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90400发布日期:2020-02-22 02:11阅读: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花边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



背景技术:

抗菌面料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细菌、真菌和霉菌,保持织物清洁,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内置的银离子抗菌面料,采用纺丝级抗菌技术把抗菌剂直接做到化学纤维里面;另一种是后处理技术即通过面料后续定型工艺加进去。后处理的工艺相对简单成本容易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进行控制,是市场上应用最多的一种。常规的后整理添加的方法,其面临着银离子的抗菌效率随时间的延长而衰减,同时银离子本身对细胞的毒性,也限制了其在婴幼儿贴身服用、家纺上的应用。

由纤维组成的纺织品面料,由于其多孔式物体形状和高分子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利于微生物附着,成为微生物生存、繁殖的良好寄生体。寄生体除了对人体的危害之外还会污染纤维,因而抗菌面料的主要目的就是消除这些不利影响。

抗菌面料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能够消除因细菌而产生的异味,使织物保持整洁,同时避免细菌的繁殖能够起到降低再次传播的风险。并且经编花边面料,其采用织物三维经编的方法,通过设置特殊的形状和蕾丝花纹,实现织物的多种风格,而抗菌纤维其通常的作为面为表面层上,通过表层的抗菌织物的设置,实现经编花边面料的抗菌功能。

现有的花边面料存在抗菌性能差,并且容易色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具有抗菌性能好、抗色变效果佳的优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所述花边包括花边本体,所述花边本体由上层面料、中层面料和底层面料组成,所述上层面料与中层面料通过三维经编工艺编织而成,底层面料与中层面料通过三维经编编织而成,通过经编工艺得到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所述花边本体浸轧抗色变整理液,其中,按重量份计,所述上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20~35份;

甲壳素纤维5~7份;

所述中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30~40份;

聚乳酸纤维22~24份;

所述底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40~60份;

香蕉纤维10~14份。

优选的是,所述的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其中,所述聚酯纤维为负离子聚酯纤维。

优选的是,所述的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其中,所述负离子聚酯纤维含有4~8wt%抗菌剂。

优选的是,所述的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其中,所述抗菌剂包括20-40份载银磷酸锆、4-6份乙基香草醛、30-40份硬脂酸钠、5-7份电气石粉、2-4份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

优选的是,所述的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其中,所述负离子聚酯纤维还含有偶联剂,所述偶联剂为所述聚酯纤维重量的0.2~0.4%。

优选的是,所述的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其中,所述偶联剂为(3,4-环氧基环己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双(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是,所述的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其中,所述抗色变整理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优选的是,所述的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其中,所述聚酯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上层面料,所述上层面料的厚度为0.04mm-0.06mm。

优选的是,所述的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其中,所述聚酯纤维和聚乳酸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中层面料,所述中层面料的厚度为0.04mm-0.06mm。

优选的是,所述的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其中,所述聚酯纤维和香蕉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底层面料,所述底层面料的厚度为0.04mm-0.06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具有较高的抑菌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大于90%;花边面料进行老化试验100h,色彩△e变化<2.5。

(2)本发明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由上层面料、中层面料和底层面料组成,聚酯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上层面料,聚酯纤维和聚乳酸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中层面料,聚酯纤维和香蕉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底层面料,聚酯纤维中加入载银磷酸锆、乙基香草醛、硬脂酸钠、5-7份电气石粉、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使得花边对病原微生物有杀死作用或抑制生长作用达到最佳,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具有良好的抗色变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本案提出一种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花边包括花边本体,花边本体由上层面料、中层面料和底层面料组成,上层面料与中层面料通过三维经编工艺编织而成,底层面料与中层面料通过三维经编编织而成,通过经编工艺得到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所述花边本体浸轧抗色变整理液,其中,按重量份计,所述上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20~35份;

甲壳素纤维5~7份;

聚酯纤维强度高,断裂强度和弹性模量高,回弹性适中,热定型效果优异,耐热和耐光性好。聚酯纤维的熔点为255℃左右,玻璃化温度约70℃,还具有优秀的阻抗性以及较好的耐腐蚀性,对弱酸、碱等稳定;甲壳素纤维具有手感柔软亲切、无刺激、抑菌除臭功能,通过加入甲壳素纤维改善花边的抗菌性能和柔软性能。

所述中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30~40份;

聚乳酸纤维22~24份;

聚乳酸纤维具有手感好,抗紫外线性能良好,通过加入聚乳酸纤维改善花边的抗色变性能。

所述底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40~60份;

香蕉纤维10~14份。

香蕉纤维具有质量轻、光泽好、抗菌性强,通过加入香蕉纤维进一步改善面料的抗菌性能,并提高面料的抗色变性能。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聚酯纤维为负离子聚酯纤维。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负离子聚酯纤维含有4~8wt%抗菌剂。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抗菌剂包括20-40份载银磷酸锆、4-6份乙基香草醛、30-40份硬脂酸钠、5-7份电气石粉、2-4份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为了提高面料的抗菌性能,引入了协同发挥抗菌性能的载银磷酸锆、乙基香草醛、硬脂酸钠、电气石粉、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使得对病原微生物有杀死作用或抑制生长作用达到最佳,并且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具有良好的抗色变性能。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负离子聚酯纤维还含有偶联剂,所述偶联剂为所述聚酯纤维重量的0.2~0.4%。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偶联剂为(3,4-环氧基环己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双(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了抗菌剂与涤纶的相容性,还添加有偶联剂,本案优选的偶联剂选自(3,4-环氧基环己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双(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抗色变整理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二(十八烷基)二硫醚、二烷基二苯胺、聚六亚甲基胍协同作为抗色变剂,使得聚六亚甲基胍可延缓或抑制面料的氧化过程,从而阻止面料的老化并延长其使用寿命;α-守酮对病原微生物有杀死作用或抑制生长作用;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具有良好的扩散性,通过加入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提高抗色变整理液在纱线中的渗透性;通过加入二苯甲酮改善面料的抗色变功能。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聚酯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上层面料,所述上层面料的厚度为0.04mm-0.06mm。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聚酯纤维和聚乳酸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中层面料,所述中层面料的厚度为0.04mm-0.06mm。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聚酯纤维和香蕉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底层面料,所述底层面料的厚度为0.04mm-0.06mm。

下面列出具体的实施例和的对比例:

实施例1:

一种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花边包括花边本体,花边本体由上层面料、中层面料和底层面料组成,上层面料与中层面料通过三维经编工艺编织而成,底层面料与中层面料通过三维经编编织而成,通过经编工艺得到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花边本体浸轧抗色变整理液,按重量份计,所述上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20份;

甲壳素纤维5份;

所述中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30份;

聚乳酸纤维22份;

所述底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40份;

香蕉纤维10份。

聚酯纤维为负离子聚酯纤维;负离子聚酯纤维含有4wt%抗菌剂;抗菌剂包括20份载银磷酸锆、4份乙基香草醛、30份硬脂酸钠、5份电气石粉、2份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负离子聚酯纤维还含有偶联剂,偶联剂为所述聚酯纤维重量的0.2%;偶联剂为(3,4-环氧基环己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抗色变整理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聚酯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上层面料,上层面料的厚度为0.04mm;聚酯纤维和聚乳酸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中层面料,所述中层面料的厚度为0.04mm;聚酯纤维和香蕉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底层面料,所述底层面料的厚度为0.04mm。

实施例2:

一种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花边包括花边本体,花边本体由上层面料、中层面料和底层面料组成,上层面料与中层面料通过三维经编工艺编织而成,底层面料与中层面料通过三维经编编织而成,通过经编工艺得到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花边本体浸轧抗色变整理液,按重量份计,上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30份;

甲壳素纤维6份;

所述中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35份;

聚乳酸纤维23份;

所述底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50份;

香蕉纤维12份。

聚酯纤维为负离子聚酯纤维;负离子聚酯纤维含有6wt%抗菌剂;抗菌剂包括30份载银磷酸锆、5份乙基香草醛、32份硬脂酸钠、6份电气石粉、3份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负离子聚酯纤维还含有偶联剂,偶联剂为所述聚酯纤维重量的0.3%;偶联剂为双(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

抗色变整理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聚酯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上层面料,上层面料的厚度为0.05mm;聚酯纤维和聚乳酸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中层面料,中层面料的厚度为0.05mm;聚酯纤维和香蕉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底层面料,所述底层面料的厚度为0.05mm。

实施例3:

一种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花边包括花边本体,花边本体由上层面料、中层面料和底层面料组成,上层面料与中层面料通过三维经编工艺编织而成,底层面料与中层面料通过三维经编编织而成,通过经编工艺得到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所述花边本体浸轧抗色变整理液,按重量份计,上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35份;

甲壳素纤维7份;

所述中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40份;

聚乳酸纤维24份;

所述底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60份;

香蕉纤维14份;

聚酯纤维为负离子聚酯纤维;负离子聚酯纤维含有8wt%抗菌剂;抗菌剂包括40份载银磷酸锆、6份乙基香草醛、40份硬脂酸钠、7份电气石粉、4份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负离子聚酯纤维还含有偶联剂,偶联剂为聚酯纤维重量的0.4%;偶联剂为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抗色变整理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聚酯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上层面料,上层面料的厚度为0.06mm;聚酯纤维和聚乳酸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中层面料,中层面料的厚度为0.06mm;聚酯纤维和香蕉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底层面料,底层面料的厚度为0.06mm。

对比例1:

一种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花边包括花边本体,花边本体由上层面料、中层面料和底层面料组成,上层面料与中层面料通过三维经编工艺编织而成,底层面料与中层面料通过三维经编编织而成,通过经编工艺得到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花边本体浸轧抗色变整理液,按重量份计,所述上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20份;

中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30份;

聚乳酸纤维22份;

所述底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40份;

香蕉纤维10份。

聚酯纤维为负离子聚酯纤维;负离子聚酯纤维含有4wt%抗菌剂;抗菌剂包括20份载银磷酸锆、4份乙基香草醛、30份硬脂酸钠、5份电气石粉、2份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负离子聚酯纤维还含有偶联剂,偶联剂为所述聚酯纤维重量的0.2%;偶联剂为(3,4-环氧基环己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抗色变整理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上层面料的厚度为0.04mm;聚酯纤维和聚乳酸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中层面料,所述中层面料的厚度为0.04mm;聚酯纤维和香蕉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底层面料,所述底层面料的厚度为0.04mm。

对比例2:

一种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花边包括花边本体,花边本体由上层面料、中层面料和底层面料组成,上层面料与中层面料通过三维经编工艺编织而成,底层面料与中层面料通过三维经编编织而成,通过经编工艺得到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花边本体浸轧抗色变整理液,按重量份计,所述上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20份;

甲壳素纤维5份;

所述中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30份;

所述底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40份;

香蕉纤维10份。

聚酯纤维为负离子聚酯纤维;负离子聚酯纤维含有4wt%抗菌剂;抗菌剂包括20份载银磷酸锆、4份乙基香草醛、30份硬脂酸钠、5份电气石粉、2份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负离子聚酯纤维还含有偶联剂,偶联剂为所述聚酯纤维重量的0.2%;偶联剂为(3,4-环氧基环己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抗色变整理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聚酯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上层面料,上层面料的厚度为0.04mm;中层面料的厚度为0.04mm;聚酯纤维和香蕉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底层面料,所述底层面料的厚度为0.04mm。

对比例3:

一种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花边包括花边本体,花边本体由上层面料、中层面料和底层面料组成,上层面料与中层面料通过三维经编工艺编织而成,底层面料与中层面料通过三维经编编织而成,通过经编工艺得到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花边本体浸轧抗色变整理液,按重量份计,上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30份;

甲壳素纤维6份;

所述中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35份;

聚乳酸纤维23份;

所述底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50份;

聚酯纤维为负离子聚酯纤维;负离子聚酯纤维含有6wt%抗菌剂;抗菌剂包括30份载银磷酸锆、5份乙基香草醛、32份硬脂酸钠、6份电气石粉、3份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负离子聚酯纤维还含有偶联剂,偶联剂为所述聚酯纤维重量的0.3%;偶联剂为双(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

抗色变整理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聚酯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上层面料,上层面料的厚度为0.05mm;聚酯纤维和聚乳酸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中层面料,中层面料的厚度为0.05mm;聚酯纤维和香蕉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底层面料,所述底层面料的厚度为0.05mm。

对比例4:

一种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花边包括花边本体,花边本体由上层面料、中层面料和底层面料组成,上层面料与中层面料通过三维经编工艺编织而成,底层面料与中层面料通过三维经编编织而成,通过经编工艺得到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花边本体浸轧抗色变整理液,按重量份计,上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30份;

甲壳素纤维6份;

所述中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35份;

聚乳酸纤维23份;

所述底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50份;

香蕉纤维12份。

聚酯纤维为负离子聚酯纤维;负离子聚酯纤维含有6wt%抗菌剂;抗菌剂包括30份载银磷酸锆、5份乙基香草醛、32份硬脂酸钠、6份电气石粉、3份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负离子聚酯纤维还含有偶联剂,偶联剂为所述聚酯纤维重量的0.3%;偶联剂为双(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

抗色变整理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聚酯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上层面料,上层面料的厚度为0.05mm;聚酯纤维和聚乳酸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中层面料,中层面料的厚度为0.05mm;聚酯纤维和香蕉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底层面料,所述底层面料的厚度为0.05mm。

对比例5:

一种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花边包括花边本体,花边本体由上层面料、中层面料和底层面料组成,上层面料与中层面料通过三维经编工艺编织而成,底层面料与中层面料通过三维经编编织而成,通过经编工艺得到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所述花边本体浸轧抗色变整理液,按重量份计,上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35份;

甲壳素纤维7份;

所述中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40份;

聚乳酸纤维24份;

所述底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60份;

香蕉纤维14份;

聚酯纤维为负离子聚酯纤维;负离子聚酯纤维含有8wt%抗菌剂;抗菌剂包括40份载银磷酸锆、6份乙基香草醛、40份硬脂酸钠、7份电气石粉、4份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负离子聚酯纤维还含有偶联剂,偶联剂为聚酯纤维重量的0.4%;偶联剂为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抗色变整理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聚酯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上层面料,上层面料的厚度为0.06mm;聚酯纤维和聚乳酸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中层面料,中层面料的厚度为0.06mm;聚酯纤维和香蕉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底层面料,底层面料的厚度为0.06mm。

对比例6:

一种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花边包括花边本体,花边本体由上层面料、中层面料和底层面料组成,上层面料与中层面料通过三维经编工艺编织而成,底层面料与中层面料通过三维经编编织而成,通过经编工艺得到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所述花边本体浸轧抗色变整理液,按重量份计,上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35份;

甲壳素纤维7份;

所述中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40份;

聚乳酸纤维24份;

所述底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60份;

香蕉纤维14份;

聚酯纤维为负离子聚酯纤维;负离子聚酯纤维含有8wt%抗菌剂;抗菌剂包括40份载银磷酸锆、6份乙基香草醛、40份硬脂酸钠、7份电气石粉、4份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负离子聚酯纤维还含有偶联剂,偶联剂为聚酯纤维重量的0.4%;偶联剂为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抗色变整理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聚酯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上层面料,上层面料的厚度为0.06mm;聚酯纤维和聚乳酸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中层面料,中层面料的厚度为0.06mm;聚酯纤维和香蕉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底层面料,底层面料的厚度为0.06mm。

对比例7:

一种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花边包括花边本体,花边本体由上层面料、中层面料和底层面料组成,上层面料与中层面料通过三维经编工艺编织而成,底层面料与中层面料通过三维经编编织而成,通过经编工艺得到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所述花边本体浸轧抗色变整理液,按重量份计,上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35份;

甲壳素纤维7份;

所述中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40份;

聚乳酸纤维24份;

所述底层面料包括以下组分:

聚酯纤维60份;

香蕉纤维14份;

聚酯纤维为负离子聚酯纤维;负离子聚酯纤维含有8wt%抗菌剂;抗菌剂包括40份载银磷酸锆、6份乙基香草醛、40份硬脂酸钠、7份电气石粉、4份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负离子聚酯纤维还含有偶联剂,偶联剂为聚酯纤维重量的0.4%;偶联剂为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抗色变整理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聚酯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上层面料,上层面料的厚度为0.06mm;聚酯纤维和聚乳酸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中层面料,中层面料的厚度为0.06mm;聚酯纤维和香蕉纤维相互穿插绕圈编织成底层面料,底层面料的厚度为0.06mm。

下面列出实施例1~3和对比例1~6的测试结果:

抗色变性能是在人工加速氙灯老化试验100h,观察花边的抗色变性能。

本发明的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实施例1~3与对比例1~7相比,实施例的抗菌抗色变纤维花边具有较高的抑菌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大于90%;花边面料进行老化试验100h,色彩△e变化<2.5。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