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装置和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14538发布日期:2024-02-09 13:04阅读:15来源:国知局
发声装置和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声换能,特别涉及一种发声装置和应用该发声装置的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音频设备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人们对音频设备的要求不仅仅限于视频音频的播放,更是对音频设备的可靠性提出更多要求。尤其是5g时代的到来,移动多媒体技术也随之发展,很多音频设备具有多种娱乐功能,如视频播放、数码摄像、游戏、gps导航等,都要求音频设备内的电子元器件越来越精密和紧凑。

2、在终端设备中,扬声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器件,主要用于音频信号的播放。相关技术中,扬声器一般采用单面振动系统组成,单面扬声器低频振动影响系统功能。而双面扬声器由于对磁路系统的固定较为复杂,且对双音圈的设计差异过大,不够紧凑,导致对磁路系统的利用率不高,降低了振动驱动力,且影响扬声器的灵敏度,同时还增大了扬声器在z向的高度和重量,无法实现扬声器的轻薄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声装置和终端设备,旨在提供一种有效提高驱动力和灵敏度的发声装置,该发声装置不仅减小两个音圈的有效直径差异,充分利用两个音圈的空间,更容易匹配重量,还提高了对磁路系统的利用率,有效增大驱动力,有效提高灵敏度,且能减小发声装置在z向的高度和重量,减少振动系统引起的壳体振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发声装置,所述发声装置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设有两端开口的容腔;

4、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第一振动组件和第二振动组件,所述第一振动组件包括第一振膜组件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振膜组件的第一音圈,所述第二振动组件包括第二振膜组件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振膜组件的第二音圈,所述第一振膜组件和所述第二振膜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两端,并盖合所述开口,所述第一音圈呈矩形音圈,所述第二音圈呈跑道形音圈;及

5、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设于所述第一振膜组件和所述第二振膜组件之间,所述磁路系统设有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二磁间隙环绕所述第一磁间隙设置,且至少部分第一磁间隙与所述第二磁间隙连通,所述第一音圈的一端悬设于所述第一磁间隙内,所述第二音圈的一端悬设于所述第二磁间隙内。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设有位于所述容腔内的安装腔,所述磁路系统包括:

7、外磁路部分,所述外磁路部分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外磁路部分形成有容置腔;

8、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两个第二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并与所述外磁路部分连接;及

9、中心磁路部分,所述中心磁路部分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

10、其中,所述中心磁路部分的一端和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侧与所述外磁路部分的一端配合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所述中心磁路部分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磁路部分的另一端和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侧围合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音圈具有首尾相连的两个长轴段和两个短轴段,所述第二音圈具有首尾相连的两个长边段和两个弧形段;

12、每一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一所述短轴段和一所述弧形段之间,以分隔所述第一磁间隙和所述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一磁间隙对应所述长轴段的部分与所述第二磁间隙对应所述长边段的部分对应连通。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围合形成放置槽;

14、所述中心磁路部分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华司、第一磁铁、第二华司、第二磁铁及第三华司,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华司和第二磁铁之间,以使所述第一华司、所述第一磁铁及所述第二华司位于所述放置槽内,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间隔以配合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二磁铁和所述第三华司位于所述放置槽外,并与所述外磁路部分的一端配合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华司具有面向所述第一磁铁的第一表面以及面向所述第二磁铁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凹设形成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沿所述长轴段的方向贯通所述第二华司,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固定槽内。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面向所述第二磁铁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表面齐平设置;

17、且/或,所述固定槽沿所述短轴段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固定槽沿所述第二磁间隙的轴向方向的深度;

18、且/或,所述固定槽沿所述短轴段方向的宽度为2mm~3.5mm;

19、且/或,所述固定槽沿所述第二磁间隙的轴向方向的深度为1.5mm~2.5mm;

20、且/或,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短轴段的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短轴段的方向的宽度;

21、且/或,所述长轴段与所述长边段之间的间距为0.8mm~1.5mm;

22、且/或,所述长轴段的长度与所述长边段的长度相当;

23、且/或,所述连接件的材质为非导磁材料。

2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磁铁的厚度;

25、且/或,所述第一磁铁的厚度与所述第二磁铁的厚度的比值为1:1~2:1;

26、且/或,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充磁方向相同;

27、且/或,所述第一华司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华司的厚度;

28、且/或,所述第一华司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华司的厚度;

29、且/或,所述第三华司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华司的厚度;

30、且/或,所述第二华司邻近所述第二表面的周缘凸设有凸沿,使所述第一表面沿所述短轴段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表面沿所述短轴段方向的宽度;

31、且/或,所述第一表面呈矩形设置,所述第一华司的外形轮廓和所述第一磁铁的外形轮廓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同。

3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磁路部分为u铁,所述u铁呈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以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u铁的一端朝向所述容置腔弯折延伸以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弯折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侧与所述中心磁路部分的一端间隔,以围合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

3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围合形成矩形开口,所述u铁远离所述弯折部的一端形成跑道形开口;

34、且/或,每一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定位柱,所述弯折部对应每一所述定位柱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穿设于所述定位孔内;

35、且/或,每一所述第二连接部面向所述容置腔内壁的一侧形成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侧壁、台阶面及第二弧形侧壁,所述第二弧形侧壁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弧形侧壁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间隔以配合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

36、且/或,所述u铁的外壁凸设有凸台,所述凸台朝向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延伸,所述u铁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凸台与所述安装腔一端的端面限位抵接;

37、且/或,所述u铁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焊接连接;或,所述u铁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黏结连接。

3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振膜组件和所述第二振膜组件均包括锥盆和环绕所述锥盆设置的振膜,所述振膜的周缘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音圈或所述第二音圈的一端与所述锥盆连接。

3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振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振动组件还包括支架和定心支片,所述支架连接于所述锥盆,并环绕所述第一音圈或所述第二音圈,所述定心支片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定心支片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

4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

41、外壳,所述外壳呈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外壳具有所述容腔;

42、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有安装腔,并位于所述容腔内;及

43、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容腔内,并连接所述外壳和所述安装部。

4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心支片为弹波结构;

45、且/或,两个所述定心支片位于所述固定部的相对两侧,并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呈对称设置;

46、且/或,两个所述支架位于所述固定部的相对两侧,并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呈对称设置;

47、且/或,两个所述振膜位于所述固定部的相对两侧,并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呈对称设置;

48、且/或,每一所述振膜包括依次连接的内固定部、折环部及外固定部,所述内固定部与所述锥盆连接,所述外固定部与所述壳体连接;

49、且/或,所述支架与所述安装部之间的距离为1mm~2mm;

50、且/或,所述第一音圈和所述第二音圈的骨架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支架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固定部设有第三通孔;

51、且/或,所述外壳的内壁设有两个支撑台,两个所述支撑台设于所述固定部的相对两侧,每一所述定心支片的周缘与一所述支撑台连接。

52、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终端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上述所述的发声装置,所述发声装置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

53、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发声装置通过将壳体设置为两端开口的容腔结构,从而方便安装、固定和支撑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通过将振动系统设置为第一振动组件和第二振动组件,使得第一振动组件的第一振膜组件和第二振动组件的第二振膜组件分别连接于壳体的两端,并盖合所述开口,以在第一振膜组件和第二振膜组件之间形成振动空间,并使发声装置具有双面发声功能;同时,将第一音圈设置为矩形音圈,第二音圈设置为跑道形音圈,通过将磁路系统设于第一振膜组件和第二振膜组件之间的振动空间,并在磁路系统设有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使得第二磁间隙环绕第一磁间隙设置,且至少部分第一磁间隙与第二磁间隙连通,如此可将第一音圈的一端悬设于第一磁间隙内,第二音圈的一端悬设于第二磁间隙内,从而巧妙地将跑道形音圈和矩形音圈的空间充分利用,可减小两个音圈的有效直径差异,更容易匹配重量,还提高了对磁路系统的利用率,有效增大驱动力,有效提高灵敏度,且能减小发声装置在z向的高度和重量,减少振动系统引起的壳体振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