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涂层面料领域,具体为一种抗撕裂尼龙涂层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纺织产业也迅速发展,在如今时代,一块面料己远远不是做件衣服那么简单,他应该是符合人民的需求,对于现阶段的人们而言,人们需要健康,而把持健康的最好方法就是经过锻炼,因此面对此种需求,人们需要韧性更好的面料来支撑衣服的抗撕裂性能,而尼龙面料本身在纺织业中具有很多的应用,因此,需要一种以尼龙面料为基础来制成具有抗撕裂效果的尼龙涂层面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撕裂尼龙涂层面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撕裂尼龙涂层面料,包括布料本体,所述布料本体内设置有尼龙基布层,所述尼龙基布层里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有机硅涂层和第二有机硅涂层,所述第一有机硅涂层远离尼龙基布层一侧设置有竹炭纤维网格布,所述第二有机硅涂层远离尼龙基布层一侧设置有防水层。
优选的,所述尼龙基布层包括经线和纬线,所述尼龙基布层由经线和纬线交替编织并呈菱形网格状设置,所述菱形网格状的中的尼龙基布层经线和纬线之间设置有透气孔。
优选的,所述防水层设置为UV涂层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有机硅涂层和第二有机硅涂层的厚度优选为 0.05-0.1mm。
优选的,所述竹炭纤维网格布的密度设置为20-28g/m2。
优选的,所述布料本体最里侧竹炭纤维网格布外侧涂设有PU涂层,所述布料本体最外侧防水层外侧涂设有PU白胶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抗撕裂尼龙涂层面料,包括布料本体,布料本体内设置有尼龙基布层,尼龙基布层包括经线和纬线,尼龙基布层由经线和纬线交替编织并呈菱形网格状设置,具有很好的抗撕裂效果,尼龙基布层里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有机硅涂层和第二有机硅涂层,进一步提高抗撕裂作用,防水层设置为UV涂层设置,具有防水作用,第一有机硅涂层远离尼龙基布层一侧设置有竹炭纤维网格布,亲肤性好,具有抗菌效果,此外,布料本体最里侧竹炭纤维网格布外侧涂设有PU涂层,手感好,有弹性,布料本体最外侧防水层外侧涂设有PU白胶涂层,具有织物更有弹性,牢固性好,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的抗撕裂效果,还具有防水功能和很好的触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抗撕裂尼龙涂层面料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抗撕裂尼龙涂层面料的尼龙基布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1-布料本体,2-PU白胶涂层,3-防水层,4-第二有机硅涂层,5-尼龙基布层,6-第一有机硅涂层,7-竹炭纤维网格布,8-PU 涂层,9-纬线,10-经线,11-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抗撕裂尼龙涂层面料,包括布料本体1,所述布料本体1内设置有尼龙基布层 5,所述尼龙基布层5里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有机硅涂层6和第二有机硅涂层4,所述第一有机硅涂层6远离尼龙基布层5一侧设置有竹炭纤维网格布7,所述第二有机硅涂层4远离尼龙基布层5一侧设置有防水层3。
所述尼龙基布层5包括经线10和纬线9,所述尼龙基布层5由经线10和纬线9交替编织并呈菱形网格状设置,所述菱形网格状的中的尼龙基布层5经线10和纬线9之间设置有透气孔11。
所述防水层3设置为UV涂层设置。
所述第一有机硅涂层6和第二有机硅涂层4的厚度优选为 0.05-0.1mm。
所述竹炭纤维网格布(7)的密度设置为20-28g/m2。
所述布料本体1最里侧竹炭纤维网格布7外侧涂设有PU涂层8,所述布料本体1最外侧防水层3外侧涂设有PU白胶涂层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抗撕裂尼龙涂层面料,包括布料本体1,布料本体1内设置有尼龙基布层5,尼龙基布层5包括经线10和纬线9,尼龙基布层5由经线10和纬线9交替编织并呈菱形网格状设置,具有很好的抗撕裂效果,尼龙基布层5里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有机硅涂层6和第二有机硅涂层4,进一步提高抗撕裂作用,防水层3设置为UV涂层设置,具有防水作用,第一有机硅涂层6远离尼龙基布层5一侧设置有竹炭纤维网格布7,亲肤性好,具有抗菌效果,此外,布料本体1最里侧竹炭纤维网格布7外侧涂设有PU涂层8,手感好,有弹性,布料本体1最外侧防水层3外侧涂设有PU白胶涂层2,具有织物更有弹性,牢固性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