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6888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贴合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料生产加工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贴合机。



背景技术:

贴合机是一种用于将薄膜与另一基材贴合(或布料与布料贴合)的设备。

公开号为CN270162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二层基材贴合的贴合机,包括用于放置第一基材的第一基材放卷装置、涂胶装置、用于放置第二基材的第二基材放卷装置以及预热输送加热加压贴合装置,所述的预热输送加热加压贴合装置包括马达、通过马达驱动的加热大轮以及压轮,其中加热大轮的圆周面上形成有烘干加热输送区以及加压贴合区,其中压轮位于此加压贴合区外围;放置于第一基材放卷装置上的基材穿经涂胶装置进入加热大轮圆周表面上的烘干加热输送区,并在加热大轮输送下与第二基材由压轮和加热大轮之间穿过。

当熔融的热熔胶在通过加压贴合区中时,受到挤压力,会向四周或是上下方扩散,此时若被粘合的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材质较薄或一定透气性,热熔胶容易渗透或扩散至基材放卷装置,与基材放卷装置相粘合,此时取下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料方便的贴合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贴合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机架上的加热装置,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放置布料的传送带一以及用于分离布料和传送带一的刮板一,刮板一的一侧与机架转动连接,且刮板一与机架连接处设有两端分别与机架和刮板一抵触连接的扭簧一,所述刮板一的另一侧与传送带一的输出端抵触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料放置于传送带一上,当布料在传送带一上传动至加热装置时,加热装置使位于布料之间的热熔胶融化,布料相互粘合。通过设置刮板一,当刮板一与布料接触时,因刮板一位于传送带一斜下方且与传送带一抵触,刮板的尖端位于布料与传送带一之间,会将布料铲起,将布料与传送带一分离。刮板一与布料接触时,刮板一会受到布料和传送带一在相对运动过程中给予刮板一的摩擦力,因热熔胶粘连在传送带一上时所产生的粘力有限,当刮板一在分离布料和传送带一的过程中受到较大的阻力时(其阻力大于扭簧扭转所需的力时),刮板一沿与机架铰接处旋转,可减少对刮板一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板一包括与机架铰接的安装板一以及套设于安装板一中的刮片一,所述刮片一的一侧套设于安装板一中,另一侧与传送带一抵触连接。

因刮片在分离布料与传送带的过程中,一部分热熔胶会粘着于传动带一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动刮片一便可分离刮片一和安装板一,刮片一的更换更为便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片一与传送带一的接触侧呈锥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减小刮片一、布料和传送带一的接触面积,将刮片一在分离布料和传送带一时的面接触转化为线接触,在受到相同的扭簧所提供的扭力的情况下,可达到更好的分离布料和传送带一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片一上设有呈“T”型设置的卡块一,所述卡块一与所述安装板一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增大刮片一与安装板一的接触面积,使刮片一与安装板一的连接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送带一的上方设有传送带二,布料夹设于传送带一和传送带二之间,且加热装置位于传送带二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传送带二,可增大要粘合的布料之间的接触面积,达到更好的贴合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分离布料和传送带二的刮板二,所述刮板二的一侧与所述机架铰接,且刮板二与所述机架的铰接处设有两端分别与所述机架和所述刮板二抵触连接的扭簧二,所述刮板二的另一侧与所述传送带二的输出端抵触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板二可将布料与传送带二分离,避免布料粘附于传送带二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板二与传送带二抵触连接的端部设有倒钩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减少刮板与布料的接触面积,达到更高效的分离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送带二包括两平行设置的传动辊、驱动传动辊转动的驱动装置以及设置于传动辊之间的带体,所述传动辊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且所述机架上设有调节带体张紧度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与带体抵触连接且通过设置于机架与调节件之间的紧定件将调节件固定于机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沿垂直于带体的方向下压调节件便可张紧带体;或是设置传动辊的最高端高于调节件,此时改变调节件与传动辊的距离,便可改变被下压的带体的长度,可达到张紧带体的效果。通过张紧传送带二,可加大传送带二对布料的压力,使要粘接的布料之间更贴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定件穿设于机架上且与所述机架螺纹连接,所述紧定件的端部与所述调节件转动连接且轴向限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连接可将紧定件固定于机架上,通过推动与紧定件转动连接且轴向限位的调节件,可改变调节件与传动辊之间的距离,达到张紧传送带二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件的另一端上设有转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便于对紧定件施力,旋转紧定件更为便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设置刮板一和刮板二,可更好的将布料与传送带一和传送带二分离,便于对布料的收集处理;

其二,通过设置刮片一和安装板一,便于对刮片一的拆卸更换;

其三,通过设置调节件和紧定件,可调节传送带二的张紧度,使布料之间更好的贴合。

附图说明

图1为贴合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贴合机除去机架上的端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贴合机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B部的剖视图;

图6为图3中C部的剖视图。

图中:1、机架;11、滑槽;12、螺纹孔;13、通孔;2、加热装置;3、传送带二;31、传动辊;32、带体;33、驱动装置;4、传送带一;5、刮板一;51、安装板一;52、刮片一;521、卡块一;53、扭簧一;54、铰接杆;6、刮板二;61、安装板二;62、刮片二;621、卡块二;622、倒钩部;63、扭簧二;7、调节件;71、限位孔;8、紧定件;81、转轮;82、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或2所示,一种贴合机,包括机架1以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机架1上的加热装置2、传送带二3以及传送带一4。加热装置2可设置为电阻丝。传送带二3和传送带一4之间依次夹设有布料一、热凝胶、布料二。第布料一和热凝胶依次叠放于布料二上,通过传送带一4传送至传送带二3和传送带一4之间,当布料一经过加热装置2时,热熔胶融化,使布料一与布料二相粘合。

如图3和4所示,传送带一4和传送带二3均由两平行设置的传动辊31以及设置于传动辊31之间的带体32组成,传动辊31上设有驱动传动辊31转动的驱动装置33,传动辊31与机架1转动连接。驱动装置33带动传动辊31转动,传动辊31与带体32接触产生的摩擦力带动带体32移动。传送带一4和传送带二3相互平行设置。

如图5所示,机架1与传送带一4的出料端之间设有用于将布料和传送带一4分离的刮板一5,刮板一5包括与机架1转动连接的安装板一51以及与安装板一51滑动连接的刮片一52。可通过在安装板一51的一侧固定设置铰接杆54,机架1上设置通孔13,将铰接杆54穿设于通孔13中实现安装板一51与机架1转动连接。铰接杆54与机架1的连接处设有两端分别与机架1和安装板一51抵触连接的扭簧一53,扭簧一53套设于铰接杆上。刮片一52上设有呈“T”型设置的卡块一521,卡块一521套设于安装板一51中且与安装板一51滑动连接,刮片一52的另一侧呈锥状设置且与传送带一4的输出端抵触连接。

如图4所示,传送带一4的上方设有传送带二3,传送带二3设置于传送带一4之间,且加热装置2位于传送带二3上方。

如图6所示,机架1与传送带二3的出料端之间设有用于将布料和传送带二3分离的刮板二6,刮板二6包括与机架1转动连接的安装板二61以及与安装板二61滑动连接的刮片二62。安装板二6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铰接杆54,机架1上设置通孔13,将铰接杆54穿设于通孔13中实现安装板二61与机架1的转动连接。安装板二61与机架1连接处设有两端分别与机架1和安装板二61抵触连接的扭簧二63,刮片二62上设有呈“T”型设置的卡块二621,卡块二621套设于安装板二61中且与安装板二61滑动连接,刮片二62的另一侧设有倒钩部622,倒钩部622与传送带二3的输出端抵触连接。

如图2、4或6所示,机架1与传送带二3之间设有调节带体32张紧度的调节件7,调节件7与带体32抵触连接且通过设置于机架1与调节件7之间的紧定件8将调节件7固定于机架1上。调节件7的高度略低于传动辊31的最高端,因此调节件7下压带体32并与带体32抵触连接。如图2所示,机架1上设有滑槽11,调节件7嵌于滑槽11中,通过沿滑槽11滑动调节件7可调节调节件7与传动辊31之间的距离,达到调节传送带二3上的带体32张紧度的效果。通过设置于机架1与调节件7之间的紧定件8将调节件7固定于机架1上。

如图6所示,机架1上设有螺纹孔12,紧定件8穿设于螺纹孔12中与机架1螺纹连接;紧定件8的端部设有呈“T”型设置的限位块82,调节件7上设有相应用于容纳限位块82的限位孔71,限位块82使紧定件8与调节件7之间实现转动连接且轴向限位,且紧定件8的另一端上设有转轮8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