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透气仿绒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6364发布日期:2018-11-07 22:36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透气仿绒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透气仿绒布。



背景技术:

绒布指经过拉绒后表面呈现丰润绒毛状的棉织物,通过在布的表面做的针孔扎绒工艺,产生较多绒毛,立体感强,光泽度高,摸起来柔软厚实。

平绒为毛高相对较低的绒布,就绒布而言还有做清洁用的清洁绒,毛高较高,机织、针织都有,也有高低档之分,就产地而言,北方的生产商较少,山东沂水恒泰、天津中昌生产规模较大,南方以杭州、嘉兴地区生产商较多,形成一定规模,整体产业链比较齐全。

仿羊绒是的手感好,与羊绒差不多,它是由腈纶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使腈纶具有天然羊绒那种平滑、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手感,同时具有腈纶优良的染色性能的毛线,称为仿羊绒,这种产品较天然羊绒有更鲜艳丰富的色彩。

相对于纯绒毛而言,仿绒毛的成本较低,价格也较低,因此在市场上备受好评,深受大家喜爱,但目前市场上的仿绒布料的吸湿透气性较差,并且不耐磨,易损,生产成本较高,容易滋生细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抗菌透气仿绒布,它结构简单、舒适抗菌,与绒毛一样具有柔暖具有弹性,不仅提高了耐磨性,也提高了布料的透气性,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布料基层1、仿绒毛层2、吸湿透气层3、耐磨层4、抗菌层5、粘结层6,布料基层1的上端表面通过粘结层6与吸湿透气层3相连接,吸湿透气层3的上表面设有耐磨层4,布料基层1的底部与抗菌层5相连接,仿绒毛层2设置在抗菌层5的底部;所述的仿绒毛层2为纯涤纶布料层。

所述仿绒毛层2的厚度为0.3-0.8mm。

所述耐磨层4的厚度为1-1.5mm。

所述耐磨层4为涤纶与锦纶编织而成的。

所述吸湿透气层3为棉纤维和蚕丝编织而成的。

所述吸湿透气层3的表面设有若干的透气小孔7。

所述抗菌层5为抗菌助剂通过高温迁移到竹纤维内部,冷却后被固定于竹纤维里面的布料。

所述粘结层6的上端表面设有若干的粘结点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它的结构为布料基层1的上端表面通过粘结层6与吸湿透气层3相连接,吸湿透气层3的上表面设有耐磨层4,布料基层1的底部与抗菌层5相连接,仿绒毛层2设置在抗菌层5的底部;所述的仿绒毛层2为纯涤纶布料层,棉纤维和蚕丝的吸湿透气性好,并且在吸湿透气层3的表面设有若干的透气小孔7,提高面料的透气性;抗菌层5为抗菌助剂通过高温迁移到竹纤维内部,冷却后被固定于竹纤维里面的布料,使布料具有很好的耐洗性和抗菌效果,经测试洗涤50多次后,抑菌效果在95%左右;耐磨层4为涤纶与锦纶编织而成的,厚度较薄且耐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结构简单、舒适抗菌,与绒毛一样具有柔暖具有弹性,不仅提高了耐磨性,也提高了布料的透气性,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吸湿透气层3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粘结层6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布料基层1、仿绒毛层2、吸湿透气层3、耐磨层4、抗菌层5、粘结层6、透气小孔7、粘结点8。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布料基层1、仿绒毛层2、吸湿透气层3、耐磨层4、抗菌层5、粘结层6,布料基层1的上端表面通过粘结层6与吸湿透气层3相连接,吸湿透气层3的上表面设有耐磨层4,布料基层1的底部与抗菌层5相连接,仿绒毛层2设置在抗菌层5的底部;所述的仿绒毛层2为纯涤纶布料层。

所述仿绒毛层2的厚度为0.3-0.8mm。

所述耐磨层4的厚度为1-1.5mm。

所述耐磨层4为涤纶与锦纶编织而成的。

所述吸湿透气层3为棉纤维和蚕丝编织而成的。

所述吸湿透气层3的表面设有若干的透气小孔7。吸湿透气层3的表面设有若干的透气小孔7,透气小孔7提高布料的透气性。

所述抗菌层5为抗菌助剂通过高温迁移到竹纤维内部,冷却后被固定于竹纤维里面的布料。

所述粘结层6的上端表面设有若干的粘结点8。粘结层6的上端表面设有若干的粘结点8,布料基层1通过粘结点8与吸湿透气层3相连接。

所述的涤纶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因此有免烫的美称,涤纶织物耐热性比较好,可塑造性好,涤纶面料耐光性好,其耐晒能力胜过天然纤维织物。

所述的竹纤维是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纤维素纤维,继棉、麻、毛、丝后的第五大天然纤维,竹原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

所述的蚕丝是自然界中最轻最柔最细的天然纤维,撤消外力后可轻松恢复原状,内胎不结饼,不发闷,不缩拢,均匀柔和,可永久免翻使用,蚕丝被,采用上等的蚕丝,以新颖的纤陌结构,使水汽自由流通。加上蚕丝本身特有的透气、透湿性能,使蚕丝被感觉更加滑,爽不温,温而不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它的结构为布料基层1的上端表面通过粘结层6与吸湿透气层3相连接,吸湿透气层3的上表面设有耐磨层4,布料基层1的底部与抗菌层5相连接,仿绒毛层2设置在抗菌层5的底部;所述的仿绒毛层2为纯涤纶布料层,棉纤维和蚕丝的吸湿透气性好,并且在吸湿透气层3的表面设有若干的透气小孔7,提高面料的透气性;抗菌层5为抗菌助剂通过高温迁移到竹纤维内部,冷却后被固定于竹纤维里面的布料,使布料具有很好的耐洗性和抗菌效果,经测试洗涤50多次后,抑菌效果在95%左右;耐磨层4为涤纶与锦纶编织而成的,厚度较薄且耐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结构简单、舒适抗菌,与绒毛一样具有柔暖具有弹性,不仅提高了耐磨性,也提高了布料的透气性,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