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铝塑复合带粘合力的电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1382发布日期:2019-08-03 16:15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强铝塑复合带粘合力的电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增强铝塑复合带粘合力的电晕装置。



背景技术:

铝塑复合带,是指塑料薄膜和铝箔通过胶水平整粘合后的产品,主要用于排风系统的风管,或者用作通信电缆的信号屏蔽。在铝箔和塑料薄膜复合一般是通过导辊将两者牵引进入一对压辊之间,在压力的作用下(必要时将压辊加热),两者粘附在一起。但是由于薄膜和铝箔表面均很光滑,两者粘合后,容易出现局部起泡或者容易边缘部位分离,此问题尚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增强铝塑复合带粘合力的电晕装置,能够增强铝箔与塑料薄膜之间的粘合力,从而避免两者分离,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技术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增强铝塑复合带粘合力的电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感应辊、安装在感应辊下方的升降架、设置在升降架上的电晕主机、用于驱动升降架相对感应辊升降的升降气缸、引导升降架的导向机构以及限制升降架行程的行程开关,电晕主机的顶部设有用于放电的一组放电架,该组放电架以感应辊的轴线为中心排列成与感应辊弧面相适应的弧形,每个放电架的长度沿着感应辊的轴线方向伸展,每个放电架横截面呈Y形,Y形放电架顶部的两个分叉的末端作为放电刃,对经过感应辊底部的薄膜放电,每个放电架与电晕主机的输出端连接,感应辊为金属辊并接地。

所述放电架为铝制或不锈钢制作,放电架与电晕主机以及升降架之间绝缘,放电架的两个分叉末端覆盖有一层硅橡胶或陶瓷。

所述升降架与感应辊平行布置,升降架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导向机构,至少一端设有所述升降气缸以及所述行程开关。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竖直固定在机架上的光轴,以及固定在升降架上的直线轴承,直线轴承与光轴配合,引导升降架升降。

所述升降气缸的缸体固定在升降架上,其顶杆朝上布置且与机架连接。

所述行程开关固定在机架的底部边沿,升降架的顶部边沿设有用于触发行程开关的触发块。

所述升降架的两端设有与放电架两端对应的观察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薄膜经过电晕处理,使薄膜表面活化,粘性增强,更易于与铝箔结合,可大大提高铝箔与薄膜的粘合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放电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增强铝塑复合带粘合力的电晕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感应辊2及导辊3、安装在感应辊下方的升降架13、设置在升降架上的电晕主机11(现有产品,商购获得)、用于驱动升降架相对感应辊升降的升降气缸15、引导升降架的导向机构以及限制升降架行程的行程开关10。

电晕主机的顶部设有用于放电的一组放电架12,该组放电架以感应辊的轴线为中心排列成与感应辊弧面相适应的弧形,每个放电架的长度沿着感应辊的轴线方向伸展。如图2所示,每个放电架横截面呈Y形,Y形放电架顶部的两个分12.1叉的末端作为放电刃,对经过感应辊底部的薄膜4放电,每个放电架与电晕主机的输出端连接,感应辊为金属辊(铝辊或钢辊)并接地。

所述放电架为铝制或不锈钢制作,放电架与电晕主机以及升降架之间绝缘,放电架的两个分叉末端覆盖有一层硅橡胶或陶瓷12.2,通过硅橡胶的阻挡使得分叉的高压放电均匀,细密。

所述升降架与感应辊平行布置,升降架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导向机构,至少一端设有所述升降气缸以及所述行程开关。所述导向机构包括通过固定座5竖直固定在机架上的光轴6,以及固定在升降架上的直线轴承7,直线轴承与光轴配合,引导升降架升降。所述升降气缸15的缸体通过固定板14固定在升降架上,其顶杆9朝上布置且通过固定块8与机架连接。所述行程开关固定在机架的底部边沿,升降架的顶部边沿设有用于触发行程开关的触发块16。

为了便于查看电晕是否正常进行,所述升降架的两端设有与放电架两端对应的观察口1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薄膜匀速经过感应辊底部,气缸收缩,使升降架带动放电架上升,直到行程开关被触发,气缸停止,放电架的末端与薄膜保持1.5~2.5mm距离,电晕主机启动,输出2~100kV、2~10kHz的高压高频施加于放电架上.在放电架的周围产生大量的等离子气体臭氧,其与高分子材料表面分子直接或间接作用,使薄膜表面的分子链上产生羰基和含氮基团等极性基团,表面张力明显提高,而强烈的离子冲击会使高分子材料表面粗化,去油污、水汽和尘垢等,这些作用协同的结果导致薄膜表面的黏附性明显改善,增强其余铝箔的粘合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