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红外线功能的烟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29391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红外线功能的烟膜。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包装会更加关注,尤其是高档产品的外包装。现有的薄膜,产品表面硬度低,加工过程中容易造成的划伤,产生白色痕迹,这种白色痕迹削弱了包装产品的美观性,影响亮视觉,降低了对包装产品的档次。普通的烟膜,其在共挤出时,表层与熔融管和模头内壁直接接触,会与熔融管和模头内壁产生一定的摩擦,容易产生热封料降解和熔体破裂现象,增加薄膜表面的缺陷。

现有的烟膜不具有防红外线性能,且防刮性能较差,烟膜被刮花后使产品外观较丑,影响产品销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红外线功能的烟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红外线功能的烟膜,包括均聚pp层,所述均聚pp层下表面设置有第二高结晶pp层,所述第二高结晶pp层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共聚pp层,所述第二共聚pp层下表面设置有含氟弹性体层,所述含氟弹性体层下表面设置有隐形防伪层,所述隐形防伪层下表面设置有防红外线层,所述均聚pp层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高结晶pp层,所述第一高结晶pp层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共聚pp层,所述第一共聚pp层上表面设置有热封膜,所述热封膜上表面设置有耐磨层。

优选的,所述防红外线层设置为金属氧化物层,防红外线层的厚度设置为1微米。

优选的,所述耐磨层设置为纳米级硅微粉或纳米级陶瓷粒子层,耐磨层的厚度设置为1微米。

优选的,所述耐磨层内部设置有抗静电颗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防红外线层可增强对红外线的反射率,以提高防红外线的性能,耐磨层增加了薄膜的表面硬度,防划伤效果好,烟膜表面不会产生白色痕迹,提高了包装产品的美观性,且耐磨层内部设置有抗静电颗粒,从而增强了该烟膜的抗静电性能,便于包装,通过设置隐形防伪层,可增强该烟膜的防伪性能,进一步保证消费者利益,通过设置含氟弹性体层,由于含氟弹性体层耐磨性强,在熔体共挤出过程中,在熔融管和模头内部形成动态的含氟弹性体涂层,为界面接触关系,有效的减少了加工过程中的热封料降解和熔体破裂现象。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耐磨层;2-热封膜;3-第一共聚pp层;4-第一高结晶pp层;5-均聚pp层;6-第二高结晶pp层;7-第二共聚pp层;8-含氟弹性体层;9-隐形防伪层;10-防红外线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红外线功能的烟膜,包括均聚pp层5,均聚pp层5下表面设置有第二高结晶pp层6,第二高结晶pp层6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共聚pp层7,第二共聚pp层7下表面设置有含氟弹性体层8,含氟弹性体层8耐磨性强,在熔体共挤出过程中,在熔融管和模头内部形成动态的含氟弹性体涂层,为界面接触关系,有效的减少了加工过程中的热封料降解和熔体破裂现象,含氟弹性体层8下表面设置有隐形防伪层9,隐形防伪层9可增强该烟膜的防伪性能,进一步保证消费者利益,隐形防伪层9下表面设置有防红外线层10,防红外线层10可增强对红外线的反射率,以提高防红外线的性能,均聚pp层5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高结晶pp层4,第一高结晶pp层4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共聚pp层3,第一共聚pp层3上表面设置有热封膜2,热封膜2上表面设置有耐磨层1,耐磨层1增加了薄膜的表面硬度,防划伤效果好,烟膜表面不会产生白色痕迹,提高了包装产品的美观性,防红外线层10设置为金属氧化物层,防红外线层10的厚度设置为1微米,耐磨层1设置为纳米级硅微粉或纳米级陶瓷粒子层,耐磨层1的厚度设置为1微米,耐磨层1内部设置有抗静电颗粒。

工作原理:防红外线层10可增强对红外线的反射率,以提高防红外线的性能,耐磨层1增加了薄膜的表面硬度,防划伤效果好,烟膜表面不会产生白色痕迹,提高了包装产品的美观性,且耐磨层1内部设置有抗静电颗粒,从而增强了该烟膜的抗静电性能,便于包装,通过设置隐形防伪层9,可增强该烟膜的防伪性能,进一步保证消费者利益,由于含氟弹性体层8耐磨性强,在熔体共挤出过程中,在熔融管和模头内部形成动态的含氟弹性体涂层,为界面接触关系,有效的减少了加工过程中的热封料降解和熔体破裂现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