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明磨砂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8752发布日期:2018-10-30 23:21阅读:38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附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明磨砂膜。



背景技术:

手机贴膜是手机的重要防护工具,尤其是触屏手机,操作时手需要在屏幕上滑动,屏幕上如果没有贴膜,屏幕上就会出现划痕,随着时间的推移,划痕越来越多,触屏的灵敏度越来越低,最终导致屏幕无法继续使用。

现有的贴膜,如中国专利ZL201120404227。4公开的一种多层手机贴膜,该多层手机贴膜包括至少两片单层膜,每片单层膜的其中一面粘有胶水,为粘合面,另一面无胶水,为光滑面,上面一层的粘合面贴合在下面一层的光滑面上,采用这种方案,具有防止手机屏幕刮破,保护手机屏幕的作用。

但是由于最外层的单层膜为光滑面,容易产生眩光,影响用户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明磨砂膜,不易产生炫光,使用较为舒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透明磨砂膜,包括使用层、粘合层和防粘层,所述使用层从远离粘合层一侧到靠近粘合层一侧依次包括非溶出性的APP抗菌层、耐磨层和基层,所述基层相对耐磨层一侧侧面呈弯曲设置形成开口朝向耐磨层的曲面,所述耐磨层表面呈磨砂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做磨砂处理的耐磨层,可减小光线照射时使用层出现炫光的概率,让使用该磨砂膜的手机或数码屏反应出的图像更柔和,同时磨砂设置可让使用者使用时触摸手感更顺滑强烈,提高了使用舒适度。曲面更加符合人类视网膜弧度,能改善感官体验,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抗菌剂APP通过温和的光交联,可与合成高分子材料、棉及改性的二氧化硅表面形成共价结合。具体而言,APP可应用于聚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棉,和采用溶液浇注或喷涂的烷基涂层氧化物表面,产生共价交联,形成耐久性的非溶出性的APP抗菌层。APP所含光固化基可通过光化学反应接枝于任何含C-H键的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试验表明,经改性的表面有可观的抗菌能力,能有效快速抵抗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本文以水溶性溶剂型光固化抗菌剂APP处理过的手机贴膜、棉、无纺布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有明显的抑制和灭杀效果,抗菌率均达到85%以上。从而减小了该磨砂膜表面细菌滋生和残留的概率,提高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层由钢化玻璃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提高了使用该膜的数码产品的表面结构强度,减小了屏幕破碎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粘合层包括第一硅胶层和沿第一硅胶层外周设置的第一粘接层,所述第一硅胶层和第一粘接层均固定连接于使用层,所述防粘层相对第一粘接层一侧设有第二硅胶层,所述第二硅胶层和防粘层之间呈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贴膜时,由于第一硅胶层的粘附性低于第一粘接层,故若贴歪了,可轻松的撕掉重贴。在完全贴附后,第一粘接层可保证使用层稳定粘接在所需贴附的平面上。

且在贴膜时,在将防粘层撕下后,可先用防粘层上的第二硅胶层粘掉屏幕上的粉尘,然后再将粘合层粘贴到屏幕上,从而使粘合层可更好的平整粘贴在屏幕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使用层上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一角设置有方便施力的施力条,所述保护层相对使用层一侧设有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二粘接层位于保护层靠近施力条一侧,所述第二粘接层和使用层之间的粘合力大于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硅胶层之间的粘合力,且所述第二粘接层和使用层之间的粘合力小于第一粘接层和屏幕之间的粘合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层可防止在运输过程汇总,使用层表面被磨损或粘附上脏污。同时可通过施力条来对使用层施力,使防粘层和粘合层分离,不需用手指指甲去找防粘层和粘合层之间的缝隙,操作更为方便。在将使用层完全贴合在屏幕上后,再通过施力条对保护层施力,将保护层撕离使用层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施力条位于保护层左上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国人几乎均为右撇子,施力条位于左上角,可更方便的让人对施力条施力,更符合人体工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施力条呈折叠设置,且当所述施力条折叠时,所述施力条沿其厚度方向的投影落于保护层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减小了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误操作导致对施力条施力,使粘合层和防粘层分离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层背对使用层一侧设有插接条,所述插接条两端固定连接于保护层形成插槽,所述施力条折叠后的自由端插入插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条对施力条有一个限位力,从而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不会由于误操作而对施力条施力,使粘合层与防粘层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层、使用层、粘合层和防粘层形成膜体,所述膜体外套设有透明薄膜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薄膜套对膜体有一个整体上的保护,减小了在运输过程中膜体受损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可防炫光,提高了使用者的感官体验;2、可更方便的平整贴附在屏幕上;3、可提高屏幕的强度;4、具有较好的抗菌性,减少细菌滋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中保护层的施力条未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保护层的施力条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保护层;11、第二粘接层;2、使用层;21、APP抗菌层;22、耐磨层;23、基层;231、曲面;3、粘合层;31、第一硅胶层;32、第一粘接层;4、防粘层;41、第二硅胶层;5、施力条;6、插接条;7、插槽;8、透明薄膜套;9、膜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透明磨砂膜,包括膜体9,膜体9外套设有透明薄膜套8。透明薄膜套8可减小膜体9被划伤的概率。如图1和图2所示,膜体9依次包括保护层1、使用层2、粘合层3和防粘层4。在贴膜时,撕掉防粘层4,通过粘合层3将使用层2粘附在屏幕上,然后在撕掉保护层1即可完成贴膜。

如图2所示,粘合层3包括第一硅胶层31和沿第一硅胶层31外周设置的第一粘接层32,第一硅胶层31和第一粘接层32均固定连接于使用层2。若贴膜贴到一半贴歪了,由于第一硅胶层31的粘性不强,可轻松的将使用层2撕离屏幕,重新贴附。当第一粘接层32完全与屏幕粘附后,则可让使用层2稳定贴合在屏幕上。防粘层4相对第一粘接层32一侧设有第二硅胶层41,第二硅胶层41和防粘层4之间呈固定连接。在将使用层2贴合在屏幕上之前,可先用防粘层4上的第二硅胶层41清理屏幕上的粉尘,方便后续贴膜。

如图2所示,使用层2从远离粘合层3一侧到靠近粘合层3一侧依次包括非溶出性的APP抗菌层21、耐磨层22和基层23。基层23由钢化玻璃制成。为了放大屏幕,提高感官度,基层23相对耐磨层22一侧侧面呈弯曲设置,形成开口朝向耐磨层22的曲面231。为了防止炫光,使贴膜后的屏幕具有更好的手感,耐磨层22表面呈磨砂设置。

如图2所示,保护层1相对使用层2一侧设有第二粘接层11。如图3所示,为了更方便的将保护层1撕离使用层2,保护层1一角设置有方便施力的施力条5。施力条5位于保护层1左上角。第二粘接层11位于保护层1靠近施力条5一侧。如图2所示,第二粘接层11和使用层2之间的粘合力大于第一粘接层32和第二硅胶层41之间的粘合力,且第二粘接层11和使用层2之间的粘合力小于第一粘接层32和屏幕之间的粘合力。

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防止运输途中对施力条5误操作,保护层1背对使用层2一侧设有插接条6,插接条6两端固定连接于保护层1形成插槽7。施力条5呈折叠设置,施力条5折叠后的自由端插入插槽7内。此时施力条5沿其厚度方向的投影落于保护层1内。

使用该磨砂膜的原理如下:

1、将膜体9从透明薄膜层内取出,将施力条5从插槽7中拿出,并展开施力条5;

2、沿着施力条5找出防粘层4的边缘,拿住防粘层4和施力条5,将防粘层4撕离粘合层3;

3、使用防粘层4上的第二硅胶层41清理屏幕;

4、沿着屏幕,将使用层2平整贴合到屏幕上;

5、通过施力条5对保护层1施力,将保护层1撕离使用层2即可;使用层2中的基层23可提高屏幕的结构强度,减小其破裂的可能性,且曲面231更加符合人类视网膜弧度,能改善感官体验;

耐磨层22的磨砂设置可减小出现炫光的概率,屏幕反应出的图像更柔和,同时磨砂设置可让使用者使用时触摸手感更顺滑强烈,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