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换机的端口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7634191发布日期:2024-04-18 17:48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换机的端口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网络通信,具体涉及一种交换机的端口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mlag是多机箱链路聚合的缩写,它是两个或多个交换机在形成链路束时能够像单个交换机一样工作的能力。这样一台主机可以上行到两个交换机以实现物理多样性,而只有一个捆绑接口可以管理。同样,两个交换机可以使用mlag连接到其他两个交换机,并转发所有链接。mlag可以增加带宽链路聚合接口的最大带宽,提高链路聚合接口的可靠性,实现负载分担。目前,现有的smart link协议可以判断主端口是否出现故障并切换到备用端口,但无法得知上行交换机非直连端口的故障情况,导致主链路不通,数据丢失。smart link协议只能在直连端口之间进行故障切换,无法对间接连接的端口进行监测和切换。因此在大型组网中,使用smart link协议无法实现对整个网络的可靠性和负载均衡的管理。目前,在主备交换机之间发生脑裂的情况下,数据包转发路径不确定的问题上存在配置复杂、网络建设成本高、可靠性不高等不足之处,这些不足限制了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亟需一种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交换机的端口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交换机的端口配置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对数据包转发系统中的接入层交换机的端口进行配置,所述数据包转发系统包括:核心层设备、接入层交换机以及服务器;所述接入层交换机包括主交换机和备交换机;所述方法包括:

4、将所述主交换机具有的第一端口、第三端口以及第一peer-link端口配置为第一monitor-link组,将所述备交换机具有的第二端口、第四端口以及第二peer-link端口配置为第二monitor-link组;

5、在所述服务器向所述核心层设备传输数据包的情况下,在所述主交换机上,将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为上行端口,将所述第三端口和所述第一peer-link端口配置为下行端口;在所述备交换机上,将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上行端口,将所述第四端口和所述第二peer-link端口配置为下行端口;

6、当所述第一peer-link端口与所述第二peer-link端口之间的peer-link链路断开时,所述服务器通过第一传输路径或第二传输路径向所述核心层设备发送数据包,所述第一传输路径为通过所述主交换机的第三端口到所述第一端口转发至所述核心层设备的路径,所述第二传输路径为通过所述备交换机的第四端口到所述第二端口转发至所述核心层设备的路径。

7、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8、在所述核心层设备向所述服务器传输数据包的情况下,在所述主交换机上,将所述第三端口配置为上行端口,将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一peer-link端口配置为下行端口;

9、在所述备交换机上,将所述第四端口配置为上行端口,将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二peer-link端口配置为下行端口;

10、当所述第一peer-link端口与所述第二peer-link端口之间的peer-link链路断开时,所述核心层设备通过第三传输路径或第四传输路径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数据包,所述第三传输路径为通过所述主交换机的第一端口到所述第三端口转发至所述服务器的路径,所述第四传输路径为通过所述备交换机的第二端口到所述第四端口转发至所述服务器的路径。

11、可选地,在所述服务器的数量是一个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12、所述第一monitor-link组监控组内所有上行端口是否都处于down状态;所述第一monitor-link组在监控到组内所有上行端口是否都处于down状态时,将所述第一monitor-link组内的所有下行端口都设置为down状态;

13、所述第二monitor-link组监控组内所有上行端口是否都处于down状态;所述第二monitor-link组在监控到组内所有上行端口是否都处于down状态时,将所述第二monitor-link组内的所有下行端口都设置为down状态。

14、可选地,在所述服务器的数量是一个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15、所述第一monitor-link组监控组内所有上行端口是否有至少一个上行端口由down状态转换为up状态;

16、所述第一monitor-link组在监控到组内至少有一个上行端口由down状态转换为up状态时,将所述第一monitor-link组内的所有下行端口都设置为up状态;

17、所述第二monitor-link组监控组内所有上行端口是否有至少一个上行端口由down状态转换为up状态;

18、所述第二monitor-link组在监控到组内至少有一个上行端口由down状态转换为up状态时,将所述第二monitor-link组内的所有下行端口都设置为up状态。

19、可选地,在所述服务器的数量是多个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20、所述第一monitor-link组监控组内所有上行端口是否有至少一个上行端口处于down状态;

21、所述第一monitor-link组在监控到组内至少有一个上行端口处于down状态时,将所述第一monitor-link组内的所有下行端口都设置为down状态;

22、所述第二monitor-link组监控组内所有上行端口是否有至少一个上行端口处于down状态;

23、所述第二monitor-link组在监控到组内至少有一个上行端口处于down状态时,将所述第二monitor-link组内的所有下行端口都设置为down状态。

24、可选地,在所述服务器的数量是多个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25、所述第一monitor-link组监控组内所有上行端口是否都恢复到up状态;

26、所述第一monitor-link组在监控到组内所有上行端口是否都恢复到up状态时,将所述第一monitor-link组内的所有下行端口都设置为up状态;

27、所述第二monitor-link组监控组内所有上行端口是否都恢复到up状态;

28、所述第二monitor-link组在监控到组内所有上行端口是否都恢复到up状态时,将所述第一monitor-link组内的所有下行端口都设置为up状态。

29、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30、监测所述第一peer-link端口与所述第二peer-link端口之间的peer-link链路的状态;

31、在监测到所述peer-link处于联通状态时,基于所述peer-link进行所述核心层设备与所述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包传输。

32、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交换机的端口配置装置,应用于对数据包转发系统中的接入层交换机的端口进行配置,所述数据包转发系统包括:核心层设备、接入层交换机以及服务器;所述接入层交换机包括主交换机和备交换机,所述主交换机具有第一端口、第三端口以及第一peer-link端口;所述备交换机具有第二端口、第四端口以及第二peer-link端口;所述装置包括:

33、第一配置模块,被配置为执行将所述主交换机具有的第一端口、第三端口以及第一peer-link端口配置为第一monitor-link组,将所述备交换机具有的第二端口、第四端口以及第二peer-link端口配置为第二monitor-link组;

34、第二配置模块,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服务器向所述核心层设备传输数据包的情况下,在所述主交换机上,将所述第一端口配置为上行端口,将所述第三端口和所述第一peer-link端口配置为下行端口;在所述备交换机上,将所述第二端口配置为上行端口,将所述第四端口和所述第二peer-link端口配置为下行端口;

35、传输模块,被配置为执行当所述第一peer-link端口与所述第二peer-link端口之间的peer-link链路断开时,所述服务器通过第一传输路径或第二传输路径向所述核心层设备发送数据包,所述第一传输路径为通过所述主交换机的第三端口和所述第一端口转发至所述核心层设备的路径,所述第二传输路径为通过所述备交换机的第四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转发至所述核心层设备的路径。

36、第三方面,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交换机的端口配置的步骤。

37、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交换机的端口配置的步骤。

38、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39、本技术对主交换机和备交换机的端口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进行monitor-link的配置,通过配置主交换机和备交换机的端口,以及监控组的设置,实现对整个网络的可靠性管理,当发生脑裂情况时,可以监测和切换故障端口,确保数据包的转发路径可控和可靠。通过配置不同的上行和下行端口,对数据包进行负载均衡的管理,根据实时流量模式和网络负载调整数据包的发送路径,确保网络中的数据流量分布均匀,提高网络的性能和效率。通过灵活运用monitor-link组的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数据包的转发路径进行调整和控制。当主交换机和备交换机处于不同状态时,可以根据服务器的实时流量模式和网络负载调整数据包的发送路径,实现灵活的网络管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