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开窗的手机、平板壳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54705发布日期:2023-03-15 01:56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开窗的手机、平板壳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开窗的手机、平板壳套。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当今社会手机已经成为必需品,手机拍照功能给人们非常大的乐趣和方便,手机摄像头较为昂贵且易被划伤,以及一些公共场合如地铁车厢内,乘客在乘车的碎片时间,通常会拿出手机学习、游戏、看电影等,但坐对侧的乘客往往正对着手机摄像头,被摄像头对着的人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压力,会担心自己是否会被拍照、摄像,担心自己的隐私被侵犯;以及一些商务场合被访问方会担心公司机密等被拍等;给人带来一定心理压力;因此有人研发了能保护摄像头的手机壳,如下:
3.中国专利cn210444337u一种可以保护摄像头的手机壳,包括与手机适配的容置腔、及与手机摄像头对应的摄像头孔,还包括沿其背部凸起的凸起部,凸起部设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交接处设有与凸起部铰接的盖板,通过盖板相对于凸起部的180度旋转实现对手机摄像头的打开与闭合,对摄像头起到保护作用;虽然该手机壳能够遮盖摄像头,起到保护作用,但是盖板旋转后与手机壳体要么不在一平面,要么翻出壳体外侧边缘,占用空间较大、美观度低、盖板易晃动、需要手动将盖板从左侧翻转到右侧,并且需要一只手握着手机另一只手辅助完成盖板的翻转,效率不高,无法实现盖板的快速开启和闭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以上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快速开窗的手机、平板壳套,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手机容置腔、手机摄像头孔,所述手机摄像头孔的上方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壳体之间设有弹射组件。
6.进一步,所述弹射组件为弹簧组件。
7.进一步,所述弹簧组件包括导向板和活动板,所述导向板与所述活动板活动铆接,所述导向板与所述活动板之间装有扭簧,所述壳体背面上端设有凸框,凸框的左侧部为摄像头孔,所述凸框右侧的手机壳体上装有导向板。导向板通过结构胶粘贴于凸框右侧的手机壳体上。
8.进一步,所述导向板的上方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导向板的中下部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活动板的左上方设有第一铆接孔,所述活动板的右下方设有第二铆接孔,所述活动板的右上方和左下方分别设有连接固定孔,所述盖板上设有配合连接固定孔的安装孔,所述盖板通过螺丝配合连接安装孔和固定孔装于所述活动板,所述第一铆接孔与第一导向槽处装有第一铆钉,所述第二铆接孔与第二导向槽处装有第二铆钉,所述导向板的中下部还装有第三铆钉,所述扭簧的两端部分别连接于第二铆钉和第三铆钉。
9.进一步,所述第一导向槽的竖直向下,所述第二导向槽为左右向的弧形导向槽,所述第一铆钉的下端部外径大于第一导向槽的槽宽,所述第二铆钉的下端部外径大于所述第
二导向槽的槽宽,所述壳体对应第一导向槽处设有第一壳体槽口,所述第一壳体槽口的宽度大于第一铆钉的外径,所述第一壳体槽口的深度大于第一铆钉下端外边缘的厚度,所述第一铆钉下端面置于第一壳体槽口,所述壳体对应第二导向槽处设有第二壳体槽口,所述第二壳体槽口与第二导向槽的弧度相同,所述第二壳体槽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铆钉的外径,所述第二壳体槽口的深度大于第二铆钉下端外边缘的厚度,所述第二铆钉下端面置于第二壳体槽口。
10.扭簧带动活动板并使得第一铆钉,第二铆钉在对应的第一导向槽、第一壳体槽口及第二导向槽和第二壳体槽口中运动,从而带动活动板带动盖板的开启和闭合;当盖板闭合需要打开摄像头盖板时,在盖板的左侧上端面向右下方轻轻一拨,盖板在扭簧的作用力下带动盖板的开启,闭合时方向拨动盖板。
11.进一步,所述弹簧组件包括伸缩弹簧和按钮,所述壳体背面上端设有凸框,凸框的左侧部为摄像头孔,所述凸框的上、下侧向内方向分别设有水平方向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右端设有弹簧固定柱,所述盖板的左边上、下侧分别设有弹簧臂,所述伸缩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弹簧臂,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弹簧固定柱,所述伸缩弹簧及弹簧臂滑动于导向槽,带动盖板的闭合与开启。
12.进一步,所述凸框的左侧内缘中部设有按钮,所述按钮的内侧端设有卡扣,所述盖板上设有配合卡扣的卡槽。
13.进一步,所述按钮向内凸出于所述凸框的左端内边缘,所述盖板上设有一与按钮向适应的凹口,所述卡槽设于所述凹口的下端面。
14.进一步,所述卡扣的上端面设有卡扣斜口,所述卡槽上设有配合所述卡扣斜口的卡槽斜口。
15.当盖板处于闭合状态需要打开摄像头盖板时,向下按动按钮,卡扣与卡槽相离,盖板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向右侧打开盖板;当需要盖上摄像头时,将盖板向左推,卡槽斜口沿着卡扣斜口滑动,卡扣与卡槽卡住固定,盖板盖合于摄像头孔的上方。
16.一种快速开窗的手机、平板壳套,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手机容置腔、手机摄像头孔、手机壳背面上端的凸框,凸框的左侧部为摄像头孔,所述凸框右侧的上、下侧向内方向,其中一侧设有滑槽,另一侧设有电机的丝杆容置空间,所述滑槽内装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装有电机丝杆,所述电机安装于凸框右侧部的壳体上,所述手机壳体内装有主控板以及电连接主控板的电机控制器和电池,所述电机连接电机控制器。
17.进一步,所述盖板上设有连接电机丝杆的丝杆螺纹,所述壳体上还装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包括分别安装于丝杆容置空间的左、右侧的接触感应片和,安装于壳体的底部的开关按钮开关,所述壳体中部装有充电模块,所述壳体的下部装有电池,所述主控板电连接控制开关、充电模块和电池。
18.进一步,所述主控板上设有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电连接控制开关、电机控制器;
19.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信号连接,所述充电模块为无线充电线圈或有线充电接口;
20.所述电池与所述处理模块信号连接,所述电池与充电模块信号连接。
21.进一步,所述壳体的手机容置腔内侧设有若干凹口形成电池容置腔、主控板容置
腔、无线充电线圈容置腔、电机控制器容置腔,所述电池安装于电池容置腔并胶合与壳体,所述主控板安装于主控板容置腔并胶合于所述壳体;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安装于无线充电线圈容置腔并胶合于所述壳体;所述电机控制器安装于所述电机控制器容置腔并胶合于所述壳体,所述凸框右侧部的壳体上设有电机容置腔,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容置腔并胶合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的手机容置腔上表面还设有绒布,所述绒布胶合于所述壳体。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3.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盖板对摄像头孔的快速开启与闭合,美观、效率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摄像头盖板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图2中a-a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摄像头盖板旋转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图4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图5的b-b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摄像头盖板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图7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图6中c-c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33.图10为实施例一中摄像头盖板开启状态时弹射组件示意图;
34.图11为图10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35.图12为图10的截面示意图;
36.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摄像头盖板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4为图13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38.图15为图13的d-d向截面示意图;
39.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摄像头盖板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7为图16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41.图18为图17的e-e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42.图19为图18的f-f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43.图20为图19中h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44.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摄像头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45.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盖板闭合状态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46.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47.图24为图23的i-i向结构示意图;
48.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盖板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9.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50.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盖板放大结构示意图;
51.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盖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52.图29为本实用新型壳体部分截面示意图;
53.图3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55.如图1-16所示,一种快速开窗的手机壳,包括壳体10,壳体10上设有手机容置腔、手机摄像头孔20,手机摄像头孔20的上方设有盖板40,盖板40与壳体10之间设有弹簧组件。
56.实施例一
57.如图1-12所示,盖板40与壳体10之间设有弹簧组件,弹簧组件包括导向板51和活动板52,导向板51与活动板52活动铆接,导向板51与活动板52之间装有扭簧60,手机壳背面上端设有凸框30,凸框30的左侧为摄像头孔20,凸框右侧的手机壳体10上通过结构胶粘结装有导向板51。
58.如图10-12所示,导向板51的上方设有第一导向槽510,导向板51的中下部设有第二导向槽511,活动板52的左上方设有第一铆接孔521,活动板52的右下方设有第二铆接孔522,活动板52的右上方和左下方分别设有连接固定孔523,盖板40通过螺丝配合连接固定孔523装于活动板52,第一铆接孔521与第一导向槽510处装有第一铆钉531,第二铆接孔522与第二导向槽511处装有第二铆钉532,导向板51的中下部还装有第三铆钉533,扭簧60的两端部分别连接于第二铆钉532和第三铆钉533。
59.如图1-12所示,第一导向槽510的竖直向下,第二导向槽511为左右向的弧形导向槽,第一铆钉531的下端部外径大于第一导向槽510的槽宽,第二铆钉532的下端部外径大于第二导向槽511的槽宽,壳体20对应第一导向槽510处设有第一壳体槽口(图中未显示),第一壳体槽口与第一导向槽的走向相同且中轴线重合,第一壳体槽口的宽度大于第一铆钉531的外径,第一壳体槽口的深度大于第一铆钉531下端外边缘的厚度,第一铆钉531下端面置于第一壳体槽口,壳体20对应第二导向槽511处设有第二壳体槽口(图中未显示),第二壳体槽口与第二导向槽511的弧度相同且槽口中线与第二导向槽511的中线重合,第二壳体槽口的宽度大于第二铆钉532的外径,第二壳体槽口的深度大于第二铆钉532下端外边缘的厚度,第二铆钉532下端面置于第二壳体槽口内;扭簧60带动活动板52并使得第一铆钉531在对应的第一导向槽510和第一壳体槽口内运动,第二铆钉532在第二导向槽511和第二壳体槽口中运动,从而带动活动板52和盖板40的开启和闭合;当盖板40处于闭合状态需要打开摄像头的盖板40时,在盖板40的左侧上端面向右下方轻轻一拨,盖板在扭簧的作用力下带动盖板40的开启,需要遮盖摄像头时方向拨动盖板40即可闭合盖板40。
60.实施例二
61.如图13-21所示,盖板40与壳体10之间设有弹簧组件,弹簧组件包括2组伸缩弹簧70和按钮31,手机壳背面上端设有凸框30,凸框30的左侧为摄像头孔20,凸框的上、下侧向内方向分别设有水平方向的导向槽32,导向槽32的右端设有弹簧固定柱33,盖板40的左边上、下侧分别设有弹簧臂41,弹簧臂上设有固定槽,伸缩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弹簧臂41上的固定槽防止伸缩弹簧滑离弹簧臂41,另一端固定于弹簧固定柱33,伸缩弹簧70及弹簧臂41滑动于导向槽32,带动盖板40的闭合与开启。
62.如图1、图20、图21所示,按钮31向内凸出于凸框30的左端内边缘,盖板40上设有一与按钮31向适应的凹口43,凸框30的左侧中部设有按钮31,按钮31的内侧端设有卡扣310,
盖板40上设有配合卡扣310的卡槽42,卡槽42设于凹口43的下端面;卡扣310的上端面设有卡扣斜口,卡槽42上设有配合卡扣斜口的卡槽斜口。
63.当盖板40处于闭合状态需要打开摄像头盖板时,向下按动按钮31,卡扣310与卡槽42相离,盖板40在伸缩弹簧70的作用力下向右侧运动打开盖板40;当需要遮盖摄像头时,将盖板40向左推,卡槽斜口沿着卡扣斜口滑动,卡扣310与卡槽42卡住固定,盖板40盖合于摄像头孔的上方。
64.本实用新型通过弹簧组件的设定实现了盖板40对摄像头孔20的快速开启与闭合,美观、效率高,实用性强。
65.实施例三
66.如图22-30所示,一种快速开窗的手机、平板壳套,包括壳体10,壳体上设有手机容置腔、手机摄像头孔20、手机壳背面上端的凸框30,凸框30的左侧部为摄像头孔20,凸框右侧的上、下侧向内方向,其中一侧设有滑槽35,另一侧设有电机的丝杆容置空间36,滑槽35内装有盖板40,盖板40上装有电机丝杆91,电机90安装于凸框右侧部的电机容置腔并胶合于壳体;手机壳体10内装有主控板80以及电连接主控板80的电机控制器92和电池83,电机90电连接电机控制器92。
67.盖板40上设有连接电机丝杆91的丝杆螺纹44,壳体上还装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包括分别安装于丝杆容置空间的左、右侧的接触感应片93和安装于壳体的底部的按钮开关94,壳体中部装有无线充电线圈82,壳体10的下部装有电池83,主控板80电连接控制开关、无线充电线圈82和电池83,主控板80上设有处理模块81;电池83与处理模块81信号连接,电池83与无线充电线圈82信号连接;可通过无线充电线圈82实现对电池83的充电。
68.壳体10的手机容置腔内侧设有若干凹口形成电池容置腔、主控板容置腔、无线充电线圈容置腔、电机控制器容置腔,电池83安装于电池容置腔并胶合与壳体10,主控板80安装于主控板容置腔并胶合于壳体10;无线充电线圈82安装于无线充电线圈容置腔并胶合于壳体10;电机控制器92安装于电机控制器容置腔并胶合于壳体10,凸框30右侧部的壳体10上设有电机容置腔,电机90安装于电机容置腔并胶合于壳体10,壳体10的手机容置腔上表面还设有绒布95,所述绒布胶合于所述壳体。
69.当盖板40处于开启状态,需要关闭盖板40时,手动按动按钮开关94,电机控制器控制电机90带动盖板40沿着电机丝杆91和滑槽35向左移动,当盖板40触碰到左侧的接触感应片93时,电机90停止工作,盖板40闭合;当需要开启盖板40时,手动按动按钮开关94,电机控制器控制电机90带动盖板40沿着电机丝杆91和滑槽35向右移动,当盖板40触碰到右侧的接触感应片93时,电机90停止工作,盖板40开启;能够快速实现盖板40的开启与闭合,效率高,使用方便。
70.平板壳套的结构与原理与手机壳套相同,不再赘述。
71.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