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膜滚压固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1173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贴膜滚压固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贴膜滚压固化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的保护膜贴膜、滚压和固化的步骤需要在不同的装置上分别操作,使得操作工序重复,加工效率低,且容易造成保护膜的损坏,导致生产成本升高,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简化了工序,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的贴膜滚压固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贴膜滚压固化装置,包括横条、撑架、顶升组件、下压组件、滚压组件和固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组件包括底板、第一滑套座、第一滑柱、第一翻折块、第一气泵、第一连接块、顶升板、第二滑套座和台板;所述底板的下平面上固定有第一翻折块,所述第一气泵的侧面固定在第一翻折块的侧面上,所述第一气泵上的伸缩杆向上穿过底板上对应位置处的通孔并固定在第一连接块的中心处,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上方固定有顶升板,所述顶升板的上方固定有台板,所述台板的两侧嵌入在两个横条之间;所述下压组件包括顶板、第二翻折块、第二气泵、第三滑套座、第二滑柱、第四滑套座、第二连接块和中板;所述滚压组件包括气缸、导轨、滑块、U型架和滚轮;所述固化组件包括第三翻折块、第三气泵、第五滑套座、第三滑柱、第六滑套座、第三连接块、压平架、固化灯体和灯罩。

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下平面上固定有四个两两对称分布的第一滑套座,所述顶升板的下平面上固定有四个两两对称分布的第二滑套座,所述四个第二滑套座中均固定有一个第一滑柱,所述四个第二滑套座位于四个第一滑套座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滑柱的下端穿过底板上对应位置处的通孔和第一滑套座。

优选地,所述顶板的两侧分别固定在两个撑架的内侧侧面上端,所述顶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第二翻折块。

优选地,所述第二气泵的侧面固定在第二翻折块的侧面上,所述第二气泵的伸缩杆向下穿过顶板上对应位置处的通孔并固定在第二连接块的中心处,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下方固定有中板,所述中板的下平面上成型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凸条。

优选地,所述中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四个两两对称分布的第四滑套座,所述顶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四个两两对称分布的第三滑套座,所述四个第三滑套座位于四个第四滑套座的正上方,所述四个第四滑套座中均插入固定有一个第二滑柱,所述四个第二滑柱的另一端均向上穿过顶板上对应位置处的通孔和四个第三滑套座。

优选地,所述两根凸条的下平面上均固定有一个导轨,所述两个导轨上均套设有一个滑块,所述两个滑块的下方均固定在U型架的上平面上,所述U型架的下方固定有滚轮。

优选地,所述第三翻折块固定在顶板的上平面上,所述第三气泵的侧面固定在第三翻折块的侧面上,所述第三气泵的伸缩端向下穿过底板上对应位置处的通孔并固定在第三连接块的上平面中心处,所述第三连接块的下方固定在压平架的平台的上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四个两两对称分布的第五滑套座,所述压平架的平台的上平面上固定有四个两两对称分布的第六滑套座,所述四个第五滑套座位于四个第六滑套座的正上方,所述四个第六滑套座中均插入固定有第三滑柱,所述四个第三滑柱的另一端向上穿过顶板对应位置处的通孔和四个第五滑套座。

优选地,所述压平架的平台的下平面上均向下成型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延伸板,所述两个延伸板的上端内侧之间成型有加固条,所述两个延伸板的下端内侧之间成型有压平板,所述压平板的下平面上开设有四个等距分布的腰型槽,所述四个腰型槽的底面前端均开设有贯穿孔。

优选地,所述压平架的平台的下平面上还固定有固化灯体,所述固化灯体的下端固定有灯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以往的保护膜贴膜、滚压和固化的步骤需要在不同的装置上分别操作,使得操作工序重复,加工效率低,且容易造成保护膜的损坏,导致生产成本升高;本实用新型将贴膜、滚压和固化集中在一个装置上完成,极大地简化了工序,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时避免了保护膜在重复转移中产生的损坏和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侧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顶升组件的局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平架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平架的底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一种贴膜滚压固化装置,包括横条1、撑架10、顶升组件、下压组件、滚压组件和固化组件;顶升组件包括底板2、第一滑套座3、第一滑柱4、第一翻折块33、第一气泵5、第一连接块7、顶升板8、第二滑套座6和台板9,将两个横条1对称平行的与外部机构相连并保持不动,两个横条1的外侧平面上均固定有一个撑架10;底板2设置在两个横条1的下方,底板2的下平面上固定有第一翻折块33,第一气泵5的侧面固定在第一翻折块33的侧面上,第一气泵5上的伸缩杆51向上穿过底板2上对应位置处的通孔并固定在第一连接块7的中心处,第一连接块7的上方固定有顶升板8,顶升板8的上方固定有台板9,台板9的两侧嵌入在两个横条1之间,台板9能在两个横条1之间来回移动,使得顶升组件能在两个横条1之间来回移动;底板2的下平面上固定有四个两两对称分布的第一滑套座3,顶升板8的下平面上固定有四个两两对称分布的第二滑套座6,四个第二滑套座6位于四个第一滑套座3的正上方,四个第二滑套座6中均固定有一个第一滑柱4,第一滑柱4的下端穿过底板2上对应位置处的通孔和第一滑套座3,使得第一滑柱4与第一滑套座3能实现相对滑移;下压组件包括顶板11、第二翻折块12、第二气泵13、第三滑套座16、第二滑柱7、第四滑套座18、第二连接块20和中板19;顶板11的两侧分别固定在两个撑架10的内侧侧面上端,顶板11的上平面上固定有第二翻折块12,第二气泵13的侧面固定在第二翻折块12的侧面上,第二气泵13的伸缩杆向下穿过顶板11上对应位置处的通孔并固定在第二连接块20的中心处,第二连接块20的下方固定有中板19,中板19的下平面上成型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凸条191;中板19的上平面上固定有四个两两对称分布的第四滑套座18,顶板11的上平面上固定有四个两两对称分布的第三滑套座16,四个第三滑套座16位于四个第四滑套座18的正上方,四个第四滑套座18中均插入固定有一个第二滑柱7,四个第二滑柱7的另一端均向上穿过顶板11上对应位置处的通孔和四个第三滑套座16,第二滑柱7与第三滑套座16能实现相对滑移;滚压组件包括气缸21、导轨22、滑块23、U型架24和滚轮25,使用两个导轨22分别固定在两个凸条191的下平面上;两个导轨22上均套设有一个滑块23,两个滑块23的下方均固定在U型架24的上平面上,U型架24的下方固定有滚轮25,滚轮25能在U型架24上转动;固化组件包括第三翻折块14、第三气泵15、第五滑套座26、第三滑柱27、第六滑套座28、第三连接块32、压平架29、固化灯体30和灯罩31,第三翻折块14固定在顶板11的上平面上,第三气泵15的侧面固定在第三翻折块14的侧面上,第三气泵15的伸缩端向下穿过底板11上对应位置处的通孔并固定在第三连接块32的上平面中心处,第三连接块32的下方固定在压平架29的平台291的上平面上;底板11的上平面上固定有四个两两对称分布的第五滑套座26,压平架29的平台291的上平面上固定有四个两两对称分布的第六滑套座28,四个第五滑套座26位于四个第六滑套座28的正上方,四个第六滑套座28中均插入固定有第三滑柱27,四个第三滑柱27的另一端向上穿过顶板11对应位置处的通孔和四个第五滑套座26,第三滑柱27与第五滑套座26能实现相对滑移;压平架29的平台291的下平面上均向下成型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延伸板292,两个延伸板292的上端内侧之间成型有加固条293,两个延伸板292的下端内侧之间成型有压平板294,压平板294的下平面上开设有四个等距分布的腰型槽296,四个腰型槽296的底面前端均开设有贯穿孔295;压平架29的平台291的下平面上还固定有固化灯体30,固化灯体30的下端固定有灯罩31,固化灯体30通电发光后能产生热量,灯罩31能将产生的热量聚拢,减少流失;使用时,将保护膜34平铺在台板9上,通过顶升组件中的第一气泵5可以调节台板9的上下位置,进而调节保护膜34的上下位置,然后操作下压组件中的第二气泵13,从而将滚轮25压紧在保护膜34的上表面,然后操作滚压组件中的气缸21驱动滚轮25在保护膜34上来回滚压,滚压后,移动底板2,使得保护膜34位于压平架29的下方,随后操作固化组件中的第三气泵15,推动压平架29向下压紧在保护膜34的一端表面,最后开启固化灯体30对保护膜34进行固化加热,最终完成保护膜34的贴膜、滚压和固化操作。

以往的保护膜贴膜、滚压和固化的步骤需要在不同的装置上分别操作,使得操作工序重复,加工效率低,且容易造成保护膜34的损坏,导致生产成本升高;本实用新型将贴膜、滚压和固化集中在一个装置上完成,极大地简化了工序,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时避免了保护膜34在重复转移中产生的损坏和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合大规模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