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干扰源的定位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4610104发布日期:2023-06-29 06:33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信号干扰源的定位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5g,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信号干扰源的定位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在现有技术中,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中的无线网卡、无线交换机等无线节点设备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然而由于无线通信的开放性,相比有线通信,无线通信更容易受到恶意或无意产生的干扰源的干扰。

2、目前,现有技术中通常是由运维人员通过手持设备测试干扰信号,并依据干扰信号的强度分析信号干扰源的所在位置,这一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以及分析时间,从而导致信号干扰源的定位效率较低。

3、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干扰源的定位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数据中心中的信号干扰源定位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干扰源的定位方法,包括:通过移动机器人获取目标区域内每个观测节点对应的目标干扰信号强度信息,其中,目标区域为存在信号干扰源的区域,每个观测节点为被信号干扰源影响到通信的一个无线节点;根据每个观测节点对应的目标干扰信号强度信息确定该观测节点对应的权重值;根据每个观测节点对应的权重值以及每个观测节点在目标区域内的位置信息确定信号干扰源所在的目标位置。

3、进一步地,目标区域内包括第一无线节点、第二无线节点以及第三无线节点,其中,第一无线节点为在信号干扰源的信号干扰下依然能够正常通信的无线节点,第二无线节点为在信号干扰源的信号干扰下无法与任何一个第一无线节点进行通信的无线节点,第三无线节点为在信号干扰源的信号干扰下能够与部分第一无线节点进行通信的无线节点。

4、进一步地,信号干扰源的定位方法还包括:在通过移动机器人获取目标区域内每个观测节点对应的目标干扰信号强度信息之前,确定每个第二无线节点为一个观测节点;确定每个第三无线节点为一个观测节点。

5、进一步地,信号干扰源的定位方法还包括:在通过移动机器人获取目标区域内每个观测节点对应的目标干扰信号强度信息之前,通过移动机器人在目标区域的外部获取每个第三无线节点对应的干扰信号强度信息;根据每个第三无线节点对应的干扰信号强度信息以及每个第三无线节点的位置信息预测信号干扰源的所在区域,其中,所在区域为目标区域的一个子区域;根据信号干扰源的所在区域生成第一路线;控制移动机器人依据第一路线进入目标区域内。

6、进一步地,信号干扰源的定位方法还包括:获取每个观测节点对应的m个干扰信号强度信息,其中,每个干扰信号强度信息与一个时间戳相对应,时间戳用于表征每个观测节点发送每个干扰信号强度信息时的时间,m为正整数;根据时间戳从m个干扰信号强度信息中确定每个观测节点对应的目标干扰信号强度信息,其中,每个观测节点对应的目标干扰信号强度信息对应的时间戳均为目标时间戳。

7、进一步地,信号干扰源的定位方法还包括:获取每个观测节点在目标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其中,目标坐标系为依据目标区域构建的空间坐标系,三维坐标表征每个观测节点在目标区域内的位置信息;根据每个观测节点在目标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以及每个观测节点对应的权重值确定信号干扰源所在的目标位置。

8、进一步地,三维坐标包括第一坐标、第二坐标以及第三坐标,其中,第一坐标为每个观测节点在目标坐标系下与第一坐标轴相对应的坐标,第二坐标为每个观测节点在目标坐标系下与第二坐标轴相对应的坐标,第三坐标为每个观测节点在目标坐标系下与第三坐标轴相对应的坐标。

9、进一步地,信号干扰源的定位方法还包括:根据每个观测节点对应的第一坐标以及每个观测节点对应的权重值确定第一目标坐标,其中,第一目标坐标为信号干扰源在目标坐标系下与第一坐标轴相对应的坐标;根据每个观测节点对应的第二坐标以及每个观测节点对应的权重值确定第二目标坐标,其中,第二目标坐标为信号干扰源在目标坐标系下与第二坐标轴相对应的坐标;根据每个观测节点对应的第三坐标以及每个观测节点对应的权重值确定第三目标坐标,其中,第三目标坐标为信号干扰源在目标坐标系下与第三坐标轴相对应的坐标;基于第一目标坐标、第二目标坐标以及第三目标坐标确定信号干扰源所在的目标位置。

10、进一步地,信号干扰源的定位方法还包括:在根据每个观测节点对应的权重值以及每个观测节点在目标区域内的位置信息确定信号干扰源所在的目标位置之后,依据信号干扰源所在的目标位置生成第二路线;控制移动机器人依据第二路线移动至目标位置,并对信号干扰源进行信号屏蔽处理,其中,信号屏蔽处理用于屏蔽信号干扰源发出的干扰信号。

11、进一步地,信号干扰源的定位方法还包括:在根据每个观测节点对应的权重值以及每个观测节点在目标区域内的位置信息确定信号干扰源所在的目标位置之后,检测信号干扰源所在的目标位置是否存在变更;在信号干扰源所在的目标位置存在变更的情况下,确定目标位置的变更时间以及信号干扰源变更后的位置;根据变更时间以及信号干扰源变更后的位置生成信号干扰源的移动路线。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信号干扰源的定位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通过移动机器人获取目标区域内每个观测节点对应的目标干扰信号强度信息,其中,目标区域为存在信号干扰源的区域,每个观测节点为被信号干扰源影响到通信的一个无线节点;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观测节点对应的目标干扰信号强度信息确定该观测节点对应的权重值;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观测节点对应的权重值以及每个观测节点在目标区域内的位置信息确定信号干扰源所在的目标位置。

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在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控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实现上述的信号干扰源的定位方法。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的信号干扰源的定位方法。

15、在本技术中,采用由移动机器人获取目标区域内每个观测节点对应的目标干扰信号强度信息的方式,首先通过移动机器人获取目标区域内每个观测节点对应的目标干扰信号强度信息,其中,目标区域为存在信号干扰源的区域,每个观测节点为被信号干扰源影响到通信的一个无线节点。然后根据每个观测节点对应的目标干扰信号强度信息确定该观测节点对应的权重值,最后根据每个观测节点对应的权重值以及每个观测节点在目标区域内的位置信息确定信号干扰源所在的目标位置。

16、由上述内容可知,本技术在移动机器人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个观测节点处获得的干扰信号强度信息进行运算,从而定位干扰源,能够实现在数据中心大量无线设备复杂通信环境下,利用有限数量的无线节点对应的干扰信号强度信息实现对动态移动的干扰源进行定位,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还可以节省分析时间,提高信号干扰源的定位效率。

17、由此可见,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达到了通过移动机器人自动确定信号干扰源所在位置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降低信号干扰源定位时所需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技术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数据中心中的信号干扰源定位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