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33708发布日期:2023-03-14 20:41阅读:34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常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显示屏上设置有感光孔,另外,显示屏还具有状态通知栏,感光孔位于状态通知栏处,在用户在触摸通知栏时,容易出现误触感光孔,导致息屏,不便于打开通知栏,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通话时,在通话过程中返回待机界面,如果需要再返回通话界面,需要点击状态通知栏,手指也容易遮挡感光孔,导致误触发,不便于返回通话界面。也即是,在用户通过手指触摸显示屏时,易出现误触碰感光孔,使得电子设备熄灭显示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用户通过手指触摸显示屏时,易出现误触碰感光孔,使得电子设备熄灭显示屏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组件、壳体、红外传感组件;
6.所述显示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红外传感组件位于所述壳体中;
7.所述显示组件上设置有第一感光孔以及第二感光孔,所述第一感光孔以及所述第二感光孔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感光孔以及所述第二感光孔均与所述红外传感组件对应,所述第一感光孔以及所述第二感光孔用于传递所述红外传感组件的红外光至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空间。
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显示组件上设置第一感光孔以及第二感光孔,第一感光孔与第二感光孔间隔分布,第一感光孔以及第二感光孔均与红外传感组件对应,因此,第一感光孔以及第二感光孔可以将红外传感组件的红外光传递至电子设备的外部空间,从而在遮挡用户的手指遮挡第一感光孔时,第二感光孔依然可以传递红外传感组件的红外光,或者在用户的手指遮挡第二感光孔,第一感光孔依然可以传递红外传感组件的红外光,即用户的手指不会同时遮挡第一感光孔以及第二感光孔,从而可以避免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由于手指误触碰感光孔导致电子设备熄灭显示屏的问题。也即是,通过设置第一感光孔、第二感光孔以及红外传感组件,从而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一个感光孔,两个感光孔同时存在,可以对电子设备熄屏进行控制,可以精准实现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通话,即用户使用电子设备靠近耳朵时,电子设备熄灭显示屏,在用户手指触摸一个感光孔时,电子设备不会熄灭显示屏,从而避免用户的手指误触发引起的电子设备熄灭显示屏的问题出现。
附图说明
9.图1表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之一;
10.图2表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之二;
11.图3表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之三;
12.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之一;
13.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之二;
14.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之三;
15.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棱镜组件的示意图之一;
16.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棱镜组件的示意图之二;
17.图9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棱镜组件的示意图之三;
18.图10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之四;
19.图1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棱镜组件的示意图之四。
20.附图标记:
21.10:显示组件;20:壳体;30:红外传感组件;40:电路板;50:红外传感器;60:导光柱;11:第一感光孔;12:第二感光孔;21:支架;31:第一红外传感器;32:第一导光组件;33:第二导光组件;34:第二红外传感器;35:第三红外传感器;36:第三导光组件;37:第四导光组件;41:遮挡盖;100:摄像孔;101:显示面板;102:遮光板;331:第一全反射棱镜;332:第二全反射棱镜;333:第一凸透镜;334:第一凹透镜;335:第二凸透镜;336:第二凹透镜;1001:感光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24.在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应用场景做具体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电子设备包括:显示组件10、壳体20、红外传感器50、导光柱60,显示组件10与壳体20连接,红外传感器50以及导光柱60设置在壳体20中,且壳体20中设置有电路板40,红外传感器50连接在电路板40上,电路板40上还设置有遮挡盖41,显示组件10上还设置摄像孔100。显示组件10包括显示面板101以及遮光板102,显示面板101和遮光板102层叠设置,壳体20中连接有支架21,支架21上开设有通孔,遮光板102上设置有感光孔1001,显示面板101具有透光区域,通孔朝向感光孔1001,感光孔1001朝向透光区域,导光柱60穿设于通孔以及感光孔1001中,导光柱60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出光面朝向透光区域,红外传感器的发光面朝向入光面。通常显示屏具有状态通知栏,感光孔1001位于状态通知栏处,在用户在触摸通知栏时,容易出现误触感光孔1001,导致息屏,即电子设备熄灭显示组件10,不便于打开通知栏,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通话时,在通话过程中返回待机界面,如果需要再返回通话界面,需要点击状态通知栏,手指也容易
遮挡感光孔1001,导致误触发,不便于返回通话界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就是应用在这种场景中。
25.如图4至图11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组件10、壳体20、红外传感组件30。
26.显示组件10与壳体20连接,红外传感组件30位于壳体20中。显示组件10上设置有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间隔分布,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均与红外传感组件30对应,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用于传递红外传感组件30的红外光至电子设备的外部空间。
2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显示组件10上设置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第一感光孔11与第二感光孔12间隔分布,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均与红外传感组件30对应,因此,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可以将红外传感组件30的红外光传递至电子设备的外部空间,从而在遮挡用户的手指遮挡第一感光孔11时,第二感光孔12依然可以传递红外传感组件30的红外光,或者在用户的手指遮挡第二感光孔12,第一感光孔11依然可以传递红外传感组件30的红外光,即用户的手指不会同时遮挡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从而可以避免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由于手指误触碰感光孔导致电子设备熄灭显示屏的问题。也即是,通过设置第一感光孔11、第二感光孔12以及红外传感组件30,从而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一个感光孔,两个感光孔同时存在,可以对电子设备熄屏进行控制,可以精准实现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通话,即用户使用电子设备靠近耳朵时,电子设备熄灭显示屏,在用户手指触摸一个感光孔时,电子设备不会熄灭显示屏,从而避免用户的手指误触发引起的电子设备熄灭显示屏的问题出现。
28.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均与红外传感组件30对应,从而电子设备外部的物体反射的红外光可以通过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传递至电子设备的内部,被红外传感组件30接收。
29.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组件10包括显示面板101、遮光板102。显示面板101以及遮光板102层叠设置。遮光板102上设置有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显示面板101具有第一透光区域以及第二透光区域,第一感光孔11朝向第一透光区域,第二感光孔12朝向第二透光区域。
30.由于第一感光孔11朝向第一透光区域,第二感光孔12朝向第二透光区域,因此,传递至第一感光孔11中的光线可以从第一透光区域传出,传递至第二感光孔12中的光线可以从第二透光区域传出,从而在遮挡第一透光区域和/或第二透光区域时,可以使得第一感光孔11和/或第二感光孔12被遮挡。其中,第一感光孔11可以正对第一透光区域,即第一感光孔11的中轴线可以与第一透光区域的垂线平行,当然,第一感光孔11也可以与第一透光区域之间具有夹角,即第一感光孔11的中轴线与第一透光区域的垂线之间具有夹角,且夹角的范围为大于0度,小于180度。
3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红外传感组件30可以具有不同的形式,具体以以下几种为例进行说明:
32.形式(1):红外传感组件30包括第一红外传感器31、第一导光组件32以及第二导光组件33。第一导光组件32具有第一入光面以及第一出光面,第二导光组件33具有第二入光面以及第二出光面。第一入光面以及第二入光面均朝向第一红外传感器31的发光面,第一出光面朝向第一感光孔11,第二出光面朝向第二感光孔12。
33.由于第一入光面以及第二入光面均朝向第一红外传感器31的发光面,因此,在第一红外传感器31的发光面发光之后,第一红外传感器31发出的光线可以照射在第一入光面以及第二入光面,光线便通过第一入光面进入第一导光组件32,并通过第一导光组件32的第一出光面传出,同时,光线也通过第二入光面进入第二导光组件33,并通过第二导光组件33的第二出光面传出。由于第一出光面朝向第一感光孔11,第二出光面朝向第二感光孔12,因此,第一红外传感器31发出的光线便可以通过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传出,从而在第一感光孔11和/或第二感光孔12被遮挡时,第一红外传感器31便可以感应到遮挡,从而电子设备便可以确定遮挡物的类型。
34.例如,当第一感光孔11或第二感光孔12被遮挡时,可以确定为用户的手指遮挡,当第一感光孔11与第二感光孔12同时被遮挡时,可以确定为用户的耳朵遮挡。
3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出光面可以正对第一感光孔11,即第一出光面的垂线与第一感光孔11的中轴线平行,从而从第一出光面传出的光线可以进入第一感光孔11。当然,第一出光面也可以与第一感光孔11之间具有夹角,即第一出光面的垂线与第一感光孔11的中轴线之间具有夹角,夹角的范围为大于0度,小于180度,从而从第一出光面传出的光线也可以进入第一感光孔11。同理,第二出光面可以正对第二感光孔,第二出光面也可以与第二感光孔12之间具有夹角,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36.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红外传感器31朝向第一感光孔11,第一导光组件32为导光柱,导光柱的一个端面为第一入光面,导光柱的另一个端面为第一出光面,第二导光组件33为全反射棱镜组件,全反射棱镜组件包括棱镜反射面、棱镜入光面以及棱镜出光面,棱镜入光面以及棱镜出光面均朝向棱镜反射面,棱镜入光面朝向第一红外传感器31的发光面,棱镜出光面朝向第二感光孔12。或者,第一红外传感器31与第一感光孔11相互错位,且与第二感光孔12相互错位,第一导光组件32以及第二导光组件33均为全棱镜反射组件,两个全反射棱镜组件的棱镜入光面均朝向第一红外传感器31的发光面,两个全反射棱镜组件的棱镜出光面分别朝向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
37.当第一红外传感器31朝向第一感光孔11时,此时,第一导光组件32为导光柱,导光柱的一个端面为第一入光面,即该端面朝向第一红外传感器31的发光面,从而第一红外传感器31发出的光线便可以传递至导光柱中,并从导光柱的另一个端面传出,而导光柱的另一个端面为第一出光面,即导光柱的另一个端面朝向第一感光孔11,从而第一红外传感器31发出的光线便可以从感光孔传出。即当第一红外传感器31朝向第一感光孔11时,第一导光组件32为导光柱,便可以使得第一红外传感器31发出的光线最终通过第一感光孔11传出。另外,由于第一红外传感器31朝向第一感光孔11,相当于第一红外传感器31与第二感光孔12相互错位,从而第二导光组件33为全反射棱镜组件,且全反射棱镜组件的棱镜入光面朝向第一红外传感器31的发光面,第一红外传感器31发出的光线通过棱镜入光面便可以进入全反射棱镜组件中,之后光线被棱镜反射面全反射,最终从棱镜出光面传出。而棱镜出光面朝向第二感光孔12,从而第二感光孔12可以传出第一红外传感器31发出的光线。即在第一红外传感器31朝向第一感光孔11时,通过设置第一导光组件32为导光柱,第二导光组件33为全棱镜反射组件,可以使得第一感光孔11与第二感光孔12同时将第一红外传感器31发出的光线传出,从而在第一感光孔11和/或第二感光孔12被遮挡时,电子设备可以控制件显示屏是否熄灭,即控制显示屏的状态。
38.当第一红外传感器31与第一感光孔11相互错位,且与第二感光孔12相互错位,第一导光组件32以及第二导光组件33均为全棱镜反射组件时,此时,可以使得两个全棱镜组件的棱镜入光面均朝向第一红外传感器31的发光面,从第一红外传感器31发出的光线可以同时进入两个全棱镜组件,且光线在两个全棱镜组件中通过棱镜反射面进行全反射,并最终从棱镜出光面传出。由于两个棱镜出光面分别朝向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从而两个棱镜传出面传出的光线分别传入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并从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传出。即在第一红外传感器31与第一感光孔11相互错位,且与第二感光孔12相互错位时,通过设置第一导光组件32以及第二导光组件33为全棱镜反射组件,可以使得第一感光孔11与第二感光孔12同时将第一红外传感器31发出的光线传出,从而在第一感光孔11和/或第二感光孔12被遮挡时,电子设备可以控制件显示屏是否熄灭,即控制显示屏的状态。具体的,当第一感光孔11或第二感光孔12同时被遮挡时,电子设备控制显示屏熄灭,当第一感光孔11或第二感光孔12被遮挡时,电子设备控制显示屏显示。
3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个棱镜出光面可以分别正对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即两个棱镜出光面的垂线分别与与第一感光孔11的中轴线以及第二感光孔12的中轴线平行,从而从两个棱镜出光面传出的光线可以分别进入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当然,两个棱镜出光面可以分别与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之间具有夹角,即一个棱镜出光面的垂线与第一感光孔11的中轴线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一夹角的范围为大于0度,小于180度,从而从该棱镜出光面传出的光线也可以进入第一感光孔11。同理,另一个棱镜出光面的垂线与第二感光孔12的中轴线之间具有第二夹角,第二夹角的范围为大于0度,小于180度,从而从该棱镜出光面传出的光线也可以进入第二感光孔12。
40.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全反射棱镜组件包括第一全反射棱镜331以及第二全反射棱镜332。第一全反射棱镜331具有第一子棱镜入光面、第一子棱镜反射面以及第一子棱镜出光面,第二全反射棱镜332具有第二子棱镜入光面、第二子棱镜反射面以及第二子棱镜出光面。第一子棱镜入光面朝向第一红外传感器31的发光面,第二子棱镜出光面朝向第一感光孔11和/或第二感光孔12。第一红外传感器31的光线照射至第一子棱镜入光面,经由第一子棱镜反射面传出并进入第二子棱镜入光面,从第二子棱镜反射面反射至第二子棱镜出光面,之后从第二子棱镜出光面传出至第一感光孔和/或第二感光孔。
41.其中,第一子棱镜入光面以及第一子棱镜出光面均可以朝向第一子棱镜反射面,第一子棱镜出光面朝向第二子棱镜入光面,第二子棱镜入光面以及第二子棱镜出光面均朝向第二子棱镜反射面。
42.由于第一子棱镜入光面朝向第一红外传感器31的发光面,因此,第一红外传感器31发出的光线便可以照射在第一子棱镜入光面并进入第一全反射棱镜331。由于第一子棱镜入光面以及第一子棱镜出光面均朝向第一子棱镜反射面,因此,进入第一全反射棱镜331的光线便可以被第一子棱镜反射面反射并传递至第一子棱镜出光面,从第一子棱镜出光面传出。由于第一子棱镜出光面朝向第二子棱镜入光面,因此,从第一子棱镜出光面传出的光线便可以照射在第二子棱镜入光面并进入第二全反射棱镜332。由于第二子棱镜入光面以及第二子棱镜出光面均朝向第二子棱镜反射面,因此,进入第二子棱镜的光线便可以被第二子棱镜反射面反射,并从第二子棱镜出光面传出。由于第二子棱镜出光面朝向第一感光
孔11和/或第二感光孔12,因此,从第二子棱镜出光面传出的光线便可以通过第一感光孔11和/或第二感光孔12传出,从而在第一感光孔11和/或第二感光孔12被遮挡时,电子设备可以控制件显示屏是否熄灭,即控制显示屏的状态。
43.其中,当第一红外传感器31朝向第一感光孔11时,此时,第一导光组件32为导光柱,第二导光组件33为全棱镜反射组件,在这种情况下,全棱镜反射组件中的第二全反射棱镜332的第二子棱镜出光面朝向第二感光孔12。当第一红外传感器31与第一感光孔11相互,且与第二感光孔12相互错位时,此时,第一导光组件32与第二导光组件33均为全棱镜反射组件,在这种情况下,全棱镜反射组件中的第二全反射棱镜332的第二子棱镜出光面分别朝向第一感光孔11和对第二感光孔12。
4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全反射棱镜331与第二全反射棱镜332可以间隔设置,当然,第一全反射棱镜331与第二全反射棱镜332也可以通过透光件连接,即通过透光件将第一全反射棱镜331以及第二全反射棱镜332连接为一个整体。
45.还需要说明的是,全棱镜反射组件中的第二全反射棱镜332的第二子棱镜出光面分别正对第一感光孔11和第二感光孔12,当然,全棱镜反射组件中的第二全反射棱镜332的第二子棱镜出光面分别与第一感光孔11和第二感光孔12之间具有夹角。
46.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棱镜入光面与第一红外传感器31的发光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凸透镜333,棱镜出光面与第一感光孔11和/或第二感光孔12之间设置有第一凹透镜334,第一凸透镜333用于聚集第一红外传感器31发出的光线,第一凹透镜334用于发散第一红外传感器31发出的光线。
47.当棱镜入光面与第一红外传感器31的发光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凸透镜333时,此时,在第一红外传感器31的发光面发出光线之后,光线会首先照射在第一凸透镜333上,第一凸透镜333便可以聚集第一红外传感器31发出的光线,使得第一红外传感器31发出的光线较多的传递至棱镜入光面,进而进入全棱镜反射组件中,并通过棱镜反射面进行全反射,最终从棱镜出光面传出。而棱镜出光面与第一感光孔11和/或第二感光孔12之间设置第一凹透镜334,从而从棱镜出光面传出的光线可以被第一凹透镜334发散,使得发散之后的光线可以较多的进入第一感光孔11和/或第二感光孔12,并从第一感光孔11和/或第二感光孔12传出,从而便于第一感光孔11和/或第二感光孔12被遮挡时,电子设备可以控制件显示屏是否熄灭,即控制显示屏的状态。
48.其中,当第一红外传感器31朝向第一感光孔11时,此时,第一导光组件32为导光柱,第二导光组件33为全棱镜反射组件,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导光组件33与第一红外传感器31之间设置第一凸透镜333,在第二导光组件33与第二感光孔12之间设置第一凹透镜334。当第一红外传感器31与第一感光孔11相互,且与第二感光孔12相互错位时,此时,第一导光组件32与第二导光组件33均为全棱镜反射组件,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导光组件32与第一红外传感器31之间设置第一凸透镜333,在第一导光组件32与第一感光孔11之间设置第一凹透镜334,并且在第二导光组件33与第一红外传感器31之间设置第一凸透镜333,在第二导光组件33与第二感光孔12之间设置第一凹透镜334。
49.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凸透镜333可以集成在全反射棱镜组件上,第一凹透镜334也可以集成在全反射棱镜组件上,即可以使得第一凸透镜333、第一凹透镜334以及全反射棱镜组件为一个整体,当然,第一凸透镜333与全反射棱镜组件之间可以具有间
隙,第一凹透镜334与全反射棱镜组件之间可以具有间隙。
50.另外,当全反射棱镜组件包括第一全反射棱镜331以及第二全反射棱镜332时,此时,第一凸透镜333可以与第一全反射棱镜331的第一子棱镜入光面连接,即将第一凸透镜333集成在第一子棱镜入光面上,第一凹透镜334可以与第二全反射棱镜332的第二子棱镜出光面连接,即将第一凹透镜334集成在第二子棱镜出光面上。从而在光线进入第一全反射棱镜331时,光线首先进入第一凸透镜333,第一凸透镜333对光线进行聚集,使得光线较多的传递至第一全反射棱镜331。在光线从第二全反射棱镜332传出时,第一凹透镜334可以对光线进行发散,使得发散之后的光线可以较多的进入第一感光孔11和/或第二感光孔12。
5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第一红外传感器31与第一感光孔11错位,且与第二感光孔12错位时,此时,第一导光组件32与第二导光组件33均为全棱镜反射组件,从而在两个全棱镜反射组件与第一红外传感器31的发光面之间分别设置两个第一凸透镜333,这两个第一凸透镜333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分开。
52.形式(2):红外传感组件30包括第二红外传感器、第三红外传感器、第三导光组件以及第四导光组件。第三导光组件具有第三入光面以及第三出光面,第四导光组件具有第四入光面以及第四出光面。第三入光面朝向第二红外传感器的发光面,第四入光面朝向第三红外传感器的发光面,第三出光面朝向第一感光孔11,第四出光面朝向第二感光孔12。
53.由于第三入光面朝向第二红外传感器的发光面,因此,在第二红外传感器的发光面发光之后,第二红外传感器发出的光线便可以照射在第三入光面,光线便可以进入第三导光组件,并通过第三出光面传出。由于第三出光面朝向第一感光孔11,因此,第二红外传感器发出的光线便可以通过第一感光孔11传出。同理,由于第四入光面朝向第三红外传感器的发光面,因此,在第三红外传感器的发光面发光之后,第三红外传感器发出的光线便可以照射在第四入光面,光线便可以进入第四导光组件,并通过第四出光面传出。由于第四出光面朝向第二感光孔12,因此,第四红外传感器发出的光线便可以通过第二感光孔12传出。即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分别可以传出第三红外传感器发出的光线以及第四红外传感器发出的光线,从而在第一感光孔11和/或第二感光孔12被遮挡时,第一红外传感器31便可以感应到遮挡,从而电子设备便可以确定遮挡物的类型。
54.例如,当第一感光孔11或第二感光孔12被遮挡时,可以确定为用户的手指遮挡,当第一感光孔11与第二感光孔12同时被遮挡时,可以确定为用户的耳朵遮挡。
5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出光面可以正对第一感光孔11,即第三出光面的垂线与第一感光孔11的中轴线平行,从而从第三出光面传出的光线可以进入第一感光孔11。当然,第三出光面也可以与第一感光孔11之间具有夹角,即第三出光面的垂线与第一感光孔11的中轴线之间具有夹角,夹角的范围为大于0度,小于180度,从而从第三出光面传出的光线也可以进入第一感光孔11。同理,第四出光面可以正对第二感光孔,第四出光面也可以与第二感光孔12之间具有夹角,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56.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红外传感器朝向第一感光孔11,第三红外传感器朝向第二感光孔12,第三导光组件以及第四导光组件均为导光柱。或者,第二红外传感器朝向第一感光孔11,第三红外传感器与第二感光孔12相互错位,第三导光组件为导光柱,第四导光组件为全反射棱镜组件。或者,第二红外传感器与第一感光孔11错位,第三红外传感器与第二感光孔12错位,第三导光组件以及第四导光组件均为全反射棱镜组件。
57.当第二红外传感器朝向第一感光孔11,第三红外传感器朝向第二感光孔12时,此时,第三导光组件以及第四导光组件均为导光柱,导光柱的一个端面为第一入光面,导光柱的另一个端面为第二出光面,从而一个导光柱的一个端面朝向第二红外传感器的发光面,另一个导光柱的一个端面朝向第三红外传感器的发光面,第二红外传感器发出的光线便可以进入对应的导光柱,第三红外传感器也可以进入对应的导光柱。而两个导光柱的另一个端面分别朝向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从而第二红外传感器发出的光线便可以通过导光柱传递至第一感光孔11,并从第一感光孔11传出,第三红外传感器发出的光线也通过导光柱传递至第二感光孔12,并从第二感光孔12传出,从而在第一感光孔11和/或第二感光孔12被遮挡时,电子设备可以控制件显示屏是否熄灭,即控制显示屏的状态。
58.当第二红外传感器与第一感光孔11相互错位,第三红外传感器与第二感光孔12相互错位,第一导光组件32以及第二导光组件33均为全棱镜反射组件时,此时,可以使得两个全棱镜组件的棱镜入光面分别朝向第二红外传感器的发光面以及第三红外传感器的发光面,从第二红外传感器发出的光线以及第三红外传感器发出的光线可以分别进入两个全棱镜组件,且光线在两个全棱镜组件中通过棱镜反射面进行全反射,并最终从棱镜出光面传出。由于两个棱镜出光面分别朝向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从而两个棱镜传出面传出的光线分别传入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并从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传出。即在第二红外传感器与第一感光孔11相互错位,第三红外传感器与第二感光孔12相互错位,通过设置第一导光组件32以及第二导光组件33为全棱镜反射组件,可以使得第一感光孔11传递出第二红外传感器发出的光线,第二感光孔12传递出第三红外传感器发出的光线,从而在第一感光孔11和/或第二感光孔12被遮挡时,电子设备可以控制件显示屏是否熄灭,即控制显示屏的状态。
59.需要说明的是,全棱镜反射组件可以包括第一全反射棱镜331以及第二全反射棱镜332,第一全反射棱镜331与第二全反射棱镜332可以间隔设置,也可以通过导光件连接。
60.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全反射棱镜组件包括棱镜反射面、棱镜入光面以及棱镜出光面,棱镜入光面以及棱镜出光面均朝向棱镜反射面,棱镜入光面与第二红外传感器的发光面和/或第三红外传感器的发光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凸透镜335,棱镜出光面与第一感光孔11和/或第二感光孔12之间设置有第二凹透镜336。
61.当棱镜入光面与第二红外传感器的发光面和/或第三红外传感器之间设置有第二凸透镜335时,此时,在第二红外传感器的发光面发出光线以及第三红外传感器的发光面发出光线之后,光线会首先照射在第二凸透镜335上,第二凸透镜335便可以聚集第二红外传感器发出的光线以及第三红外传感器发出的光线,使得第一红外传感器31发出的光线较多的传递至棱镜入光面,进而进入全棱镜反射组件中,并通过棱镜反射面进行全反射,最终从棱镜出光面传出。而棱镜出光面与第一感光孔11和/或第二感光孔12之间设置第二凹透镜336,从而从棱镜出光面传出的光线可以被第二凹透镜336发散,使得发散之后的光线可以较多的进入第一感光孔11和/或第二感光孔12,并从第一感光孔11和/或第二感光孔12传出,从而便于第一感光孔11和/或第二感光孔12被遮挡时,电子设备可以控制件显示屏是否熄灭,即控制显示屏的状态。
62.其中,当第二红外传感器与第一感光孔11相互错位,第三红外传感器与第二感光孔12相互错位时,此时,第三导光组件以及第四导光组件为全棱镜反射组件,在这种情况
下,在第三导光组件与第二红外传感器之间设置第二凸透镜335,在第三导光组件与第一感光孔11之间设置第二凹透镜336,并且在第四导光组件与第三红外传感器之间设置第二凸透镜335,在第四导光组件与第二感光孔12之间设置第二凹透镜336。
63.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感光孔11与第二感光孔12位于电子设备的中心线的两侧。
64.当第一感光孔11与第二感光孔12位于电子设备的中心线的两侧时,此时,可以避免用户的手指在触摸显示屏时,同时将第一感光孔11与第二感光孔12遮挡,从而电子设备由于用户的误触碰而熄灭显示屏的问题出现。另外,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进行通话时,用户的耳朵可以同时遮挡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使得电子设备熄灭显示屏,节约电子设备的电能。
65.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第一感光孔11与第二感光孔12位于电子设备的中心线的两侧时,第一感光孔11与第二感光孔12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例如,第一感光孔11与第二感光孔12之间的距离范围可以为1厘米至3厘米,再例如,还可以为0.9厘米至3.5厘米。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66.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组件10上还可以设置摄像孔100,并且壳体20中可以设置支架21,支架21上开设通孔,第一导光组件32以及第二导光组件33均可以穿设于支架21上的通孔中,第三导光组件以及第四导光组件也可以穿设于支架21上的通孔中。
6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20中还可以设置电路板40,当红外传感组件30包括第一红外传感器31时,第一红外传感器31设置在电路板40上。当红外传感组件30包括第二红外传感器和第三红外传感器时,第二红外传感器以及第三红外传感器均设置在电路板40上。
6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6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显示组件10上设置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第一感光孔11与第二感光孔12间隔分布,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均与红外传感组件30对应,因此,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可以将红外传感组件30的红外光传递至电子设备的外部空间,从而在遮挡用户的手指遮挡第一感光孔11时,第二感光孔12依然可以传递红外传感组件30的红外光,或者在用户的手指遮挡第二感光孔12,第一感光孔11依然可以传递红外传感组件30的红外光,即用户的手指不会同时遮挡第一感光孔11以及第二感光孔12,从而可以避免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由于手指误触碰感光孔导致电子设备熄灭显示屏的问题。也即是,通过设置第一感光孔11、第二感光孔12以及红外传感组件30,从而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一个感光孔,两个感光孔同时存在,可以对电子设备熄屏进行控制,可以精准实现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通话,即用户使用电子设备靠近耳朵时,电子设备熄灭显示屏,在用户手指触摸一个感光孔时,电子设备不会熄灭显示屏,从而避免用户的手指误触发引起的电子设备熄灭显示屏的问题出现。
70.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71.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
释为包括可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72.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7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现方式,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