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膜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路径、基准和驱动关系的复合单元。
背景技术:
复合膜的生产过程是将胶水涂布在第一基材上形成涂胶膜,然后与第二基材在复合组件中压合一起形成复合膜,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因特性及复合工艺不同,其一作为基准基材;在压合过程中,复合钢辊为旋转驱动辊,且直径较大、变形小,所以它为复合基准,合理的压合过程是基准基材直接抵接在复合基准上;实际生产中对涂胶膜和非涂胶膜的选择除考虑基材本身特性外,还要考虑很多其它环节因素,诸如:复合结构、前后工序、复合基材材料、印刷油墨及复合胶水等因素,这就造成基准基材并非一定是涂胶膜;而现有的复合单元结构只有一套压合组件,是为满足涂胶膜为基准基材设计的,这种结构无法实现复合组件的基准位置、驱动顺序和压合方向的变换选择,也无法相应地改变基材行进路径。对部分复合产品达不到最佳的复合工艺,易导致复合材料压合不实、出现白点以及起皱等复合缺陷,从而造成复合产品色相不佳、废品率高或生产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进行多种不同走料路径选择的可变路径、基准和驱动关系的复合单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变路径、基准和驱动关系的复合单元,包括用于对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进行加压形成复合膜的第一压合组件以及第二压合组件,所述第一压合组件的压合方向与所述第二压合组件的压合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包括第一压力驱动件、第一压辊以及第一复合钢辊,所述第一压力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压辊相连接,所述第一复合钢辊平行于所述第一压辊设置;
所述第二压合组件包括第二压力驱动件、第二压辊以及第二复合钢辊,所述第二压力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压辊相连接,所述第二复合钢辊平行于所述第二压辊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引导经过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压合组件以及将所述复合膜引导至收卷上的导向辊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经过所述第一压合组件时,所述第一基材与所述第一复合钢棍相抵接,所述第一压辊在所述第一压力驱动件的驱动下将所述第二基材压向所述第一基材,所述第一复合钢辊驱动所述第一基材,使所述第一基材驱动所述第二基材往所述复合膜的方向输送。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经过所述第二压合组件时,所述第二基材与所述第二复合钢棍相抵接,所述第二压辊在所述第二压力驱动件的驱动下将所述第一基材压向所述第二基材,所述第二复合钢辊驱动所述第二基材,使所述第二基材驱动所述第一基材往所述复合膜的方向输送。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和所述第二压合组件时,在经过第一压合组件时,所述第一基材与所述第一复合钢棍相抵接,所述第一压辊在所述第一压力驱动件的驱动下将所述第二基材压向所述第一基材,所述第一复合钢辊驱动所述第一基材,使所述第一基材驱动所述第二基材往所述复合膜的方向输送;在经过第二压合组件时,所述第二基材与所述第二复合钢棍相抵接,所述第二压辊在所述第二压力驱动件的驱动下将所述第一基材压向所述第二基材,所述第二复合钢辊驱动所述第二基材,使所述第二基材驱动所述第一基材往所述复合膜的方向输送。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向辊组包括用于改变所述第一基材的输送方向的第一导向辊以及用于改变所述第二基材的输送方向的第二导向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向辊组包括用于改变复合膜的输送方向的第三导向辊,所述第三导向辊设于所述第一压合组件与所述第二压合组件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变路径、基准和驱动关系的复合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所述第一压合组件的压合方向与所述第二压合组件的压合方向相反,在复合过程中,可根据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的特性,确定最佳的复合基准基材,在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和所述第二压合组件之间选择最佳的走料路径,获得最佳的压合效果,从而提高产品品质,降低废品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先实施例的复合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先实施例的复合单元的第一走料路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先实施例的复合单元的第二走料路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先实施例的复合单元的第三走料路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先实施例的复合单元的第一压合组件压合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先实施例的复合单元的第一压合组件复合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先实施例的复合单元的第二压合组件压合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优先实施例的复合单元的第二压合组件复合状态示意图。
图中:1.第一基材;2.第二基材;3.复合膜;4.第一压力驱动件;5.第一压辊;6.第一复合钢辊;7.第二压力驱动件;8.第二压辊;9.第二复合钢辊;10.第一导向辊;11.第二导向辊;12.第三导向辊;13.第四导向辊;14.第五导向辊;15.第六导向辊;16.第七导向辊;17.第八导向辊;18.涂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及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可变路径、基准和驱动关系的复合单元,包括用于对第一基材1和第二基材2进行加压复合成复合膜3的第一压合组件以及第二压合组件,所述第一压合组件的压合方向与所述第二压合组件的压合方向相反、基准位置及驱动关系不同;
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包括第一压力驱动件4、第一压辊5以及第一复合钢辊6,所述第一压力驱动件4与所述第一压辊5相连接,所述第一复合钢辊6平行于所述第一压辊5设置;
所述第二压合组件包括第二压力驱动件7、第二压辊8以及第二复合钢辊9,所述第二压力驱动件7与所述第二压辊8相连接,所述第二复合钢辊9平行于所述第二压辊8设置。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的复合单元,所述第一压合组件的压合方向与所述第二压合组件的压合方向相反,在复合过程中,可根据所述第一基材1和所述第二基材2的特性,确定最佳的复合基准基材,在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和所述第二压合组件之间选择最佳的走料路径,获得最佳的压合效果,从而提高产品品质,降低废品率。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基材1和第二基材2引导至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压合组件上以及将所述复合膜3引导至收卷上的导向辊组,便于调节不同路径中所述第一基材1和所述第二基材2之间的压合角度,保证复合过程中具有稳定的张力,有利于获得更好压合效果的复合膜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材1和所述第二基材2经过所述第一压合组件上的第一走料路径进行单次压合时,所述第一基材1与所述第一复合钢棍6相抵接,所述第一压辊5在所述第一压力驱动件4的驱动下将所述第二基材2压向所述第一基材1,所述第一复合钢辊6驱动所述第一基材1,使所述第一基材1驱动所述第二基材2往所述复合膜3的方向输送,实现将所述第二基材2压向所述第一基材1,在所述第一复合钢辊6的回转下(如图2中箭头所示),带动所述第一基材1和第二基材2往下输送形成复合膜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材1和所述第二基材2经过所述第二压合组件上的第二走料路径进行单次压合时,所述第二基材2与所述第二复合钢棍9相抵接,所述第二压辊8在所述第二压力驱动件7的驱动下将所述第一基材1压向所述第二基材2,所述第二复合钢辊9驱动所述第二基材2,使所述第二基材2驱动所述第一基材1往所述复合膜3的方向输送,在所述第二复合钢辊9的回转下(如图3中箭头所示),带动所述第一基材1和第二基材2往下输送形成复合膜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材1和所述第二基材2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和所述第二压合组件上的第三走料路径进行多次压合时,在经过第一压合组件时,所述第一基材1与所述第一复合钢棍相抵接,所述第一压辊5在所述第一压力驱动件4的驱动下将所述第二基材2压向所述第一基材1,所述第一复合钢辊6驱动所述第一基材1,使所述第一基材1驱动所述第二基材2往所述复合膜3的方向输送;在经过第二压合组件时,所述第二基材2与所述第二复合钢棍相抵接,所述第二压辊8在所述第二压力驱动件7的驱动下将所述第一基材1压向所述第一基材1,所述第二复合钢辊9驱动所述第二基材2,使所述第二基材2驱动所述第一基材1往所述复合膜3的方向输送,在所述第一复合钢辊6和所述第二复合钢辊9的回转下(如图4中箭头所示),带动所述第一基材1和第二基材2往下输送形成多次压合的复合膜3,所述第一压合组件与所述第二压合组件串接使用形成对所述第一基材1和所述第二基材2进行多次压合的第三走料路径,满足某些特定复合膜3的工艺需求。
所述第一基材1的输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压合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二基材2的输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压合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一基材1与所述第二基材2从相反方向输入到复合单元中,有利于所述第一基材1与所述第二基材2在不同路径的输送方向上进行调节,所述第一基材1的输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压合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一压合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压合组件的上方,便于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和所述第二压合组件串接使用,对复合膜3进行多次压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合单元还包括用于改变路径方向的导向辊组,便于调节不同路径中所述第一基材1和所述第二基材2之间的压合角度,保证复合过程中具有稳定的张力,有利于获得更好压合效果的复合膜3。
进一步的,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导向辊组包括用于改变所述第一基材1的输送方向的第一导向辊10以及用于改变所述第二基材2的输送方向的第二导向辊11,所述第一导向辊10设于所述第一压合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一导向辊10位于所述第一走料路径或者第三走料路径上,当选择的走料路径需要经过所述第一压辊5和第一复合钢辊6之间时,通过将所述第一基材1绕过所述第一导向辊10,使得第一基材1在所述第一压合组件的上方输送到所述第一压辊5和第一复合钢辊6之间进行压合,所述第二导向辊11设于所述第二压合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二导向辊11位于所述第二走料路径上,当选择的走料路径需要经过所述第二压辊8和第二复合钢辊9之间时,通过将所述第二基材2绕过所述第二导向辊11,使得第二基材2在所述第二压合组件的上方输送到所述第二压辊8和第二复合钢辊9之间进行压合,通过改变所述第一基材1或所述第二基材2的输送方向,对压合角度进行调节,适应于不同走料路径的复合,获得更好的复合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导向辊组包括用于改变复合膜3的输送方向的第三导向辊12,所述第三导向辊12设于所述第一压合组件与所述第二压合组件之间,所述第三导向辊12位于所述第三走料路径上,当复合过程选择所述第三走料路径时,在所述第一基材1与所述第二基材2进行第一次压合后的复合膜3,通过所述第三导向辊12改变输送方向进入到所述第二压辊8与第二复合钢辊9之间进行第二次压合,对压合角度进行调节,实现完成连续两次压合,且是以不同的基材为复合基准基材进行复合,对于某些特殊复合结构,达到满足要求的复合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2所述,所述导向辊组包括用于改变复合膜3的输送方向的第四导向辊13,所述第四导向辊13设于所述第一压合组件的下方,所述第四导向辊13位于所述第一走料路径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合膜3的收卷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压合组件的一侧,在所述第二走料路径和所述第三走料路径可以直接将复合膜3的输出到收卷方向,所述第一走料路径通过所述第四导向辊13改变复合膜3的输送方向,既保证复合膜3的压合效果,又使得复合膜3的输出到同一收卷方向上。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导向辊组包括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基材1输入的第五导向辊14、用于引导所述第二基材2输入的第六导向辊15以及用于引导复合膜3输出的第七导向辊16,所述第五导向辊14设于所述第二压合组件的上方,实现将所述第一基材1引导输入到所述复合单元中,所述第六导向辊15设于所述第一压合组件的上方,实现将所述第二基材2引导输入到所述复合单元中,所述第七导向辊16设于所述第一压合组件的下方,实现将所述复合膜3引导输出到收卷方向,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只是给出所述导向辊组其中几个优选的导向辊结构,但是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中导向辊的数量的限制,所述导向辊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复合单元的工作区域大小、压合角度大小)增加或者减少导向辊,都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走料路径和第三走料路径上,还设置了第八导向辊17,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走料路径和第三走料路径上第二基材2的输送方向,调整压合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第一压合组件的压合顺序为第一压力驱动件4→第一压辊5→第二基材2→第一基材1→第一复合钢辊6,实现以所述第一基材1为复合基准基材的压合,如图7及图8所示,所述第二压合组件的压合顺序为第二压力驱动件7→第二压辊8→第一基材1→第二基材2→第二复合钢辊9,实现以所述第二基材2为复合基准基材的压合,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材1上设有涂胶层18,用于将所述第一基材1与所述第二基材2进行粘合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力驱动件4、第一压辊5和第一复合钢辊6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压力驱动件7、第二压辊8和第二复合钢辊9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压力驱动件4和所述第二压力驱动件7均朝外侧设置,所述第一压力驱动件4和所述第二压力驱动件7为可调节压合压力的气缸,根据需要设置合适的压合压力,所述第一压辊5和所述第二压辊8为胶辊,所述第一复合钢辊6和所述第二复合钢辊9为钢棍,所述钢棍固定设置,所述胶辊在气缸的推动下,实现加压复合功能,另外,所述第一导向辊10、第二导向辊11、第三导向辊12、第四导向辊13、第五导向辊14、第六导向辊15、第七导向辊16、第八导向辊17为重量轻、惯量小、外表不生锈的铝辊。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变路径、基准和驱动关系的复合单元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工艺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变路径、基准和驱动关系的复合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第一基材1和第二基材2的特性,确定与复合工艺最相匹配的复合基准基材,在可切换的走料路径组中选择与所述复合基准基材相应的一条走料路径;
利用所述走料路径的导向辊组对所述第一基材1和第二基材2进行引导;
利用第一压合组件和/或第二压合组件对所述第一基材1和第二基材2进行加压形成复合膜3,其中,所述第一压合组件的压合方向与所述第二压合组件的压合方向相反、基准位置及驱动关系不同,所述导向辊组具有将所述第一基材1和第二基材2引导经过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压合组件以及将所述复合膜3引导至收卷上的作用。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的可变路径、基准和驱动关系的复合工艺,根据第一基材1和第二基材2的特性进行复合基准基材的选取判断,在可切换的走料路径组中选取最佳的走料路径,所述导向辊组实现引导所述第一基材1和第二基材2沿着所述走料路径进行输送,通过压合方向相反的第一压合组件和所述第二压合组件,可实现针对不同的复合基准基材,采用复合基准及驱动关系与之相匹配的压合组件进行加压复合,获得最佳的压合效果,从而提高产品品质,降低废品率。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4所示,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包括第一压力驱动件4、第一压辊5以及第一复合钢辊6,所述第二压合组件包括第二压力驱动件7、第二压辊8以及第二复合钢辊9,所述导向辊组至少包括第一导向辊10、第二导向辊11以及第三导向辊12。
根据第一基材1和第二基材2的特性,确定与复合工艺最相匹配的复合基准基材,在可切换的走料路径组中选择与所述复合基准基材相应的一条走料路径的步骤中,可根据所述第一基材1和所述第二基材2各自的类别特性(包括刚性、硬度、上胶适应性及摩擦系数、拉伸性等)、厚度及其它工艺要求选择不同的走料路径、相适应的压合组件及压力参数,从而选用不同的压合基准、压合顺序及变形规律,获得最合理的压合效果,以下为本实施例中至少三种不同走膜走料路径的复合过程:
(1)若所述第一基材1的刚性、硬度或厚度等特性明显大于所述第二基材2或者所述第一基材1的刚性、硬度或厚度等特性与所述第二基材2不存在明显的差别,则选择所述第一基材1为复合基准基材,选择经过所述第一压合组件的第一走料路径,实现将所述第二基材2压向所述第一基材1,具体的,如图2所述,将所述第一基材1绕过所述第一导向辊10,使得所述第一基材1贴合于所述第一复合钢辊6,沿着所述第一走料路径进行加压复合操作,所述第一走料路径为(l11、l21)→l31,复合过程中,所述第二基材2的变形程度大于所述第一基材1,保证所述第二基材2更好贴合于所述第一基材1上;
(2)若所述第二基材2的刚性、硬度或厚度等特性明显大于所述第一基材1,则选择所述第二基材2为复合基准基材,选择经过所述第二压合组件的第二走料路径,实现将所述第一基材1压向所述第二基材2,具体的,如图3所示,将所述第二基材2绕过所述第二导向辊11,使得所述第二基材2贴合于所述第二复合钢辊9,沿着所述第二走料路径进行加压复合操作,所述第二走料路径为(l12、l22)→l32,复合过程中,所述第一基材1的变形程度大于所述第二基材2,保证所述第一基材1更好贴合于所述第二基材2上;
(3)对于需要进行多次压合工艺的复合膜3,则选择所述第一基材1和所述第二基材2依次为复合基准基材,实现将所述第一基材1和所述第二基材2的交替压向,具体的,如图4所示,先以所述第一基材1为复合基准基材,将所述第一基材1绕过所述第一导向辊10,使得所述第一基材1贴合于所述第一复合钢辊6进行第一次压合,再将第一次压合后的复合膜3绕过所述第三导向辊12,以所述第二基材2为复合基准基材贴合于所述第二复合钢辊9进行第二次压合,沿着所述第三走料路径进行加压复合操作,所述第三走料路径为(l11、l21)→l33→l32,连续完成两次以不同的基材为复合基准基材的压合,满足所需工艺要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可变路径、基准和驱动关系的复合工艺通过提供呈相反方向设置的第一压合组件和第二压合组件,实现三种不同的走料路径,在复合过程中,可以根据复合工艺的要求,选择进行单次压合或者多次压合,在选择单次压合中,可以根据所述第一基材1和所述第二基材2的特性,选择最佳的复合基准基材进行复合,该复合工艺通过所述导向辊组改变路径的方向,调整压合角度,使得复合膜3获得最佳的压合效果,从而提高产品品质,降低废品率。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更加方便以及简洁的描述,上述中描述的复合工艺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复合单元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