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导电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8621发布日期:2018-10-23 16:45阅读:18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导电无纺布。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在某些特殊环境下需要使用导电无纺布,但是目前现有的导电无纺布的使用寿命普遍较短,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明显出现导电灵敏度下降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新型导电无纺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导电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纺布本体,所述无纺布本体包括导电上层、导电下层、过渡上层、过渡下层、无纺布上层、无纺布下层和导电中间层,所述过渡下层位于所述导电下层的上端,所述无纺布下层位于所述过渡下层的上端,所述导电中间层位于所述无纺布下层的上端,所述无纺布上层位于所述导电中间层的上端,所述过渡上层位于所述无纺布上层的上端,所述导电上层位于所述过渡上层的上端,所述过渡上层的下端面与所述过渡下层的上端面均设置有若干凸点,且若干所述凸点分布均匀,所述无纺布上层的上端面与所述无纺布下层的下端面均设置有若干凹槽,且若干所述凹槽分布均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电无纺布使用较久之后,会出现导电灵敏度下降的情况,通过导电上层、导电下层、过渡上层、过渡下层的设置,将无纺布上层和无纺布下层夹在中间位置,当导电上层或者导电下层发生磨损时,过渡上层与过渡下层依然可以起到很好的导电作用,无纺布上层与无纺布下层之间设置导电中间层,由内至外加强了无纺布本体的导电性能,延长了无纺布本体的使用寿命,避免导电灵敏度出现下降的现象。

作为优选:若干所述凸点的尺寸与若干所述凹槽的尺寸相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点与凹槽匹配连接,增强了过渡上层与无纺布上层、过渡下层与无纺布下层之间的粘合力,从而使无纺布本体的稳定性更强。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上层与所述导电下层均为导电橡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电上层与导电下层均为导电橡胶层,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导电作用,还兼具防水的功效。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上层的上端面与所述导电下层的下端面均为摩擦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电上层的上端面与导电下层的下端面均为摩擦表面,可以增强无纺布本体的耐磨性,延长无纺布本体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过渡上层与所述过渡下层均为纳米银膜层,且所述纳米银膜层的厚度为200n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银膜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抗紫外线性能,当纳米银膜层的厚度达到200nm时,纳米银膜层不仅可以拥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而且紫外线平均透过率能下降到2.44%,有效地阻挡紫外线辐射。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中间层为碳纤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碳纤维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的同时,由于碳纤维的强度高、密度低、耐疲劳性好的特性,可以提高无纺布本体的强度,延长无纺布本体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无纺布本体采用热轧法工艺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热轧法工艺,可以使导电上层、过渡上层、无纺布上层、中间层、无纺布下层、过渡下层、导电下层之间的粘合更加紧密牢固,同时热轧法工艺不会破坏各层的结构,保证了无纺布本体的柔软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多层导电的设置,提高了无纺布本体的导电灵敏度,延长无纺布本体的使用寿命;2.凸点与凹槽匹配连接,使无纺布本体的稳定性更强;3.导电上层与导电下层均为导电橡胶层,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导电作用,还兼具防水的功效;4.导电上层的上端面与导电下层的下端面均为摩擦表面,可以增强无纺布本体的耐磨性,延长无纺布本体的使用寿命;5.纳米银膜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抗紫外线性能;6.碳纤维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的同时,可以提高无纺布本体的强度,延长无纺布本体的使用寿命;7.采用热轧法工艺可以使粘合更加紧密牢固,同时证无纺布本体的柔软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导电无纺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导电无纺布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新型导电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纺布本体8,所述无纺布本体8包括导电上层1、导电下层7、过渡上层2、过渡下层6、无纺布上层3、无纺布下层5和导电中间层4,所述过渡下层6位于所述导电下层7的上端,所述无纺布下层5位于所述过渡下层6的上端,所述导电中间层4位于所述无纺布下层5的上端,所述无纺布上层3位于所述导电中间层4的上端,所述过渡上层2位于所述无纺布上层3的上端,所述导电上层1位于所述过渡上层2的上端,所述过渡上层2的下端面与所述过渡下层6的上端面均设置有若干凸点,且若干所述凸点分布均匀,所述无纺布上层3的上端面与所述无纺布下层5的下端面均设置有若干凹槽,且若干所述凹槽分布均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电无纺布使用较久之后,会出现导电灵敏度下降的情况,通过导电上层1、导电下层7、过渡上层2、过渡下层6的设置,将无纺布上层3和无纺布下层5夹在中间位置,当导电上层1或者导电下层7发生磨损时,过渡上层2与过渡下层6依然可以起到很好的导电作用,无纺布上层3与无纺布下层5之间设置导电中间层4,由内至外加强了无纺布本体8的导电性能,延长了无纺布本体8的使用寿命,避免导电灵敏度出现下降的现象。

作为优选:若干所述凸点的尺寸与若干所述凹槽的尺寸相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点与凹槽匹配连接,增强了过渡上层2与无纺布上层3、过渡下层6与无纺布下层5之间的粘合力,从而使无纺布本体8的稳定性更强。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上层1与所述导电下层7均为导电橡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电上层1与导电下层7均为导电橡胶层,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导电作用,还兼具防水的功效。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上层1的上端面与所述导电下层7的下端面均为摩擦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电上层1的上端面与导电下层7的下端面均为摩擦表面,可以增强无纺布本体8的耐磨性,延长无纺布本体8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过渡上层2与所述过渡下层6均为纳米银膜层,且所述纳米银膜层的厚度为200n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银膜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抗紫外线性能,当纳米银膜层的厚度达到200nm时,纳米银膜层不仅可以拥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而且紫外线平均透过率能下降到2.44%,有效地阻挡紫外线辐射。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中间层4为碳纤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碳纤维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的同时,由于碳纤维的强度高、密度低、耐疲劳性好的特性,可以提高无纺布本体8的强度,延长无纺布本体8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无纺布本体8采用热轧法工艺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热轧法工艺,可以使导电上层1、过渡上层2、无纺布上层3、中间层、无纺布下层5、过渡下层6、导电下层7之间的粘合更加紧密牢固,同时热轧法工艺不会破坏各层的结构,保证了无纺布本体8的柔软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