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5543277发布日期:2023-09-23 19:46阅读:33来源:国知局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例如ip多媒体服务(ip multi-media service,ims)网络、互联网等可以为用户提供数据服务。其中,数据服务可以为视频、音频、图片等服务。

2、目前,第五代移动通信(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网络系统中,数据网络可以通过与终端之间建立的用户面单播连接,向终端发送数据。现有的5g网络系统暂且不支持广播传输的机制,若数据网络需要向多个终端发送相同的数据,需要使用用户面单播连接向一组终端发送相同的数据,造成了网络资源的浪费。另外如果考虑在5g网络系统中集成第四代移动通信(4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4g)广播传输的机制,则还需要在接入网设备和用户的终端之间使用特定的广播信道,这样在单播传输和广播传输机制切换时就需要引入切换流程,导致时延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减少了数据传输的时延、且提高了空口则和核心网资源的使用效率。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入网设备接收承载在第一qos流上的第一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qos流包括所述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用户面功能网元之间的公共qos流,或第一终端的qos流,所述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用户面功能网元均为所述第一终端的qos流上的节点;所述接入网设备采用多播方式,向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对应的一组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所述一组终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

3、本技术实施例中,用户面功能网元可以通过已经建立的单播用户面连接,不需要额外建立多播用户面连接,减小了数据传输时延,且用户面功能网元在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时,仅发送一个数据流上承载的第一业务的数据,提高了核心网侧资源的使用效率。另,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待第一qos流上的第一业务的数据后,可以通过已经建立的单播信道,采用多播的方式向第一业务的数据对应的一组终端发送该第一业务的数据,不需要额外建立多播信道以及切换到多播信道,进一步减小了数据传输时延。

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承载在第二qos流上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二qos流包括:所述接入网设备与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之间的公共qos流,或第二终端的qos流,所述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均为所述第二终端的qos流上的节点。

5、其中,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对应的一组终端包括:与所述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组终端;或者,与所述第二qos流对应的第二组终端;或者,所述第一组终端和所述第二组终端的合集。

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入网设备采用多播方式,向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对应的一组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包括:所述接入网设备采用多播方式,向所述一组终端发送承载在所述第一qos流或所述第二qos流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

7、在该设计中,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来自第一用户面功能网元的第一qos流上承载的第一业务的数据,以及来自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的第二qos流上承载的第一业务的数据时,可以向第一业务数据对应的一组终端发送该第一业务的数据,其中,一组终端可以为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组终端或第二qos流上对应的第二组终端,或第一组终端和第二组终端的合集。进一步的,本技术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可以向该一组终端发送承载在第一qos流或第二qos流上的第一业务的数据,对数据进行优化传输,提高了空口侧的资源使用效率。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对应关系。

9、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qos流上承载的与所述一组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第一qos流与所述一组终端中任意一个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第一qos流与所述一组终端中的除所述第一终端之外的任意一个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与所述一组终端中任意一个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还包括:所述第一qos流与所述第一qos流所承载数据的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

11、在该设计中,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对应关系可以确定多播业务(第一业务)的数据对应一组终端,进而可以达到接入网设备使用已建立的单播信道,采用多播的方式将第一业务数据发送给该一组终端的目的,能够减少数据传输的时延。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会话管理功能网元的所述第一对应关系。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qos流与所述一组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信息与所述一组终端中每个终端的qos流的标识信息和/或隧道信息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qos流与所述一组终端中任意一个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信息与所述一组终端中任意一个终端的qos流的标识信息和/或隧道信息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qos流与所述一组终端中的除所述第一终端之外的任意一个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信息与所述一组终端中的除所述第一终端之外的任意一个终端的qos流的标识信息和/或隧道信息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与所述一组终端中任意一个终端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的索引信息与所述一组终端中任意一个终端的qos流的标识信息和/或隧道信息的对应关系。

14、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用户面功能网元接收第一业务的至少一个数据流,所述第一业务为多播业务;所述用户面功能网元通过第一qos流,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中任意一个数据流承载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其中,所述第一qos流包括所述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用户面功能网元之间的公共qos流,或第一终端的qos流,所述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用户面功能网元均为所述第一终端的qos流上的节点。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面功能网元接收来自会话管理功能网元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用于承载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的所述第一qos流。

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一组终端的过滤规则,或第一对应关系,所述一组终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

17、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qos流与所述一组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第一qos流与所述一组终端中任意一个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第一qos流与所述一组终端中的除所述第一终端之外的任意一个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与所述一组终端中任意一个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

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还包括:所述第一qos流与所述qos流所承载数据的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

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qos流与所述一组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信息与所述一组终端中每个终端的qos流的标识信息和/或隧道信息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qos流与所述一组终端中任意一个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信息与所述一组终端中任意一个终端的qos流的标识信息和/或隧道信息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qos流与所述一组终端中的除所述第一终端之外的任意一个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信息与所述一组终端中的除所述第一终端之外的任意一个终端的qos流的标识信息和/或隧道信息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与所述一组终端中任意一个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的索引信息与所述一组终端中任意一个终端的qos流的标识信息和/或隧道信息的对应关系。

2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用户面功能网元接收第一业务的至少一个数据流之前,还包括:所述用户面功能网元接收来自会话管理功能网元的qos流的建立请求,建立所述第一qos流,所述qos流的建立请求指示建立所述第一qos流。

21、上述第二方面以及各可能的设计中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各可能的设计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加赘述。

22、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会话管理功能网元向第一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用于承载第一业务的数据的第一qos流;其中,所述第一qos流包括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用户面功能网元之间的公共qos流,或第一终端的qos流,所述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用户面功能网元均为所述第一终端的qos流上的节点,所述第一业务为多播业务。

2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向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用于承载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的第二qos流,所述第二qos流包括所述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之间的公共qos流,或第二终端的qos流,所述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面功能网元均为所述第二终端的qos流上的节点。

2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一组终端的过滤规则,或第一对应关系,所述一组终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

25、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qos流与所述一组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第一qos流与所述一组终端中任意一个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第一qos流与所述一组终端中的除所述第一终端之外的任意一个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和所述一组终端中任意一个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

2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还包括:所述第一qos流与所述第一qos流所承载数据的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

2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会话管理消息,所述会话管理消息包括所述第一对应关系。

2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qos流与所述一组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信息与所述一组终端中每个终端的qos流的标识信息和/或隧道信息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qos流与所述一组终端中任意一个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信息和所述一组终端中任意一个终端的qos流的标识信息和/或隧道信息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qos流与所述一组终端中的除所述第一终端之外的任意一个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信息与所述一组终端中的除所述第一终端之外的任意一个终端的qos流的标识信息和/或隧道信息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和所述一组终端中任意一个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的索引信息和所述一组终端中任意一个终端的qos流的标识信息和/或隧道信息的对应关系。

2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和所述一组终端中任意一个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的索引信息和所述一组终端中任意一个终端的qos流的标识信息和/或隧道信息的对应关系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从所述第一业务的服务器获取所述索引信息;或,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从所述一组终端获取所述索引信息;或,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生成所述索引信息。

3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终端或第一业务的服务器的qos流的建立请求,生成所述第一对应关系,所述qos流的建立请求指示建立所述第一qos流。

31、上述第三方面以及各可能的设计中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各可能的设计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加赘述。

32、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为接入网设备,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其中,该发送模块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各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设备的发送的动作,接收模块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各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设备的接收的动作。

33、第五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为用户面功能网元。其中,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其中,该发送模块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以及各可能的设计中用户面功能网元的发送的动作,接收模块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以及各可能的设计中用户面功能网元的接收的动作。

34、第六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为会话管理功能网元。其中,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其中,该发送模块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以及各可能的设计中会话管理功能网元的发送的动作,接收模块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以及各可能的设计中会话管理功能网元的接收的动作。

35、上述第四方面、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以及各可能的设计中所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以及各可能的设计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加赘述。

36、第七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可以上述第四方面的接入网设备、或上述第五方面的用户面功能网元、或上述第六方面的会话管理功能网元。其中,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接收器、发送器;所述接收器和所述发送器均耦合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接收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的接收动作,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发送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的发送动作;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指令使所述数据传输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接入服务网络的方法。

37、第八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如接入网设备、用户面功能网元和会话管理功能网元。其中,接入网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用户面功能网元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会话管理功能网元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及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38、第九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的各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3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用户面功能网元可以通过已经建立的单播用户面连接,不需要额外建立多播用户面连接,减小了数据传输时延,且用户面功能网元在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时,仅发送一个数据流上承载的第一业务的数据,提高了核心网侧资源的使用效率。另,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待第一qos流上的第一业务的数据后,可以通过已经建立的单播信道,采用多播的方式向第一业务的数据对应的一组终端发送该第一业务的数据,不需要额外建立多播信道以及切换到多播信道,进一步减小了数据传输时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