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覆铜板压机的热交换器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覆铜板制备过程中,采用覆铜板压机中的加热板对覆铜板进行加热,而目前对压机中的加热板的加热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蒸汽加热、导热油加热和电加热。采用蒸汽对压机加热板加热,蒸汽的冷凝水对不同层加热板温差影响比较大;从而影响覆铜板的稳定性,而且管道压力大,对管道、阔门等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这种加热方式比较浪费能源,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存在蒸汽赶水,也存在排放蒸汽,极其浪费热能。而采用电加热压机加热板,但这种加热方式加热板温度不好控制,温差较大,而且比较耗能,所以电加热一般只用于小型压机或试验用压机。
导热油加热法可以提供较高的温度,而且温度易控制,在加热板对覆铜板进行加热后需要进行冷却保压,实现铜箔与增强材料粘接在一起,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快速对压机的压板降温,从而铜箔与增强材料快速粘接,减少冷却保压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覆铜板压机的热交换器的冷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覆铜板压机的热交换器的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冷却水管,所述第一冷却水管的内部穿设有热油流管,所述热油流管的一端连接有压机,所述热油流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锅炉,所述第一冷却水管的两端与热油流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压机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杆体缠绕有第二冷却水管,所述热油流管的内壁焊接有挡块,所述挡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磁铁,所述热油流管的内部设有隔离块,所述隔离块的一端与磁铁吸附,所述隔离块的另一端边缘位置焊接与两个挂钩,所述热油流管的内壁还固定连接有导板,所述导板的中心位置穿设有导杆,所述导杆套设有弹簧,所述导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两个挂钩之间,所述导板的板体开设有流油孔。
优选的,所述隔离块的轴心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隔离块的外壁焊接有三个分隔板,且分隔板水平壁体与热油流管的内壁接触,所述挡板与隔离块的另一端接触。
优选的,所述弹簧位于导板和挡板之间,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挡块和磁铁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却水管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水管,第一冷却水管的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水管。
优选的,所述第二冷却水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且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的一端依次穿过热油流管和第一冷却水管,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的一端延伸到第一冷却水管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的两层冷却水管,实现从热油流管的外部和热油流管的内部进行降温冷却,从而提高冷却效率,保证压机的压板热压后快速降温进行冷却保压,加快铜箔与增强材料之间的粘接,而且为了防止锅炉的热油回流,对冷却产生影响,设计的隔离块和挡板,有效防止热油回流,保证冷却更简便,本设计结构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快速对油进行冷却,保证冷却保压更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覆铜板压机的热交换器的冷却装置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覆铜板压机的热交换器的冷却装置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冷却水管、2第二进水管、3压机、4第一进水管、5支撑杆、6第二冷却水管、7挡块、8磁铁、9隔离块、10锅炉、11热油流管、12第一出水管、13第二出水管、14导板、15弹簧、16导杆、17挂钩、18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覆铜板压机的热交换器的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冷却水管1,第一冷却水管1的内部穿设有热油流管11,热油流管11的一端连接有压机3,热油流管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锅炉10,第一冷却水管1的两端与热油流管11的外壁固定连接,压机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杆5,支撑杆5的杆体缠绕有第二冷却水管6,热油流管11的内壁焊接有挡块7,挡块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磁铁8,热油流管11的内部设有隔离块9,隔离块9的一端与磁铁8吸附,隔离块9的另一端边缘位置焊接与两个挂钩17,热油流管11的内壁还固定连接有导板14,导板14的中心位置穿设有导杆16,导杆16套设有弹簧15,导杆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8,挡板18位于两个挂钩17之间,导板14的板体开设有流油孔。
本实施例中,使用时,第一进水管4和第二进水管2均与外设的水泵连接,当冷却保压时,由于弹簧15和挡板18的作用,使得热油不能回流,而且隔离块9设计的结构,在分隔板之间形成空腔,从而有效隔绝热量传输,挂钩17的作用是便于取出隔离块9,由于分隔板密封性的问题,长时间使用后分隔板空腔内渗入油,影响隔热效果,从而定时取出隔离块将油倒出,锅炉通过进油管与压机连接,水泵将冷水分别抽进第一冷却水管1和第二冷却水管6中,从而提高冷却速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