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辐照靶材料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49307发布日期:2020-02-18 10:06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用于辐照靶材料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靶辐照站与收集设施之间转移靶材料的系统,在靶辐照站中,靶材料被能量束、例如粒子束辐照,在收集设施比如用于生产放射性核素的系统中的热室中,收集被辐照的靶材料。



背景技术:

在许多现代应用中使用通过能量束来辐照靶材料。例如,对于医疗应用,长期以来通过中等或低能量(5-30mev)束进行靶材料的回旋加速器辐照来生产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有许多重要的工业和科学用途,其中最重要的用途是示踪剂:通过与适当的非放射性前体反应,放射性药物被合成,并且当被施用在人体中时,允许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进行诊断和治疗监测,尤其是在肿瘤的治疗中。一些放射性药物也可以具有治疗效果。

文献ep1717819披露了用于自动生产放射性核素的系统。在所披露的系统中,披露了圆柱形靶载体或囊体,其包括限定两个开口圆柱形腔的分隔壁。其中一个圆柱形腔用于容纳要进行辐照的靶材料。在所披露的系统中,囊体用作辐照单元与热室之间的穿梭器,在辐照单元中,由囊体承载的靶材料被辐照,在热室中,由于电解池而可以发生靶材料的电沉积和电溶解。气动转移系统被布置成在热室与辐照单元之间转移囊体。还存在纯化系统,其用于对包含从电溶解步骤获得的放射性核素的酸溶液进行纯化。在此系统中,辐照发生在辐照单元中,所述辐照单元从回旋加速器接收粒子束。在需要生产不同的放射性核素的情况下或者当在此系统中使用具有不同厚度的靶材料时,需要改变辐照靶材料的粒子束的能量。这可以通过使用更复杂的加速器来完成,所述加速器可以传输具有可变能量的束。当加速器仅能传输固定能量的粒子束时,通过在辐照单元中使用横跨束线定位的降能箔,仍然可以改变辐照靶材料的束的能量。通过在不同的降能箔之间切换,因此可以调整从固定能量回旋加速器获得的束的能量,以便以适当的能量水平辐照靶材料。然而,在不同的降能箔之间切换是不便的过程,其涉及系统的关闭而具有明显不利的经济影响,并涉及进入辐照站,而产生维护人员的辐射暴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自动生产放射性核素的系统,该系统具有增加的灵活性来改变辐照靶材料的束的能量。

本发明在所附独立权利要求中被限定。优选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被限定。

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输送系统中在靶辐照站与收集站、比如热室之间转移靶材料的囊体,所述囊体包括:

-束线通道,沿着束线通道轴线x1延伸,用于使辐照所述靶材料的能量束通过,

-靶保持器,用于相对于所述束线通道轴线x1以掠射角保持所述靶材料或背衬所述靶材料的基材,

-壳体,用于包封所述靶保持器,所述壳体是可打开的,使得当所述壳体被打开时,所述靶材料能够插入所述靶保持器或从所述靶保持器移除,

-降能箔,所述降能箔横跨所述束线通道定位,用于降低所述靶材料上游的所述能量束的能量,

-至少一个靶冷却入口和至少一个靶冷却出口,用于使冷却流体在所述靶保持器附近的冷却导管中通过,使得所述靶材料能够在辐照期间被冷却,

-至少一个降能箔冷却入口和至少一个降能箔冷却出口,用于使冷却气体在所述降能箔附近通过。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所述掠射角在10°与90°之间。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所述囊体具有由围绕所述束线通道轴线x1的旋转几何形状限定的形状,所述囊体包括前端和后端,所述束线通道在所述囊体内从所述前端延伸到所述靶保持器。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所述靶冷却入口位于所述囊体的后端中,所述靶冷却入口与所述束线通道轴线x1对准。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所述靶冷却出口位于所述囊体的后端中,所述靶冷却出口是围绕所述束线通道轴线x1定位的环形冷却出口。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闭合盖,其中,

-所述闭合盖相对于所述束线轴线x1可同轴地紧固到所述壳体,以形成所述囊体的所述后端,

-所述靶保持器刚性联接到所述闭合盖,使得当所述闭合盖紧固到所述壳体时,所述靶保持器插入所述壳体中。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所述靶冷却导管被配置为使得冷却流体能够与被保持在所述靶保持器中的靶材料或背衬所述靶材料的基材处于热接触。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在靶辐照站中辐照靶材料并在所述靶辐照站与收集设施比如热室之间转移被辐照的靶材料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囊体,

-接收站,位于所述收集设施中,

-靶辐照站,用于接收沿着束线轴线的来自束线的能量束,

-输送系统,包括转移管,所述输送系统用于在所述接收站与所述靶辐照站之间输送所述囊体,

其中,

-所述输送系统包括位于所述靶辐照站中的第一终端,

-所述靶辐照站包括用于辐照所述靶材料的辐照单元,

-所述辐照站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辐照单元之间转移所述囊体的第一致动器和用于将所述囊体锁定在辐照位置的第二致动器,

-所述靶辐照站包括准直器以用于使来自所述束线的能量束变窄,

-所述至少一个囊体能够在所述辐照单元中被所述第二致动器锁定在辐照位置,其中,所述囊体的束线通道轴线x1与所述束线对准并连接,

-所述靶辐照站包括至少一个靶冷却入口导管和至少一个靶冷却出口导管,当所述囊体被锁定在其辐照位置时,所述至少一个靶冷却入口导管和所述至少一个靶冷却出口导管与所述囊体的所述靶冷却入口和靶冷却出口处于流体连通,

-所述靶辐照站包括至少一个降能箔冷却入口导管和至少一个降能箔冷却出口导管,当所述囊体被锁定在其辐照位置时,所述至少一个降能箔冷却入口导管和所述至少一个降能箔冷却出口导管与所述囊体的所述降能箔冷却入口和所述降能箔冷却出口处于流体连通,

-所述接收站作为所述输送系统的第二终端连接到所述转移管,所述接收站是可打开的,使得所述囊体能够从所述接收站中取出。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系统是气动系统。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系统是真空气动系统。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站通过闸阀连接到所述转移管,使得所述第二终端能够用作所述输送系统与所述收集设施之间的气闸。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所述辐照站的所述靶冷却入口导管和所述靶冷却出口导管、以及所述囊体的所述靶冷却入口和所述靶冷却出口被配置为使得当所述囊体被锁定在所述辐照位置时,所述辐照站的所述靶冷却入口导管与所述囊体的所述靶冷却入口处于流体连通,并且所述辐照站的所述靶冷却出口导管与所述囊体的所述靶冷却出口处于流体连通,而不管所述囊体与所述辐照单元之间相对于所述束线通道轴线x1的相对角取向如何。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

-所述囊体的所述靶冷却入口是位于所述囊体的所述后端中的圆形入口,所述靶冷却入口与所述束线通道轴线x1对准,

-所述囊体的所述靶冷却出口位于所述囊体的所述后端中,所述靶冷却出口是围绕所述束线通道轴线x1定位的环形冷却出口,

-所述辐照站的所述靶冷却入口导管具有位于所述束线轴线上的端部,所述端部具有半径与所述囊体的所述靶冷却入口的半径相匹配的圆形形状,

-所述辐照站的所述靶冷却出口导管具有位于所述束线轴线上的端部,所述端部具有半径与所述囊体的所述靶冷却出口的半径相匹配的环形出口。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所述辐照站的所述降能箔冷却入口导管和所述降能箔冷却出口导管、以及所述囊体的所述降能箔冷却入口和所述降能箔冷却出口被配置为使得当所述囊体被锁定在所述辐照位置时,所述辐照站的所述降能箔冷却入口导管与所述囊体的所述降能箔冷却入口处于流体连通,并且所述辐照站的所述至少一个降能箔冷却出口导管与所述囊体的所述降能箔冷却出口处于流体连通,而不管所述囊体与所述辐照单元之间相对于所述束线通道轴线x1的相对角取向如何。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

-所述囊体的所述降能箔冷却入口是位于所述囊体的所述前端中的具有半径r1的弧形入口,

-所述囊体的所述降能箔冷却出口是位于所述囊体的所述前端中的弧形出口,所述弧形出口的半径r2与半径r1不同,

-所述辐照站的所述降能箔冷却入口导管具有围绕所述束线轴线的环形形状的端部,所述环形形状具有的半径与所述囊体的所述弧形入口的半径r1相匹配,

-所述辐照站的所述降能箔冷却出口导管具有围绕所述束线轴线的环形形状的端部,所述环形形状具有的半径与所述囊体的所述弧形出口的半径r2相匹配。

附图说明

将通过举例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这些和进一步方面进行更详细解释,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的囊体;

图2是根据图1的囊体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的辐照站;

图5示出了根据图4的辐照站的剖视图,其中囊体锁定在其辐照位置;

图6是连接到能量束发生器的束线的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的一部分的详细视图。

这些附图不是按比例绘制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转移靶材料2的囊体的示例,其用于在靶辐照站与收集站、比如热室之间的输送系统中。

所述囊体包括:

-束线通道4,沿着束线通道轴线x1延伸,用于使辐照所述靶材料2的能量束通过,

-靶保持器1,用于相对于所述束线通道轴线x1以掠射角保持靶材料2或背衬靶材料2的基材2a,

-壳体3,用于包封所述靶保持器1,所述壳体3是可打开的,使得当壳体3被打开时,靶材料2可插入靶保持器1或从靶保持器移除,

-至少一个降能箔5a、5b、5c,横跨束线通道4定位,用于降低靶材料2上游的能量束的能量,

-至少一个靶冷却入口14和至少一个靶冷却出口15,用于使冷却流体在靶保持器1附近的冷却导管6中通过,使得靶材料2在辐照期间可以被冷却,

-至少一个降能箔冷却入口20和至少一个降能箔冷却出口21,用于使冷却气体在至少一个降能箔5a、5b、5c附近通过。

将在囊体中接收的用于辐照靶材料2的能量束通常是粒子束(如质子束),但也可以是电磁辐射(如伽马射线)。这样类型的能量束实际通常用于通过(光)核反应生产放射性核素的应用中,其中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囊体是非常有利的。

在图1和图2中,靶材料2背衬有基材2a。背衬有基材2a的这种靶材料2可以通过化学过程获得,其中靶材料2电沉积在基材2a上。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将靶材料熔化或压入基材中合适的腔中。替代地,当其没有背衬有基材时,靶材料2可以直接由靶保持器1保持。常见靶的典型示例是电沉积在银或金或镀金的铜基材上的富集或天然镍、铜基材上的富集或天然铊、铜或镀金的铜基材上的富集或天然锌、铜或镀金的铜上的富集或天然镓和镍的合金、铜或镀金的铜基材上的富集或天然锑、熔化到铂或铱基材的腔中的富集或天然氧化碲、压入铂或铱基材的腔中的富集或天然氧化锶、通过固定环被固定到铂或铱基材的腔中的天然钇箔、不带基材的金属片或箔等。

靶保持器1被配置为接收靶材料2并相对于束线通道轴线x1以掠射角使其稳固。掠射角有利地在10°与90°之间的范围内,其中90°的掠射角对应于靶材料2垂直于束线轴线x1。小于90°的掠射角增加了暴露于辐照的靶材料有效厚度,这最终允许增加放射性核素生产的产量,同时保持靶材料的实际厚度恒定。小于90°的掠射角还增加了暴露于束的靶有效表面积,从而降低了平均束电流密度并且由此增加了靶的束电流接受度以及相应地产量。

在图1和图2中,囊体具有管状侧壁,所述管状侧壁由围绕束线通道轴线x1的旋转几何形状限定,并且囊体由前端12和后端13闭合。壳体3是包封囊体的不同部件的护套。壳体3具有针对靶材料2的保护功能,并且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例如铝或铝合金、钛或钛合金、铌或铌合金等。

壳体3需要是可打开的,使得通常在屏蔽的核辐射容纳室(所谓的“热室”)中,靶材料2可以被人或机器人操作者插入靶保持器1或从靶保持器移除。在这方面,壳体3可以包括主体31和闭合盖7。闭合盖7相对于所述束线轴线x1可同轴地紧固到所述主体31,以形成所述囊体的后端13。靶保持器1有利地刚性地联接到闭合盖7,使得当闭合盖7紧固到主体31时,靶保持器1以所需的掠射角插入所述主体1中。替代地,当壳体不包括主体31和闭合盖7时,壳体3可以包括滑动系统或门,使得壳体是可打开的并且靶材料2可被触及。

横跨囊体的束线通道4定位的所述至少一个降能箔5a、5b、5c允许降低囊体中接收的能量束的能量,使得当能量束撞击靶材料2时达到所需的能级。当传输到囊体的能量束具有固定的能量时,实际上需要调节束发生器下游的束的能量。包含在囊体中的降能箔的数量、厚度和材料取决于由束发生器传输的束的能级和传输到靶材料2上的所需束能级。在图1和图2中,囊体包括三个降能箔5a、5b、5c。在其他实施例中,囊体可以仅包括一个或两个降能箔,或者替代地包括多于三个降能箔。在图1和图2的实施例中,降能箔由铝制成并且宽度为0.25mm。然而,可以使用具有合适的能量降级能力的任何宽度的任何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囊体中存在降能箔允许在维护靶辐照站期间减少操作者接收的电离辐射剂量。众所周知,降能箔在靶辐照站的操作期间被很大程度地激活,因此它们是除靶和基材之外在靶辐照站中诱发的最强电离辐射源。由于降能箔是囊体的一部分,所以它们在每次辐照后与被辐照的靶一起从靶站移除,因此保留在靶站附近的仅有的激活部分是沿着束线的准直器和束截止器。

降能箔5a、5b、5c可以可移除地安装在囊体上,以便在必要时被更换。这将允许更换降能箔5a、5b、5c,例如在被辐照预定次数之后,或者替代地当需要不同能量降级能力的新的靶材料2需要被辐照时。降能箔5a、5b、5c也可以安装在可从壳体3的其余部分拆卸的支撑件3a上。在这样的配置中,可以通过移除支撑件3a并通过在囊体上安装新的支撑件3a来更换降能箔5a、5b、5c。

用于使冷却流体在靶保持器1附近的冷却导管6中通过的所述至少一个靶冷却入口14和至少一个靶冷却出口15可以位于所述囊体的后端13中。在图1和图2中,靶冷却入口14是与束线通道轴线x1对准的圆形出口,而靶冷却出口15是围绕束线通道轴线x1定位的环形出口。冷却导管6是囊体中的通路,其将靶冷却入口14连接到靶冷却出口15。冷却导管6的功能是从靶材料2排出在辐照期间产生的热。因此,冷却导管6需要在靶材料2附近循环冷却流体(比如冷却水)或具有高沸点、高热容量和高热导率的任何其他合适的流体。在图1和图2中,冷却导管6被配置为使冷却流体与背衬靶材料2的基材2a接触。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却导管6可以配置为使得冷却流体被引导到基材2a附近而不与其接触。在这些实施例中,冷却导管6有利地包括通过薄的导热材料层与基材2a分离的部分。

由囊体接收的能量束也将产生对降能箔5a、5b、5c的加热。为了限制降能箔中的热增加,可以在所述至少一个降能箔5a、5b、5c附近引入冷却流体。如图1和图2所示,降能箔冷却入口20和降能箔冷却出口21可以配置为允许冷却流体切向地通到降能箔5a、5b、5c。由于其在辐照期间将在束线通道4中扩散,因此冷却流体有利地是惰性物质,比如惰性气体。在图1和图2中,降能箔冷却入口20是位于囊体的前端12中的具有半径r1的弧形入口。降能箔冷却出口21是也位于所述囊体的前端12中的弧形出口,其半径r2与r1不同。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囊体中,降能箔5c和靶保持器1在所述束线通道4中限定了封闭腔。在这种构型中,由于冷却流体不会泄漏到囊体中的封闭腔之外,因此防止了在束线通道4中循环的冷却流体对辐照站和束线的污染。另外,冷却流体在束线通道4中的循环可以被切向地强制到达靶材料的前表面,这将增强从靶的热移除,这对于具有低热导率的靶材料特别重要。

嵌入到根据本发明的囊体中的降能箔5a、5b、5c的存在允许调节靶材料2上游的能量束,而不必在位于辐照单元10中的降能箔之间切换。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囊体在用于生产放射性核素的系统中的使用是非常有利的。实际上,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囊体,需要不同束能级的不同靶材料2可以被相继地辐照,而不需要使用具有可变能级的束发生器并且不需要触及辐照站10。

如图3所示,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在靶辐照站10中辐照靶材料以及在所述靶辐照站10与收集设施比如热室9之间转移被辐照的靶材料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囊体,

-接收站8,位于收集设施9中,

-靶辐照站10,如图4所示,用于接收沿着束线轴线的来自束线的能量束,

-输送系统11,包括转移管12,所述输送系统用于在所述接收站8与所述靶辐照站10之间输送所述囊体,

其中,

-输送系统11包括位于靶辐照站10中的第一终端16,

-靶辐照站10包括用于辐照靶材料2的辐照单元17,

-辐照站10包括用于在第一终端16与辐照单元17之间转移囊体的第一致动器34和用于将囊体锁定在辐照位置的第二致动器18,

-靶辐照站10包括准直器19以用于使来自束线的能量束变窄,

-所述至少一个囊体可以在辐照单元17中被第二致动器18锁定在辐照位置,其中所述囊体的束线通道轴线x1与束线对准并连接,

-靶辐照站10包括靶冷却入口导管22和靶冷却出口导管23,当囊体被锁定在其辐照位置时,靶冷却入口导管和靶冷却出口导管与囊体的靶冷却入口14和靶冷却出口15处于流体连通,

-靶辐照站10包括降能箔冷却入口导管24和降能箔冷却出口导管25,当囊体被锁定在其辐照位置时,降能箔冷却入口导管和降能箔冷却出口导管与囊体的降能箔冷却入口20和降能箔冷却出口21处于流体连通,

-接收站8作为输送系统11的第二终端连接到转移管12,接收站8是可打开的,使得囊体可以从接收站8中取出。

在图3所示的系统中,输送系统11是真空气动输送系统。这种系统包括第一抽吸管26,第一抽吸管通过辐照站10中的第一终端16与转移管处于流体连通。它还包括第二抽吸管27,第二抽吸管通过接收站8(“第二终端”)与转移管12处于流体连通。抽吸管26、27通过三通阀29和30连接到鼓风机28和大气。hepa过滤器31也可以被包括在鼓风机28与三通阀29和30之间。

所述输送系统的操作原理如下:

·当囊体需要从收集设施9转移到辐照站10时,第一三通阀29的大气端口关闭,而第一抽吸管26被设定成与鼓风机28处于流体连通。另一方面,第二三通阀30的鼓风机端口关闭,而第二抽吸管27被设定成与大气处于流体连通。因此,空气通过鼓风机28从第一抽吸管26中吸出。抽吸管26中的这种减压引起囊体在转移管12中从收集设施9到辐照站10的运动,同时空气从大气被吸入第二抽吸管27中。

·当囊体需要从辐照站10转移到收集设施9时,第二三通阀30的大气端口关闭,而第二抽吸管27被设定成与鼓风机28处于流体连通。另一方面,第一三通阀29的鼓风机端口关闭,而抽吸管26被设定成与大气处于流体连通。因此,空气通过鼓风机28从第二抽吸管27中吸出。抽吸管27中的这种减压引起囊体在转移管12中从辐照站10到收集设施的运动,同时空气从大气被吸入第一抽吸管26中。

如图3所示,所述系统可在收集设施9中包括两个附加阀32、33,比如球阀。第一阀32横跨转移管12定位,并且第二阀33横跨第二抽吸管27定位。在这种布置中,接收站8因此成为热室9中的气闸。当囊体被取出或放置在接收站8中时,这些阀32、33有利地保持关闭。这个操作将确保热室9的气氛不会被用于转移囊体的空气干扰,并且热室9的潜在被污染的气氛将不会进入输送系统11的空气流中。当囊体需要在热室9与辐照站10之间转移时,阀32、33打开,使得输送系统11可以如上所述操作。

在图4和图5中更详细地披露了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的辐照站10的示例。辐照站10通过定位机构安装在安装架35上,这允许辐照单元相对于束的精确对准。除了上文已经描述的元件之外,辐照站10还可以包括用于准直器19的冷却系统。这种冷却系统包括准直器冷却入口导管36和准直器冷却出口导管37。

如图4和图5所示,辐照站10包括两个致动器:34和18,用于定位和锁定囊体。当囊体被接收在辐照站10的第一终端16中时,第一致动器34将囊体转移到辐照单元17。通过第二致动器18的作用,囊体被锁定在其辐照位置。囊体在辐照单元17中的辐照位置是囊体的以下位置,其中,

·束线通道轴线x1与束线对准并连接,

·靶冷却入口导管22和靶冷却出口导管23与囊体的靶冷却入口14和靶冷却出口15处于流体连通,

·降能箔冷却入口导管24和降能箔冷却出口导管25与所述囊体的降能箔冷却入口20和降能箔冷却出口21处于流体连通。

在所述系统的有利实施例中,辐照站10的靶冷却入口导管22被配置为使得当囊体被锁定在辐照位置时,靶冷却入口导管与囊体的靶冷却入口14处于流体连通,而不管囊体与辐照单元17之间相对于束线通道轴线x1的相对角取向如何。类似地,辐照站10的靶冷却出口导管23有利地配置成使得当囊体被锁定在辐照位置时,靶冷却出口导管与囊体的靶冷却出口处于流体连通,而不管囊体与辐照单元17之间相对于束线通道轴线x1的相对角取向如何。在这种构型中,靶冷却系统可在囊体在辐照单元10中相对于束线通道轴线x1的任何角取向下操作。这降低了致动器18和34的任务复杂性,而不需要在囊体被锁定在其辐照位置时测量囊体在第一终端16中的角取向,并且不需要将囊体旋转成相对于束线通道轴线x1成特定角度。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囊体中,其中靶冷却入口14是位于囊体的后端13中的圆形入口并且与束线通道轴线x1对准,辐照站10的靶冷却入口导管22具有位于束线轴线上的端部,所述端部具有半径与囊体的圆形靶冷却入口14的半径相匹配的圆形形状。类似地,如图1和图2所示,当囊体的靶冷却出口15是位于囊体的后端13中的环形出口并且围绕束线通道轴线x1定位时,辐照站10的靶冷却出口导管23具有端部,该端部具有围绕束线轴线的环形出口,所述环形出口具有的半径与靶冷却出口15的半径相匹配。在这个构型示例中,当囊体被锁定在辐照位置时,不管囊体与辐照单元17之间相对于束线通道轴线x1的相对角取向如何,靶冷却系统都可操作。

在所述系统的有利实施例中,辐照站10的降能箔冷却入口导管24被配置为使得,当囊体被锁定在辐照位置时,降能箔冷却入口导管与囊体的降能箔冷却入口20处于流体连通,而不管囊体与辐照单元17之间相对于束线通道轴线x1的相对角取向如何。类似地,辐照站10的降能箔冷却入口导管25有利地配置为使得,当囊体被锁定在辐照位置时,降能箔冷却入口导管与囊体的降能箔冷却入口21处于流体连通,而不管囊体与辐照单元17之间相对于束线通道轴线x1的相对角取向如何。在这种构型中,降能件冷却系统可在囊体在辐照单元10中相对于束线通道轴线x1的任何角取向下操作。这降低了致动器18和34的任务复杂性,而不需要在囊体被锁定在其辐照位置时测量囊体在第一终端16中的角取向,并且不需要将囊体旋转成相对于束线通道轴线x1成特定角度。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囊体中,其中降能箔冷却入口20位于囊体的前端12中并且是围绕束线通道轴线x1的具有半径r1的弧形入口,辐照站10的降能箔冷却入口导管24具有端部,所述端部具有围绕束线轴线的环形形状,所述环形形状具有的半径与囊体的弧形入口20的半径r1相匹配。类似地,如图1和图2所示,当降能箔冷却出口21位于囊体的前端12中并且是围绕束线通道轴线x1的具有不同于半径r1的半径r2的弧形出口21时,辐照站10的降能箔冷却出口导管25具有端部,所述端部具有围绕束线轴线的环形形状,所述环形形状具有的半径与降能箔冷却出口21的半径r2相匹配。

图6示出了连接到能量束发生器39的束线38的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的一部分的详细视图。能量束发生器39可以是粒子加速器,比如回旋加速器。替代地,能量束发生器可以产生电磁辐射,如伽马射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