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判断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4300629发布日期:2023-05-31 15:55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离判断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通信,尤其涉及一种分离判断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在网络规划过程中,例如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网络规划、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网络规划等,可以将基带处理单元(building base bandunit,bbu)和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分离部署,从而让网络规划更加灵活。

2、而已经建成的基站中,一个bbu可能或者1个或多个rru,有的基站是将bbu和rru集中部署(可以降低运维成本),有的基站是将bbu和rru分离部署。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bbu和rru集中部署,所以需要确定rru与bbu分离的基站,通用技术通常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定位或者人工查验的方法,确定bbu和rru是否分离部署。

3、但是,通过gps定位的方法需要通过人机语言(man machine language,mml)程序实现,效率较低,并且gps信号本身较弱,而rru发射功率大,会对gps定位信息的获取形成干扰。而通过人工查验的方法则会增加人力成本浪费,并且周期较长。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查验的方式准确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分离判断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分离判断方法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分离判断方法,包括:

4、获取目标小区对应基站的室内基带处理单元bbu到基站的每个射频拉远单元rru的传播时延,并根据传播时延确定bbu到每个rru的光纤长度;

5、当光纤长度小于预设长度时,获取目标小区的多个测量报告mr数据集合;一个mr数据集合包括目标小区的一个区域内的多个mr数据;

6、针对多个mr数据集合,对每个mr数据集合中包括的多个mr数据进行聚类,以得到与多个mr数据集合一一对应的多个聚类中心点;一个聚类中心点用于表示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的一个射频拉远单元rru的位置;

7、获取基站的室内基带处理单元bbu的位置;

8、根据多个rru的位置和bbu的位置,确定多个rru与bbu是否为分离部署。

9、可选的,针对多个mr数据集合,对每个mr数据集合中包括的多个mr数据进行聚类,以得到与多个mr数据集合一一对应的多个聚类中心点,包括:

10、针对多个mr数据集合,将每个mr数据集合中包括的多个mr数据输入到预先训练好的聚类模型中,以得到与多个mr数据集合一一对应的多个聚类中心点;聚类模型为根据多个样本mr数据和预设聚类算法训练得到的。

11、可选的,根据多个rru的位置和bbu的位置,确定多个rru与bbu是否为分离部署,包括:

12、针对多个rru的位置,确定每个rru的位置与bbu的位置之间的距离;

13、当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距离对应的rru与bbu为未分离部署;

14、当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距离对应的rru与bbu为分离部署。

15、可选的,根据多个rru的位置和bbu的位置,确定多个rru与bbu是否为分离部署,包括:

16、根据多个rru的位置和预设定位算法,确定bbu的参考位置;

17、当bbu的参考位置与bbu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多个rru与bbu为未分离部署;

18、当bbu的参考位置与bbu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多个rru与bbu为分离部署。

19、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20、获取目标小区中的目标区域处于基站的方位角度范围;

21、确定目标聚类中心点与基站的夹角;目标聚类中心点为目标区域对应的聚类中心点;

22、当夹角为方位角度范围中的角度值时,确定目标聚类中心点对应的天线与馈线未接反;

23、当夹角不为方位角度范围中的角度值时,确定目标聚类中心点对应的天线与馈线接反。

24、可选的,该分离判断方法还包括:

25、针对多个聚类中心点,根据每个聚类中心点与预设偏移量,确定每个聚类中心点对应的rru的位置。

26、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分离判断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和处理单元;

27、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小区对应基站的室内基带处理单元bbu到基站的每个射频拉远单元rru的传播时延,并根据传播时延确定bbu到每个rru的光纤长度;

28、获取单元,还用于当光纤长度小于预设长度时,获取目标小区的多个测量报告mr数据集合;一个mr数据集合包括目标小区的一个区域内的多个mr数据;

29、处理单元,用于针对多个mr数据集合,对每个mr数据集合中包括的多个mr数据进行聚类,以得到与多个mr数据集合一一对应的多个聚类中心点;一个聚类中心点用于表示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的一个射频拉远单元rru的位置;

30、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基站的室内基带处理单元bbu的位置;

31、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多个rru的位置和bbu的位置,确定多个rru与bbu是否为分离部署。

32、可选的,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33、针对多个mr数据集合,将每个mr数据集合中包括的多个mr数据输入到预先训练好的聚类模型中,以得到与多个mr数据集合一一对应的多个聚类中心点;聚类模型为根据多个样本mr数据和预设聚类算法训练得到的。

34、可选的,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35、针对多个rru的位置,确定每个rru的位置与bbu的位置之间的距离;

36、当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距离对应的rru与bbu为未分离部署;

37、当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距离对应的rru与bbu为分离部署。

38、可选的,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39、根据多个rru的位置和预设定位算法,确定bbu的参考位置;

40、当bbu的参考位置与bbu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多个rru与bbu为未分离部署;

41、当bbu的参考位置与bbu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多个rru与bbu为分离部署。

42、可选的,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目标小区中的目标区域处于基站的方位角度范围;

43、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目标聚类中心点与基站的夹角;目标聚类中心点为目标区域对应的聚类中心点;

44、处理单元,还用于当夹角为方位角度范围中的角度值时,确定目标聚类中心点对应的天线与馈线未接反;

45、处理单元,还用于当夹角不为方位角度范围中的角度值时,确定目标聚类中心点对应的天线与馈线接反。

46、可选的,获取单元,还用于针对多个聚类中心点,根据每个聚类中心点与预设偏移量,确定每个聚类中心点对应的rru的位置。

47、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分离判断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当分离判断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分离判断装置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分离判断方法。

48、该分离判断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一部分装置,例如网络设备中的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用于支持网络设备实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获取、确定、发送上述分离判断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该芯片系统包括芯片,也可以包括其他分立器件或电路结构。

49、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分离判断方法。

50、第五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分离判断装置上运行时,使得分离判断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分离判断方法。

5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与分离判断装置的处理器封装在一起的,也可以与分离判断装置的处理器单独封装,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52、本技术中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描述,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详细描述。

5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上述分离判断装置的名字对设备或功能模块本身不构成限定,在实际实现中,这些设备或功能模块可以以其他名称出现。例如,接收单元还可以称为接收模块、接收器等。只要各个设备或功能模块的功能和本技术类似,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54、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55、基于上述任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离判断方法,

56、可以获取目标小区对应基站的bbu到基站的每个rru的传播时延,并根据传播时延确定bbu到每个rru的光纤长度。当光纤长度小于预设长度时,获取目标小区的多个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mr)数据集合(一个mr数据集合包括目标小区的一个区域内的多个mr数据),然后针对多个mr数据集合,对每个mr数据集合中包括的多个mr数据进行聚类,以得到与多个mr数据集合一一对应的多个聚类中心点(一个聚类中心点用于表示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的一个rru的位置)。后续,可以获取基站的室内bbu的位置,并根据多个rru的位置和bbu的位置,确定多个rru与bbu是否为分离部署。

57、由上可知,首先,本技术可以根据传播时延的数量,准确的确定1个bbu下挂载的rru的数量,其次,本技术可以先根据传播时延确定bbu到每个rru的光纤长度,再根据光纤长度初步判断rru与bbu是否为分离部署。当光纤长度小于预设长度时,说明初步确定rru与bbu未分离部署。接着,由于mr数据是用户终端所测量的网络原始数据,并且mr数据在日常其他工作中原本就使用已解析,无需专门解析,因此,通过mr数据进行聚类,可以快速定位到rru的位置,以便于后续根据rru的位置和bbu的位置,确定rru与bbu是否为分离部署,提高了rru与bbu的分离判断的效率和准确性。

58、本技术中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均可以参考上述有益效果的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