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毫米波通信方法及相关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与流程

文档序号:34303074发布日期:2023-05-31 17:36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毫米波通信方法及相关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到通信,尤其涉及到一种毫米波通信方法及相关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1、通常将30-300ghz的频域(波长为1-10毫米)的电磁波称毫米波,毫米波位于微波与远红外波相交叠的波长范围,因而兼有两种波谱特点。其中,与光波相比,毫米波利用大气窗口(毫米波与亚毫米波在大气中传播时,由于气体分子谐振吸收所致的某些衰减为极小值的频率)传播时的衰减小,且受自然光和热辐射源影响小。

2、毫米波在通信、雷达、遥感和射电天文等领域均有大量应用。为提高毫米波系统的通信可靠性,毫米波中继站被引入到毫米波系统中,但如何更好发挥毫米波中继站作用,进而更灵活可靠的保障用户面数据包的传输,仍然是业内长期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毫米波通信方法和相关毫米波通信系统及相关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有利于提高毫米波中继站的通信质量增强作用,进而有利于更灵活可靠的保障用户面数据包的传输。

2、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毫米波通信方法,所述毫米波通信方法应用于毫米波通信系统,所述毫米波通信系统包括:第一毫米波基站、第一毫米波中继站集群和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

3、其中,所述第一毫米波中继站集群和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分别包括至少2个毫米波中继站;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为所述第一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主服务基站;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能够由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主服务基站切换为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辅服务基站,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也能够由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辅服务基站切换为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主服务基站。

4、此外,所述毫米波通信系统还包括:第二毫米波基站和第二毫米波中继站集群;所述第二毫米波中继站集群包括至少2个毫米波中继站;所述第二毫米波基站能够由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主服务基站切换为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辅服务基站,所述第二毫米波基站也能够由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辅服务基站切换为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主服务基站。

5、当所述第二毫米波基站为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主服务基站时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为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辅服务基站,当所述第二毫米波基站为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辅服务基站时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为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主服务基站。

6、其中,所述方法可包括:

7、当第一毫米波基站为第一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基站,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建立起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与第一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一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其中,所述中继链路rl11经过所述第一毫米波中继站集群中的第一中继站;所述中继链路rl13经过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中的第三中继站;所述第一直连链路不经过中继站。

8、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链路使用策略rule1和链路使用策略rule2。

9、当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切换为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辅服务基站,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激活指令,所述第一激活指令用于激活链路使用策略rule1且去激活链路使用策略rule2;当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产生了第一用户面数据包,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基于处于激活态的所述链路使用策略rule1,从第一直连链路和中继链路rl11之中挑选出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并使用挑选出的链路向第一毫米波基站传输所述第一用户面数据包。

10、当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切换为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主服务基站,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第二激活指令,所述第二激活指令用于激活链路使用策略rule2且去激活链路使用策略rule1;当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产生了第二用户面数据包,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基于处于激活态的所述链路使用策略rule2,从第一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之中挑选出用于传输第二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并使用挑选出的链路向第一毫米波基站传输第二用户面数据包。

11、可以理解,链路使用策略rule1和链路使用策略rule2不能同时处于激活状态,当链路使用策略rule1处于激活状态,那么链路使用策略rule2将处于去激活状态,当链路使用策略rule2处于激活状态,那么链路使用策略rule1将处于去激活状态。

12、在一些可能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用户面数据包为高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1,从第一直连链路和中继链路rl11之中挑选出的用于传输第一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为所述第一直连链路和所述中继链路rl11。当第一用户面数据包为中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1,从第一直连链路和中继链路rl11之中挑选出的用于传输第一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为第一直连链路。当所述第一用户面数据包为低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1从第一直连链路和中继链路rl11之中挑选出的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为中继链路rl11。

13、可以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到的高优先级业务、中优先级业务和低优先级业务的优先级是相对概念,高优先级业务的优先级高于中优先级业务,中优先级业务的优先级高于低优先级业务。在实际场景中,可以根据需要来对不同业务的优先级进行划分。

14、在一些可能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二用户面数据包为高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2,从第一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之中挑选出用于传输第二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为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所述中继链路rl11和所述中继链路rl13。

15、当所述第二用户面数据包为中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2,从第一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之中挑选出用于传输第二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包括所述第一直连链路,还包括所述中继链路rl11或所述中继链路rl13。

16、当所述第二用户面数据包为低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2,从第一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之中挑选出用于传输第二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为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或所述中继链路rl11或所述中继链路rl13。

17、在一些可能实施方式中,当第二用户面数据包为低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且第一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的链路通信质量等级互不相同,则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2,从第一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之中挑选出的用于传输第二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可为第一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之中链路通信质量等级最高的链路。

18、当所述第二用户面数据包为低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并且第一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的链路通信质量等级完全相同,则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2,从第一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之中挑选出的用于传输第二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为中继链路rl13。

19、当所述第二用户面数据包为低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且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的链路通信质量等级相同,且第一直连链路的链路通信质量等级低于中继链路rl11、则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2,从第一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之中挑选出的用于传输第二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为中继链路rl13。

20、当所述第二用户面数据包为低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且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的链路通信质量等级相同,且第一直连链路的链路通信质量等级高于中继链路rl11、则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2,从第一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之中挑选出的用于传输第二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为第一直连链路。

21、在一些可能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二毫米波基站为第一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基站(例如第一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基站由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切换为了所述第二毫米波基站),所述第二毫米波基站建立起所述第二毫米波基站与第一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二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22和中继链路rl23;所述中继链路rl22经过所述第二毫米波中继站集群中的第二中继站;所述中继链路rl23经过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中的第四中继站;所述第二直连链路不经过中继站。

22、所述第二毫米波基站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链路使用策略rule3和链路使用策略rule4。

23、当所述第二毫米波基站切换为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辅服务基站且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切换为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主服务基站,所述第二毫米波基站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第三激活指令,其中,所述第三激活指令用于激活链路使用策略rule3且去激活链路使用策略rule4;当第一用户设备产生了第三用户面数据包,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3,从第二直连链路和中继链路rl22之中挑选出用于传输第三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并使用挑选出的链路向第二毫米波基站传输第三用户面数据包。

24、当所述第二毫米波基站切换为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主服务基站并且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切换为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辅服务基站,所述第二毫米波基站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第四激活指令,其中,所述第四激活指令用于激活链路使用策略rule4且去激活链路使用策略rule3;当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产生了第四用户面数据包,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基于处于激活态的所述链路使用策略rule4,从第二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22和中继链路rl23之中挑选出用于传输第四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并使用挑选出的链路向第二毫米波基站传输第四用户面数据包。

25、在一些可能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三用户面数据包为高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3,从第二直连链路和中继链路rl22之中挑选出的用于传输第三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为所述第二直连链路和所述中继链路rl22。当第三用户面数据包为中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3,从第二直连链路和中继链路rl22之中挑选出的用于传输第三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为第二直连链路。当所述第三用户面数据包为低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3从第二直连链路和中继链路rl22之中挑选出的用于传输所述第三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为中继链路rl22。

26、在一些可能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四用户面数据包为高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4,从第二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22和中继链路rl23之中挑选出用于传输第四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为所述第二直连链路、所述中继链路rl22和所述中继链路rl23。

27、当所述第四用户面数据包为中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4,从第二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22和中继链路rl23之中挑选出用于传输第四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包括所述第二直连链路,还包括所述中继链路rl22或所述中继链路rl23。

28、当所述第四用户面数据包为低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4,从第二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22和中继链路rl23之中挑选出用于传输第四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为所述第二直连链路或所述中继链路rl22或所述中继链路rl23。

29、在一些可能实施方式中,当第四用户面数据包为低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且第二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22和中继链路rl23的链路通信质量等级互不相同,则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4,从第二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22和中继链路rl23之中挑选出的用于传输第四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可为第二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22和中继链路rl23之中链路通信质量等级最高的链路。

30、当所述第四用户面数据包为低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并且第二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22和中继链路rl23的链路通信质量等级完全相同,则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4,从第二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22和中继链路rl23之中挑选出的用于传输第四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为中继链路rl23。

31、当所述第四用户面数据包为低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且中继链路rl22和中继链路rl23的链路通信质量等级相同,且第二直连链路的链路通信质量等级低于中继链路rl22、则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4,从第二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22和中继链路rl23之中挑选出的用于传输第二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为中继链路rl23。

32、当所述第四用户面数据包为低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且中继链路rl22和中继链路rl23的链路通信质量等级相同,且第一直连链路的链路通信质量等级高于中继链路rl22、则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4,从第二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22和中继链路rl23之中挑选出的用于传输第四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为第二直连链路。

3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中的毫米波中继站(如第三毫米波中继站)的主服务基站和辅服务基站能够在第一毫米波基站和第二毫米波基站之间动态切换(例如所述第二毫米波基站可由第三毫米波中继站的主服务基站切换为辅服务基站,且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可由第三毫米波中继站的主服务基站切换为辅服务基站。或者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可由第三毫米波中继站的主服务基站切换为辅服务基站,且所述第二毫米波基站可由第三毫米波中继站的主服务基站切换为辅服务基站),那么第一毫米波基站内部可创建虚拟基站n1,第二毫米波基站内部可创建虚拟基站n2,虚拟基站n1和虚拟基站n2具有相同的虚拟身份、相同的通信端口和通信地址(虚拟基站n1和虚拟基站n2互为分身),第一毫米波基站和第二毫米波基站通过内部创建的虚拟基站,来与第三毫米波中继站之间建立链路,那么链路建立和管理的层面看,在对于第三毫米波中继站而言,第一毫米波基站和第二毫米波基站可被视为同一基站,这样有利于简化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链路建立和管理的复杂度。

34、具体例如,例如第一毫米波基站与第一用户设备之间建立起了和中继链路rl13(中继链路rl13经过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那么中继链路rl13包括链路分段rl13-u(第三毫米波中继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链路分段)和rl13-n1(第三毫米波中继站和虚拟基站n1之间的链路分段)。第二毫米波基站与第一用户设备之间建立起了中继链路rl23(中继链路rl23经过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那么中继链路rl23包括链路分段rl23-u(第三毫米波中继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链路分段)和rl23-n2(第三毫米波中继站和虚拟基站n2之间的链路分段),由于虚拟基站n2和虚拟基站n1互为分身,那么对于第三毫米波中继站而言,链路分段rl23-n2和rl13-n2可合二为一,即可视为是同一个链路分段。

3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毫米波基站为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辅服务基站,且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为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主服务基站的情况下,在第一条件满足时,第二毫米波基站可在第一测试时段内向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发送第一测试序列,并接收来自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第一测试序列对应的第一响应序列集,基于第一响应序列集评估出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与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之间的链路通信质量等级lq1,在所述链路通信质量等级lq1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毫米波基站由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辅服务基站切换为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主服务基站,并且将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由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主服务基站切换为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辅服务基站。

3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条件可为链路通信质量等级lq2优于所述链路通信质量等级lq1。所述链路通信质量等级lq2为基于第二测试序列对应的第二响应序列集而评估出的所述第二毫米波基站与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之间的链路通信质量等级;其中,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毫米波基站在所述第一测试时段内向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发送第一测试序列,并接收来自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所述第二测试序列对应的第二响应序列集,所述第一测试时段的总时长不超过1秒。

37、其中,所述第一测试时段的总时长不超过1秒。例如,第一测试时段的总时长可为1秒、0.8秒、0.5秒、0.1秒、0.01秒或其他时长。

38、可以理解,根据响应序列可确定误码率、响应时延等传输参数,基于这些传输参数可确定相应链路的链路通信质量,而基于链路通信质量则可确定其对应的链路通信质量等级。

39、可以理解的是,毫米波基站可将其与毫米波中继站集群中不同毫米波中继站之间链路的平均链路通信质量,作为其与这个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链路通信质量,进而可据此获得其与这个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链路通信质量等级。

40、可以理解,链路通信质量等级越高表示链路通信质量越优,链路通信质量等级越低表示链路通信质量越差。链路通信质量等级共可包括:3个等级、4个等级、5个等级、6个等级、7个等级或其它更多等级数量。

4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条件包括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的处于激活态的链路的平均负荷等级超出第一负荷等级阈值,且第二毫米波基站的处于激活态的链路的平均负荷等级超出第二负荷等级阈值。第一负荷等级阈值大于第二负荷等级阈值。

42、可以理解,负荷等级越高表示越接近满负荷状态,负荷等级越低表示越接近空负荷状态。负荷等级可包括:空负荷(负荷范围如[0,5%))、次轻负荷(负荷范围如[5%,20%))、轻负荷(负荷范围如[20%,40%))、中负荷(负荷范围如[40%,60%))、次重负荷(负荷范围如[60%,80%))、重负荷(负荷范围如[80%,95%))和满负荷(负荷范围如[95%,100%])等。当然负荷等级也不限于上述举例,还可以更多或者更少。

43、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毫米波通信系统,所述毫米波通信系统可包括:第一毫米波基站、第一毫米波中继站集群和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

44、其中,所述第一毫米波中继站集群和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分别包括至少2个毫米波中继站;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为所述第一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主服务基站;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为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主服务基站或辅服务基站;

45、其中,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用于,在第一毫米波基站为第一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基站的情况下,建立起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与第一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一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其中,所述中继链路rl11经过所述第一毫米波中继站集群中的第一中继站;所述中继链路rl13经过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中的第三中继站;所述第一直连链路不经过中继站;

46、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还用于,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链路使用策略rule1和链路使用策略rule2。

47、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还用于,当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切换为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辅服务基站,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激活指令,所述第一激活指令用于激活链路使用策略rule1且去激活链路使用策略rule2;当第一用户设备产生了第一用户面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用于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1,从第一直连链路和中继链路rl11之中挑选出用于传输第一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并使用挑选出的链路向第一毫米波基站传输第一用户面数据包。

48、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还用于,当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切换为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主服务基站,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第二激活指令,所述第二激活指令用于激活链路使用策略rule2且去激活链路使用策略rule1;当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产生了第二用户面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用于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2,从第一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之中挑选出用于传输第二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并使用挑选出的链路向第一毫米波基站传输第二用户面数据包。

49、在一些可能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用户面数据包为高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1,从第一直连链路和中继链路rl11之中挑选出的用于传输第一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为所述第一直连链路和所述中继链路rl11;当所述第一用户面数据包为中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1,从第一直连链路和中继链路rl11之中挑选出的用于传输第一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为第一直连链路;当所述第一用户面数据包为低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1从所述第一直连链路和中继链路rl11之中挑选出的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为中继链路rl11。

50、在一些可能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二用户面数据包为高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2,从第一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之中挑选出用于传输第二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为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所述中继链路rl11和所述中继链路rl13。

51、当所述第二用户面数据包为中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2,从第一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之中挑选出用于传输第二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包括所述第一直连链路,且还包括所述中继链路rl11或所述中继链路rl13。

52、当所述第二用户面数据包为低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2,从第一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之中挑选出用于传输第二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为所述第一直连链路或所述中继链路rl11或所述中继链路rl13。

53、在一些可能实施方式中,当第二用户面数据包为低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且第一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的链路通信质量等级互不相同,则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2,从第一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之中挑选出的用于传输第二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可为第一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之中链路通信质量等级最高的链路。

54、当所述第二用户面数据包为低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并且第一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的链路通信质量等级完全相同,则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2,从第一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之中挑选出的用于传输第二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为中继链路rl13。

55、当所述第二用户面数据包为低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且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的链路通信质量等级相同,且第一直连链路的链路通信质量等级低于中继链路rl11、则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2,从第一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之中挑选出的用于传输第二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为中继链路rl13。

56、当所述第二用户面数据包为低优先级业务的用户面数据包,且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的链路通信质量等级相同,且第一直连链路的链路通信质量等级高于中继链路rl11、则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2,从第一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之中挑选出的用于传输第二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为第一直连链路。

57、在一些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毫米波通信系统还可包括:第二毫米波基站和第二毫米波中继站集群;所述第二毫米波中继站集群包括至少2个毫米波中继站。

58、当所述第二毫米波基站为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主服务基站时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为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辅服务基站,当所述第二毫米波基站为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辅服务基站时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为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主服务基站。

59、其中,第二毫米波基站用于,当第二毫米波基站为第一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基站,建立起所述第二毫米波基站与第一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二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22和中继链路rl23;其中,所述中继链路rl22经过所述第二毫米波中继站集群中的第二中继站;所述中继链路rl23经过所述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中的第四中继站;所述第二直连链路不经过中继站。

60、所述第二毫米波基站还用于,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链路使用策略rule3和链路使用策略rule4。

61、所述第二毫米波基站还用于,当所述第二毫米波基站切换为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辅服务基站且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切换为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主服务基站,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第三激活指令,其中,所述第三激活指令用于激活链路使用策略rule3且去激活链路使用策略rule4;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用于,当第一用户设备产生了第三用户面数据包,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3,从第二直连链路和中继链路rl22之中挑选出用于传输第三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并使用挑选出的链路向第二毫米波基站传输第三用户面数据包。

62、所述第二毫米波基站还用于,当所述第二毫米波基站切换为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主服务基站并且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切换为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辅服务基站,所述第二毫米波基站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第四激活指令,所述第四激活指令用于激活链路使用策略rule4且去激活链路使用策略rule3;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用于,当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产生了第四用户面数据包,基于处于激活态的链路使用策略rule4,从第二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22和中继链路rl23之中挑选出用于传输第四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并使用挑选出的链路向第二毫米波基站传输第四用户面数据包。

63、本技术实施例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设备执行时,能够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例如可执行由第一毫米波基站或第二毫米波基站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操作。

64、本技术实施例第四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程序指令被计算机设备执行时,能够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例如可执行由第一毫米波基站或第二毫米波基站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操作。

65、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扩展性的毫米波系统架构,第一毫米波基站能够由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主服务基站切换为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辅服务基站,也能够由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辅服务基站切换为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主服务基站。其中,当第一毫米波基站为第一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基站,第一毫米波基站建立起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与第一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一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其中,所述中继链路rl11经过所述第一毫米波中继站集群中的第一中继站;中继链路rl13经过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中的第三中继站;第一直连链路不经过中继站。第一毫米波基站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链路使用策略rule1和链路使用策略rule2。当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切换为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辅服务基站,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可通过第一激活指令激活链路使用策略rule1且去激活链路使用策略rule2;当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产生了第一用户面数据包,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基于处于激活态的所述链路使用策略rule1,从第一直连链路和中继链路rl11之中挑选出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并使用挑选出的链路向第一毫米波基站传输所述第一用户面数据包。当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切换为第三毫米波中继站集群的主服务基站,所述第一毫米波基站可通过第二激活指令用于激活链路使用策略rule2且去激活链路使用策略rule1;当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产生了第二用户面数据包,第一用户设备基于处于激活态的所述链路使用策略rule2,从第一直连链路、中继链路rl11和中继链路rl13之中挑选出用于传输第二用户面数据包的链路,并使用挑选出的链路向第一毫米波基站传输第二用户面数据包。上述机制使得第一毫米波基站可通过链路使用策略的激活和去激活,来灵活可靠的控制用户面数据包的传输链路,进而也有利于提高毫米波中继站对通信质量的增强作用和毫米波中继站的使用可控性,也有利于更灵活可靠的保障用户面数据包的传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