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单元及扬声器弯曲振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17926发布日期:2024-03-05 15:10阅读:14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单元及扬声器弯曲振动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使用弯曲振动板的扬声器单元及使用该扬声器单元的扬声器,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高性能且高质量的弯曲振动板扬声器系统,其使听力受损者无需佩戴助听器即可与听力正常者一起听到声音,且播放频段得到扩大,从而可得到音质的改善。


背景技术:

1、近年来,因高龄所引起的老年性听力受损、因外耳、中耳、内耳、耳蜗神经等有障碍的器质性听力受损、因压力引起的功能性听力受损等听觉障碍者增多。当听力受损时,不仅听不到声音,即便是听到了声音,也难以清晰地分辨所听到的声音。因此,会有不甚清楚会话内容却做出回答而造成对方误解,或中途多次反复询问而造成会话不顺利的情况。

2、另外,因听力受损导致无法顺利交流,出现不知不觉中不愿意说话而与人见面机会减少,或不外出而喜欢独处在家中的现象,从而有出现与社会隔离、疏远的问题。

3、作为减轻所述听力受损带来的不便的手段,一般为使用助听器。另外,当看电视时,有时会使用fm(frequencymodulation,调频)传输器,该fm传输器被与电视的耳机插孔连接而将声音利用fm电波送出,并利用手持的fm广播接收该声音,从而获取电视的声音。

4、然而,对于听力受损者来说,因“麻烦”、“不好意思佩戴”等原因而不太喜欢使用助听器,不得已才使用助听器的情况居多。另外,其存在有如下的情况:有不少助听器也会接收噪声,这样反而会使得压力变大。

5、另一方面,当使用fm传输器时有如下烦恼:必须准备fm传输器,每当看电视时就要设置该fm传输器。另外,其存在如下的问题:因将fm传输器连接于耳机插孔而导致声音的输出目的地被切换,听力受损者与听力正常者则无法一起自由地看电视。

6、由此,作为发出虽不是所有听力受损者但为多数听力受损者能听到的声音的扬声器,本技术人提出了如下扬声器,该扬声器具备:中空结构的壳体;驱动器单元,其收容于壳体中;及弯曲振动板,其配置于壳体的表面;该扬声器将驱动器单元的振动传递至弯曲振动板的端缘部而放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7、该使用弯曲振动板的扬声器(以下,简单地称为“弯曲振动板扬声器”。)可让听力受损者不佩戴助听器而听到声音,并且也可让听力正常者无不适感地听到声音。

8、而且,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发明的弯曲振动板扬声器于其后的实证实验中,在近处自不待言,即便在远处也被确认可清楚地听到声音。即,不会有音量过高时的破音,且即便靠近听取也不会太吵。

9、该弯曲振动板扬声器虽然已确认基本性能是经得起实用的水平,但对于扩大播放频段,尤其是于400~500hz以下的低音频段(以下,称为“低频段”。)中则被要求提高播放性能以改善音质。

10、此处,弯曲振动板扬声器一般为利用动圈,即所谓以音圈驱动弯曲振动板来发出声音的方法。该方法中,为了增强低频段侧的播放能力而需要增大与能力相符的音圈振幅(移动)量,因而需要与该音圈振幅(移动)量相符的振动板及结构,并提升功率。

11、然而,若为了增强低频段侧的播放能力而强行增大音圈的振幅量,则弯曲振动板自身会发出异常音。因此,为了进行与熟知型扬声器同等的低频段播放,则必须使弯曲振动板的长度更长等而扩大面积,但该尺寸并不能称得上为实用尺寸。

12、于是,为了增强低频段侧的播放能力而考虑如下方法:在安装有弯曲振动板扬声器单元的壳体,进一步安装具备锥形状振动板的动态型扬声器单元,对两方的扬声器单元进行驱动而使它们分别放音。由此,利用锥形状振动板的放音来对难以发出低频段侧声音的弯曲振动板的音质进行修正,从而可制成使用弯曲振动板和锥形状振动板的复合型全频扬声器。

13、然而,该复合型扬声器系统中,虽然能够共用安装扬声器单元的壳体,但需要与播放频段对应的2个扬声器单元(弯曲振动板扬声器单元和动态型扬声器单元),因此成本较高。

14、另外,若为了确保从2个扬声器放音时的较佳音压感,而以弯曲振动板与锥形状振动板的放音方向相同的方式在壳体安装各个扬声器单元,如此一来,需要更大的设置面积,壳体巨大化。另一方面,若考虑到设置面积而使弯曲振动板与锥形状振动板的放音方向不同,则在哪个扬声器均无法获得充分的音压感。

15、因此,本技术人提出如下扬声器单元及扬声器,该扬声器单元具备:锥形状的第一振动板;弯曲的片状的第二振动板;及驱动器单元,其将上述第一振动板与第二振动板一起驱动;驱动器单元是与第一振动板的小径侧及第二振动板的一端侧均连接,该扬声器通过将该扬声器单元安装于壳体而成(参照专利文献3)。

16、由本技术人提出的扬声器单元中,仅需一个驱动器单元即可,因此制造成本与重量得到降低,并且整体形成得较小而实现小型化。另外,使用该扬声器单元的扬声器通过将具备锥形状振动板的动态型第一扬声器与具备弯曲振动板的第二扬声器进行组合,而可播放更宽频段的声音。

17、因此,通过第一扬声器(动态型扬声器)来补充第二扬声器(弯曲振动板扬声器)所达不到的低频段侧的播放频段,从而可制成混合型扬声器系统,该混合型扬声器系统能够播放更宽频段的声音、且具备对听力受损者极有效的扬声器和针对听力正常者的扬声器。

18、这样,本技术人提出的混合型扬声器系统可称得上为对听力受损者及听力正常者而言足够的弯曲振动板扬声器系统,但若要小型化,且可播放更宽频段的声音,则需要提出进一步改善音质的高性能、且高质量的弯曲振动板扬声器系统。

19、再者,对于将压电物质用于平面振动板的驱动部的压电型扬声器,已被提出过如下扬声器,该扬声器具备两片(一对)形成弯曲的振动面的振动板,以便可播放宽频段的声音(参照专利文献4)。

20、然而,若成对的2个振动板(振动面)的大小、形状彼此相同,则有如下的疑虑:在相近的位置从不同的振动面播放共振频段相同的声音,它们彼此发出的声音相互共鸣、或失真,而对于听力受损者、听力正常者成为听到不清楚的声音而感到不适。

21、在先技术文献

22、专利文献

2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668233号公报

24、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40060号公报

25、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6586702号公报

26、专利文献4:日本实开昭59-5909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2、本发明是鉴于所述课题而完成的,其提供一种高性能且高质量的弯曲振动板扬声器系统,其是使用弯曲振动板的混合型扬声器系统,通过可播放多个频段的声音而扩大播放频段,从而改善音质。

3、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4、本发明的扬声器单元的特征在于,至少具备:锥形状的第一振动板;片状的第二振动板,其形成弯曲的振动面;及驱动器单元,其将第一振动板与第二振动板一起驱动;驱动器单元连接于第一振动板的小径侧和第二振动板的一端侧,第二振动板具有共振特性不同的多个区域。

5、即,第二振动板是在一片振动板上设置有共振频段不同的多个弯曲的振动面。

6、共振特性不同的这些区域,较佳为配置于从振动板的一端侧沿弯曲方向朝对置的另一端侧的长度方向。

7、该第二振动板例如,以在从一端侧沿弯曲方向朝对置的另一端侧的长度方向途中振动面的曲率发生变化的方式弯曲,由此可具有共振特性不同的多个区域。

8、具体而言,使一端侧的弯曲振动面的曲率变小、且使另一端侧的弯曲振动面的曲率变大的2个区域进行组合。

9、如此,通过使一端侧的弯曲振动面的曲率变小,则可播放降低了共振频段的声音,通过使另一端侧的弯曲振动面的曲率较一端侧变大,则可播放提高了共振频段的声音。

10、另外,第二振动板被设为在从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的长度方向途中振动面的厚度发生变化的形体,由此可具有共振特性不同的多个区域。

11、即,对第二振动板实施既定处理以在一片弯曲振动板上设置厚度不同的区域。

12、此处,既定处理是指例如,在既定区域或除了既定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中的任一区域贴附片材、或涂布涂料。

13、因此,通过实施该既定处理,例如可制成如下振动板,该振动板是将振动面的既定区域的厚度变大(变厚)、其他区域的厚度较既定区域变小(变薄)的2个区域进行组合。

14、如此,通过使振动面的既定区域的厚度变大,则可播放降低了共振频段的声音,通过使除了既定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的厚度变小,则可播放提高了共振频段的声音。

15、另外,第二振动板被设为在从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的长度方向途中振动面的硬度发生变化的形体,由此可具有共振特性不同的多个区域。

16、即,对第二振动板实施既定处理以在一片弯曲振动板上设置硬度不同的区域。

17、具体而言,通过实施所述既定处理,可将弯曲振动板的既定区域较硬而其他区域较既定区域较软的2个区域进行组合。

18、如此,通过使弯曲振动面的既定区域变硬,则可播放提高了共振频段的声音,通过使除了既定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变软,则可播放降低了共振频段的声音。

19、另外,第二振动板被设为在从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的长度方向途中振动面的重量发生变化的形体,由此可具有共振特性不同的多个区域。

20、即,对第二振动板实施既定处理以在一片弯曲振动板上设置重量不同的区域。

21、具体而言,通过实施所述既定处理,可将弯曲振动板的既定区域的重量较大(较重)、且除了既定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的重量较小(较轻)的2个区域进行组合。

22、如此,通过使弯曲振动面的既定区域的重量变大,则可播放降低了共振频段的声音,通过使除既定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的重量变小,则可播放提高了共振频段的声音。

23、另外,本发明的扬声器单元中,较佳为第二振动板的既定区域具有与其他区域之间形成的边界,该边界形成随着从第二振动板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而宽度方向的尺寸变小的前端变细形状。

24、即,设置为既定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的边界呈罗马文字“v”字状。

25、如此,通过以边界部分的形状呈罗马文字“v”字状的方式设置既定区域和其他区域,可以在从第二振动板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的长度方向途中共振区域重合的方式,将不同的多个共振特性的声音融合而进行播放。

26、进而,本发明的扬声器单元中,第二振动板可经由板状的叶片而连接于驱动器单元,该板状的叶片被安装于驱动器单元的音圈绕线管的前端。

27、例如可在音圈绕线管的前端设置缺口等来直接安装该叶片,也可于音圈绕线管的前端安装中心盖而将该叶片安装于该中心盖。

28、此时,叶片可与中心盖分体,但较佳为与中心盖成为一体。即,也可将叶片安装于现有的中心盖,但如此一来,则需要向音圈前端安装中心盖及向中心盖安装叶片这两项作业。

29、然而,若预先使叶片与中心盖成为一体,则通过向音圈前端安装中心盖这一项作业便可高效地安装叶片。而且,通过使叶片与中心盖成为一体,也可避免因音圈的振动而导致叶片从中心盖脱落的疑虑。

30、而且,本发明的扬声器的特征在于,其通过将所述扬声器单元的任一者安装于壳体而成。

31、发明效果

32、本发明的扬声器单元具备:锥形状的第一振动板;及片状的第二振动板,形成弯曲的振动面;第二振动板具有共振特性不同的多个区域。因此,通过在一片弯曲振动板中从一方的区域和另一方的区域播放不同共振频段的声音,可获得宽幅(扩大)的播放频段,可实现音质的改善。

33、另外,本发明的扬声器通过将所述本发明的扬声器单元安装(收容)于壳体中而形成混合型扬声器系统,该混合型扬声器系统是将具备锥形状的振动板的动态型第一扬声器、将一个弯曲振动板分开形成的具备第一弯曲振动面(一方的区域)的第二扬声器及具备第二弯曲振动面(另一方的区域)的第三扬声器进行组合而成。因此,能够通过第一扬声器(动态型扬声器)来补充第二扬声器及第三扬声器(均为弯曲振动板扬声器)所达不到的低频段侧的播放频段,并且将利用第二扬声器及第三扬声器的各弯曲振动面(区域)播放的共振频段不同的声音进行组合,由此扩大播放频段改善音质,从而制成扬声器系统,该扬声器系统具备对听力受损者极有效的扬声器和针对听力正常者的扬声器。

34、由此,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更佳的高性能且高质量的弯曲振动板扬声器系统,其是使用弯曲振动板的复合型扬声器系统,通过可播放多个频段的声音而扩大播放频段,改善音质,并且降低成本,进而不使壳体巨大化即可确保较佳的音压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