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79102发布日期:2024-03-22 10:31阅读:12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在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内,具有扬声器模组,扬声器模组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输出。

2、在使用电子设备时,扬声器模组的低频性能对用户体验的影响至关重要,低频性能越好,音质越好,用户体验越优。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增大扬声器模组的后腔物理体积,或者在后腔内填充吸音材料,来提升扬声器模组的低频性能。但是在电子设备以及扬声器模组的外形尺寸一定的前提下,采用这些方式能够提升的低频性能有限,不能进一步优化低频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能够提升扬声器模组的低频性能。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扬声器模组,该扬声器模组包括壳体和内核。

4、其中,壳体包括顶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连接于顶壁的相对两边缘,第一侧壁设有出声孔。

5、内核设置于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内核包括振膜,振膜与顶壁平行或者相对于顶壁倾斜,振膜的一侧设有前腔,前腔与出声孔连通。具体的,前腔与出声孔之间由出声通道连通,前腔、出声孔和出声通道连通形成扬声器模组的前声腔。扬声器模组的后腔设置于内核与第一侧壁之间。

6、这样一来,内核至第一侧壁上出声孔的距离较远,出声通道的路径较长,在前声腔的体积以及出声通道的截面面积一定的前提下,能够增大扬声器模组所形成的振动系统的质量。进一步,在扬声器模组的顺性一定的前提下,可以减小共振频率,有利于提升扬声器模组的低频性能,提升扬声器模组的低频灵敏度及响度。

7、可选的,第一侧壁的至少部分形成后腔的侧壁。

8、这样,定义第一侧壁指向第二侧壁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后腔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基于此,由于第一侧壁的至少部分形成后腔的侧壁,这样出声通道与后腔在扬声器模组的高度方向上层叠设置,且出声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后腔的第一端、第二端对齐,由此可以减小扬声器模组沿第二方向的尺寸,有利于扬声器模组在内部空间有限的电子设备内进行安装。

9、可选的,前腔与出声孔之间设有第一出声通道。第一出声通道的一端与前腔连通,另一端向出声孔延伸并与出声孔连通。第一出声通道大致沿直线延伸,此结构简单,气流顺畅性较优。

10、可选的,前腔与出声孔之间还设有第二出声通道。第二出声通道的一端与前腔连通,另一端向出声孔延伸并与出声孔连通。第二出声通道与第一出声通道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一出声通道的长度方向垂直,并与顶壁平行。

11、这样一来,出声通道的数量较多,出声顺畅性及均匀性较优,音效较优。

12、可选的,第一出声通道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与第二出声通道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之和大于或者等于前腔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的0.4倍。这样一来,内核工作时,前腔内的气流向出声通道运动的顺畅性较优,可以避免产生涡流,提升音质。

13、可选的,第一出声通道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与第二出声通道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之和小于或者等于前腔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的0.6倍。这样一来,在保证气流顺畅性的同时,第一出声通道与第二出声通道的宽度之和较小,第一出声通道的截面面积与第二出声通道的截面面积之和较小,出声通道的体积较小,前声腔的体积较小,能够增大扬声器模组内振动系统的质量,提升低频性能。另外,前声腔的体积较小,因此在扬声器模组的外观尺寸一定的前提下,可以增大后腔的物理空间,有利于提升系统的顺性,进一步提升低频性能。

14、可选的,第一出声通道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与第二出声通道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可以相等。这样可以保证声负载的均匀性,减小设计难度。

15、可选的,壳体还包括底壁。底壁与顶壁相对且间隔设置,底壁连接于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内核位于顶壁与底壁之间,顶壁设有通孔,振膜与通孔相对,通孔的内部区域形成前腔。顶壁、第一侧壁、内核和底壁围成后腔。由此前腔设置于顶壁上,不会占用壳体的内部空间,有利于增大壳体内后腔的物理空间,提升系统的顺性,保证低频性能。另外,由于顶壁、第一侧壁、内核和底壁围成后腔,因此后腔的空间较大,有利于提升系统的顺性,保证低频性能。

16、可选的,后腔、内核中除振膜之外的部分结构所占用的空间以及壳体内位于内核的背对后腔的一侧的部分空间连通形成后声腔。

17、可选的,顶壁的背对底壁的表面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一端与通孔连通,另一端向出声孔延伸并与出声孔连通。第二凹槽的一端与通孔连通,另一端向出声孔延伸并与出声孔连通。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第一凹槽的内部空间形成第一出声通道,第二凹槽的内部空间形成第二出声通道。这样一来,第一出声通道和第二出声通道设置于顶壁的外表面,不会占用壳体的内部空间,使得壳体内的全部空间均能够用于形成后声腔,能够提升后声腔的体积,有利于保证低频性能。

18、可选的,顶壁的位于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的部分为中间部分。中间部分的朝向底壁的表面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的内部空间形成后腔的一部分,从而可以扩展后腔的空间,在延长出声通道的长度,减小出声通道的截面面积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后腔的体积大小不变,从而能够提升振动系统的质量,提升低频性能。

19、可选的,前腔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第一出声通道远离第二出声通道的内壁面为第一内壁面,第二出声通道远离第一出声通道的内壁面为第二内壁面。在第一方向上,第一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位于第一内表面与第二内表面之间,且第一内表面至第一内壁面的距离以及第二内表面至第二内壁面的距离均小于或者等于前腔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的0.1倍。这样一来,第一出声通道和第二出声通道分别与前腔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空间连通,可以提升气流顺畅性,减小涡流,保证音质。

20、可选的,前腔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第一出声通道远离第二出声通道的内壁面为第一内壁面,第二出声通道远离第一出声通道的内壁面为第二内壁面。第一内表面与第一内壁面共面设置,第二内表面与第二内壁面共面设置。这样一来,第一内壁面与第一内表面之间,以及第二内壁面与第二内表面之间无段差,可以进一步提升气流顺畅性,减小涡流,保证音质。

21、可选的,前腔还包括第三内表面,第三内表面连接于第一内表面与第二内表面之间,且第一出声通道的连通前腔的一端开口以及第二出声通道的连通前腔的一端开口均位于第三内表面。第三内表面对应第一出声通道的位置设有第一缺口,第三内表面对应第二出声通道的位置设有第二缺口。借助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可以增大前腔与第一出声通道相接位置处以及前腔与第二出声通道的相接位置处的截面面积,能够提升气流顺畅性,减小涡流,保证音质。

22、可选的,第一出声通道的底面包括第一平面区域和第一斜面区域。第一平面区域与底壁平行。第一斜面区域连接于第一平面区域与出声孔之间,且由第一平面区域至出声孔,第一斜面区域向底壁倾斜。借助第一斜面区域对气流进行导向,可以将第一平面区域所处的第一出声通道内的气流导入出声孔,能够提升气流顺畅性,减小涡流,保证音质。

23、可选的,出声孔内设有隔筋,出声孔被隔筋分隔为第一出声孔部分和第二出声孔部分,第一出声孔部分、第二出声孔部分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一出声通道与第一出声孔部分连通,第二出声通道与第二出声孔部分连通。这样一来,借助隔筋可以将来自第一出声通道的气流与来自第二出声通道的气流隔开,避免该两部分气流在出声孔内相互冲击,从而减小涡流,避免产生噪声。

24、可选的,第一出声通道包括第一等宽段和第一扩口段,第一扩口段连接于第一等宽段与第一出声孔部分之间,且由第一等宽段至第一出声孔部分,第一扩口段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增大。借助第一扩口段,可以实现由第一等宽段至第一出声孔部分的平缓过渡,提升第一出声通道331的气流顺畅性,减小涡流,保证音质。

25、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屏幕、背壳和如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屏幕与背壳连接,扬声器模组设置于屏幕与背壳之间,且背壳上设有出音孔,扬声器模组的出声孔与出音孔相对。

26、由于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如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因此二者能够解决相同的问题,并达到相同的效果。

27、可选的,电子设备可以为平板电脑、电视、一体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