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服装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4675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环保服装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环保服装面料。



背景技术:

人类穿衣的历史已有7万年,从最初为了遮盖身体、抵挡风寒,到追求舒适、美观,服装的功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既体现了科技的进步又反映出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科技的进步使这样的改变成为可能,人们希望服装既要呵护自己,又要保护环境,而环保型服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现有服装五颜六色,服装染色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污水废气污染环境,而且劣质的染色服装还会掉色,在清洗过程中使其他的衣服染色,无法继续穿着,而且现有的环保型面料只是采用了可降解纤维,没有考虑到服装的透气性和保暖性,实用性不强,推广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服装掉色,透气性和保暖性不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环保服装面料,它可以实现在无需染色的同时使服装具有很好的透气性和保暖性。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环保服装面料,包括内层,所述内层的上侧面设有吸水层,所述内层的上端设有第二排汗层,所述第二排汗层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保暖层,所述保暖层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排汗层,所述第一排汗层和第二排汗层之间连接有多个吸水线,所述保暖层的上下两面均设有第一隔水层,所述吸水线的表面设有第二隔水层,第一隔水层和第二隔水层使保暖层不易被汗水浸湿,保持保暖性,保护穿着者在运动流汗的时候不会受凉感冒,所述吸水线贯穿保暖层,所述第一排汗层的上端设有彩色棉,通过使用彩色棉使服装无需染色,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暖层使服装穿起来保暖性好,而且保暖层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排汗层和第二排汗层,第一排汗层和第二排汗层之间通过吸水线连接,汗水通过吸水层吸收后渗透到第一排汗层和第二排汗层上,能加速排汗,也能使保暖层保持干燥,保持保暖性能。

优选地,所述内层的表面设有亲肤棉,亲肤棉使穿着者穿着服装时更舒适。

优选地,所述彩色棉的表面设有防磨层,防磨层提高服装的耐磨性。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通过使用彩色棉使服装无需染色,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暖层使服装穿起来保暖性好,而且保暖层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排汗层和第二排汗层,第一排汗层和第二排汗层之间通过吸水线连接,汗水通过吸水层吸收后渗透到第一排汗层和第二排汗层上,能加速排汗,也能使保暖层保持干燥,保持保暖性能。

(2)保暖层的上下两面均设有第一隔水层,吸水线的表面设有第二隔水层,第一隔水层和第二隔水层使保暖层不易被汗水浸湿,保持保暖性,保护穿着者在运动流汗的时候不会受凉感冒。

(3)内层的表面设有亲肤棉,亲肤棉使穿着者穿着服装时更舒适。

(4)彩色棉的表面设有防磨层,防磨层提高服装的耐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水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彩色棉、2第一排汗层、3第一隔水层、4保暖层、5吸水线、6第二排汗层、7内层、8吸水层、9第二隔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环保服装面料,包括内层7,内层7的表面设有亲肤棉,亲肤棉使穿着者穿着服装时更舒适,内层7的上侧面涂有吸水层8,内层7的上端设有第二排汗层6,第二排汗层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保暖层4,保暖层4的上下两面均设有第一隔水层3,保暖层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排汗层2,第一排汗层2和第二排汗层6均采用吸湿排汗纤维制成,且第一排汗层2和第二排汗层6之间连接有多个吸水线5,吸水线5同样采用吸湿排汗纤维制成,吸水线5贯穿保暖层4,吸水线5的表面设有第二隔水层9,第一隔水层3和第二隔水层9使保暖层4不易被汗水浸湿,保持保暖性,保护穿着者在运动流汗的时候不会受凉感冒,第一排汗层2的上端设有彩色棉1,彩色棉1的表面设有防磨层,防磨层提高服装的耐磨性,使服装更耐穿。

工作原理:通过使用彩色棉1使服装无需染色,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暖层4使服装穿起来保暖性好,而且保暖层4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排汗层2和第二排汗层6,第一排汗层2和第二排汗层6之间通过吸水线5连接,汗水通过吸水层8吸收后渗透到第二排汗层6,再通过吸水线5渗透到第一排汗层2上,能加速排汗,也能使保暖层4保持干燥,保持保暖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