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防弹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50563发布日期:2019-12-31 14:32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新型防弹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弹衣,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防弹衣。



背景技术:

防弹衣,又叫避弹衣,避弹背心,防弹背心,避弹服,单兵护体装具等,用于防护弹头或弹片对人体的伤害。防弹衣主要由衣套和防弹层两部分组成。衣套常用化纤织品制作,防弹层是用金属、陶瓷片、凯夫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以及液体防护材料等材料,构成单一或复合型防护结构。防弹层可吸收弹头或弹片的动能,对低速弹头或弹片有明显的防护效果,在控制一定的凹陷情况下可减轻对人体胸、腹部的伤害。

现有技术中,防弹衣功能单一,需要携带很多工具,同时不好收纳,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新型防弹衣,布局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防弹衣,包括前胸部分、后背部分和与所述后背部分相连接的安全带机构,所述前胸部分与所述后背部分通过肩部和侧面的魔术贴相连接,所述安全带机构包括护腰带和两个护腿带,所述护腿带与所述护腰带通过连接带相连接,所述护腰带和所述护腿带上均设置有调节带,所述调节带正反面均设置有魔术贴,所述护腿带下方设置有固定带,所述前胸部分与所述后背部分下端固定有固定环,所述前胸部分中部设置有拉链,所述拉链两侧设有第一插板袋,所述第一插板袋外侧通过魔术贴连接有第二插板袋,所述后背部分通过魔术贴固定有第三插板袋。

优选的,所述护腰带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后背部分下方,或者所述护腰带上端通过绑带固定在所述后背部分上的固定环上。

优选的,所述后背部分中部设置有调节拉链组,所述调节拉链组两侧固定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三插板袋的魔术贴。

优选的,所述固定带的自由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挂钩的挂钩环。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新型防弹衣,布局合理,增设了安全带机构,减少携带工具的数量,使用时将所述护腰带和所述护腿带上的调节带调节合适的长度进行腰部和腿部固定,并将固定带穿过所述前胸部分的固定环,挂钩环通过挂钩与安全绳相连接,使用安全方便;在不用时通过各部分的魔术贴使得护腿带、固定带和调节带均固定在护腰带上,收纳方便。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弹衣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弹衣后背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全带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前胸部分;11、第一插板袋;12、第二插板袋;13、拉链;2、后背部分;21、调节拉链组;22、第三插板袋;3、固定环;4、安全带机构;41、护腰带;42、护腿带;43、连接带;44、调节带;45、固定带;46、挂钩环;47、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弹衣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弹衣后背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全带机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新型防弹衣包括前胸部分1、后背部分2和与后背部分2相连接的安全带机构4。前胸部分1与后背部分2通过肩部和侧面的魔术贴相连接,分体设置穿戴更加方便。安全带机构4包括护腰带41和两个护腿带42,护腿带42与护腰带41通过连接带43相连接,护腰带41和护腿带42上均设置有调节带44,调节带44正反面均设置有魔术贴,护腿带42下方设置有固定带45,固定带45的自由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挂钩的挂钩环46。前胸部分1与后背部分2下端固定有固定环3前胸部分1中部设置有拉链13,拉链13两侧设有第一插板袋11,第一插板袋11外侧通过魔术贴连接有第二插板袋12,后背部分2通过魔术贴固定有第三插板袋22,第三插板袋22提高了前胸部分1的拉链12周围的防护性能,同时增加了透气性。后背部分2中部设置有调节拉链组21,调节拉链组21通过拉链头使得不同的齿带合并连接来调节后背部分2的宽度调节拉链组21用于调节后背部分2的宽度使得防弹衣更加适合。调节拉链组21两侧固定有用于连接第三插板袋22的魔术贴。护腰带41上端直接缝在后背部分2下方,或者护腰带41上端通过绑带47固定在后背部分1上的固定环3上,本实施例通过绑带47固定。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新型防弹衣,布局合理,增设了安全带机构,减少携带工具的数量,使用时将护腰带和护腿带上的调节带调节合适的长度进行腰部和腿部固定,并将固定带穿过前胸部分的固定环,挂钩环通过挂钩与安全绳相连接,使用安全方便;在不用时通过各部分的魔术贴使得护腿带、固定带和调节带均固定在护腰带上,收纳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