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的隔离装置和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9343发布日期:2018-10-26 20:49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的隔离装置和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的隔离装置和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



背景技术:

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是核电厂一个安全相关的重要系统。如图1所示,现有的核电厂的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包括穿设在反应堆的安全壳1上的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和余热排出系统返回管线,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与余热排出系统返回管线连接一端位于安全壳1外部;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的另一端穿入安全壳1内,并连接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热管段;余热排出系统返回管线的另一端穿入安全壳1内,并连接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冷管段。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包括安全壳1内部的用于隔离的第一隔离阀组2,第一隔离阀组2设置在位于安全壳1内的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上,第一隔离阀组2包括两个第一隔离阀3,两个第一隔离阀3分别设置于安全壳内的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支路上,安全壳1内的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上还设置有超压保护管线4,超压保护管线4上设置有第二隔离阀组5,第二隔离阀组5包括两个先导式超压保护阀6,两个先导式超压保护阀6分别设置于超压保护管线支路12上,超压保护管线4与安全壳1内的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的连接处位于第一隔离阀组2与安全壳1之间。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贯穿安全壳1之外的管线上设置有第一壳外隔离阀7、余热排出系统返回管线贯穿安全壳1之外的管线上设置有第二壳外隔离阀8,余热排出系统返回管线贯穿安全壳1之内的管线上设置有壳内止回阀9。

在核电厂设计中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中的设置在安全壳1内的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上的第一隔离阀组2同时作为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之间的隔离阀组之一,当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和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连通并投运之后,整个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和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有可能会处于低温超压状态,那么就需要通过超压保护进行泄压,并将带有放射性的反应堆冷却剂排放至稳压器卸压箱。然而,该现有技术中的先导式超压保护阀6位于安全壳1内,其结构原理很难实现密封,可能会导致安全壳1旁通泄漏问题,进而可能造成放射性物质的泄漏,从而降低了电厂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的隔离装置和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超压保护阀的密封性差,可能会导致安全壳旁通泄露,进而可能造成放射性物质泄露的技术问题。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的隔离装置,设置在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上,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包括穿设在反应堆的安全壳上的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和余热排出系统返回管线,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与余热排出系统返回管线连接一端位于安全壳外部;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的另一端穿入安全壳内,并连接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热管段;余热排出系统返回管线的另一端穿入安全壳内,并连接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冷管段;隔离装置包括用于隔离的第一隔离阀组,第一隔离阀组设置在位于安全壳内的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上,

隔离装置还包括超压保护管线,超压保护管线上设置有用于防止超压保护管线内流体倒流的超压保护机构,超压保护机构还用于进行超压保护,超压保护管线与安全壳内的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的连接处位于第一隔离阀组与安全壳之间。

优选的是,超压保护机构包括:设置于超压保护管线上的止回阀组和先导式超压保护阀组,先导式超压保护阀组位于止回阀组的下游。

优选的是,超压保护管线包括至少两条超压保护管线支路,先导式超压保护阀组包括至少两个先导式超压保护阀,每条超压保护管线支路上分别设置有先导式超压保护阀。

优选的是,止回阀组设置于超压保护管线的母管上。

优选的是,止回阀组包括至少两个止回阀,每条超压保护管线支路上设置有串联的止回阀和先导式超压保护阀,且每条超压保护管线支路上的先导式超压保护阀位于止回阀的下游。

优选的是,超压保护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弹簧式安全阀,超压保护管线包括至少两条超压保护管线支路,每条超压保护管线支路上分别设置有弹簧式安全阀。

优选的是,第一隔离阀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隔离阀,安全壳内的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包括至少两条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支路,每条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支路上设置有第一隔离阀。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包括上述的隔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的隔离装置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隔离装置的超压保护管线上设置有用于防止超压保护管线内流体倒流的超压保护机构,当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隔离后,可以实现安全壳内超压保护机构的隔离密封要求,避免安全壳旁通泄露,保证安全壳作为核电厂第三道屏障的密封要求,提高了核电厂的安全性,同时,还对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进行超压保护。

(2)此外,当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连通后,如果出现低温超压状态,隔离装置同样可以实现低温超压保护功能,避免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和反应堆冷却剂系统遭受高压破坏,防止事故升级,提高电厂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3)本实用新型中的隔离装置使得余热排出系统的安全壳的隔离和超压保护方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的隔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的隔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的隔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的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的隔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全壳;2-第一隔离阀组;3-第一隔离阀;4-超压保护管线;5-第二隔离阀组;6-先导式超压保护阀;7-第一壳外隔离阀;8-第二壳外隔离阀;9-壳内止回阀;10-止回阀组;11-止回阀;12-超压保护管线支路;13-先导式超压保护阀组;14-弹簧式安全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的隔离装置,设置在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上,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包括穿设在反应堆的安全壳上的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和余热排出系统返回管线,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与余热排出系统返回管线连接一端位于安全壳外部;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的另一端穿入安全壳内,并连接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热管段;余热排出系统返回管线的另一端穿入安全壳内,并连接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冷管段;隔离装置包括用于隔离的第一隔离阀组,第一隔离阀组设置在位于安全壳内的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上,

隔离装置还包括超压保护管线,超压保护管线上设置有用于防止超压保护管线内流体倒流的超压保护机构,超压保护机构还用于进行超压保护,超压保护管线与安全壳内的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的连接处位于第一隔离阀组与安全壳之间。

本实施例中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的隔离装置的有益效果:

(1)本实施例中的隔离装置的超压保护管线上设置有用于防止超压保护管线内流体倒流的超压保护机构,当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隔离后,可以实现安全壳内超压保护机构的隔离密封要求,避免安全壳旁通泄露,保证安全壳作为核电厂第三道屏障的密封要求,提高了核电厂的安全性,同时,还对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进行超压保护。

(2)此外,当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连通后,如果出现低温超压状态,隔离装置同样可以实现低温超压保护功能,避免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和反应堆冷却剂系统遭受高压破坏,防止事故升级,提高电厂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3)本实施例中的隔离装置使得余热排出系统的安全壳的隔离和超压保护方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高。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的隔离装置,设置在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上,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包括穿设在反应堆的安全壳1上的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和余热排出系统返回管线,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与余热排出系统返回管线连接一端位于安全壳1外部;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的另一端穿入安全壳1内,并连接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热管段;余热排出系统返回管线的另一端穿入安全壳1内,并连接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冷管段;隔离装置包括用于隔离的第一隔离阀组2,第一隔离阀组2设置在位于安全壳1内的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上,

隔离装置还包括超压保护管线4,超压保护管线4上设置有用于防止超压保护管线4内流体倒流的超压保护机构,超压保护机构还用于进行超压保护,超压保护管线4与安全壳1内的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的连接处位于第一隔离阀组2与安全壳1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超压保护机构包括:设置于超压保护管线4上的止回阀组和先导式超压保护阀组13,先导式超压保护阀组13位于止回阀组的下游。超压保护管线4位于安全壳1内。

优选的是,超压保护管线4包括至少两条超压保护管线支路12,先导式超压保护阀组13包括至少两个先导式超压保护阀6,每条超压保护管线支路12上分别设置有先导式超压保护阀6,可以满足单一故障准则。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超压保护管线4包括两条超压保护管线支路12,先导式超压保护阀组13包括两个先导式超压保护阀6。

优选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止回阀组设置于超压保护管线4的母管上。具体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止回阀组为一个止回阀11。

优选的是,第一隔离阀组2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隔离阀3,安全壳1内的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包括至少两条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支路,每条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支路上设置有第一隔离阀3。具体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隔离阀组2包括两个第一隔离阀3,安全壳1内的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包括两条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支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余热排出系统吸入管线贯穿安全壳1之外的管线上设置有第一壳外隔离阀7、余热排出系统返回管线贯穿安全壳1之外的管线上设置有第二壳外隔离阀8,余热排出系统返回管线贯穿安全壳1之内的管线上设置有壳内止回阀9。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壳外隔离阀7、第二壳外隔离阀8、壳内止回阀9、第一隔离阀3均为电动阀门。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包括上述的隔离装置。

本实施例中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的隔离装置的有益效果:

(1)本实施例中的隔离装置的超压保护管线4上设置有用于防止超压保护管线4内流体倒流的超压保护机构,当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隔离后,可以实现安全壳1内超压保护机构的隔离密封要求,避免安全壳1旁通泄露,保证安全壳1作为核电厂第三道屏障的密封要求,提高了核电厂的安全性,同时,还对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进行超压保护。

(2)此外,当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连通后,如果出现低温超压状态,隔离装置同样可以实现低温超压保护功能,避免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和反应堆冷却剂系统遭受高压破坏,防止事故升级,提高电厂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3)本实施例中的隔离装置使得余热排出系统的安全壳1的隔离和超压保护方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高。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的隔离装置,与实施例2中的隔离装置的区别为:

优选的是,止回阀组10包括至少两个止回阀11,每条超压保护管线支路12上设置有串联的止回阀11和先导式超压保护阀6,且每条超压保护管线支路12上的先导式超压保护阀6位于止回阀11的下游。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止回阀组10包括两个止回阀11。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包括上述的隔离装置。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的隔离装置,与实施例2中的隔离装置的区别为:

优选的是,超压保护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弹簧式安全阀14,超压保护管线4包括至少两条超压保护管线支路12,每条超压保护管线支路12上分别设置有弹簧式安全阀14。具体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超压保护机构包括两个弹簧式安全阀14。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包括上述的隔离装置。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