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锌蓄电池用复合膜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0863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银锌蓄电池用复合膜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膜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银锌蓄电池用复合膜结构。



背景技术:

聚烯烃接枝膜用于碱性电池隔膜,具有较好的耐酸碱性和阻止活性物质迁移的能力。但是用于氧化银电池时,其阻银离子迁移的能力较弱,导致电池自放电较快,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银锌蓄电池用复合膜结构,其能够用于氧化银含量较高的扣式银锌电池和二次可充银锌电池的隔膜材料,隔膜的耐碱和抗氧化性能较好,阻止银离子迁移的能力较强,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使用寿命有较大的提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银锌蓄电池用复合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聚烯烃接枝膜、玻璃纸、无机膜、聚酰亚胺多孔膜、聚四氟乙烯微孔膜、聚醚砜微滤膜、聚偏氟乙烯膜、第二聚烯烃接枝膜,第一聚烯烃接枝膜位于玻璃纸的下方,无机膜位于玻璃纸的上方,聚酰亚胺多孔膜位于无机膜和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之间,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与聚醚砜微滤膜相连,聚偏氟乙烯膜位于聚醚砜微滤膜和第二聚烯烃接枝膜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聚烯烃接枝膜包括聚乙烯微孔膜、聚丙烯微孔膜、聚酰亚胺膜,聚乙烯微孔膜与聚丙烯微孔膜相连,聚丙烯微孔膜与聚酰亚胺膜相连。

优选地,所述聚乙烯微孔膜、聚丙烯微孔膜、聚酰亚胺膜依次通过一种淀粉糊粘结。

优选地,所述第一聚烯烃接枝膜、玻璃纸、无机膜、聚酰亚胺多孔膜、聚四氟乙烯微孔膜、聚醚砜微滤膜、聚偏氟乙烯膜、第二聚烯烃接枝膜依次通过一种淀粉糊粘结。

优选地,所述第一聚烯烃接枝膜上设有两个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聚酰亚胺多孔膜上设有加强条。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氧化银含量较高的扣式银锌电池和二次可充银锌电池的隔膜材料,隔膜的耐碱和抗氧化性能较好,阻止银离子迁移的能力较强,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使用寿命有较大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聚烯烃接枝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银锌蓄电池用复合膜结构包括第一聚烯烃接枝膜1、玻璃纸2、无机膜3、聚酰亚胺多孔膜4、聚四氟乙烯微孔膜5、聚醚砜微滤膜6、聚偏氟乙烯膜7、第二聚烯烃接枝膜8,第一聚烯烃接枝膜1位于玻璃纸2的下方,无机膜3位于玻璃纸2的上方,聚酰亚胺多孔膜4位于无机膜3和聚四氟乙烯微孔膜5之间,聚四氟乙烯微孔膜5与聚醚砜微滤膜6相连,聚偏氟乙烯膜7位于聚醚砜微滤膜6和第二聚烯烃接枝膜8之间。

所述第二聚烯烃接枝膜8包括聚乙烯微孔膜81、聚丙烯微孔膜82、聚酰亚胺膜83,聚乙烯微孔膜81与聚丙烯微孔膜82相连,聚丙烯微孔膜82与聚酰亚胺膜83相连。

所述聚乙烯微孔膜81、聚丙烯微孔膜82、聚酰亚胺膜83依次通过一种淀粉糊粘结,这样增强牢固性。

所述第一聚烯烃接枝膜1、玻璃纸2、无机膜3、聚酰亚胺多孔膜4、聚四氟乙烯微孔膜5、聚醚砜微滤膜6、聚偏氟乙烯膜7、第二聚烯烃接枝膜8依次通过一种淀粉糊粘结,这样增强牢固性。

第一聚烯烃接枝膜1上设有两个定位孔9,这样方便进行定位。

聚酰亚胺多孔膜4上设有加强条10,这样增加强度。

所述玻璃纸2经过银镁盐处理,这样能提高耐氧化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第一聚烯烃接枝膜和第二聚烯烃接枝膜都能增强耐热性,且能阻止银离子迁移的能力;无机膜提高耐高温和耐有机溶剂;聚酰亚胺多孔膜提高耐热性和具体良好的稳定性;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具有透气不透水的特性,且具有耐高温性;聚醚砜微滤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防辐射性;聚偏氟乙烯膜具有耐氧化性和耐热性能;聚乙烯微孔膜和聚丙烯微孔膜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价格便宜,可耐酸、耐碱和各种有机溶剂;聚酰亚胺膜具有耐高温性能和较高的导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