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金属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8982发布日期:2018-12-14 23:37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热金属材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热金属材料。



背景技术:

隔热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牲的材料,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目前,隔热材料按材质可分为有机隔热材料、无机隔热材料和金属隔热材料三大类,现有的金属隔热材料通常是在金属基层中加入一些可以产生绝热效果的金属元素使其具有一定的隔热功能,这种隔热金属材料存在制作成本高、无法满足特殊环境要求隔热性能和不具备减震降噪功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制作成本高、无法满足特殊环境要求隔热性能和不具备减震降噪功能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隔热金属材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隔热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基层、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所述金属基层内设有若干椭球型空腔,所述椭球型空腔共平行设置有三排,所述金属基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隔热层与所述第二隔热层之间,所述金属基层与所述第一隔热层之间设有减震降噪层,所述减震降噪层和所述第二隔热层通过粘合剂黏结在金属基层上下表面形成一体结构,所述第一隔热层通过粘合剂黏结在所述减震降噪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隔热层为玻璃纤维层,所述第二隔热层为镀铝聚酰亚胺薄膜,所述减震降噪层为蜂窝结构的防火泡沫层,所述金属基层由铁、铝以及镍制成的合金组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热层的厚度为0.4mm。

优选的,所述金属基层的厚度为1.2cm。

优选的,所述第二隔热层的厚度为0.3mm。

优选的,所述减震降噪层的厚度为0.5mm。

优选的,所述粘合剂为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热金属材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隔热金属材料,通过在金属基层的上下两个表面设有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使其能够在较高温度下实现隔热,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

2、该隔热金属材料,通过在第一隔热层与金属基层之间设有为蜂窝结构的防火泡沫层,蜂窝结构具有优良的减震,隔音、隔热、阻燃和抗冲击等性能,使其具备良好减震降噪效果。

3、该隔热金属材料,通过在金属基层内设有三排平行设置的椭球型空腔,空腔内的空气层能够有效隔热,加强隔热效果。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隔音、隔热、阻燃和抗冲击等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隔热金属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金属基层、2第一隔热层、3椭球型空腔、4滑动板、5 减震降噪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一种隔热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基层1、第一隔热层2 和第二隔热层3,金属基层1内设有若干椭球型空腔4,椭球型空腔 4共平行设置有三排,金属基层1设置于第一隔热层2与第二隔热层 3之间,金属基层1与第一隔热层2之间设有减震降噪层5,减震降噪层5和第二隔热层3通过粘合剂分别黏结在金属基层1上表面和下表面,第一隔热层2通过粘合剂黏结在减震降噪层5的上表面,第一隔热层2、减震降噪层5、金属基层1和第二隔热层3通过粘合剂黏结形成一体结构,第一隔热层2为玻璃纤维层,第二隔热层3为镀铝聚酰亚胺薄膜,减震降噪层5为蜂窝结构的防火泡沫层,金属基层1 由铁、铝以及镍制成的合金组成。

第一隔热层2的厚度为0.4mm,金属基层1的厚度为1.2cm,第二隔热层3的厚度为0.3mm,减震降噪层5的厚度为0.5mm,粘合剂为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金属基层1的上下两个表面设有第一隔热层2和第二隔热层3,使其能够在较高温度下实现隔热,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在第一隔热层2与金属基层1之间设有为蜂窝结构的减震降噪5,蜂窝结构具有优良的减震,隔音、隔热、阻燃和抗冲击等性能,使其具备良好减震降噪效果;在金属基层1内设有三排平行设置的椭球型空腔3,椭球型空腔3内的空气层能够有效隔热,加强隔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