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压盆花插引装置的活动舌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4440发布日期:2018-07-24 23:14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压盆花的自动插引装置。



背景技术:

模压盆花是一种整体一次性成型的组合烟花,将浆料通过模压成型。其成型体的形状及结构与传统组合烟花类似,成型体的本体上平行均匀分布若干管状腔体,管状腔体的结构和作用与传统组合烟花的单筒类似,管状腔体上端口开放,下端口封闭并设置底部传火孔,管状腔体内置发射烟火药物以及效果件。模压盆花成型后,其相邻的两个管状腔体的底部传火孔需要插入呈倒U形的引线,以实现传火功能。

插引过程中,涉及引线输送、引线裁切、切下的小段引线夹持定位并整形为倒U形、上述底部传火孔的打孔、倒U形引线的两脚插入底部传火孔等复杂动作工序。活动舌作为其中的关键部件,与其他部件配合完成小段引线夹持定位并整形的工作,需要适时前后运动,前行时实现所述夹持和整形,后退时避让出通道以便于整形后的引线下行。其前后运动与其他部件的时间空间配合精度要求高。模压盆花采用底部连引方式而不是侧面连引,插引的工作面局促于盆花底部,设备相对要更为小巧集成才能进行工作,一个插引机头只能设置一个驱动部件,使得活动舌与其他上下运动部件共用同一驱动部件。这种情况下,现有相关设备中活动舌的驱动机构设置难以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弊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模压盆花自动插引装置的高效快速地活动舌驱动机构,与其它部件能够实现精准配合,有利于加工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压盆花插引装置的活动舌驱动机构,包括前后运动的活动舌,其特征在于,活动舌后端铰接摆臂下端,摆臂上端铰接在机架上,在活动舌的前后运动方向上所述摆臂设有复位簧;所述摆臂的前侧面设有凸起部;

摆臂的前方设有连杆,连杆连接驱动件上下运动,连杆侧面设有向后探出的拨动件,所述拨动件前端通过逆止铰接件铰接于连杆上,后端作用于所述摆臂的前侧面;所述逆止铰接件允许拨动件向上转动,禁止拨动件向下转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杆受驱动件(如气缸)作用上下往复运动,下行过程中拨动件通过摆臂的凸起部时,拨动件向上转动从而不会推动摆臂;上行过程中拨动件通过凸起部时,拨动件不能向下转动从而推动摆臂向后摆动,摆臂摆动中带动活动舌后行,拨动件通过凸起部后摆臂在复位簧作用下复位,带动活动舌前行复位。

改进地,所述活动舌装置于前后运动导向件上。运动轨迹精准。

改进地,所述拨动件后端通过转轮作用于摆臂的前侧面。活动顺畅。

改进地,所述连杆通过安装高度调整机构连接驱动件。所述安装高度调整机构如安装滑槽和固定螺栓的组合。便于调整活动舌的前后运动时间节点实现精准配合。

优选地,所述凸起部上边缘与摆臂的衔接部设有台阶;所述凸起部下边缘与摆臂的衔接部设有平滑过渡的斜坡。确保拨动件的上转/下转逆止动作顺利实现并确保活动舌的前后运动平滑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实现上下方向的驱动力向前后方向变向传送过程中,可靠有效地控制了活动舌前后运动的时间节点;有利于插引机头的小巧集成、有利于各部件或动作实现精准配合。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活动舌运行环境示意图;

图2为活动舌驱动结构示意图(初始状态);

图3为活动舌驱动结构示意图(下行到中部的状态);

图4为活动舌驱动结构示意图(下行到底部的状态);

图5为活动舌驱动结构示意图(上行到中部的状态)。

附图标注说明:活动舌901;导向座902;复位簧903;摆臂904;凸起部905;转轮906;安装滑槽907;连杆908;拨动件909;铰接件910;逆止挡块911;台阶912;斜坡913。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反映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结构,所述模压盆花插引装置的活动舌驱动机构包括沿导向座902前后运动的活动舌901,活动舌901后端铰接摆臂904的下端,摆臂904上端铰接在机架上,在活动舌901的前后运动方向上所述摆臂904设有复位簧903;所述摆臂904的前侧面设有凸起部905;所述凸起部905上边缘与摆臂904的衔接部设有台阶912;所述凸起部905下边缘与摆臂904的衔接部设有平滑过渡的斜坡913。

摆臂904的前方设有连杆908,连杆908通过上滑块2连接驱动汽缸(图中未画出)上下运动,上滑块2装置在导轨上,受汽缸作用沿导轨上下直线往返运动,从而带动连杆908上下运动。所述连杆908通过安装高度调整机构连接上滑块2,所述安装高度调整机构包括设置在连杆上端的安装滑槽907,固定螺栓穿过安装滑槽907将连杆908固定在上滑块2上。松开固定螺栓调整安装滑槽907的高度即可调整连杆908的高度,从而根据需要调节活动舌901的前后运动时间节点实现精准配合。

连杆908侧面设有向后探出的拨动件909,所述拨动件909前端通过铰接件910铰接于连杆908上,拨动件909后端通过转轮906作用于所述摆臂904的前侧面;所述铰接件910设有逆止挡块911,允许拨动件909向上转动,禁止拨动件909向下转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杆908受上滑块2作用上下往复运动,下行过程中拨动件909通过摆臂904的凸起部905时,拨动件909向上转动从而不会推动摆臂904(如图3所示);上行过程中拨动件909通过凸起部905时,拨动件909不能向下转动从而推动摆臂904向后摆动,摆臂904摆动中带动活动舌901后行(如图5所示),拨动件909通过凸起部905后摆臂904在复位簧903作用下复位,带动活动舌901前行复位,恢复到初始状态(如图2所示)。

插引工作中,涉及引线输送、引线裁切、切下的小段引线夹持定位并整形为倒U形、底部传火孔的打孔、倒U形引线的两脚插入底部传火孔等复杂动作工序。活动舌901作为其中的关键部件需要适时前后运动:前行时与弹性上下运动的压引杆601配合将小段引线夹持定位于两者之间,以便于切刀(图中未画出)裁切引线、上下运动的折引套(图中未画出)将切下的小段引线整形为倒U形。然后打孔针401下行,在下方模压组合盆花(图中未画出)底部打制传火孔后上行复位、护引槽701插入所述传火孔;此时活动舌901后退避让出通道以便于压引杆601将整形后的引线沿护引槽701推送下行直至插入所述传火孔。

上述的实现方式仅是为了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做出任何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技术领域具有公知的多种替代或者变形,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意义的前提下,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