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舒适抗静电型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166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舒适抗静电型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舒适抗静电型面料。



背景技术:

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在服装大世界里,服装的面料五花八门,日新月异。但是从总体上来讲,优质、高档的面料,大都具有穿著舒适、吸汗透气、悬垂挺括、视觉高贵、触觉柔美等几个方面的特点。

现有的面料抗静电性能较差,抗静电的实现需要金属线,现有的抗静电面料中加入金属丝,这样就会造成面料粗糙,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舒适抗静电型面料,用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舒适抗静电型面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舒适抗静电型面料,包括防水层、保温层、透气层和抗静电层,所述防水层的底部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底部设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的底部设有抗静电层,其中,所述透气层包括麻线、竹纤维线、碳纤维线和珍珠纤维线,所述麻线、竹纤维线、碳纤维线和珍珠纤维线交替沉浮编织,所述麻线和竹纤维线沿水平方向上设置,碳纤维线和珍珠纤维线沿竖直方向上设置,所述抗静电层包括基布和金属丝,所述金属丝编织在基布的上表面,金属丝包括聚酯纤维线和银纤维线,其中,聚酯纤维线的表面缠绕有银纤维线。

优选的,所述麻线有多根麻纤维线缠绕编织而成。

优选的,所述防水层与保温层通过热熔胶粘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透气层和抗静电层通过连接线缝制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抗静电层中基布采用棉质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透气层的设计,透气层包括麻线、竹纤维线、碳纤维线和珍珠纤维线,麻线的加入,使面料透气性更好,珍珠纤维线既有珍珠养颜护肤功效,又有粘胶纤维吸湿透气、穿着舒适的特性,竹纤维线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冬暖夏凉、绿色环保等特点,聚酯纤维线的表面缠绕有银纤维线,银纤维线为金属导电材料,具备抗静电功能,因此面料也具有抗静电功能,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巧妙,结构合理,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舒适抗静电型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舒适抗静电型面料中透气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舒适抗静电型面料中抗静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舒适抗静电型面料中金属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水层、2保温层、3透气层、4热熔胶、5抗静电层、6连接线、7碳纤维线、8珍珠纤维线、9竹纤维线、10麻线、11金属丝、12聚酯纤维线、13银纤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舒适抗静电型面料,包括防水层1、保温层2、透气层3和抗静电层5,防水层1的底部设有保温层2,保温层2的底部设有透气层3,透气层3的底部设有抗静电层5,其中,透气层3包括麻线10、竹纤维线9、碳纤维线7和珍珠纤维线8,麻线10、竹纤维线9、碳纤维线7和珍珠纤维线8交替沉浮编织,麻线10和竹纤维线9沿水平方向上设置,碳纤维线7和珍珠纤维线8沿竖直方向上设置,抗静电层5包括基布和金属丝11,金属丝11编织在基布的上表面,金属丝11包括聚酯纤维线12和银纤维线13,其中,聚酯纤维线12的表面缠绕有银纤维线13,通过透气层3的设计,透气层3包括麻线10、竹纤维线9、碳纤维线7和珍珠纤维线8,麻线10的加入,使面料透气性更好,珍珠纤维线8既有珍珠养颜护肤功效,又有粘胶纤维吸湿透气、穿着舒适的特性,竹纤维线9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冬暖夏凉、绿色环保等特点,聚酯纤维线12的表面缠绕有银纤维线13,银纤维线13为金属导电材料,具备抗静电功能,因此面料也具有抗静电功能,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巧妙,结构合理,适合推广。

本实用新型中,麻线10有多根麻纤维线缠绕编织而成,防水层1与保温层2通过热熔胶4粘接在一起,保温层2、透气层3和抗静电层5通过连接线6缝制在一起,抗静电层5中基布采用棉质材料。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透气层3的设计,透气层3包括麻线10、竹纤维线9、碳纤维线7和珍珠纤维线8,麻线10的加入,使面料透气性更好,珍珠纤维线8既有珍珠养颜护肤功效,又有粘胶纤维吸湿透气、穿着舒适的特性,竹纤维线9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冬暖夏凉、绿色环保等特点,聚酯纤维线12的表面缠绕有银纤维线13,银纤维线13为金属导电材料,具备抗静电功能,因此面料也具有抗静电功能,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巧妙,结构合理,适合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