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贴合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胶条批量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柔性材料加工领域,如膜材料、泡棉保护框、胶带生产等领域,有时候需要在一层膜上粘贴上胶条,以便其余膜层与其粘贴。现有的贴合方法是先在底材上贴一整张胶条,然后通过人工,将这整张胶条分割成需要的细胶带数,该方法在分割胶条的过程中产生胶条边料,后期需要人工将一片片的废边排除,造成胶条边料的浪费,人工成本很高,且工序繁杂,制作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节省生产材料和生产人工成本,节省工人分割胶条的人力及时间,实现批量贴合工艺,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胶条批量贴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胶条批量贴合装置,包括胶带放料轴、底材放料轴和贴合轮组,所述胶带放料轴上放置多卷胶带卷,所述贴合轮组和胶带放料轴之间且靠近贴合轮组的地方设有材料卡位装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材料卡位装置包括若干凹槽和凸棱。
作为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宽度可以调节,所述凸棱的宽度也可以调节。
作为优选的,所述凹槽的个数是10个或20个。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同时在一张底材上贴10到 20个细胶条,不需要人工后期剪裁以及废边处理的动作,本装置能够节省工人分割胶条的人力及时间,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具体为:1)在胶带放料轴上,根据需要,放置相应数量以及相应宽度的胶带,胶带在与底材相粘贴前需先通过材料卡位装置,通过材料卡位装置的分条作用将各胶条分成一定的距离,最后通过贴合轮组将胶带与底材进行粘贴,整个贴合过程,不需要后续对整张胶条进行裁剪和去废边,节省胶条边料的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2)材料卡位装置包括若干凹槽和凸棱,使得胶带彼此之间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有助于胶带入位;3)材料卡位装置的凹槽和凸棱的宽度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有效的满足了多种宽度,多种间隔的胶带贴合需求;4)本实用新型凹槽的个数是10到20个,在保障贴合质量的情况下,胶条贴合范围较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材料卡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胶带放料轴;2、胶带卷;3、底材放料轴;4、材料卡位装置;5、贴合轮组;6、凸棱;7、胶带;8、底材;9、产品;1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阅图1和图2。
一种胶条批量贴合装置,包括胶带放料轴1、底材放料轴3和贴合轮组5,所述胶带放料轴1上放置多卷胶带卷2,所述贴合轮组5和胶带放料轴1之间且靠近贴合轮组5的地方设有材料卡位装置4。
所述材料卡位装置4包括若干凹槽10和凸棱6。
所述凹槽10的宽度可以调节,所述凸棱6的宽度也可以调节。
所述凹槽10的个数是10到20个。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在胶带放料轴1上,根据需要,放置相应数量以及相应宽度的胶带,胶带7在与底材8相粘贴前需先通过材料卡位装置4,通过材料卡位装置4的分条作用将各胶条分成一定的距离,最后通过贴合轮组5将胶带7与底材8进行粘贴,整个贴合过程,不需要后续对整张胶条进行裁剪和去废边,节省胶条边料的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材料卡位装置4的凹槽5和凸棱的6宽度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有效的满足了多种宽度,多种间隔的胶带贴合需求。贴合后串接到裁切装置进行长度裁切即可完成,达到无需人工排废,节省胶条边料的浪费,提升了生产效率。
上述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或改用其他花型做此技术上的改变,都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