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共享交换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3547241发布日期:2023-03-22 10:06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共享交换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数据共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共享交换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数据共享交换系统,能够完成数据细粒度访问权限控制,并且可以停止已经共享交换数据的状态,一般,采用设备进行共享和交换的过程中,由于同个时刻会接收到多个请求,导致设备在共享与交换的过程中会出现共享交换的拥堵情况,进而降低共享交换效率。
3.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数据共享交换方法及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共享交换方法及系统,用以通过建立设备与平台的关联关系以及不同请求结果所构建的分类图,来进行交换与共享的对比分析,实现对第一设备的数据共享交换的有效控制,保证最大效率的共享交换。
5.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共享交换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第一设备与共享平台的第一关联关系,同时,建立所述第一设备与交换平台的第二关联关系;步骤2:确定第一设备的请求周期,并捕捉所述第一设备在每个请求周期内所接收到的主动请求方的第一请求结果以及被动请求方的第二请求结果;步骤3:按照请求分类规则,对所述第一请求结果进行第一请求分类以及对第二请求结果进行第二请求分类,并构建得到分类图;步骤4:根据所述分类图得到第一交换值以及第一共享值,同时,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获取参考共享值以及根据第二关联关系获取参考交换值;步骤5:将第一交换值与参考交换值、以及第一共享值以及参考共享值进行对比分析:当所述第一交换值小于或等于参考交换值以及第一共享值小于或等于参考共享值时,将第一请求以及第二请求视为首要执行请求;当所述第一交换值大于参考交换值以及第一共享值大于参考共享值时,提取所述分类图中的第一数量的共享请求以及第二数量的交换请求,并视为首要执行请求;当所述第一交换值大于参考交换值以及第一共享值小于或等于参考共享值时,提取所述分类图中的第三数量的交换请求以及全部数量的共享请求,并视为首要执行请求;当所述第一交换值小于或等于参考交换值以及第一共享值大于参考共享值时,提取所述分类图中的第四数量的共享请求以及全部数量的交换请求,并视为首要执行请求;步骤6:控制所述第一设备按照所述首要执行请求进行数据共享交换。
6.优选的,建立第一设备与共享平台的第一关联关系,包括:采集所述第一设备的输出共享事件,得到每个输出共享事件的共享指标;
获取同共享事件中的指标总频次、所有输出共享事件中的不同共享指标以及不同共享指标的指标出现频次,确定与所述共享平台的第一关联关系。
7.优选的,建立所述第一设备与交换平台的第二关联关系,包括:采集所述第一设备的交换数据事件,得到每个交换数据事件的交换指标;获取同交换事件中的指标总频次、所有交换数据事件中的不同交换指标以及不同交换指标的指标出现频,确定与所述交换平台的第二关联关系。
8.优选的,确定第一设备的请求周期,并捕捉所述第一设备在每个请求周期内所接收到的主动请求方的第一请求结果以及被动请求方的第二请求结果,包括:根据预设设备机制,确定与第一设备的设备唯一符号匹配的请求周期;分别捕捉每个请求周期下由第二设备主动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共享请求以及第一交换请求;分别捕捉每个请求周期下由第一设备主动向第三设备发送的第二共享请求以及第二交换请求;其中,所述第一共享请求、第一交换请求、第一共享请求的数量以及第一交换请求的数量,构成第一请求结果;所述第二共享请求、第二交换请求、第二共享请求的数量以及第二交换请求的数量,构成第二请求结果。
9.优选的,按照请求分类规则,对所述第一请求结果进行第一请求分类以及对第二请求结果进行第二请求分类,并构建得到分类图,包括:根据第一请求分类结果确定若干主动同类型共享请求以及若干主动同类型交换请求,根据第二请求分类结果确定若干被动同类型共享请求以及若干被动同类型交换请求;根据每类型请求的请求数量以及类型权重,构建第一图,其中,所述第一图为圆饼图;获取所述第一设备在同时刻所涉及到的请求出现情况,向每个请求赋予请求标签,并根据所述第一图中每个图块的标签集合,对图块边界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图,并视为分类图,其中,所述分类图包括主动共享块、主动交换块、被动共享块以及被动交换块。
10.优选的,根据所述分类图得到第一交换值以及第一共享值,包括:获取所述分类图中主动共享请求的第一面积以及主动交换请求的第二面积,同时,获取所述分类图中被动共享请求的第三面积以及被动交换请求的第四面积;根据所述第一面积以及第三面积,得到第一共享值;根据所述第二面积以及第四面积,得到第一交换值。
11.优选的,提取所述分类图中的第三数量的交换请求,包括:根据参考共享值与第一共享值的第一差,确定剩余空闲数量;根据所述第一交换值与参考交换值的第二差,确定多余请求数量;根据所述剩余空闲数量的空闲空间以及多余请求数量的待占用空间,确定最后多余数量,并视为第三数量。
12.优选的,控制所述第一设备按照所述首要执行请求进行数据共享交换,包括:对所述首要执行请求中的共享请求进行第一排序以及对所述交换请求进行第二
排序;根据第一排序结果以及第二排序结果,构建请求执行列表,其中,所述请求执行列表中的每列代表同执行时刻;根据所述请求执行列表中的同执行时刻的执行列,构建执行函数z1;其中,z01表示对应执行列中主动请求方的共享请求信息;z02表示对应执行列中主动请求方的交换请求信息;z03表示对应执行列中被动请求方的共享请求信息;z04表示对应执行列中被动请求方的交换请求信息;n01表示对应执行列中主动请求方的共享请求的请求数量;n02表示对应执行列中主动请求方的交换请求的请求数量;n03表示对应执行列中被动请求方的共享请求的请求数量;n04表示对应执行列中被动请求方的交换请求的请求数量;x01表示对应执行列中主动请求方的每个共享请求的请求权重;x02表示对应执行列中主动请求方的每个交换请求的请求权重;x03表示对应执行列中被动请求方的每个共享请求的请求权重;x04表示对应执行列中被动请求方的每个交换请求的请求权重;y1表示第一请求函数;y2表示第二请求函数;y3表示第三请求函数;y4表示第四请求函数;从执行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执行函数z1所匹配的执行通道;若执行通道的数量为1,则在所述执行通道中进行第一设备与请求方的数据共享以及数据交换;若执行通道的数量为m1,确定每个执行通道的通道执行值;其中,yj1表示对应第j1个执行通道的通道执行值;m1表示所存在的执行通道的数量;sim(yi,ui)表示第i个请求函数与第j1个执行通道所存在的匹配函数的相似值;表示第i个请求函数与第j1个执行通道所存在的匹配函数的标准值;n0i表示第i个请求函数所涉及到的请求数量;表示第j1个执行通道中第i个请求函数中的第j个请求的请求权重;根据中筛选最大执行值,若所述最大执行值只存在一个,获取与所述最大执行值一致的最佳通道进行第一设备与请求方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若所述最大执行值存在多个,则根据,获取最大执行值所对应的执行通道的最大单独执行值,其中,其中,表示最大执行值所对应执行通道中的第i个单独执行值;从所有最大单独执行值中筛选最大值所对应的最佳执行通道进行第一设备与请求方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
13.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共享交换系统,包括:关系建立模块,用于建立第一设备与共享平台的第一关联关系,同时,建立所述第一设备与交换平台的第二关联关系;结果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设备的请求周期,并捕捉所述第一设备在每个请求周期内所接收到的主动请求方的第一请求结果以及被动请求方的第二请求结果;分类图构建模块,用于按照请求分类规则,对所述第一请求结果进行第一请求分类以及对第二请求结果进行第二请求分类,并构建得到分类图;值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类图得到第一交换值以及第一共享值,同时,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获取参考共享值以及根据第二关联关系获取参考交换值;值对比分析模块,用于将第一交换值与参考交换值、以及第一共享值以及参考共享值进行对比分析:当所述第一交换值小于或等于参考交换值以及第一共享值小于或等于参考共享值时,将第一请求以及第二请求视为首要执行请求;当所述第一交换值大于参考交换值以及第一共享值大于参考共享值时,提取所述分类图中的第一数量的共享请求以及第二数量的交换请求,并视为首要执行请求;当所述第一交换值大于参考交换值以及第一共享值小于或等于参考共享值时,提取所述分类图中的第三数量的交换请求以及全部数量的共享请求,并视为首要执行请求;当所述第一交换值小于或等于参考交换值以及第一共享值大于参考共享值时,提取所述分类图中的第四数量的共享请求以及全部数量的交换请求,并视为首要执行请求;共享交换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按照所述首要执行请求进行数据共享交换。
14.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15.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数据共享交换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数据共享交换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18.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共享交换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1:建立第一设备与共享平台的第一关联关系,同时,建立所述第一设备与交换平台的第二关联关系;步骤2:确定第一设备的请求周期,并捕捉所述第一设备在每个请求周期内所接收
到的主动请求方的第一请求结果以及被动请求方的第二请求结果;步骤3:按照请求分类规则,对所述第一请求结果进行第一请求分类以及对第二请求结果进行第二请求分类,并构建得到分类图;步骤4:根据所述分类图得到第一交换值以及第一共享值,同时,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获取参考共享值以及根据第二关联关系获取参考交换值;步骤5:将第一交换值与参考交换值、以及第一共享值以及参考共享值进行对比分析:当所述第一交换值小于或等于参考交换值以及第一共享值小于或等于参考共享值时,将第一请求以及第二请求视为首要执行请求;当所述第一交换值大于参考交换值以及第一共享值大于参考共享值时,提取所述分类图中的第一数量的共享请求以及第二数量的交换请求,并视为首要执行请求;当所述第一交换值大于参考交换值以及第一共享值小于或等于参考共享值时,提取所述分类图中的第三数量的交换请求以及全部数量的共享请求,并视为首要执行请求;当所述第一交换值小于或等于参考交换值以及第一共享值大于参考共享值时,提取所述分类图中的第四数量的共享请求以及全部数量的交换请求,并视为首要执行请求;步骤6:控制所述第一设备按照所述首要执行请求进行数据共享交换。
19.该实施例中,第一关联关系指的是第一设备与共享平台中主动共享请求与被动共享请求之间的关系,比如,第一设备基于共享平台在同时刻的最大主动共享请求以及最大被动共享请求的请求数量的限定,以及对不同主动共享类型与被动共享类型的类型限定,其都是预先设定好的,可以作为参考标准方便后续进行比较。
20.该实施例中,第二关联关系指的是第一设备与交换平台中主动交换请求与被动交换请求之间的关系,比如,第一设备基于交换平台在同时刻的最大主动交换请求以及最大被动交换请求的请求数量的限定,以及对不同主动交换类型与被动交换类型的类型限定,其都是预先设定好的,可以作为参考标准方便后续进行比较。
21.其中,第一关联关系与第二关联关系的确定是为了更好的明确第一设备有平台之间的请求类型、请求数量、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22.该实施例中,请求周期是预先设定的时间段,比如10秒为一个周期,来获取该周期中所存在的所有请求,共享请求指的是将第一设备中存在的共享数据1传输到请求方,且该请求方为其他设备,该设备可以是智能设备,比如,手机、笔记本等,且共享请求是为了获取第一设备中所存在的可以从共享平台上调取到共享资源,该共享资源为各种共享数据。
23.该实施例中,交换请求指的是将第一设备中存在的共享数据2传输到请求方,且请求方的共享数据3传输到第一设备中,两者进行交换。
24.该实施例中,第一请求结果为主动请求方所发送的共享请求与交换请求,第二请求结果为被动请求方所发送的共享请求与交换请求,其中,主动请求方可以为人为控制由设备主动向第一设备发送的请求的一方,被动请求方可以为非人为控制且已经预先设置好的由第一设备主动向请求方(也就是请求方被动接收请求)。
25.该实施例中,分类图是基于主动的共享、交换以及被动的共享、交换进行分类得到,是圆饼图。
26.该实施例中,第一交换值与第一共享值是基于分类图中不同图块的面积进行比较
得到的。
27.该实施例中,参考共享值与参考交换值是基于标准的主动、被动共享请求数量所对应的占据面积、标准的主动、被动交换请求数量所对应的占据面积进行比较得到的。
28.该实施例中,首要执行请求指的是基于第一请求以及第二请求所得到的。
29.该实施例中,共享交换指的是基于第一设备与主动请求方所对应设备的共享交换以及与被动请求方所对应设备的共享交换。
3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建立设备与平台的关联关系以及不同请求结果所构建的分类图,来进行交换与共享的对比分析,实现对第一设备的数据共享交换的有效控制,保证最大效率的共享交换。
31.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共享交换方法,建立第一设备与共享平台的第一关联关系,包括:采集所述第一设备的输出共享事件,得到每个输出共享事件的共享指标;获取同共享事件中的指标总频次、所有输出共享事件中的不同共享指标以及不同共享指标的指标出现频次,确定与所述共享平台的第一关联关系。
32.该实施例中,输出共享事件是预先设定好的,因此,可以有效获取得到输出共享事件的共享指标,且共享指标是包括可以共享的资源类型以及资源量等,进而可以得到预先设定的所有共享指标以及不同共享指标的最大出现频次。
33.比如,存在事件1、2、3,其中,事件1对应指标01、02,事件2对应指标01、22、23,事件3对应指标31、02、33、01,此时,可以得到事件1的总频次为2,事件2的总频次为3,事件3的总频次为4。
34.该实施例中,共享指标的最大出现频次,比如01的最大出现频次为3等,以此类推。
3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集输出共享事件,便于得到指标、频次等,进而得到第一关联关系,为后续进行对比分析提供基础,保证共享交换的高效性。
36.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共享交换方法,建立所述第一设备与交换平台的第二关联关系,包括:采集所述第一设备的交换数据事件,得到每个交换数据事件的交换指标;获取同交换事件中的指标总频次、所有交换数据事件中的不同交换指标以及不同交换指标的指标出现频,确定与所述交换平台的第二关联关系。
3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集交换数据事件,便于得到指标、频次等,进而得到第二关联关系,为后续进行对比分析提供基础,保证共享交换的高效性。
38.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共享交换方法,确定第一设备的请求周期,并捕捉所述第一设备在每个请求周期内所接收到的主动请求方的第一请求结果以及被动请求方的第二请求结果,包括:根据预设设备机制,确定与第一设备的设备唯一符号匹配的请求周期;分别捕捉每个请求周期下由第二设备主动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共享请求以及第一交换请求;分别捕捉每个请求周期下由第一设备主动向第三设备发送的第二共享请求以及第二交换请求;其中,所述第一共享请求、第一交换请求、第一共享请求的数量以及第一交换请求
的数量,构成第一请求结果;所述第二共享请求、第二交换请求、第二共享请求的数量以及第二交换请求的数量,构成第二请求结果。
39.该实施例中,预设设备机制是与设备唯一符号与对应的请求周期相关,因此,可以直接获取到对应第一设备的请求周期。
40.该实施例中,第二设备指的是主动请求方所对应的设备,第三设备指的是被动请求方所对应的设备。
41.该实施例中,共享请求是需要基于第一设备来获取的共享数据相关,交换请求时需要基于第一设备来获取的交换数据以及基于第二设备或者第三设备来获取的交换数据,且不同的共享数据对应的类型不一样,主要是资源类型的不一样,比如,网络资源1、网络资源2都可以视为不同的类型。
4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设备的请求周期,以及获取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的共享请求、交换请求,有效得到不同的请求结果,为后续数据共享交换提供基础。
43.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共享交换方法,按照请求分类规则,对所述第一请求结果进行第一请求分类以及对第二请求结果进行第二请求分类,并构建得到分类图,包括:根据第一请求分类结果确定若干主动同类型共享请求以及若干主动同类型交换请求,根据第二请求分类结果确定若干被动同类型共享请求以及若干被动同类型交换请求;根据每类型请求的请求数量以及类型权重,构建第一图,其中,所述第一图为圆饼图;获取所述第一设备在同时刻所涉及到的请求出现情况,向每个请求赋予请求标签,并根据所述第一图中每个图块的标签集合,对图块边界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图,并视为分类图,其中,所述分类图包括主动共享块、主动交换块、被动共享块以及被动交换块。
44.该实施例中,第一请求分类结果中存在共享请求01、02、03,交换请求为22、23、45、44,得到的主动同类型共享请求为:01与02、03,主动同类型交换请求为:22与23、45与44,且与被动相关的请求与主动相关的请求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45.该实施例中,第一图中的图块与请求的类型有关,其中,每个图块的面积为:由于第一设备在实际主动请求以及实际被动请求的过程中,对应的图块会存在误差,因此,通过获取请求出现情况,也就是同类型请求中每个请求在对应时刻的出现权重,来设置请求标签,且该请求标签与对应出现权重相关。
46.通过获取对应图块中所涉及请求的所有出现权重的累加和与对应类型请求的标准总权重进行比较,若比值在设定范围内,则保持对应的图块大小不变,若比值小于设定范围的最小值,可以将对应图块设置为待小调节块;若比值大于设定范围的最大值,可以将对应图块设置为待大调节块。
47.后续在对图块边界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如果不存在待小调节块与待大调节块、或者只存在待小调节块不存在待大调节块、亦或者只存在待大调节块不存在待小调节块,则保持原先的第一图不变,其中,主动同类型共享图块视为一个整体作为主动共享块,主动同
类型交换图块视为一个整体作为主动交换块,被动同类型共享图块视为一个整体作为被动共享块,被动同类型交换图块视为一个整体作为被动交换块。
48.如果存在待小调节块也存在待大调节块,则根据待小调节块的比值与最小值的第一差以及待大调节块的比值与最大值的第二差,确定待调节面积;确定待调节面积;根据第一调节面积以及第二调节面积,实现图块边界的调节。
49.其中,调节面积也是就与待小调节块与待大调节块基础上确定的,且待小调节块是面积减小的块,待大调节块是面积变大的块,需要说明的是,待小调节块与待大调节块的总面积是不变的。
5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获取不同类型的请求以及类型权重,来构建第一图,且通过设置标签集合,来按照面积对图块边界进行调整,最后得到分类图,进一步保证数据共享交换的效率。
51.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共享交换方法,根据所述分类图得到第一交换值以及第一共享值,包括:获取所述分类图中主动共享请求的第一面积以及主动交换请求的第二面积,同时,获取所述分类图中被动共享请求的第三面积以及被动交换请求的第四面积;根据所述第一面积以及第三面积,得到第一共享值;根据所述第二面积以及第四面积,得到第一交换值。
52.该实施例中,第一共享值=(第一面积+第三面积)/(第一面积+第二面积+第三面积+第四面积);第一交换值=(第二面积+第四面积)/第一面积+第二面积+第三面积+第四面积)。
5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分类图中不同请求的面积,有效得到共享值和交换值,为后续共享交换提供基础。
54.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共享交换方法,提取所述分类图中的第三数量的交换请求,包括:根据参考共享值与第一共享值的第一差,确定剩余空闲数量;根据所述第一交换值与参考交换值的第二差,确定多余请求数量;根据所述剩余空闲数量的空闲空间以及多余请求数量的待占用空间,确定最后多余数量,并视为第三数量。
55.该实施例中,参考共享值是基于第一关联关系以及第二关联关系所确定的标准共享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其中,总面积即为第一面积+第二面积+第三面积+第四面积的总和。
56.共享交换值为标准交换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
57.若空闲空间大于待占用空间,且剩余空闲数量大于多余请求数量,则最后多余数
量与多余请求数量相等。
58.若空闲空间大于待占用空间,且剩余空闲数量小于多余请请求数量,则最后的多余数量与剩余空闲数量相等。
5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比较可以有效的确定出存在的空闲数量以及多余请求数量,为第三数量提供基础。
60.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共享交换方法,控制所述第一设备按照所述首要执行请求进行数据共享交换,包括:对所述首要执行请求中的共享请求进行第一排序以及对所述交换请求进行第二排序;根据第一排序结果以及第二排序结果,构建请求执行列表,其中,所述请求执行列表中的每列代表同执行时刻;根据所述请求执行列表中的同执行时刻的执行列,构建执行函数z1;其中,z01表示对应执行列中主动请求方的共享请求信息;z02表示对应执行列中主动请求方的交换请求信息;z03表示对应执行列中被动请求方的共享请求信息;z04表示对应执行列中被动请求方的交换请求信息;n01表示对应执行列中主动请求方的共享请求的请求数量;n02表示对应执行列中主动请求方的交换请求的请求数量;n03表示对应执行列中被动请求方的共享请求的请求数量;n04表示对应执行列中被动请求方的交换请求的请求数量;x01表示对应执行列中主动请求方的每个共享请求的请求权重;x02表示对应执行列中主动请求方的每个交换请求的请求权重;x03表示对应执行列中被动请求方的每个共享请求的请求权重;x03表示对应执行列中被动请求方的每个交换请求的请求权重;y1表示第一请求函数;y2表示第二请求函数;y3表示第三请求函数;y4表示第四请求函数;从执行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执行函数z1所匹配的执行通道;若执行通道的数量为1,则在所述执行通道中进行第一设备与请求方的数据共享以及数据交换;若执行通道的数量为m1,确定每个执行通道的通道执行值;其中,yj1表示对应第j1个执行通道的通道执行值;m1表示所存在的执行通道的数量;sim(yi,ui)表示第i个请求函数与第j1个执行通道所存在的匹配函数的相似值;表示第i个请求函数与第j1个执行通道所存在的匹配函数的标准值;n0i表示第i个请求函数所涉及到的请求数量;表示第j1个执行通道中第i个请求函数中的第j个请求的请求权重;根据中筛选最大执行值,若所述最大执行值只存在一个,获取与所述最大执行值一致的最佳通道进行第一设备与请求方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
换;若所述最大执行值存在多个,则根据,获取最大执行值所对应的执行通道的最大单独执行值,其中,其中,表示最大执行值所对应执行通道中的第i个单独执行值;从所有最大单独执行值中筛选最大值所对应的最佳执行通道进行第一设备与请求方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
61.该实施例中,请求执行列表中包含不同执行时刻下所涉及到的若干请求。且第一排序与第二排序都是按照执行时间所确定的。
62.该实施例中,执行通道是为了将数据进行共享和交换。
63.该实施例中,执行数据库中是根据四个请求函数为基础,来分别设置不同请求函数中三种参数的比较范围在内,进而可以根据每个请求函数中每个参数所属的范围,来锁定执行通道,且不同执行通道对应的四种函数以及每个函数中的参数所属的范围都是预先设定好的,因此,可以确定出对应的执行通道。
6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请求进行排序,构建执行列表,进而来得到执行通道,通过对执行通道进行通道的通道执行值的计算以及最大执行值的筛选,便于进行通道筛选,其中,当存在多个最大执行值时,根据最大函数来有效的确定出最大独立执行值中的最大值来确定执行通道进行共享交换,保证共享交换效率。
65.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共享交换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关系建立模块,用于建立第一设备与共享平台的第一关联关系,同时,建立所述第一设备与交换平台的第二关联关系;结果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设备的请求周期,并捕捉所述第一设备在每个请求周期内所接收到的主动请求方的第一请求结果以及被动请求方的第二请求结果;分类图构建模块,用于按照请求分类规则,对所述第一请求结果进行第一请求分类以及对第二请求结果进行第二请求分类,并构建得到分类图;值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类图得到第一交换值以及第一共享值,同时,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获取参考共享值以及根据第二关联关系获取参考交换值;值对比分析模块,用于将第一交换值与参考交换值、以及第一共享值以及参考共享值进行对比分析:当所述第一交换值小于或等于参考交换值以及第一共享值小于或等于参考共享值时,将第一请求以及第二请求视为首要执行请求;当所述第一交换值大于参考交换值以及第一共享值大于参考共享值时,提取所述分类图中的第一数量的共享请求以及第二数量的交换请求,并视为首要执行请求;当所述第一交换值大于参考交换值以及第一共享值小于或等于参考共享值时,提取所述分类图中的第三数量的交换请求以及全部数量的共享请求,并视为首要执行请求;当所述第一交换值小于或等于参考交换值以及第一共享值大于参考共享值时,提取所述分类图中的第四数量的共享请求以及全部数量的交换请求,并视为首要执行请求;共享交换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按照所述首要执行请求进行数据共享交
换。
6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建立设备与平台的关联关系以及不同请求结果所构建的分类图,来进行交换与共享的对比分析,实现对第一设备的数据共享交换的有效控制,保证最大效率的共享交换。
67.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