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暴约束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43928发布日期:2020-01-10 14:29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暴约束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暴力约束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防暴约束网。



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犯罪,不法分子的犯罪活动直接损害人们的财产和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人民警察在打击犯罪分子时,通常使用警棍或枪械等器械,这些器械容易给他人或自身带来伤害或危险,并且在使用时受周围环境的限制。另外,在一些抢险救援工作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器械,容易带来自身灾难。

现有技术中多采用防暴约束叉,它主要包括有握持杆、驱动机构和约束叉,该约束叉装配在握持杆顶端,驱动机构可移动地装配在握持杆内并且可操纵约束叉工作。这类结构在进行实际防暴约束时,极易出现约束范围小,约束能力低,且不能实现将大面积整体约束,使得犯罪分子的手部足部等能够自由活动,极易逃脱,甚至反向伤害执法人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暴约束网,实现大面积的整体的对犯罪分子进行约束,约束能力好,犯罪分子不能逃脱。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防暴约束网,包括一手持杆,所述手持杆一端固定有可变径钢圈,所述可变径钢圈内设置有弹力网。

优选地,所述可变径钢圈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圆弧组件和第二圆弧组件,所述第一圆弧组件和第二圆弧组件其中一相对端间连接有第三圆弧组件,另一相对端间连接有伸缩钢索组件,所述第三圆弧组件两端分别与第一圆弧组件和第二圆弧组件铰接,第一圆弧组件和第二圆弧组件上分别连接有变径执行机构。

优选地,所述变径执行机构包括分别与第一圆弧组件和第二圆弧组件连接的拉索,所述拉索远离第一圆弧组件和第二圆弧组件端连接有电机,第一圆弧组件和第二圆弧组件上设置有向外侧伸出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外端部设置有滑轮,拉索穿过滑轮。

优选地,所述电机包括电机输出轴,所述拉索缠绕在电机输出轴上且端部与电机输出轴固定。

优选地,所述手持杆上设置有安装柱,所述电机固定于安装柱内,所述安装柱内还设置有电池和电路,所述电池通过电路为电机供电。

优选地,所述手持杆远离可变径钢圈的端部套有防滑手持部,所述防滑手持部上设置有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与电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圆弧组件上设置有固定弦,所述固定弦与第一圆弧组件和第二圆弧组件间分别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可变径钢圈内侧。

优选地,所述伸缩钢索组件包括钢索本体、固定套和设置在固定套内的绕芯,所述绕芯包括鼓轮和盘簧,所述钢索本体一端置于固定套内与盘簧固定连接并盘绕在鼓轮上,所述钢索本体另一端与第一圆弧组件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与第二圆弧组件端部固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防暴约束网,在放暴约束中可变径钢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径,特别对于一些身材高大或肥胖的犯罪分子,可变径钢圈径向变大,同时设置在钢圈内的弹力网随着钢圈直径增大而面积变大,使得可约束面积增大,钢圈和弹力网同时约束,约束能力增强,对犯罪分子实现较大面积的整体约束,使得犯罪分子不易逃脱,或者对犯罪分子的上半身或头部或手部等整体约束,有效的避免了犯罪分子进行自残。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暴约束网结构示意图,也即收缩状态下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暴约束网一种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暴约束网另一种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暴约束网的伸缩钢索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防暴约束网,包括一手持杆7,所述手持杆7一端固定有可变径钢圈1,可变径钢圈1内设置有弹力网14;弹力网14随着可变径钢圈1直径增大而变形增大,弹力网14弹力在一定范围内,在实际生产中,弹力网需要选用弹力较大且韧性也较大,并且不能被利器快速切断或明火快速烧断的弹力材料制成,比如采用金属丝弹簧为内部固定材料,外部包裹塑料、橡胶等材料;可变径钢圈1和弹力网14整体面积增大,可以有效的增加防暴约束面积和能力,对犯罪分子进行上半身整体或头部或上肢等进行约束,避免犯罪分子逃脱或自残或伤害执法人员;本防暴约束网在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效仿捕鱼动作从犯罪分子头顶上部向下直接捕获约束,改变现有技术中防暴约束叉从犯罪分子身体侧面接触约束的操作方式,使得防暴约束更加简单和快捷,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间。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可变径钢圈1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圆弧组件2和第二圆弧组件13,所述第一圆弧组件2和第二圆弧组件13其中一相对端间连接有第三圆弧组件10,另一相对端间连接有伸缩钢索组件16,所述第三圆弧组件10两端分别与第一圆弧组件2和第二圆弧组件13铰接,第一圆弧组件2和第二圆弧组件13上分别连接有变径执行机构;第一圆弧组件2、第二圆弧组件13和第三圆弧组件10组成一个似椭圆形或圆形的可变径钢圈1,变径执行机构带动第一圆弧组件2和第二圆弧组件13分别以其各自与第三圆弧组件10铰接处转动,第二圆弧组件13和第三圆弧组件10连接有伸缩钢索组件16的相对面间能够相离或相近运动,实现变径。

如图1,所述变径执行机构包括分别与第一圆弧组件2和第二圆弧组件13连接的拉索12,所述拉索12远离第一圆弧组件2和第二圆弧组件13端连接有电机8,第一圆弧组件2和第二圆弧组件13上设置有向外侧伸出的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外端部设置有滑轮4,拉索12穿过滑轮;拉索12向后拉动即可实现将第一圆弧组件2和第二圆弧组件13向外拉动并旋转,使得第一圆弧组件2和第二圆弧组件13相离运动,第一圆弧组件2和第二圆弧组件13之间面积增大,实现可变径钢圈1整体的变径,钢圈内面积增大。

如图1,所述电机8包括电机输出轴9,所述拉索12缠绕在电机输出轴9上且端部与电机输出轴9固定,所述手持杆7上设置有安装柱6,所述电机8固定于安装柱6内,所述安装柱6内还设置有电池和电路,所述电池通过电路为电机8供电,所述手持杆7远离可变径钢圈1的端部套有防滑手持部,所述防滑手持部上设置有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与电路电连接;在实际安装中,开关按钮应设置有一级圈按钮、二级圈按钮和收缩按钮并将其接入电路合适位置,实现对电机工作时间工作方式的控制,电机8带动拉索12收缩或放松,即可实现将第一圆弧组件2和第二圆弧组件13向外展开或复位,实现可变径钢圈1的变径。

如图1,所述第三圆弧组件10上设置有固定弦5,所述固定弦5与第一圆弧组件2和第二圆弧组件13间分别连接有复位弹簧11,所述复位弹簧11设置在可变径钢圈1内侧;在电机8反转时,即电机8实现对拉索12放松时,第一圆弧组件2和第二圆弧组件13在复位弹簧11的作用下快速复位,实现自动复位。

如图1,所述伸缩钢索组件16包括钢索本体22、固定套15和设置在固定套15内的绕芯,所述绕芯包括鼓轮20和盘簧21,所述钢索本体22一端置于固定套15内与盘簧21固定连接并盘绕在鼓轮20上,所述钢索本体22另一端与第一圆弧组件2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15与第二圆弧组件13端部固定;伸缩钢索组件16随着第一圆弧组件2和第二圆弧组件13的相离而延长相向而收缩,作为可变径钢圈1的一个可伸缩的边,实现对可变径钢圈1的完善和限制,避免第一圆弧组件2和第二圆弧组件13在进行变径变形时出现路径不固定问题,确保可变径钢圈1的正常变径变形。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防暴约束网,利用可变径钢圈1和弹力网14实现防暴约束中有效约束面积的变形,增加约束能力和约束效率,可以从被约束者头顶顶部向下直接约束,约束操作方便,约束操作快速,约束可操作性强,约束后可以将可变径钢圈1变形缩小,实现进一步限制和约束,约束能力增强,被约束者很难逃脱或进行进一步动作,有效的避免了被约束者进行自残或他伤。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上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