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扫描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83491发布日期:2023-03-24 18:46阅读:41来源:国知局
手持式扫描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扫描仪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手持式扫描仪。


背景技术:

2.扫描仪是一种捕获影像的装置,作为一种光机电一体化的电脑外设产品,扫描仪是继鼠标和键盘之后的第三大计算机输入设备,它可将影像转换为计算机可以显示、编辑、存储和输出的数字格式,是功能很强的一种输入设备。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感器件,将检测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将电信号通过模拟/数字(a/d)转换器转化为数字信号,传输到计算机就中。
3.现有装置一种灵活可调测量小样品的三维扫描仪(申请号cn202020092883.4)使用了扫描仪远心相机,可以测量范围在内的小物体的面型结构并保证测量结果的高精度;使用扫描仪投影仪,可以根据不同的样品测量要求,任意更换投影仪的投影光栅;外形结构分模块设计,各模块间灵活可调;开发了全数字化软件,给使用者带来了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
4.现有装置一种电子商务用的手持式扫描仪(申请号cn201720597885.7)该电子商务用的手持式扫描仪较好提供分发或发送人员原地核对信息,信息核对完后直接传送,省去到计算机操作环节,大量节约信息核对的工作量,确保信息核对的正确性,提高了电子商务交易的工作效率。
5.现有装置在进行扫描的过程中,只能够对外界装置进行单方向的扫描,需要进行360度扫描时需要转动外界装置或转变自身的位置,这样大幅度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扫描效率,且现有手持式扫描仪,仅能够通过单手操作,可能会产生手部疲劳造成把持不稳的问题,降低了扫描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6.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手持式扫描仪,通过转动齿轮环与扫描环,能够带动3d扫描摄像头对外部装置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处理,提高装置的扫描效率,且使用者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单手或双手操作,提高装置的使用时的稳定性与扫描效果。
7.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包括操作环,所述操作环的内部开设有操作槽,所述操作槽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转动齿轮环,所述操作槽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扫描板,所述扫描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扫描环,所述扫描环的内部镶嵌安装有3d扫描摄像头,所述操作环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螺纹杆,所述连接螺纹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操作把手,所述操作环的上表面四周均转动安装有定位杆。
8.优选的,为了推动所述扫描板进行转动,所述扫描板的一侧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所述扫描板的一侧开设有输出连接孔,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输出连接孔延伸至外界,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转动齿
轮环之间相互啮合。
9.优选的,为了对外界装置进行扫描处理,所述扫描环的一侧开设有扫描安装孔,所述3d扫描摄像头镶嵌安装于所述扫描安装孔的内部,所述3d扫描摄像头的上表面与所述操作槽的内部上表面之间相互贴合,所述3d扫描摄像头的下表面与所述扫描板的上表面之间相互贴合。
10.优选的,为了装置的正常工作,所述操作把手的内部均镶嵌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连接螺纹杆的一侧开设有连接螺纹孔,所述连接螺纹孔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与所述连接螺纹孔之间相互转动啮合。
11.优选的,为了提高装置的便捷性,所述操作把手包括双手把与单手把,所述双手把的一端开设有双手螺纹槽,所述双手螺纹槽与所述连接螺纹杆之间相互转动啮合,所述双手螺纹槽的一侧开设有双手螺纹孔,所述连接螺栓贯穿所述连接螺纹孔与所述双手螺纹孔之间相互转动啮合。
12.优选的,为了提高装置的稳定性,所述单手把的一端固定安装有v型板,所述v型板的两端均开设有单手连接孔,所述单手连接孔的内部开设有单手螺纹槽,所述连接螺栓的一端贯穿所述连接螺纹孔与所述单手螺纹槽之间相互转动啮合,所述v型板的两端与所述操作环的外表面相互贴合。
13.优选的,为了将外界装置定位在所述操作环的中心位置,所述操作环的上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转动连接轴,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下表面开设有转动连接槽,所述转动连接槽的一端内侧与所述转动连接轴的两端相互转动连接,所述定位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定位垫。
14.优选的,为了提高所述定位杆的定位效果,所述操作环的上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拉块,所述拉块滑动卡接于所述转动连接槽的内部,所述拉块的位置与所述转动连接轴之间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拉块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拉动轴,所述拉动轴与所述转动连接槽的内部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连接弹簧。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转动齿轮环与扫描环,能够带动3d扫描摄像头对外部装置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处理,提高装置的扫描效率,且使用者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单手或双手操作,提高装置的使用时的稳定性与扫描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手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手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操作环部分的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操作环部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扫描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图中:1、操作环;2、转动齿轮环;3、扫描板;4、扫描环;5、3d扫描摄像头;6、连接螺纹杆;7、操作把手;71、双手把;72、单手把;73、v型板;8、定位杆;81、转动连接轴;82、橡胶定位垫;83、拉动轴;84、转动连接弹簧;9、转动电机;10、蓄电池;11、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4.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手持式扫描仪,包括操作环1,操作环1的内部开设有操作槽,操作槽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转动齿轮环2,操作槽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扫描板3,扫描板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扫描环4,扫描环4的内部镶嵌安装有3d扫描摄像头5,操作环1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螺纹杆6,连接螺纹杆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操作把手7,操作环1的上表面四周均转动安装有定位杆8。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扫描板3的一侧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9,扫描板3的一侧开设有输出连接孔,转动电机9的输出端贯穿输出连接孔延伸至外界,转动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转动齿轮环2之间相互啮合,以便于推动3d扫描摄像头5进行转动。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扫描环4的一侧开设有扫描安装孔,3d扫描摄像头5镶嵌安装于扫描安装孔的内部,3d扫描摄像头5的上表面与操作槽的内部上表面之间相互贴合,3d扫描摄像头5的下表面与扫描板3的上表面之间相互贴合,以便于对外界零件进行快速的扫描处理。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操作把手7的内部均镶嵌安装有蓄电池10,连接螺纹杆6的一侧开设有连接螺纹孔,连接螺纹孔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连接螺栓11,连接螺栓11与连接螺纹孔之间相互转动啮合,以便于对操作把手7进行固定安装。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操作把手7包括双手把71与单手把72,双手把71的一端开设有双手螺纹槽,双手螺纹槽与连接螺纹杆6之间相互转动啮合,双手螺纹槽的一侧开设有单手螺纹孔,连接螺栓11贯穿连接螺纹孔与双手螺纹孔之间相互转动啮合,以便于使用者进行单手操作。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单手把7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v型板73,v型板73的两端均开设有单手连接孔,单手连接孔的内部开设有单手螺纹槽,连接螺栓11的一端贯穿连接螺纹孔与单手螺纹槽之间相互转动啮合,v型板73的两端与操作环1的外表面相互贴合,以便于使用者进行双手操作。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操作环1的上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转动连接轴81,定位杆8的一端下表面开设有转动连接槽,转动连接槽的一端内侧与转动连接轴81的两端相互转动连接,定位杆8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定位垫82,以便于使待扫描零件定位在操作环1的中心位置。
3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操作环1的上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拉块,拉块滑动卡接于转动连接槽的内部,拉块的位置与转动连接轴81之间的位置相互对应,拉块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拉动轴83,拉动轴83与转动连接槽的内部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连接弹簧84,以便于通过定位杆8对装置进行定位。
3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使用者在蓄电池10的内部充满电力,当使用者选择单手操作时,使用者通过单手连接孔与连接螺纹杆6之间相互滑动卡接,使v型板73的两端与操作环1的外表面相互贴合,并且将连接螺栓11的一端贯穿连接螺纹孔与单手螺纹槽之间相互转动啮合,将单手把72与操作环1之间相互固定连接,并通过连接螺纹杆6与连接螺栓11将蓄电池10与3d扫描摄像头5之间相互电性连接。
33.当使用者选择双手操作时,使用者分别将双手把71分别通过双手螺纹槽与连接螺纹杆6之间相互转动啮合,并且通过双手螺纹槽的一侧开设有双手螺纹孔,连接螺栓11贯穿连接螺纹孔与双手螺纹孔之间相互转动啮合,将双手把71与操作环1之间相互固定连接,并通过连接螺纹杆6与连接螺栓11将蓄电池10与3d扫描摄像头5之间相互电性连接。
34.使用者将装置移动至外界待扫描物品的正上方,缓慢下落,并且开启3d扫描摄像头5,通过定位杆8内部转动连接弹簧84产生的均衡的拉力,当待扫描物品与定位杆8之间相互接触时,会推动待扫描物品顺着定位杆8滑至操作环1的中心位置,开启转动电机9带动驱动齿轮与转动齿轮环2之间产生反向作用力,反向作用力推动扫描板3转动,扫描板3转动带动扫描环4转动,扫描环4转动带动3d扫描摄像头5围绕待扫描物品进行转动,对待扫描物品的外表面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处理,提高装置的扫描效率。
3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