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竹板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高分子贴面竹胶板。
背景技术:
现有板材强度、硬度、密度及平整度兼顾性差,重复使用率低。且板材多以实木板或者木芯板压制而成,其对木材的消耗量较大,由于大量的木制板材使用,使得森林资源更加匮乏。而竹子的再生周期比较短,而且其木质密度以及疏水性均优于木材,因此考虑使用竹制板材代替木板材。
现有工业生产中刨花板中心的内结合强度较差,是一个弱界面层,根据力学原理,板材在受载荷时,其中心承担着最大的剪切力,因此其较容易断裂。
而且现有的竹刨花板的表面容易渗水,其进水后结构强度会大大降低,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新型高分子贴面竹胶板,密度和力学强度均匀,不会出现离层,结构牢靠,抗剪切强度高,而且表面光滑不容易渗水,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高分子贴面竹胶板,采用竹材混胶压制而成,它包括上下两层塑胶板以及与处在塑胶板中间并与之热熔在一起的木质层(2),塑胶板包括上胶板(1)和下胶板(3),木质层(2)采用竹片纵横交错排布铺装后混胶压制而成;在两竹片之间的接触处设置有0.5mm-5mm之间的间隙形成填料区(4),其内填充有横向溢胶层(5)。
进一步的,所述木质层(2)采用多层竹片叠加堆放压制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木质层(2)采用2层竹片叠加堆放压制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木质层(2)采用3层竹片叠加堆放压制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木质层(2)的竹片上下两层接触面之间设置有0.5mm-3mm之间的间隙形成纵向溢胶层(6)。
进一步的,所述木质层(2)的竹片上下两层接触面之间,在竹片的接触面上设置连接槽(7),且上下两层竹片的连接槽(7)相扣合,其内填充有连接胶层(8)。
进一步的,所述竹胶板中间的木质层(2)处于未压制状态下与上下两层竹胶板整体压制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木质层(2)为采用厚度≤1.5的竹片编制成竹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高分子贴面竹胶板,密度和力学强度均匀,不会出现离层,结构牢靠,抗剪切强度高,而且表面光滑不容易渗水,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
在采用本发明的高分子竹胶板其具有的不同于现有竹木胶板的显著性效果:
1、通过特制的胶粘剂经高温高压压合而成,这种板材结合了竹木胶合板和塑料板材的优点,大大提高了周转次数,同时还具有木胶板轻便易施工的性能,成本相对降低了很多。目前已成为了铝模板的最佳替代品。
2、新型高分子塑料贴面竹木胶合板表层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阻燃性、耐磨、耐酸碱抗化学腐蚀性。
3、强度高,韧性好,板的静曲强度相当于木胶合板强度的3-4倍,大大减少模板支撑的使用数量。
4、易施工,表面非常光滑平整易脱模,表面对混凝土的吸附力基本可以忽略,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可取消抹灰作业,节省工程成本;加快工程进展进度。
5、新型高分子塑料贴面竹木胶合板性耐水性好,水煮几小时不开胶,吸水膨胀率低,遇水受潮不变形,防腐,防虫蛀。
6、耐寒防冻,耐热隔热兼优,对于有利于冬季施工保温。
7、使用周转次数高,板材可正反两面使用,在使用方法正确的情况下,平均周转次数在40次以上,是高层建筑的最佳选择。
8、幅面宽,拼缝少(每张约3平方米),支模、拆模速度快。
9、防冻、隔热、保温兼优,有利于冬季施工保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种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种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上胶板;2、木质层;3、下胶板;4、填料区;5、横向溢胶层;6、纵向溢胶层;7、连接槽;8、连接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布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高分子贴面竹胶板,采用竹材混胶压制而成,它包括上下两层塑胶板以及与处在塑胶板中间并与之热熔在一起的木质层2,塑胶板包括上胶板1和下胶板3,木质层2采用竹片纵横交错排布铺装后混胶压制而成;在两竹片之间的接触处设置有0.5mm-5mm之间的间隙形成填料区4,其内填充有横向溢胶层5。
优选的,所述木质层2采用多层竹片叠加堆放压制而成。
如图2所示,优选的,所述木质层2采用2层竹片叠加堆放压制而成。
如图3所示,优选的,所述木质层2采用3层竹片叠加堆放压制而成。
优选的,所述木质层2的竹片上下两层接触面之间设置有0.5mm-3mm之间的间隙形成纵向溢胶层6。
优选的,所述木质层2的竹片上下两层接触面之间,在竹片的接触面上设置连接槽7,且上下两层竹片的连接槽7相扣合,其内填充有连接胶层8。
优选的,所述竹胶板中间的木质层2处于未压制状态下与上下两层竹胶板整体压制而成。
优选的,所述木质层2为采用厚度≤1.5的竹片编制成竹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