、501定位套柱、502锁口、503缺口、6侧翻盖板、601弹性锁扣、7音量调节旋钮、8耳塞式扬声器、801音频输入插接头、802伸缩器、803音频输入插接头、804音频线、9显示屏、10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1led灯、12头垫、13电源开关、14装饰物件、141卡座、142卡条、15耳挂式耳机。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31.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多功能耳机,包括拱形结构的头戴1、连接于头戴1底部两端的听筒2、固定设置于听筒2内侧面上的耳垫圈3、固定设置于听筒2内的听筒扬声器(图中未示出)。头戴1、听筒2为弧形的塑料注塑成型件,耳垫圈3内部填充海绵的环形橡胶件,头戴1、听筒2和耳垫圈3各部件的尺寸、材质及使用方式,以及听筒2与头戴1之间的连接和调节方式与现有的头戴式耳机的框架结构基本相似,不再详细赘述。
32.如图5所示,头戴1为顶部开口的壳体结构,其顶端一体设置有定位凸台101,定位凸台101的顶面为方形平面,定位凸台101上固定设置有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如图3所示),听筒扬声器的音频输入端通过导线与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的音频输出端连接。具体的,定位凸台101的顶面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如图5中所示的3个)非对称分布的定位柱102,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的电路板上开设有与定位柱102相匹配的定位孔,则通过定位孔与定位柱102的匹配组合,可快速实现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在定位凸台101上的定位组装。本实施例中,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包括电路板、控制芯片、音频转换模块、无线接收模块(如蓝牙连接收发模块、wifi连接收发模块)、音频输出模块、锂电池、tf等可存储的内存卡等,采用与现有的无线耳机内相同的信号接收和输出电路结构,此处亦不作详细赘述。
33.优选的,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上还设置有具备录音功能和存储功能(如设置tf等可存储的内存卡)的人工智能语音接收模块(现有技术),耳机使用者可通过语音指令控制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工作状态的开启和关闭,并可通过该模块实现接打电话(或语音连线及挂断)、及会议录音的功能,并可通过蓝牙数据传输或wifi信号传输将会议录音等音频传输至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中(现有技术)。
34.头戴1的前侧壁(也可设置于其他位置)上嵌装设置有电源开关13和音量调节旋钮7,电源开关13设置于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的供电线路中,用于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的通电和断电,通电后,各个模块进入工作状态;音量调节旋钮7设置于音频输出模块的信号增益控制端,用于调节音频输出模块所输出声音的响度大小。优选的,头戴1的前侧壁上还设置有电源指示灯(图中未示出),用于显示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的工作状态和锂电池的电量状态;头戴1的后侧壁上设置有充电插口,可通过外部适配电源对锂电池进行充电。
35.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的外侧罩设有与头戴1固定连接的顶盖板5。如图6和图7所示,顶盖板5为弧形板结构,顶盖板5的底面一体设置有与定位柱102相匹配的定位套柱501,将顶盖板5的定位套柱501对应地套接在定位柱102的外侧,可使顶盖板5快速组装与头戴1上,且组装后,顶盖板5的顶面与头戴1的顶面光滑衔接、顶盖板5的两侧外壁与头戴1的两侧内壁贴合,定位套柱501的底面抵靠在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的顶面上,从而将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紧压固定在头戴1内。
36.头戴1的顶面一体设置有位于定位凸台101两侧的螺钉连接柱103,顶盖板5的两侧底部边缘上一体设置有翻边,翻边上开设有与螺钉连接柱103相匹配的螺钉孔,顶盖板5定位组装于头戴1上后,在螺钉孔内采用自攻螺钉将顶盖板5紧固在头戴1上。在正常使用状态下,顶盖板5处于固定连接状态,仅在需要对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进行检修或更换时,才将顶盖板5卸下。
37.头戴1的两侧底端分别连接有与顶盖板5衔接的侧翻盖板6,侧翻盖板6通过螺钉连接或插接连接固定于头戴1内,或采用其他常规连接方式固定连接于头戴1内,本实施例中,侧翻盖板6的底部与头戴1的底端侧壁通过金属轴杆连,侧翻盖板6的顶部与顶盖板5可拆卸地扣合连接的。如图7所示,侧翻盖板6为弧形的塑料板件,使得侧翻盖板6可外翻打开(如图2和图3所示)和内翻扣合(如图1所示)。侧翻盖板6从头戴1上移出后或外翻打开后,顶盖板5与头戴1的连接部位,以及头戴1的内部其他位置均暴露于外,可对头戴1内的其他部件进行安装或拆卸操作;侧翻盖板6内翻扣合后,其顶面与顶盖板5的顶面和头戴1的顶面均光滑衔接,且侧翻盖板6的两侧外壁与头戴1的两侧内壁贴合,侧翻盖板6的顶部侧壁与顶盖板5的侧端外壁贴合。优选的,为便于侧翻盖板6的外翻打开和内翻扣合的操作,侧翻盖板6的顶端一体设置有弹性锁扣601,顶盖板5的两侧侧壁上开设有与弹性锁扣601相匹配的锁口502,使得侧翻盖板6内翻扣合后,弹性锁扣601可自动锁定在锁口502内,使侧翻盖板6固定设置在头戴1内;通过手动拨动弹性锁扣601,可使弹性锁扣601与锁口502分离,进而可将侧翻盖板6外翻打开。显然地,也可采用磁吸连接、魔术贴连接等常规可拆卸对接方式实现侧板盖板6与顶盖板5衔接处的连接。
38.头戴1或顶盖板5或侧翻盖板6的侧壁上嵌设有显示屏9,用于显示当前的时间、锂电池的电量、尽量大小等信息。本实施例中,显示屏9采用ai触摸感应式lcd显示器或智能led显示器,并嵌设在顶盖板5的顶面内,且与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相连接。当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处于工作状态时,显示屏9点亮显示,且在无感应状态下,持续现实一定时间(如30秒)后自动转为息屏状态,以节约电能;当使用者手指触碰显示屏9后,显示屏9再次被点亮显示。优选的,显示屏9在点亮状态的触摸界面上还显示有指纹录入界面,使用者可设置指纹解锁功能来实现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的开启或关闭,以避免他人随意使用该耳机。
39.侧翻盖板6的外表面或内表面或头戴1的内表面或听筒2的外表面上可拆卸地插设有耳塞式扬声器8。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耳塞式扬声器8设置于侧翻盖板6的外表面上。耳塞式扬声器8的音频输入端通过音频线804与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的音频输出端连接。耳塞式扬声器8与现有的耳塞式耳机结构大体相同,包括普通的入耳式耳机和骨传导式耳机,可以为如图8所示的单耳输出式耳机或如图9所示的双耳输出式耳机。本实施例中,可在头戴1的单侧设置双听筒的耳塞式扬声器8,或在头戴1的双侧均设置单听筒式的耳塞式扬声器8,以满足单人耳塞收听的需要;亦可在头戴1的双侧均设置双听筒式的耳塞式扬
声器8,以实现备用功能,或满足双人同时佩戴耳塞式扬声器8进行共享收听的需要。
40.音频线80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音频输入插接头801和音频输出插接头803,且音频线804上设置有伸缩器802(现有装置),用于音频线804的自动收卷。头戴1的内部顶面上一体设置有与伸缩器802相匹配的嵌槽104,伸缩器802活动嵌设于嵌槽104内(如图2所示)。当侧翻盖板6处于内翻扣合状态时,伸缩器802内限制在嵌槽104内,当侧翻盖板6处于外翻打开状态时,可将伸缩器802从嵌槽104内取出。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上设置有与音频输入插接头801相匹配的音频输出插接口,听筒扬声器和耳塞式扬声器8上设置有与音频输出插接头803相匹配的音频输入插接口。音频输入插接头801和音频输出插接头803可为现有的2.5mm圆头、3.5mm圆头通用接头、lighting接口(如苹果手机专用接头)、tape-c接口(如华为手机专用接头)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为了便于音频输入插接头801的插接和拔出操作,顶盖板5的侧壁边缘开设有缺口503,使得顶盖板5罩设在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外部后,音频输出插口的端部可裸露于顶盖板5的侧壁外。此外,由于听筒扬声器固定于听筒2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会拆卸取出,因而其音频线804的输出端可直接与听筒扬声器的音频输入端连接,而无需设置音频输出插接头803。
41.本实施例中,与耳塞式扬声器8的设置位置相对应地,侧翻盖板6的外表面上开设有插孔602,耳塞式扬声器8活动插接于插孔602内,使得耳塞式扬声器8固定与耳机主体部分为一体结构,便于整体的收纳和携带。优选的,侧翻盖板6的外侧端面上一体设置有位于插孔602一侧的卡接座603,耳塞式扬声器8的侧面设置有与卡接座603相匹配的卡接柱,则耳塞式扬声器8插入插孔602内后,可通过卡接柱与卡接座603的卡接配合,使耳塞式扬声器8以固定位姿嵌装固定在侧翻盖板6上。同时,侧翻盖板6表面一侧开设有位于插孔602侧的穿线槽口604,耳塞式扬声器8的音频线804穿过穿线槽口604,可尽量避免音频线804裸露于外,听筒扬声器的音频线804则从侧翻盖板6与头戴1之间的缝隙穿过,在侧翻盖板6处于外翻打开状态时,听筒扬声器或耳塞式扬声器8上的音频输入插接头801从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上的音频输出插接口拔出后,音频线804可从穿线槽口604的侧方开口移出,从而将听筒扬声器或耳塞式扬声器8的音频输入插接头801直接连接外部的音频输出设备,实现有线连接。当插孔602设置于侧翻盖板6的内表面或头戴1的内表面或听筒2的外表面上时,耳塞式耳机8的固定方式以及音频线804的连接方式和布线形式相似。
42.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3所示,每个听筒2的外侧表面内活动嵌设有耳挂式耳机15,耳挂式耳机15通过音频线804与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的音频输出端可拆卸地连接。耳挂式耳机15可以为普通的耳挂耳机,也可以为耳挂式骨传导耳机。听筒2的外表面开设有嵌槽,耳挂式耳机15固定嵌设在嵌槽内,耳挂式耳机15也可采用如前述耳塞式耳机8的固定方式固定设置在听筒2上;且耳挂式耳机15与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之间的连接方式及音频线804的布置与耳塞式耳机8采用的方式相似。
43.更进一步的,耳塞式扬声器8和耳挂式耳机15内也均设置有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即耳塞式扬声器8和耳挂式耳机15为具备无线连接收发功能的无线耳机,当耳塞式扬声器8和耳挂式耳机15通过音频线与头戴1上的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连接后,可通过头戴1上的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实现无线信号的收发,当耳塞式扬声器8和耳挂式耳机15与其音频线804分离后,也可脱离头戴而单独作为无线耳机使用。
44.优选的,在头戴1的前侧内壁(也可设置于其他位置)上还嵌设有多个可闪烁变色
的led灯11以及与之电连接的led灯开关4,通过led灯开关4可启动led灯11点亮或闪烁,以增加耳机的娱乐属性。还可在头戴1的顶部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地卡接等形式固定设置诸如猫耳朵等造型的装饰物,更加耳机的娱乐性及时尚性。本实施例中,在头戴1顶部两侧分别可拆卸地卡接有如图10所示的装饰物件14,装饰物件14的底部设置有倒u型的卡座141,卡座141的内壁轮廓与侧板盖板6的顶面及头戴1的侧面相匹配,使装饰物件14可通过卡座141固定在头戴1上。优选的,卡座141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外突的卡条142,头戴1的两侧外壁上设置有与卡条142相匹配的卡槽105,通过卡条142与卡槽105的配合,可使卡座141在头戴1上的固定更加牢靠。
45.进一步的,在头戴1的顶部底面上通过魔术贴黏贴固定有头垫12,头垫12采用海绵或纳米材料为主体,外侧套设网纹布,在耳机头戴使用时,头垫12可对头部的存在的压迫感起到缓解作用,在耳机挂套在脖子上时,头垫12可对脖颈部位的汗水进行吸附,避免现有的胶皮头垫12挂套在脖子上时,阻碍皮肤表面呼吸而引起的不适感。可将头垫12从头戴1上拆卸进行清洗,也可根据个人喜好更换具有不同造型或颜色的网纹布的头垫12。
4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具备头戴式耳机、耳塞式耳机和耳挂式耳机三种使用模式,且可通过蓝牙远程连接的无线连接方式或直接插入手机、计算机等音频输出设备的有线连接方式进行使用,具体如下:
47.(1)作为头戴式耳机使用,如图1所示,使用者将耳机佩戴于头部,使听筒2分别位于耳部外侧,此时通过电源开关13启动设备工作,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内的无线(如蓝牙)接收模块可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具备相应无线连接功能的设备进行匹配对接,则该等设备上播放的音频信息,可无线传输至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内的无线接收模块,再由音频输出模块将声音通过插接头801传送至听筒扬声器、耳塞式扬声器8和耳挂式耳机15进行外放,则播放的声音通过听筒扬声器到达使用者而耳朵里。
48.(2)作为入耳塞式耳机使用,使用者将耳塞式扬声器8从侧翻盖板6上取下,将头戴可悬挂于脖颈、手臂或包包(如手提包、斜跨包、背包等)等位置上,将耳塞式扬声器8直接塞入耳道中,则通过前述相同的方式,可将手机等设备播放的声音,通过无线传输,进而在耳塞式扬声器8中播放,播放的声音直接到达使用者耳朵里。此时,耳塞式扬声器8、耳挂式耳机15与听筒扬声器同步播放相同的音频信息,可多个使用者采用或头戴或耳塞的佩戴方式实现同步收听音频信息。也可将耳塞式扬声器8从侧翻盖板6上取下并与其音频线804分离,此时耳塞式扬声器8可作为普通的无线耳机使用,通过单独启动其上的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工作,实现音频的无线收发。
49.(3)作为耳挂式耳机使用,使用者将两侧的耳挂式耳机15从听筒2内取出,将头戴可悬挂于脖颈、手臂或包包(如手提包、斜跨包、背包等)等位置上,将耳挂式耳机15固定在耳部,则通过前述相同的方式,可将手机等设备播放的声音,通过无线传输,进而在耳挂式耳机15中播放,播放的声音到达使用者耳朵里。也可将耳挂式耳机15从听筒2上取下并与其音频线804分离,此时耳挂式耳机15可作为普通的无线耳机使用,通过单独启动其上的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工作,实现音频的无线收发。
50.(4)采用有线连接方式使用,使用者将两个或单侧的侧翻盖板6打开,将听筒扬声器的音频输入插接头801从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上的音频输出插接口中拔出,而后将侧翻盖板6合上,并将听筒扬声器的音频输入插接头801直接插入手机等音频输出设备的音频输
出插接口内,则手机等设备播放的声音直接通过听筒扬声器播放,实现头戴-有线连接式的音频传输;采用相同的方式,可同样实现耳塞式耳机8和耳挂式耳机15的有线连接和音频传输。此种方式,主要应用于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中的锂电池电量不足,而又不能及时充电的场景,或设备未采用蓝牙配对模式的场景。
51.(5)作为音频转接端口使用,使用者将两个或单侧的侧翻盖板6打开,将任意一个音频输入插接头801从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上的音频输出插接口中拔出,并将需要进行声音外放的设备(如音响)的音频输入插接头插入音频接收-输出模块10上的音频输出插接口中,则通过采用与前述相同的方式,可将手机等设备播放的声音,通过蓝牙传输,进而在外放设备中进行播放。此种方式,主要应用于如广场舞音乐播放中,音响自身不带蓝牙连接模块,而使用者手机等设备有不便离身,或设备未采用蓝牙配对模式的场景。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