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双玻组件的层压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6553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光伏双玻组件的层压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伏双玻组件的层压工装。



背景技术:

光伏双玻组件指由两块钢化玻璃、eva胶膜和太阳能电池硅片,经过层压机高温层压组成复合层,电池硅片之间由导线串、并联汇集到引线端所形成的光伏电池组件。具体而言,光伏双玻组件可以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层钢化玻璃层、第二层pvb或po或eva或离子聚合物材料层、第三层单晶或多晶电池组层、第四层pvb或po或eva或离子聚合物材料层和第五层钢化玻璃或高透背板层。光伏双玻组件历经多年发展,无论从技术、渠道各个方面均处于不断上升阶段。光伏双玻组件的层压工艺在各个厂家之间各有差别,在层压设备未有大方面变革的情况下,光伏双玻组件层压工艺仍然趋向于使用层压工装的模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的光伏双玻组件的层压工装。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伏双玻组件的层压工装,所述光伏双玻组件的层压工装包括:

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具有第一边框和第三边框,所述第一边框的一端具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三边框的一端具有第三卡接部;

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具有第二边框和第四边框,所述第二边框的一端具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四边框的一端具有第四卡接部;

所述第一卡接部能与所述第二卡接部相卡合以使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卡接部能与所述第四卡接部相卡合以使所述第三边框与所述第四边框之间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相抵时,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相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卡接部包括第三斜面,所述第四卡接部包括第四斜面,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四斜面相抵时,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相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部还包括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卡接部还包括第二贯穿孔,当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贯穿孔相重叠时,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贯穿孔之间穿设有第一固定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卡接部还包括第三贯穿孔,所述第四卡接部还包括第四贯穿孔,当所述第三贯穿孔与所述第四贯穿孔相重叠时,所述第三贯穿孔与所述第四贯穿孔之间穿设有第二固定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部还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第二卡接部还包括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能卡入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框朝向所述第二边框的侧壁上具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边框朝向所述第一边框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匹配的第二卡合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合部为凹槽,所述第二卡合部为凸起部;或所述第二卡合部为凹槽,所述第一卡合部为凸起部。

进一步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表面涂覆有聚四氟乙烯材料。

进一步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厚度等于光伏双玻组件成品件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光伏双玻组件的层压工装,当光伏双玻组件需要层压时,先将光伏双玻组件依次放好,然后通过将第一框架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框架的第二卡接部、第三框架的第三卡接部和第四框架的第四卡接部相卡合连接,同时通过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将光伏双玻组件框在其中。再将光伏双玻组件进行层压,层压完成以后,将第一框架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框架的第二卡接部、第三框架的第三卡接部和第四框架的第四卡接部拆卸开,如此,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相分离,再取出层压完成的光伏双玻组件。通过上述方式,再取出层压完成的光伏双玻组件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只需相互对角拉开即可,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不会受到损坏,其可以无限次使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光伏双玻组件的层压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c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第一边框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第二边框的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框架;2、第二框架;3、第一边框;31、第一卡接部;311、第一斜面;312、第一贯穿孔;313、第一延伸部;314、第二延伸部;32、第一卡合部;4、第三边框;5、第二边框;51、第二卡接部;511、第二斜面;512、第二贯穿孔;513、第三延伸部;52、第二卡合部;6、第四边框;7、第一固定件;8、第二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光伏双玻组件的层压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1中c处的放大图,光伏双玻组件的层压工装可以包括:第一框架1,第一框架1具有第一边框3和第三边框4,第一边框3的一端具有第一卡接部31,第三边框4的一端具有第三卡接部;第二框架2,第二框架2具有第二边框5和第四边框6,第二边框5的一端具有第二卡接部51,第四边框6的一端具有第四卡接部;第一卡接部31能与第二卡接部51相卡合以使第一边框3与第二边框5之间可拆卸连接,第三卡接部能与第四卡接部相卡合以使第三边框4与第四边框6之间可拆卸连接。

当光伏双玻组件需要进行层压时,先将光伏双玻组件依次放好,然后通过将第一框架1的第一卡接部31和第二框架2的第二卡接部51、第三框架的第三卡接部和第四框架的第四卡接部相卡合连接,同时通过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将光伏双玻组件框在其中。再将光伏双玻组件进行层压,层压完成以后,将第一框架1的第一卡接部31和第二框架2的第二卡接部51、第三框架的第三卡接部和第四框架的第四卡接部拆卸开,如此,第一框架1与第二框架2相分离,再取出层压完成的光伏双玻组件。通过上述方式,再取出层压完成的光伏双玻组件时,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只需相互对角拉开即可,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不会受到损坏,其可以无限次使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申请中的光伏双玻组件的层压工装,下面将对其做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框架1具有第一边框3和第三边框4,第一边框3的一端具有第一卡接部31,第三边框4的一端具有第三卡接部。第二框架2具有第二边框5和第四边框6,第二边框5的一端具有第二卡接部51,第四边框6的一端具有第四卡接部。第一卡接部31可以包括第一斜面311,第二卡接部51可以包括第二斜面511,第一斜面311与第二斜面511相抵时,第一边框3与第二边框5相垂直;第三卡接部包括第三斜面,第四卡接部包括第四斜面,第三斜面与第四斜面相抵时,第三边框4与第四边框6相垂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斜面311、第二斜面511、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均呈45度。通过该种方式,当第一卡接部31与第二卡接部51相卡合、第三卡接部与第四卡接部相卡合时,可以有效保证第一边框3与第二边框5处于垂直状态,第三边框4与第四边框6处于垂直状态,整个层压工装呈矩形。

如图2所示,第一卡接部31还可以包括第一贯穿孔312,第二卡接部51还可以包括第二贯穿孔512,当第一贯穿孔312与第二贯穿孔512相重叠时,第一贯穿孔312与第二贯穿孔512之间穿设有第一固定件7。第一固定件7可以是螺栓、螺钉等。当第一斜面311与第二斜面511相相抵时,第一贯穿孔312与第二贯穿孔512相重叠,在第一贯穿孔312与第二贯穿孔512之间穿设第一固定件7可以使得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的位置相固定,不会发生扭动和偏移,保证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始终形成一个矩形。同理,第三卡接部还可以包括第三贯穿孔,第四卡接部还可以包括第四贯穿孔,当第三贯穿孔与第四贯穿孔相重叠时,第三贯穿孔与第四贯穿孔之间穿设有第二固定件8。第二固定件8可以是螺栓、螺钉等。

如图2所示,第一卡接部31还可以包括第一延伸部313和第二延伸部314,第一延伸部313和第二延伸部314之间具有间距,第二卡接部51还包括第三延伸部513,第三延伸部513能卡入第一延伸部313和第二延伸部314之间。第一斜面311可以分别位于第一延伸部313和第二延伸部314上。当第三延伸部513能卡入第一延伸部313和第二延伸部314之间时,第一斜面311能与第二斜面511相抵,第一边框3和第二边框5相垂直。同时,第一框架1与第二框架2在竖直方向上无法移动,有效提高了层压工装的稳定性。同理,第三卡接部还可以包括第四延伸部和第五延伸部,第四延伸部和第五延伸部之间具有间距,第四卡接部还包括第六延伸部,第六延伸部能卡入第四延伸部和第五延伸部之间。第三斜面可以分别位于第四延伸部和第五延伸部上。当然,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四卡接部还可以包括第四延伸部和第五延伸部,第四延伸部和第五延伸部之间具有间距,第三卡接部还包括第六延伸部。

如图3、图4所示,根据图1中第一边框3的横截面示意图和根据图1中第二边框5的横截面示意图,第一边框3朝向第二边框5的侧壁上具有第一卡合部32,第二边框5朝向第一边框3的侧壁上具有与第一卡合部32相匹配的第二卡合部52。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32为凹槽,第二卡合部52为凸起部;或第二卡合部52为凹槽,第一卡合部32为凸起部。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32和第二卡合部52还可以呈其它能够相咬合的形状,例如锯齿等。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的厚度a大致等于光伏双玻组件成品件的厚度,其公差可以控制在±0.5mm。如此通过上述方式,能够保证层压光伏双玻组件时,其边缘在溢出eva胶膜冷却时会形成对应的第一卡合部32和第二卡合部52,例如凸起部和凹槽的形状,层压件冷却完全后再进行层压工装的拆卸。具有相对侧边具有第一卡合部32和第二卡合部52的多块光伏双玻组件在安装时,其相互的侧边之间可以相卡合,如此,可以取消光伏双玻组件之间玻璃胶等密封材料的使用,从而适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内。同时,光伏双玻组件的侧边为第一卡合部32或第二卡合部52的结构,其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有利于降低光伏双玻组件搬运、运输过程中爆板风险。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边框4朝向第四边框6的侧壁上也具有第三卡合部,第四边框6朝向第三边框4的侧壁上具有与第三卡合部相匹配的第四卡合部。通过这样方式可以将加工出的光伏双玻组件的四边都具有咬合的形状,以便于光伏双玻组件的平面铺设。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的表面涂覆有聚四氟乙烯材料。聚四氟乙烯材料可以使得层压工装的表面与封装胶膜不粘接,如此在层压后,便于层压工装与光伏双玻组件相互分离,从而使得层压工装便于拆卸后取出。由于层压工装与光伏双玻组件之间容易相互分离,且光伏双玻组件的侧壁具有第一卡合部32或第二卡合部52的形状,因此使得光伏双玻组件制作过程中不在需要削边工序,有效达到了节约人力成本和设备成本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