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耳和骨导式助听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58633发布日期:2023-01-25 00:39阅读:59来源:国知局
挂耳和骨导式助听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助听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挂耳和骨导式助听器。


背景技术:

2.骨传导不经由外耳和中耳,而是将音频信号转变为振动信号,通过颅骨直接传递给内耳和听神经,从而触动内耳耳蜗的听觉神经,以听到声音,利用这种骨传导原理制造的助听器,就称之为骨导式助听器。
3.骨导式助听器一般包括挂耳和后挂,后挂用于挂在脖子上辅助固定助听器,挂耳则挂在耳朵附近,用于将音频信号转换为振动信号。挂耳一般包括外壳、拾音咪及骨振器,拾音咪收集外界声音,得到声音信号,声音信号放大和转换为振动信号后,向骨振器传输。骨振器根据振动信号进行振动,并将振动传递给颅骨,从而让佩戴的人听到声音。然而,在骨振器振动的过程中会将振动传递给其它元件,其它元件也会产生振动,产生杂音,从而影响助听器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挂耳,旨在降低电池的振动,避免产生杂音,避免影响助听器的性能。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挂耳,应用于骨导式助听器,所述挂耳包括:
6.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拾音腔和振动腔,所述拾音腔和所述振动腔之间通过过线通道相互连通;
7.骨振器,所述骨振器安装于所述振动腔,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振动信号;
8.拾音咪,所述拾音咪安装于所述拾音腔,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和
9.电池,所述电池安装于所述拾音腔,并位于所述拾音咪和所述骨振器之间,所述电池的用于与所述拾音腔腔壁抵顶的表面与所述拾音腔腔壁之间设置有防振棉。
1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底壳和盖合于所述底壳的盖板,所述底壳形成有容纳槽,所述盖板封盖所述容纳槽,以形成所述拾音腔;
11.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隔板,以将所述容纳槽分隔为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用于安装所述拾音咪,所述第二安装槽用于安装所述电池;
12.所述防振棉设于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壁之间。
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底壁与所述电池之间设置有所述防振棉。
1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侧壁设置有限位肋板,所述限位肋板用于与所述电池侧面抵顶配合。
1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背离所述防振棉的一侧设置有隔音棉。
1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隔音棉背离所述电池的一侧与所述盖板抵顶配合。
1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有减振硅胶,所述拾音咪包覆于所述减振硅胶。
1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设置有限位筋,用于与所述减振硅胶抵顶配合。
1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过线通道的至少一端设置有隔音套。
2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骨导式助听器,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挂耳,所述挂耳包括:
21.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拾音腔和振动腔,所述拾音腔和所述振动腔之间通过过线通道相互连通;
22.骨振器,所述骨振器安装于所述振动腔,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振动信号;
23.拾音咪,所述拾音咪安装于所述拾音腔,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和
24.电池,所述电池安装于所述拾音腔,并位于所述拾音咪和所述骨振器之间,所述电池的用于与所述拾音腔腔壁抵顶的表面与所述拾音腔腔壁之间设置有防振棉。
2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电池用于和拾音腔腔壁抵顶的表面与拾音腔腔壁之间设置防振棉,可以避免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电池振动产生杂音,同时可以避免骨振器在振动时将振动传递给电池,避免引起电池振动,避免产生杂音,从而避免影响助听器的性能。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挂耳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挂耳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壳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号说明:
31.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挂耳10外壳11底壳13盖板111第一安装槽113第二安装槽115限位肋板117限位筋101拾音腔103振动腔15过线通道151隔音套30骨振器50拾音咪51减振硅胶70电池71防振棉73隔音棉
32.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7.骨导式助听器是原理是骨振器根据振动信号进行振动,并将振动传递给颅骨,从而让佩戴的人听到声音。然而,在骨振器振动的过程中会将振动传递给其它元件,其它元件也会产生振动,产生杂音,从而影响助听器的性能。
3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挂耳100,应用于骨导式助听器,挂耳100包括外壳10、骨振器30、拾音咪50和电池70,外壳10内设有拾音腔101和振动腔103,拾音腔101和振动腔103之间通过过线通道15相互连通;骨振器30安装于振动腔103,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振动信号;拾音咪50安装于拾音腔101,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电池70安装于拾音腔101,并位于拾音咪50和骨振器30之间,电池70的用于与拾音腔101腔壁抵顶的表面与拾音腔101腔壁之间设置有防振棉71。通过在电池70用于和拾音腔101腔壁抵顶的表面与拾音腔101腔壁之间设置防振棉71,可以避免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电池70振动产生杂音,同时可以避免骨振器30在振动时将振动传递给电池70,引起电池70振动,产生杂音,从而影响助听器的性能。
39.可以理解地,外壳10可以为相互连通的两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内部可以设置有拾音腔101,另一部分内部可以设置振动腔103,佩戴后拾音腔101可以在人的耳后,振动腔103可以在人的耳前。拾音腔101和振动腔103之间通过过线通道15连通,过线通道15可以仿照耳朵轮廓设计,便于将其挂在耳朵上,防止佩戴者在使用过程中掉落。振动腔103内安装有骨振器30,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振动信号,然后通过颅骨传递给内耳和听神经,从而触动内耳耳蜗的听觉神经,以听到声音;拾音腔101内安装有拾音咪50和电池70,拾音咪50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振动信号,并将振动信号传递给骨振器30;电池70安装于拾音腔101内,
并位于靠近骨振器30的一侧,电池70可以为长条状,其用于和拾音腔101腔壁抵接的表面与所述拾音腔101腔壁之间设置有防振棉71,防振棉71可以为单、双面带胶的eva、pe、cr、pu泡棉等材质,在此不做限定。防振棉71可以粘贴在拾音腔101的腔壁,其另一面也可以粘贴在电池70表面,可以有效避免电池70在振动腔103内晃动,从而产生振动,影响助听器的性能。
4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外壳10包括底壳11和盖合于底壳11的盖板13,底壳11形成有容纳槽,盖板13封盖容纳槽,以形成拾音腔101;容纳槽内设置有隔板,以将容纳槽分隔为第一安装槽111和第二安装槽113,第一安装槽111用于安装拾音咪50,第二安装槽113用于安装电池70;防振棉71设于电池70与第二安装槽113的槽壁之间。
41.可以理解地,外壳10可以设置底壳11和盖板13,底壳11形成有容纳槽,盖板13盖合与底壳11并封盖容纳槽,由此可以形成拾音腔101和振动腔103,盖板13和底壳11之间可以卡接,也可以通过螺钉连接。容纳槽内可以一体成型设置有隔板,以将容纳槽分隔为第一安装槽111和第二安装槽113,第一安装槽111容积小于第二安装槽113容积,第一安装槽111可以用于安装拾音咪50,第二安装槽113可以用于安装电池70,防振棉71可以设置于电池70和第二安装槽113的槽壁之间,以避免因电池70晃动产生的振动。
4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槽113的槽底壁与电池70之间设置有防振棉71。
43.可以理解地,防振棉71的一侧可以粘贴设置于第二安装槽113的槽底壁,防振棉71的另一侧可以粘贴于电池70表面。也可以是,防振棉71直接放置于第二安装槽113的槽底壁,电池70再放置于防振棉71,通过盖板13对第二安装槽113的盖合,使电池70抵顶防振棉71,防振棉71抵顶槽壁,从而避免电池70在安装槽内晃动,即使有轻微晃动,也可以通过防振棉71抵消这种晃动所产生的振动,避免收听时产生杂音。
44.参照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槽113的侧壁设置有限位肋板115,限位肋板115用于与电池70侧面抵顶配合。可以理解地,电池70可以为长方体形,拾音腔101可以根据人的后脑形状设置弧度,为了避免电池70在第二安装槽113内晃动,可以在第二安装槽113的侧壁上一体成型设置多个限位肋板115,在多个限位肋板115限定的区域与电池70的大小形状相适配。
45.参照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电池70背离防振棉71的一侧设置有隔音棉73。可以理解地,隔音棉73的材质可以为聚酯纤维棉隔音棉、离心玻璃棉、岩棉、矿棉、植物纤维喷涂等,在此不做限定,其隔音原理为:隔音棉73具有多纤维结构,声波通过隔音棉73时经过无数纤维的反射、相互叠加、碰撞,声波能量转化为热能,声波强度减弱,最后声音消失。电池70背离防振棉71的一侧可以设置隔音棉73,既可以抵消电池70和盖板13之间产生的振动,也可以吸取振动产生的杂音。
46.参照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隔音棉73背离电池70的一侧与盖板13抵顶配合。可以理解地,隔音棉73可以夹设于电池70和盖板13之间,将振动腔103和拾音咪50之间的通道封闭,可以防止骨振器30振动产生的声音传递到拾音咪50,影响拾音咪50的收音效果。
47.参照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111内设有减振硅胶51,拾音咪50包覆于减振硅胶51。可以理解地,减振硅胶51可以设置为形状大小和第一安装槽111相适配,并在其内部开设有安装空间,用于卡接拾音咪50,避免拾音咪50产生振动并被自身收集,从而产生杂音,影响助听器的性能。
48.参照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111的侧壁设置有限位筋117,用于与减振硅胶51抵顶配合。可以理解地,为了进一步限定减振硅胶51,防止减振硅胶51在第一安装槽111内晃动,可以在第一安装槽111的侧壁设置限位筋117,并与减振硅胶51抵顶配合,可以防止减振硅胶51在第一安装槽111内上下左右晃动,进而带动拾音咪50振动。可以避免产生杂音。
49.参照图2和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过线通道15的至少一端设置有隔音套151。可以理解地,骨振器30在振动时会产生声音,声音会通过过线通道15传到拾音腔101内,振动产生的声音传到拾音咪50就会影响实际收听的效果,因此可以在过线通道15的两端设置隔音套151,隔音套151可以为硅胶塞,嵌设于过线通道15内,并在其上开设有可以穿线的过孔,该过孔与线紧密配合。防止振动产生的杂音传输到拾音腔101内。
50.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骨导式助听器,该骨导式助听器包括如上任意所述的挂耳100,该挂耳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骨导式助听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5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