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874331发布日期:2020-02-08 06:13阅读:7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bopp薄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喜欢比较快捷的生活,包括食品。快餐、各种包装食品充斥着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耐高温蒸煮袋包装的食品。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常见的质量问题为蒸煮后包装袋破袋、起皱、蒸煮后异味和漏气。作为蒸煮包装的封口材料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热封性能,还需要具备耐高温蒸煮性能,便于杀菌消毒。

目前市场售卖的高温蒸煮cpp薄膜,在121℃蒸煮30分钟杀菌条件下,包装袋易变形起皱,产品的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较差。目前已公开的技术,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8909123a公开的一种易剥离耐高温蒸煮聚丙烯薄膜,采用流延法生产聚丙烯薄膜,由于流延法未对聚丙烯纵横向分子链进行拉伸取向处理,薄膜的物理机械性能较差,尺寸稳定性和耐热性不足,很难适用于差异化的蒸煮包装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具有较低的热收缩率,较低的起始热封温度,具有较好的拉伸强度、物理机械性能和耐冲击性能。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依次由抗粘连层、芯层、热封层构成;所述抗粘连层的原料按重量份由均聚聚丙烯90-95份、sebs热塑性弹性体1-5份和抗粘母料a1-5份组成;所述抗粘母料a的原料按重量份由玻璃微珠30-50份和均聚聚丙烯50-70份组成;

所述芯层的原料按重量份由均聚聚丙烯75-85份和sebs热塑性弹性体15-25份组成;

所述热封层的原料按重量份由乙烯-丙烯-丁烯三元共聚物95-98份和抗粘母料b2-5份组成;所述抗粘母料b的原料按重量份由球形二氧化硅30-50份和共聚聚丙烯50-70份组成。

优选地,所述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的厚度为30-70μm。

优选地,抗粘连层厚度为bopp薄膜厚度的5-10%,芯层厚度为bopp薄膜厚度的70-80%,热封层厚度为bopp薄膜厚度的10-20%。

优选地,均聚聚丙烯的聚合度94-98%,熔融指数为2.0-2.5g/10min。

优选地,玻璃微珠有两种粒径范围,其粒径范围为1-2μm与2-4μm,其中,粒径为1-2μm的玻璃微珠与粒径为2-4μm的玻璃微珠的重量比为0.5-1.5:3.5-4.5。

优选地,球形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3μm。

本发明还提出了上述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芯层原料加热熔融得到芯层熔体;取抗粘连层原料加热熔融得到抗粘连层熔体;取热封层原料加热熔融得到热封层熔体;

s2、将抗粘连层熔体、芯层熔体、热封层熔体分别过滤后,在三层t形结构模头唇口汇合挤出成膜片,用高压气刀将该膜片贴附到激冷辊上急冷形成铸片,并经循环水冷却定型;

s3、将铸片纵向拉伸得到厚膜,再进行横向拉伸,热定型,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其中,纵向拉伸时,抗粘连层预热温度为120-150℃,热封层预热温度为100-120℃,纵向拉伸温度为110-130℃,纵向拉伸倍数为4.5-5.2倍。

优选地,在s3中,横向拉伸的预热温度为175-185℃,横向拉伸温度为150-160℃,横向拉伸倍数为6-10倍。

优选地,在s3中,热定型温度为160-170℃。

优选地,在s1中,芯层原料加热熔融的温度为245-260℃。

优选地,在s2中,激冷辊的温度为20-40℃,循环水的温度为20-45℃。

上述s3中,将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引入牵引系统展平,经过β射线测厚仪测量厚度后,收卷得到成品。

本发明芯层采用高聚合度、低融指数的均聚聚丙烯和sebs热塑性弹性体,同时通过工艺参数调整提高薄膜结晶度,可有效提高bopp薄膜的耐热性,有利于高温条件下蒸煮不变形脱层;抗粘连层选用均聚聚丙烯、sebs热塑性弹性体和粒度较小的浅网印刷用抗粘连母料a,进一步提高bopp薄膜的耐热性和印刷性能;热封层采用乙烯-丙烯-丁烯三元共聚和抗粘母料b热封料,使得bopp具有良好的热封性能和较低的起始热封温度;本发明根据bopp薄膜提供了适宜的制备方法,在纵向拉伸时,将抗粘连层和热封层以不同温度预热,以防止热封层粘辊;本发明所述bopp薄膜还可以适应于普通bopp薄膜的生产线。

本发明的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可满足各种蒸煮包装的热封和耐热需求,耐热性能优于目前市场上的cpp薄膜,同时产能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依次由抗粘连层、芯层、热封层构成;所述抗粘连层的原料按重量份由均聚聚丙烯90份、sebs热塑性弹性体5份和抗粘母料a5份组成;所述抗粘母料a的原料按重量份由玻璃微珠30份和均聚聚丙烯70份组成;

所述芯层的原料按重量份由均聚聚丙烯75份和sebs热塑性弹性体25份组成;

所述热封层的原料按重量份由乙烯-丙烯-丁烯三元共聚物95份和抗粘母料b5份组成;所述抗粘母料b的原料按重量份由球形二氧化硅30份和共聚聚丙烯70份组成。

所述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的厚度为30μm;抗粘连层厚度为bopp薄膜厚度的5%,芯层厚度为bopp薄膜厚度的80%,热封层厚度为bopp薄膜厚度的15%;

均聚聚丙烯的聚合度94%,熔融指数为2.0g/10min;玻璃微珠的粒径为1μm、2μm,其中,粒径为1μm的玻璃微珠与粒径为2μm的玻璃微珠的重量比为0.5:4.5;球形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μm。

上述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芯层原料加入主挤出机中,经245℃加热熔融得到芯层熔体;取抗粘连层原料加入辅助挤出机中,加热熔融得到抗粘连层熔体;取热封层原料加入到另一台辅助挤出机中,加热熔融得到热封层熔体;

s2、将抗粘连层熔体、芯层熔体、热封层熔体分别经滤网过滤后,在三层t形结构模头唇口汇合挤出成膜片,用高压气刀将该膜片贴附到20℃的激冷辊上急冷形成铸片,并经25℃的循环水冷却定型;

s3、取铸片,使得抗粘连层预热温度为120℃,热封层预热温度为100℃,于110℃纵向拉伸4.5倍得到厚膜,取厚膜经175℃预热,于150℃横向拉伸6倍,于160℃热定型,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将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引入牵引系统展平,经过β射线测厚仪测量厚度后,收卷得到成品。

实施例2

一种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依次由抗粘连层、芯层、热封层构成;所述抗粘连层的原料按重量份由均聚聚丙烯91份、sebs热塑性弹性体4份和抗粘母料a5份组成;所述抗粘母料a的原料按重量份由玻璃微珠35份和均聚聚丙烯65份组成;

所述芯层的原料按重量份由均聚聚丙烯80份和sebs热塑性弹性体20份组成;

所述热封层的原料按重量份由乙烯-丙烯-丁烯三元共聚物96份和抗粘母料b4份组成;所述抗粘母料b的原料按重量份由球形二氧化硅35份和共聚聚丙烯65份组成。

所述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的厚度为40μm;抗粘连层厚度为bopp薄膜厚度的7%,芯层厚度为bopp薄膜厚度的78%,热封层厚度为bopp薄膜厚度的15%;

均聚聚丙烯的聚合度95%,熔融指数为2.1g/10min;玻璃微珠的粒径为1.5μm、3μm,其中,粒径为1.5μm的玻璃微珠与粒径为3μm的玻璃微珠的重量比为1:4;球形二氧化硅的粒径为2μm。

上述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芯层原料加入主挤出机中,经250℃加热熔融得到芯层熔体;取抗粘连层原料加入辅助挤出机中,加热熔融得到抗粘连层熔体;取热封层原料加入到另一台辅助挤出机中,加热熔融得到热封层熔体;

s2、将抗粘连层熔体、芯层熔体、热封层熔体分别经滤网过滤后,在三层t形结构模头唇口汇合挤出成膜片,用高压气刀将该膜片贴附到25℃的激冷辊上急冷形成铸片,并经30℃的循环水冷却定型;

s3、取铸片,使得抗粘连层预热温度为130℃,热封层预热温度为105℃,于115℃纵向拉伸4.7倍得到厚膜,取厚膜经177℃预热,于152℃横向拉伸7倍,于162℃热定型,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将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引入牵引系统展平,经过β射线测厚仪测量厚度后,收卷得到成品。

实施例3

一种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依次由抗粘连层、芯层、热封层构成;所述抗粘连层的原料按重量份由均聚聚丙烯92份、sebs热塑性弹性体4份和抗粘母料a4份组成;所述抗粘母料a的原料按重量份由玻璃微珠40份和均聚聚丙烯60份组成;

所述芯层的原料按重量份由均聚聚丙烯85份和sebs热塑性弹性体15份组成;

所述热封层的原料按重量份由乙烯-丙烯-丁烯三元共聚物97份和抗粘母料b3份组成;所述抗粘母料b的原料按重量份由球形二氧化硅40份和共聚聚丙烯60份组成。

所述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的厚度为50μm;抗粘连层厚度为bopp薄膜厚度的8%,芯层厚度为bopp薄膜厚度的75%,热封层厚度为bopp薄膜厚度的17%;

均聚聚丙烯的聚合度96%,熔融指数为2.2g/10min;玻璃微珠的粒径为2μm、4μm,其中,粒径为2μm的玻璃微珠与粒径为4μm的玻璃微珠的重量比为1.5:3.5;球形二氧化硅的粒径为3μm。

上述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芯层原料加入主挤出机中,经255℃加热熔融得到芯层熔体;取抗粘连层原料加入辅助挤出机中,加热熔融得到抗粘连层熔体;取热封层原料加入到另一台辅助挤出机中,加热熔融得到热封层熔体;

s2、将抗粘连层熔体、芯层熔体、热封层熔体分别经滤网过滤后,在三层t形结构模头唇口汇合挤出成膜片,用高压气刀将该膜片贴附到30℃的激冷辊上急冷形成铸片,并经35℃的循环水冷却定型;

s3、取铸片,使得抗粘连层预热温度为140℃,热封层预热温度为110℃,于120℃纵向拉伸4.9倍得到厚膜,取厚膜经180℃预热,于154℃横向拉伸8倍,于164℃热定型,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将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引入牵引系统展平,经过β射线测厚仪测量厚度后,收卷得到成品。

实施例4

一种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依次由抗粘连层、芯层、热封层构成;所述抗粘连层的原料按重量份由均聚聚丙烯93份、sebs热塑性弹性体4份和抗粘母料a3份组成;所述抗粘母料a的原料按重量份由玻璃微珠45份和均聚聚丙烯55份组成;

所述芯层的原料按重量份由均聚聚丙烯85份和sebs热塑性弹性体15份组成;

所述热封层的原料按重量份由乙烯-丙烯-丁烯三元共聚物98份和抗粘母料b2份组成;所述抗粘母料b的原料按重量份由球形二氧化硅45份和共聚聚丙烯55份组成。

所述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的厚度为60μm;抗粘连层厚度为bopp薄膜厚度的9%,芯层厚度为bopp薄膜厚度的72%,热封层厚度为bopp薄膜厚度的19%;

均聚聚丙烯的聚合度97%,熔融指数为2.3g/10min;玻璃微珠的粒径为2μm、4μm,其中,粒径为2μm的玻璃微珠与粒径为4μm的玻璃微珠的重量比为1.5:3.5;球形二氧化硅的粒径为3μm。

上述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芯层原料加入主挤出机中,经260℃加热熔融得到芯层熔体;取抗粘连层原料加入辅助挤出机中,加热熔融得到抗粘连层熔体;取热封层原料加入到另一台辅助挤出机中,加热熔融得到热封层熔体;

s2、将抗粘连层熔体、芯层熔体、热封层熔体分别经滤网过滤后,在三层t形结构模头唇口汇合挤出成膜片,用高压气刀将该膜片贴附到35℃的激冷辊上急冷形成铸片,并经40℃的循环水冷却定型;

s3、取铸片,使得抗粘连层预热温度为150℃,热封层预热温度为115℃,于125℃纵向拉伸5.0倍得到厚膜,取厚膜经182℃预热,于156℃横向拉伸9倍,于166℃热定型,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将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引入牵引系统展平,经过β射线测厚仪测量厚度后,收卷得到成品。

实施例5

一种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依次由抗粘连层、芯层、热封层构成;所述抗粘连层的原料按重量份由均聚聚丙烯95份、sebs热塑性弹性体3份和抗粘母料a2份组成;所述抗粘母料a的原料按重量份由玻璃微珠50份和均聚聚丙烯50份组成;

所述芯层的原料按重量份由均聚聚丙烯85份和sebs热塑性弹性体15份组成;

所述热封层的原料按重量份由乙烯-丙烯-丁烯三元共聚物98份和抗粘母料b2份组成;所述抗粘母料b的原料按重量份由球形二氧化硅50份和共聚聚丙烯50份组成。

所述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的厚度为70μm;抗粘连层厚度为bopp薄膜厚度的10%,芯层厚度为bopp薄膜厚度的70%,热封层厚度为bopp薄膜厚度的20%;

均聚聚丙烯的聚合度98%,熔融指数为2.5g/10min;玻璃微珠的粒径为2μm、4μm,其中,粒径为2μm的玻璃微珠与粒径为4μm的玻璃微珠的重量比为1.5:3.5;球形二氧化硅的粒径为3μm。

上述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芯层原料加入主挤出机中,经260℃加热熔融得到芯层熔体;取抗粘连层原料加入辅助挤出机中,加热熔融得到抗粘连层熔体;取热封层原料加入到另一台辅助挤出机中,加热熔融得到热封层熔体;

s2、将抗粘连层熔体、芯层熔体、热封层熔体分别经滤网过滤后,在三层t形结构模头唇口汇合挤出成膜片,用高压气刀将该膜片贴附到40℃的激冷辊上急冷形成铸片,并经45℃的循环水冷却定型;

s3、取铸片,使得抗粘连层预热温度为150℃,热封层预热温度为120℃,于130℃纵向拉伸5.2倍得到厚膜,取厚膜经185℃预热,于160℃横向拉伸10倍,于170℃热定型,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将高温蒸煮复合用bopp薄膜引入牵引系统展平,经过β射线测厚仪测量厚度后,收卷得到成品。

对比例

按专利cn108909123a公开的一种易剥离耐高温蒸煮聚丙烯薄膜,制备得到聚丙烯薄膜。

将上述实施例1-5与对比例制得的试样进行试验,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实施例1-5相较于对比例所制得的薄膜均具有较低的热收缩率,较低的起始热封温度和明显优于对比例的拉伸强度,实施例1-5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耐冲击性能明显优于对比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