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剥离强度增强型的聚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09166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薄膜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剥离强度增强型的聚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薄膜由于具有质轻、无毒、无臭、防潮、机械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印刷性能良好、透明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包装材料、家用电器、日常用品、汽车零部件以及建筑施工等领域。目前国内外采用的聚丙烯薄膜大多是多层共挤双向拉伸薄膜,该类薄膜的层与层之间由物理作用复合在一起,受到外力作用后容易引起膜层间脱离,影响了薄膜的使用寿命和应用的安全性,因此研究发展层与层之间具有较大剥离强度的薄膜对聚丙烯复合膜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辐射是食品和医药医疗制品冷灭菌的一种方法,但是辐射灭菌过程中用于包装这些制品的塑料薄膜的结构和性能会因高能射线的作用而发生变化,在常用的塑料包装中聚丙烯薄膜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因此,有必要研究塑料薄膜的辐射稳定性。辐射交联是聚丙烯薄膜通过电离辐照,主链线型分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交联,辐射交联可以有效提高聚丙烯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抗化学腐蚀性等。近年来,辐射交联聚丙烯薄膜由于其工艺成本低、创效大,并且可以有效提高薄膜的力学性能、抗化学腐蚀性、耐热性、尺寸稳定性、阻燃性等性能而发展迅速。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设计提供了一种利用辐射交联来增强聚丙烯薄膜层间剥离强度的方法,利用该方法所制备的聚丙烯多层膜的层与层之间通过交联方式结合,结合更加牢固,有效的增强了薄膜层与层之间的剥离强度,可防止由于粘连等引起的层与层之间脱离的现象,提升了聚丙烯薄膜使用的安全性,使得该类薄膜具有更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利用辐射交联来有效增强膜层间剥离强度的聚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解决现有的多层聚丙烯复合膜受到外力作用后膜层容易脱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剥离强度增强型的聚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比例将聚丙烯薄膜各层的组分分别投入到各自对应的双螺杆挤出机内熔融,并在模头中汇合经模唇挤出;

b、经过共挤出的熔体经冷却形成铸片;

c、铸片再依此进行纵向拉伸和横向拉伸成型;

d、成型的薄膜再置于辐照设备中进行辐照,即可制得膜层间具有较大剥离强度的聚丙烯薄膜。

优选地,步骤a中挤出机模头温度控制在180-190℃。

优选地,步骤b中激冷辊温度控制在30-35℃,水浴温度控制在30-35℃。

优选地,步骤c中纵向拉伸的具体步骤为,铸片先在125-140℃温度下进行预热,在120-135℃下纵向拉伸,拉伸倍率为3.5-4.5;步骤c中横向拉伸的具体步骤为,铸片横向拉伸前在155-170℃温度下进行预热,在135-150℃温度下进行拉伸,150-155℃热定型,拉伸倍率为7.0-8.0。

优选地,步骤d中辐照采用的辐射源为Co-60,辐照量为3-10 kGy。

一种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剥离强度增强型的聚丙烯薄膜,其上表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80-90份均聚聚丙烯、3-5份碳酸钙母料、1-2份交联敏化剂和0.1-0.2份抗氧剂,芯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85-90份均聚聚丙烯、5-10份碳酸钙母料、1-2份交联敏化剂和0.1-0.2份抗氧剂,下表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80-85份均聚聚丙烯、3-5份碳酸钙母料、1-2份交联敏化剂、0.1-0.2份抗氧剂和2-3份防粘连母料。

优选地,上述交联敏化剂采用的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

优选地,上述抗氧剂采用的是抗氧剂168或抗氧剂1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经过筛选,得出最适合工艺加工条件的交联剂、各组分配比和制备工艺条件;本发明提供的聚丙烯多层膜通过辐射交联后很大程度的增强了薄膜层与层之间的剥离强度,提高了薄膜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度,可有效的解决膜层脱离的问题,极大程度的提升了聚丙烯薄膜的使用安全性,经交联后的聚丙烯薄膜可更好的应用于包装材料、家用电器、日常用品、汽车零部件以及建筑施工等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和说明:

实施例1

按比例将各组分称重,上表层采用90份均聚聚丙烯、5份碳酸钙母料、1份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和0.1份抗氧剂168,芯层采用85份均聚聚丙烯、10份碳酸钙母料、1份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和0.1份抗氧剂168,下表层采用80份均聚聚丙烯、5份碳酸钙母料、1份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0.1份抗氧剂168和2份防粘连母料。采用以下生产加工步骤进行生产:

a、将上表层、芯层、下表层的各组分分别投入到各自对应的双螺杆挤出机内熔融,将三种熔体分别过滤,并在模头中汇合经模头挤出,挤出机模头温度为190℃;

b、从模头挤出的熔体通过高压气刀贴附到32℃激冷辊上在32℃水浴中激冷形成铸片;

c、铸片经过压辊及压缩空气除水后进入纵向拉伸,铸片经过135℃预热,并在130℃下纵向拉伸,拉伸倍率在4.0;

d、经纵向拉伸后再进行横向拉伸,在横向拉伸前以170℃进行预热,在150℃下进行拉伸,155℃热定型,拉伸倍率为8.0;

e、横向拉伸后的薄膜再置于Co-60辐射源中,辐照3 kGy的剂量,即可制得膜层间具有较大剥离强度的聚丙烯薄膜。

实施例2

按比例将各组分称重,上表层采用80份均聚聚丙烯、3份碳酸钙母料、2份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0.2份抗氧剂1010,芯层采用90份均聚聚丙烯、5份碳酸钙母料、2份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0.2份抗氧剂1010,下表层采用85份均聚聚丙烯、3份碳酸钙母料、2份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0.2份抗氧剂1010和3份防粘连母料。采用以下生产加工步骤进行生产:

a、将上表层、芯层、下表层的各组分分别投入到各自对应的双螺杆挤出机内熔融,将三种熔体分别过滤,并在模头中汇合经模头挤出,挤出机模头温度为180℃;

b、从模头挤出的熔体通过高压气刀贴附到30℃激冷辊上在30℃水浴中激冷形成铸片;

c、铸片经过压辊及压缩空气除水后进入纵向拉伸,铸片经过140℃预热,并在120℃下纵向拉伸,拉伸倍率在3.5;

d、经纵向拉伸后再进行横向拉伸,在横向拉伸前以160℃进行预热,在135℃下进行拉伸,150℃热定型,拉伸倍率为7.5;

e、横向拉伸后的薄膜再置于Co-60辐射源中,辐照10 kGy的剂量,即可制得膜层间具有较大剥离强度的聚丙烯薄膜。

实施例3

按比例将各组分称重,上表层采用85份均聚聚丙烯、5份碳酸钙母料、2份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和0.2份抗氧剂168,芯层采用85份均聚聚丙烯、10份碳酸钙母料、2份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和0.2份抗氧剂168,下表层采用80份均聚聚丙烯、5份碳酸钙母料、2份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0.2份抗氧剂168和2份防粘连母料。采用以下生产加工步骤进行生产:

a、将上表层、芯层、下表层的各组分分别投入到各自对应的双螺杆挤出机内熔融,将三种熔体分别过滤,并在模头中汇合经模头挤出,挤出机模头温度为188℃;

b、从模头挤出的熔体通过高压气刀贴附到32℃激冷辊上在32℃水浴中激冷形成铸片;

c、铸片经过压辊及压缩空气除水后进入纵向拉伸,铸片经过135℃预热,并在130℃下纵向拉伸,拉伸倍率在4.0;

d、经纵向拉伸后再进行横向拉伸,在横向拉伸前以170℃进行预热,在160℃下进行拉伸,165℃热定型,拉伸倍率为7.0;

e、横向拉伸后的薄膜再置于Co-60辐射源中,辐照8kGy的剂量,即可制得膜层间具有较大剥离强度的聚丙烯薄膜。

对比例

对比例中聚丙烯薄膜的组成与实施例3相同,制备方法步骤中不包括最后的辐照处理过程。

将实施例1-3和对比例所得成品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见下表1:

表1 性能测试数据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与普通型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的性能测试结果相比,本发明产品的凝胶含量大大增加,说明聚丙烯薄膜经辐照后发生了交联反应;辐照后薄膜的拉伸强度和剥离强度也随之大大提高,有效的降低了膜层间的脱离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