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爆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2280发布日期:2019-04-05 21:36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爆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器,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存储、运输雷管等易燃易爆危险品的抗爆容器。



背景技术:

在交通、水利、矿山等工程建设中,有时会使用爆破技术,在民用爆破器材的运输、储存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抗爆容器,特别是在炸药与雷管同车运输时,通过将雷管装在抗爆容器中的方式,将炸药与雷管隔开,防止雷管的意外爆炸引爆炸药。现有的抗爆容器一般是由外筒、内筒和盖组成,具备一定的抗爆性能,为了提升抗爆性能,盖与筒体之间的连接结构必须十分牢固,否则在雷管爆炸时产生的冲击力容易将盖冲击飞出,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保证盖与筒体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所以在连接处的结构都设计成较为复杂,这就使得盖的安装和拆卸变得较为困难,影响运输雷管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抗爆容器的盖与筒体之间的连接结构复杂,盖的安装拆卸较为复杂且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的弊端,提供一种抗爆容器,该抗暴容器无需设置为内胆或外筒设置配合使用的盖,使用起来较为方便,且具备良好的抗爆性能。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抗爆容器,分为内外两层,包括内胆以及套接在内胆外的外筒,内胆与外筒之间能相对旋转,内胆上开有内胆口,外筒上开有与内胆口配合的外筒口,内胆与外筒之间相对旋转能使该抗爆容器在打开状态和封闭状态之间切换,在打开状态时,内胆口与外筒口连通,此时可以将雷管放入内胆内或者从内胆中取出,切换为封闭状态时,内胆口与外筒口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使内胆口与外筒口之间不连通,此时内胆口朝着外筒内侧,内胆的外壁将外筒口封闭,内胆的内腔与外界无法连通。该抗爆容器在打开状态与封闭状态之间切换起来十分方便。同时,内胆与外筒的双层设计,起到双重防护,能够提升该抗爆容器的抗爆性能。

该抗暴容器无需设置盖,仅通过设置的内胆与外筒即可实现良好的抗爆性能,在封闭状态时,若是位于内胆内的雷管发生爆炸,在爆炸的瞬间,爆炸产生的冲击力会使内胆发生膨胀,因除了外筒口位置,内胆的其余位置都由外筒包裹,所以内胆膨胀后内胆的外壁会与外筒的内壁紧密贴合,而内胆位于外筒口的位置会向外膨胀形成一个凸起,该凸起部位会与外筒口边沿紧密贴合,此时外筒与内胆配合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将放置爆炸物的内胆的内腔与外界完全隔绝开,爆炸产生的气流不会冲击到外界,能显著提升安全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外筒与内胆都为胶囊形结构。将外筒与内胆都设计成胶囊形结构,胶囊形结构的中间段能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内胆在外筒内只能绕着内胆的中心线转动,便于该抗爆容器在打开状态和封闭状态之间切换。同时,胶囊形结构两端分别为半球形结构,当内胆内的雷管发生爆炸时,半球形结构能均匀的承受爆炸产生的冲击力,能够提升该抗爆容器的抗爆性能,提升运输雷管存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内胆的上下两端、外筒的上下两端都为球面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内胆的上下两端、外筒的上下两端都为半球面形结构,所述内胆口开在内胆上端的半球面上,且内胆口的最上端低于内胆上端半球面的最高处;所述外筒口开在外筒上端的半球面上,且外筒口的最上端低于外筒上端半球面的最高处。将内胆口与外筒口分别设置在内胆的上端、外筒的上端,便于雷管的取放。

作为优选,所述内胆口开设在内胆的侧面,外筒口开设在外筒的侧面,内胆口的高度与外筒口的高度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内胆与外筒都为球形结构。当内胆内的雷管发生爆炸时,球形结构的内胆以及外筒能均匀承受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具有良好的抗爆性能,能提升运输雷管存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内胆的外形与外筒的内腔都为圆柱状结构,内胆的中心线与外筒的中心线重合。

所述内胆口、外筒口分别开设在内胆、外筒的侧面或上端面,当内胆口、外筒口分别开设在内胆、外筒的侧面时,内胆口的高度与外筒口的高度相等;当内胆口、外筒口分别开设在内胆、外筒的上端面时,内胆口中心线到内胆中心线的距离等于外筒口中心线到外筒口中心线的距离。

作为优选,当该抗爆容器处于打开状态时,内胆口的中心线与外筒口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内胆口与外筒口都为圆形结构,且所述内胆口直径小于外筒口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抗暴容器无需设置盖,在打开状态和封闭状态之间切换只需转动内胆即可,使用方便。

2.内胆爆炸后形成的凸起与外筒上的外筒口配合,能提升该抗暴容器的密封性能,防止雷管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影响外界,提升安全性能。

3.内胆与外筒能对雷管起到双重防护,具备良好的抗爆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打开状态时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1封闭状态时截面图;

图3为实施例1使用状态图;

图4为实施例2打开状态时立体图;

图5为实施例2封闭状态时立体图;

图6为实施例3打开状态时立体图;

图7为实施例3封闭状态时立体图;

图8为实施例4打开状态时立体图;

图9为实施例4封闭状态时立体图;

图10为实施例5打开状态时立体图;

图11为实施例5封闭状态时立体图;

图12为实施例6打开状态时立体图;

图13为实施例6封闭状态时立体图;

图14为实施例7打开状态时立体图;

图15为实施例7封闭状态时立体图;

图中标记:1、内胆,2、外筒,3、内胆口,4、外筒口,5、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表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抗爆容器,分为内外两层,包括胶囊形结构的内胆1以及套接在内胆1外的胶囊形结构的外筒2,该内胆1的中心线与外筒2的中心线重合,且内胆1与外筒2之间能相对旋转,该抗暴容器设置的内胆1与外筒2配合,形成了双重防护,能够提升该抗爆容器的抗爆性能。所述内胆1的上下两端、外筒2的上下两端都为半球面形结构,内胆1上端的半球面上开有内胆口3,且内胆口3的最上端低于内胆1上端半球面的最高处;外筒2上端的半球面上开有与内胆口3配合的外筒口4,且外筒口4的最上端低于外筒2上端半球面的最高处。内胆1与外筒2之间相对旋转能使该抗爆容器在打开状态和封闭状态之间切换,在打开状态时,内胆口3与外筒口4连通,且内胆口3的中心线与外筒口4的中心线重合;将内胆1转动180°时切换为封闭状态,此时内胆口3与外筒口4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使内胆口3与外筒口4之间不连通,内胆口3朝着外筒2内侧,内胆1的外壁将外筒口4封闭,内胆1的内腔与外界无法连通。所述内胆口3与外筒口4都为圆形结构,且所述内胆口3直径小于外筒口4直径。

如图3所示,该抗爆容器在存储雷管时,若是位于内胆1内的雷管发生爆炸,在爆炸的瞬间,爆炸产生的冲击力会使内胆1发生膨胀,因除了外筒口4位置,内胆1的其余位置都由外筒2包裹,所以内胆1膨胀后内胆1的外壁会与外筒2的内壁紧密贴合,而内胆1位于外筒口4的位置会向外膨胀形成一个凸起5,该凸起5会与外筒口4边沿紧密贴合,此时外筒2与内胆1配合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将放置爆炸物的内胆1的内腔与外界完全隔绝开,爆炸产生的气流不会冲击到外界,能显著提升安全性能。同时,内胆1与外筒2的上下两端都为半球形结构,能较为均匀的承受爆炸产生的冲击力,提升该抗爆容器的抗爆性能,提升运输雷管存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为了提升安全性,外筒2筒壁的厚度大于内胆1胆壁的厚度,使外筒2的抗暴性能强于内胆的抗暴性能,且外筒2可设置为两段式,由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或其他方式实现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使用中,若是内胆1发生爆炸产生形变后,可将外筒2的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拆卸开,将形变后的内胆1从外筒2中拆卸出来,外筒2可再次使用。

实施例2

如图4、图5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2的区别在与,所述内胆口3开设在内胆1的侧面,外筒口4开设在外筒2的侧面,内胆口3的高度与外筒口4的高度相等。当该抗爆容器整体体积较大时,将内胆口3与外筒口4分别设置在内胆1、外筒2的侧面,能够便于雷管的取放。

实施例3

如图6、图7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内胆1的下端、外筒2的下端都为平面形结构。将外筒2的下端设计成平面形结构,能够使该抗暴容器放置起来更为平稳。

实施例4

如图8、图9所示,与实施例3相比,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所述内胆口3开设在内胆1的侧面,外筒口4开设在外筒2的侧面,内胆口3的高度与外筒口4的高度相等。

实施例5

如图10、图11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所述内胆1与外筒2都为球形结构。当雷管在该抗爆容器内爆炸时,球形结构的内胆1以及外筒2能均匀承受爆炸产生的冲击力,使得该抗爆容器整体具有更为出众的抗爆性能,能提升运输雷管存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实施例6

如图12、图13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所述内胆1的外形与外筒2的内腔都为圆柱状结构。所述内胆口3开设在内胆1的上端面,外筒口4开设在外筒2的上端面,内胆口3中心线到内胆1中心线的距离等于外筒口4中心线到外筒口4中心线的距离。这种结构的内胆1与外筒2,因没有球面,所以相对生产成本更低,且生产工艺更为简单。

实施例7

如图14、图15所示,与实施例6相比,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所述内胆口3开设在内胆1的侧面,外筒口4开设在外筒2的侧面,且内胆口3的高度与外筒口4的高度相等。

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