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芯板覆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5395发布日期:2019-06-11 23:1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门芯板覆面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芯板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门芯板覆面机。



背景技术:

装板门是镶板门的一种,门扇由骨架和门芯板组成。门芯板表面需要带有装饰面料,通常采用覆膜的方式将带有花纹的膜纸贴附到门芯板上去。现有门芯板覆面机分为膜卷、门芯板以及覆压三个模块,膜卷部分通常用来传输和处理膜卷,门芯板部分通常用来传输门芯板,覆压部分用来将膜卷与门芯板覆压贴合。

现有的膜卷处理模块一般是封闭或手动打开的,这样不便于对机器的保养和修理;现有的覆压模块,辊轮间距是固定好的,专门的机床只能怪用来生产特定厚度和材质的门芯板,局限性很大;现有的膜卷在与门芯板贴附之前没有相关的加热处理步骤,覆压效果大打折扣且有可能产生褶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芯板覆面机,其具有的特点:膜卷加热部通过气缸实现抬升和下降,方便进行保养和维修工作,上辊轮和下辊轮之间的间距可以调节,适应不同厚度和材质要求的门芯板,在膜卷与门芯板覆压前有专门的加热处理装置,提高覆压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门芯板覆面机,包括机身底座和机身架,机身架底部与机身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机身架设置在机身底座长度方向上中段的位置,机身架上设有膜卷传输部,膜卷传输部与机身架上端固定连接,膜卷传输部上方设有膜卷加热部,膜卷加热部与机身架顶部固定连接,机身架上高度方向的中段位置处设有可旋转加热板,可旋转加热板与机身架固定连接,机身架上设有膜卷覆压部,膜卷覆压部与机身架内侧面固定连接,机身底座上设有门芯板传送部,门芯板传送部与机身底座顶部固定连接,膜卷传输部、膜卷加热部以及门芯板传送部都沿着机身的长度方向设置;

膜卷覆压部包括上辊轮、下辊轮、辊轮连接架、滑轨丝杆、控制丝杆以及辊轮电机;上辊轮和下辊轮采用特氟龙处理,控制丝杆沿机身宽度方向水平设置,控制丝杆穿过机身架并与机身架固定连接,滑轨丝杆与控制丝杆的杆身上都设置有螺纹,控制丝杆与滑轨丝杆螺纹配合连接,控制丝杆穿过机身架向外的一端上固定设有控制转轮,滑轨丝杆竖直设置在辊轮连接架水平的两端,滑轨丝杆穿过辊轮连接架竖直的两端带有螺纹的槽孔,滑轨丝杆与辊轮连接架螺纹连接,上辊轮位于控制丝杆下方,上辊轮与辊轮连接架上的上辊轮转轴固定连接,下辊轮与机身架通过下辊轮转轴实现固定连接,辊轮电机与下辊轮转轴固定连接,辊轮电机与机身架固定连接;

膜卷加热部包括冷胶箱、干燥盖、干燥电热管、干燥盖气缸以及干燥盖风扇;冷胶箱固定设置在机身架顶部远离可旋转加热板的一端,干燥盖固定设置在机身架顶部靠近可旋转加热板的一端,干燥电热管固定设于干燥盖底面的凹槽内,干燥盖风扇固定设于干燥盖顶面,干燥盖气缸设置在机身架宽度方向的两端,干燥盖气缸的上端与干燥盖固定连接,干燥盖气缸下端与机身架侧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膜纸在传输的同时进行干燥和加热处理,通过两个辊轮进行覆压。上辊轮和下辊轮通过特氟龙处理后可以避免与膜纸上的胶发生沾粘,干燥盖通过的气缸控制升降,便于对机器进行保养和维护,上下辊轮通过丝杆控制上下升降,适应不同材质和厚度的门芯板,可旋转加热板在膜卷覆压前最后一部对膜纸进行加热,保证了门芯板和膜纸覆压的质量和效率,减少褶皱。

进一步地,膜卷传输部包括膜卷固定架、第一膜卷轮、第二膜卷轮、第三膜卷轮;膜卷固定架与机身架固定连接,膜卷固定架设置在机身架上远离可旋转加热板的一端,膜卷固定架沿机身宽度方向设置,第一膜卷轮固定设置在机身架上靠近膜卷固定架的一端下方,第三膜卷轮固定设置在机身架远离膜卷固定架的一端上方,第二膜卷轮设于第一膜卷轮正上方,第二膜卷轮与机身架固定连接,第一膜卷轮、第二膜卷轮以及第三膜卷轮都沿机身宽度方向设置,膜卷固定架一端固定设有转动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膜纸通过三个卷轮进行导向和拉伸,能够使得胶水充分涂覆在膜纸表面且胶体不会在卷轮表面残留。

进一步地,门芯板传送部包括传送滚轮、滚轮转轴、第一转动丝杆、第二转动丝杆、传送电机以及传动固定座;传动固定座与机身底座顶面固定连接,传动固定座沿机身长度方向设置,传送电机固定设于机身底座内部,传送电机与第一转动丝杆和第二转动丝杆齿轮配合连接,第一转动丝杆和第二转动丝杆沿机身长度方向穿过传动固定座并与之固定连接,滚轮转轴沿机身宽度方向穿过传动固定座并与之固定连接,滚轮转轴位于第一转动丝杆和第二转动丝杆上方,第一转动丝杆与第二转动丝杆之间设有下辊轮,滚轮转轴与第一转动丝杆和第二转动丝杆齿轮配合连接,传送滚轮与滚轮转轴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丝杆上螺纹的配合实现滚轮转轴的原地转动,带动与滚轮转轴固定连接的传送滚轮的同步转动,进而带动门芯板的传送。

进一步地,机身底座上还设有宽度限制单元,宽度限制单元包括宽度限制栏杆、栏杆插座、丝杆座以及宽度限制丝杆;丝杆座与机身底座顶面固定连接,丝杆座沿机身宽度方向设有贯通的槽孔,槽孔内设有螺纹,宽度限制丝杆杆身上设有螺纹,宽度限制丝杆穿过丝杆座上的槽孔,丝杆座与宽度限制丝杆螺纹连接,宽度限制丝杆穿过栏杆插座,宽度限制丝杆穿过栏杆插座并与之固定连接,宽度限制丝杆上固定设有宽度控制转轮,宽度限制栏杆竖直插入栏杆插座并与之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宽度控制转轮,通过丝杆和螺纹的传动,可以实现栏杆插座及与之固定连接的宽度限制栏杆在机身宽度方向上的位移,来匹配不同宽度的门芯板并实现对其的固定和引导。

进一步地,机身底座上还设有收膜单元,收膜单元包括收膜单元电机、电机固定平台、收膜转轮、收膜转轮固定座;电机固定平台与宽度限制栏杆固定连接,收膜单元电机与电机固定平台固定连接,收膜转轮固定座与电机固定平台固定连接,收膜转轮与收膜转轮固定座固定连接,收膜转轮与收膜单元电机配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膜单元可以通过卷绕的方式回收门板上多余的膜纸,保证生产的进行。

进一步地,可旋转加热板包括膜卷加热板、加热转轴以及转轴连接座,转轴连接座与机身架沿机身宽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加热转轴沿机身宽度方向设置,加热转轴穿过转轴连接座并与之固定连接,加热转轴还穿过膜卷加热板并与之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旋转加热板是可以转动的,可以来调整对应的加工工艺,如加热段和覆压前冷却时间的调整等等。

进一步地,膜卷固定架内设有气囊、气囊弹出件以及弹出开口,气囊与膜卷固定架固定连接,气囊弹出件与气囊固定连接,弹出开口固定设于膜卷固定架上,机身架上设有气枪和气枪管,气枪管与机身架固定连接,气枪与机身架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气枪对气囊充气,气囊弹出件弹出,对膜纸卷起固定作用,保证膜纸的传输更加稳定精准。

进一步地,辊轮连接架底部固定设有连接板加热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在覆压过程中膜纸和门芯板受到适量的加热有助于促进改善覆压的进行和效果。

进一步地,上辊轮和下辊轮的硬度为25-3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加热和门芯板材质的缘故,对于辊轮的硬度有了要求,硬度为25-35的辊轮足够应对绝大多数的情况。

进一步地,上辊轮上涂覆有一层防热层,防热层的制备方法是:

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中空玻璃微珠40-50份、丙烯酸22-23份、环氧树脂11-12份、去离子水20-24份、羟乙基纤维素3.2-4.6份、热塑性水性聚氨酯4-5份、二溴苯酚5-6份、钛白粉7-8份、硅酸钠7-9份。

S1、预制有机溶剂:将中空玻璃微珠、丙烯酸、环氧树脂、羟乙基纤维素、热塑性水性聚氨酯、二溴苯酚、去离子水混合后加热至42-45℃,搅拌均匀后,保温3-5h;

S2、制备防热涂料:将钛白粉和硅酸钠加入到S1中的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将温度加热至50℃后保温1-2h;

S3、处理:将S2制得的防热涂料进行超声波处理0.5-1h,然后降温至40-42℃,以700-900r/min转速搅拌0.5h,然后冷却至室温;

S4、涂覆:将S3得到的耐磨涂料用静电涂覆的方法均匀涂覆在上辊轮的表面;

S5、干燥:将S4得到的上辊轮放置到阴凉通风处进行吹干5-6h。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辊轮在加热时不会产生形变和损耗,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大大延长了辊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膜卷覆压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干燥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宽度限制单元和收膜单元与门板传送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宽度限制单元和收膜单元与门板传送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膜卷固定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身底座;2、机身架;21、气枪;22、气枪管;23、下辊轮转轴;24、膜纸;3、膜卷传输部;31、膜卷固定架;311、气囊;312、气囊弹出件;313、弹出开口;32、第一膜卷轮;314、转动齿轮;33、第二膜卷轮;34、第三膜卷轮;4、膜卷加热部;41、冷胶箱;42、干燥盖;43、干燥电热管;44、干燥盖气缸;45、干燥盖风扇;5、可旋转加热板;51、膜卷加热板;52、加热转轴;53、转轴连接座;6、膜卷覆压部;61、上辊轮;611、上辊轮转轴;62、下辊轮;63、辊轮连接架;631、连接板加热管;64、滑轨丝杆;65、控制丝杆;651、控制转轮;66、辊轮电机;7、门芯板传送部;71、传送滚轮;72、滚轮转轴;73、第一转动丝杆;74、第二转动丝杆;75、传送电机;76、传动固定座;8、宽度限制单元;81、宽度限制栏杆;82、栏杆插座;83、丝杆座;84、宽度限制丝杆;841、宽度控制转轮;9、收膜单元;91、收膜单元电机;92、电机固定平台;93、收膜转轮;94、收膜转轮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门芯板覆面机,如图1所示,一种门芯板覆面机,包括机身底座1和机身架2,机身架2底部与机身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机身架2设置在机身底座1长度方向上中段的位置,机身架2上设有膜卷传输部3,膜卷传输部3与机身架2上端固定连接,膜卷传输部3上方设有膜卷加热部4,膜卷加热部4与机身架2顶部固定连接,机身架2上高度方向的中段位置处设有可旋转加热板5,可旋转加热板5与机身架2固定连接,机身架2上设有膜卷覆压部6,膜卷覆压部6与机身架2内侧面固定连接,机身底座1上设有门芯板传送部7,门芯板传送部7与机身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膜卷传输部3、膜卷加热部4以及门芯板传送部7都沿着机身的长度方向设置,机身架2上设有气枪21和气枪管22,气枪管22与机身架2固定连接,气枪21与机身架2可拆卸连接。

如图2所示,膜卷覆压部6分为三组,三组沿机身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在机身架2内,每组包括一个上辊轮61、一个下辊轮62、一个辊轮连接架63、两根滑轨丝杆64、一根控制丝杆65以及一台辊轮电机66;控制丝杆65沿机身宽度方向水平设置,控制丝杆65穿过机身架2并与机身架2固定连接,滑轨丝杆64与控制丝杆65的杆身上都设置有螺纹,控制丝杆65与滑轨丝杆64螺纹配合连接,控制丝杆65穿过机身架2向外的一端上固定设有控制转轮651,滑轨丝杆64竖直设置在辊轮连接架63水平的两端,滑轨丝杆64穿过辊轮连接架63竖直的两端带有螺纹的槽孔,滑轨丝杆64与辊轮连接架63螺纹连接,上辊轮61位于控制丝杆65下方,上辊轮61与辊轮连接架63上的上辊轮转轴611固定连接,下辊轮62与机身架2通过下辊轮转轴23实现固定连接,辊轮电机66与下辊轮转轴23固定连接,辊轮电机66与机身架2固定连接,辊轮连接架63底部固定设有连接板加热管631。

如图1和图3所示,膜卷加热部4包括一个冷胶箱41、三块干燥盖42、三组干燥电热管43、六台干燥盖气缸44以及三台干燥盖风扇45;冷胶箱41固定设置在机身架2顶部远离可旋转加热板5的一端,三块干燥盖42固定设置在机身架2顶部靠近可旋转加热板5的一端且等间距设置,干燥电热管43固定设于干燥盖42底面的凹槽内,干燥盖风扇45固定设于干燥盖42顶面,两台干燥盖气缸44为一组,每组干燥盖气缸44设置在机身架2宽度方向的两端,每台干燥盖气缸44的上端与干燥盖42侧面固定连接,干燥盖气缸44下端与机身架2侧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膜卷传输部3包括膜卷固定架31、第一膜卷轮32、第二膜卷轮33以及第三膜卷轮34;膜卷固定架31与机身架2固定连接,膜卷固定架31设置在机身架2上远离可旋转加热板5的一端,膜卷固定架31沿机身宽度方向设置,第一膜卷轮32固定设置在机身架2顶部上靠近膜卷固定架31一端的下方,第三膜卷轮34固定设置在机身架2顶部上远离膜卷固定架31一端的上方,第二膜卷轮33设于第一膜卷轮32正上方,第二膜卷轮33与机身架2固定连接,第一膜卷轮32、第二膜卷轮33以及第三膜卷轮34都沿机身宽度方向设置。

如图4和图5所示,门芯板传送部7包括四十八个传送滚轮71、二十一根滚轮转轴72、一根第一转动丝杆73、一根第二转动丝杆74、一台传送电机75以及二十一个传动固定座76;二十个传送滚轮71、十根滚轮转轴72、十个传动固定座76以及一根第一转动丝杆73设置在机身底座1覆压后的传送段上,其余的都设置在机身底座1覆压前的传送段上,传动固定座76与机身底座1顶面固定连接,传动固定座76沿机身长度方向设置,传送电机75固定设于机身底座1内部,传送电机75与第一转动丝杆73和第二转动丝杆74齿轮配合连接,第一转动丝杆73和第二转动丝杆74沿机身长度方向穿过传动固定座76并与之固定连接,滚轮转轴72沿机身宽度方向穿过传动固定座76并与之固定连接,滚轮转轴72位于第一转动丝杆73和第二转动丝杆74上方,第一转动丝杆73与第二转动丝杆74之间设有下辊轮62,滚轮转轴72与第一转动丝杆73和第二转动丝杆74齿轮配合连接,除去进入膜卷覆压部6前的一根滚轮转轴72上均匀设置有八个传送滚轮71,其他每根滚轮转轴72上在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传送滚轮71,传送滚轮71与滚轮转轴72固定连接。

如图4和图5所示,机身底座1上还设有宽度限制单元8,宽度限制单元8包括五十六根宽度限制栏杆81、四个栏杆插座82、两个丝杆座83以及两根宽度限制丝杆84;覆压前的传送端设置有二十六根宽度限制栏杆81以及两个栏杆插座82,其余的都均匀设置在覆压后的传送段上,丝杆座83与机身底座1顶面固定连接,丝杆座83沿机身宽度方向设有贯通的槽孔,槽孔内设有螺纹,宽度限制丝杆84杆身上设有螺纹,宽度限制丝杆84穿过丝杆座83上的槽孔,丝杆座83与宽度限制丝杆84螺纹连接,宽度限制丝杆84穿过栏杆插座82并与之固定连接,宽度限制丝杆84上固定设有宽度控制转轮841,宽度限制栏杆81竖直插入栏杆插座82并与之固定连接,两根宽度限制丝杆84对立设置在机身底座1覆压后的传送段两端。

如图4和图5所示,机身底座1上还设有收膜单元9,收膜单元9包括收膜单元电机91、电机固定平台92、收膜转轮93以及收膜转轮固定座94;电机固定平台92与宽度限制栏杆81固定连接,收膜单元电机91与电机固定平台92固定连接,收膜转轮固定座94与电机固定平台92固定连接,收膜转轮93一端与收膜转轮固定座94,收膜转轮93底部与电机固定平台92固定连接,收膜转轮93与收膜单元电机91配合连接。

如图1所示,可旋转加热板5包括膜卷加热板51、加热转轴52以及转轴连接座53,转轴连接座53与机身架2沿机身宽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加热转轴52沿机身宽度方向设置,加热转轴52穿过转轴连接座53并与之固定连接,加热转轴52还穿过膜卷加热板51并与之固定连接。

如图6所示,膜卷固定架31内设有气囊311、气囊弹出件312以及弹出开口313,气囊311与膜卷固定架31固定连接,气囊弹出件312与气囊311固定连接,弹出开口313固定设于膜卷固定架31上,气囊弹出件312设置在弹出开口313内,膜卷固定架31一端设有两个转动齿轮314,上方的转动齿轮314与膜卷固定架31固定连接,下方的转动齿轮314与机身架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上辊轮61和下辊轮62的最优硬度为28,机身底座1除去支脚的高度是500mm,膜卷加热板51为内部设有加热管的不锈钢板,设备中所有涉及到加热的元件都可选用盐城创仕源电热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不锈钢电加热管,干燥盖气缸44可选用华东正泰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SC63的亚德客型标准气缸,辊轮电机66可选用佛山市南海永坤精密机电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Y2EJ的电磁制动三相异步电机,传送电机75可选用无锡欧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5IK120RGN-CF的直流电机,收膜单元电机91采用上海旭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5TK20GN-CP的电机,干燥盖风扇45可选用天虹五金工具经营部销售的型号为2123HSL的工业方型小风扇。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上辊轮61上涂覆有一层防热层,防热层的制备方法是:

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中空玻璃微珠40份、丙烯酸22份、环氧树脂11份、去离子水20份、羟乙基纤维素3.2份、热塑性水性聚氨酯4份、二溴苯酚5份、钛白粉7份、硅酸钠7份。

S1、预制有机溶剂:将中空玻璃微珠、丙烯酸、环氧树脂、羟乙基纤维素、热塑性水性聚氨酯、二溴苯酚、去离子水混合后加热至45℃,搅拌均匀后,保温3h;

S2、制备防热涂料:将钛白粉和硅酸钠加入到S1中的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将温度加热至50℃后保温1h;

S3、处理:将S2制得的防热涂料进行超声波处理0.5h,然后降温至40℃,以700r/min转速搅拌0.5h,然后冷却至室温;

S4、涂覆:将S3得到的耐磨涂料用静电涂覆的方法均匀涂覆在上辊轮61的表面;

S5、干燥:将S4得到的上辊轮61放置到阴凉通风处进行吹干6h。

本实施例中,上辊轮61涂覆有一层防热层,可以有效减缓上辊轮61在加热时产生的形变和磨损,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也有效延长了上辊轮61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对防热层的配方比重进行了修改:

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中空玻璃微珠50份、丙烯酸23份、环氧树脂12份、去离子水24份、羟乙基纤维素4.6份、热塑性水性聚氨酯5份、二溴苯酚6份、钛白粉8份、硅酸钠9份。

S1、预制有机溶剂:将中空玻璃微珠、丙烯酸、环氧树脂、羟乙基纤维素、热塑性水性聚氨酯、二溴苯酚、去离子水混合后加热至45℃,搅拌均匀后,保温3h;

S2、制备防热涂料:将钛白粉和硅酸钠加入到S1中的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将温度加热至50℃后保温1h;

S3、处理:将S2制得的防热涂料进行超声波处理0.5h,然后降温至40℃,以700r/min转速搅拌0.5h,然后冷却至室温;

S4、涂覆:将S3得到的耐磨涂料用静电涂覆的方法均匀涂覆在上辊轮61的表面;

S5、干燥:将S4得到的上辊轮61放置到阴凉通风处进行吹干6h。

本实施例中,对防热层的配方比重进行修改,用于比较后得出最佳配方。

实施例4:

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对防热层的配方比重进行了修改:

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中空玻璃微珠45份、丙烯酸22.5份、环氧树脂11.5份、去离子水22份、羟乙基纤维素3.9份、热塑性水性聚氨酯4.5份、二溴苯酚5.5份、钛白粉7.5份、硅酸钠8份。

S1、预制有机溶剂:将中空玻璃微珠、丙烯酸、环氧树脂、羟乙基纤维素、热塑性水性聚氨酯、二溴苯酚、去离子水混合后加热至45℃,搅拌均匀后,保温3h;

S2、制备防热涂料:将钛白粉和硅酸钠加入到S1中的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将温度加热至50℃后保温1h;

S3、处理:将S2制得的防热涂料进行超声波处理0.5h,然后降温至40℃,以700r/min转速搅拌0.5h,然后冷却至室温;

S4、涂覆:将S3得到的耐磨涂料用静电涂覆的方法均匀涂覆在上辊轮61的表面;

S5、干燥:将S4得到的上辊轮61放置到阴凉通风处进行吹干6h。

本实施例中,对防热层的配方比重进行修改,用于比较后得出最佳配方。

对实施例1、2、3、4中涂覆有不同配方比重的防热涂料的上辊轮61进行防热强度和剥离强度的测试,为了便于比较,所有实施例的数据基于实施例1的数据进行归一化。

表1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涂覆防热材料后,上辊轮61的防热强度有了明显的增强,而实施例4明显效果最佳,所以确定的最优原料配方是:中空玻璃微珠45份、丙烯酸22.5份、环氧树脂11.5份、去离子水22份、羟乙基纤维素3.9份、热塑性水性聚氨酯4.5份、二溴苯酚5.5份、钛白粉7.5份、硅酸钠8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膜卷有专门的传输和处理装置,可以有效提高覆压后门芯板的质量;

2、在进行覆压前的最后一步,通过可旋转加热板5进行加热,且可旋转加热板5可以转动,保证可以对相关加工工艺进行调整,保证了覆压的效率和质量,避免了褶皱;

3、膜卷加热部4上的干燥盖42可以通过气动控制来取代一般的手动提拉的方式来控制升降,更加方便快捷,对机器的保养和维修都有益处;

4、膜卷覆压部6的上辊轮61可以通过丝杆以及螺纹配合的方式实现升降,借此来调整可动的上辊轮61和不可动的下辊轮62之间的距离来适应不同材质和厚度的门芯板;

5、膜卷固定架31有专门的气囊弹出件312和转动齿轮314来固定旋转的膜纸卷,保证生产的稳定;

6、收膜单元9可以通过卷绕的方式来回收多余的膜纸,替代了人工处理的方式;

7、宽度限制单元8可以通过宽度限制丝杆84和丝杆座83的配合来控制可通过门芯板的宽度,起到了限制固定和导向的作用,可以满足不同宽度的门芯板;

8、上辊轮61涂覆有一层防热层,可以有效减缓上辊轮61在加热时产生的形变和磨损,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也有效延长了上辊轮61的使用寿命;

9、上辊轮61和下辊轮62采用特氟龙处理,避免与膜纸上的胶产生沾粘,影响整个生产的进行。

工作原理:未加工的门芯板从远离膜卷固定架31的一端放在门芯板传送部7上,根据门芯板尺寸确定另一端的宽度限制单元8的限制宽度、上辊轮61和下辊轮62之间的距离,然后将门芯板向前传送,膜纸卷固定在膜卷固定架31上,用气枪21向气囊311充气,气囊弹出件312弹出固定住膜纸卷,生产中膜纸卷通过转动齿轮314作原地转动,将膜纸沿着膜卷传输部3,拉到膜卷覆压部6和传动过来的门芯板一起送进膜卷覆压部6,借由冷胶箱41底部的开口,膜纸在移动中铺设上一层胶体,膜纸经过干燥盖42干燥,再到可旋转加热板5加热,此时膜卷的贴合效果最优,除开最开始需要将膜纸和门芯板进行手动辅助贴合外,其余时间机器可以自行完成贴合,膜纸和门芯板一起进入膜卷覆压部6,下辊轮62通过辊轮电机66实现转动,通过门芯板的传输带动上辊轮61转动,上辊轮61由于转动又对门芯板和膜纸产生压力完成覆压贴合,整个过程辊轮连接架63的底部设有连接板加热管631,促进覆压进行,覆压后的门芯板借由收膜单元9的卷绕回收多余膜纸后,完成覆面加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