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5681发布日期:2020-03-06 06:18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贴合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通过贴合工艺形成的薄性材料而言,在贴合过程中,如果贴合辊两端的压力不均匀,容易造成贴合的薄性材料中产生气泡。产生的气泡会严重影响产品的性能,甚至导致产品的报废。因此,针对如何保证贴合辊两端施加均匀的贴合作用力的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地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机构包括:上贴合辊、下贴合辊以及压力检测单元;

所述上贴合辊和下贴合辊上下排布,且保持平行设置,所述上贴合辊的辊面与下贴合辊的辊面相接触,所述压力检测单元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块与所述上贴合辊的两端相连接,任一端的压力检测单元包括:壳体、形成于所述壳体中的压力腔、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中的压力传递丝杆、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壳壁中的敏感元件、连接于所述壳体上的表盘,所述壳体中空设置,所述压力腔由位于所述壳体中的塞体所限定,所述塞体的压力腔与所述壳壁上收容所述敏感元件的空间相连通,所述表盘的指针与所述敏感元件相连接,所述压力传递丝杆的端部与所述塞体相抵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机构的改进,所述上贴合辊和下贴合辊的两端分别由一立板所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机构的改进,所述立板上开设有固定所述上贴合辊两端的第一连接块和下贴合辊两端的第二连接块装配的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机构的改进,所述压力检测单元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立板的上端,所述压力传递丝杆贯穿所述限位板并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块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机构的改进,所述塞体的侧面周向凹陷设置,所述凹陷中套装有垫圈,所述压力传递丝杆的端部与所述垫圈相抵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机构的改进,所述凹陷的底部为锥形面,所述锥形面朝向所述压力腔延伸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机构的改进,所述塞体与所述壳体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机构的改进,所述压力检测单元还包括调节手轮,所述调节手轮通过一杆体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上端,所述杆体延伸至所述壳体中,并与所述塞体相抵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机构通过在上贴合辊的两端设置压力检测单元,可对上贴合辊两端施加的贴合压力进行调节,保证了薄性材料贴合时贴合压力的一致性,有利于避免了气泡、分层、橘皮等不良问题的产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机构包括:上贴合辊1、下贴合辊2以及压力检测单元3。

所述上贴合辊1和下贴合辊2上下排布,且保持平行设置,所述上贴合辊1的辊面与下贴合辊2的辊面相接触,所述上贴合辊1和下贴合辊2之间形成薄性材料贴合加工的空间。从而,多条料带经导向进入到上述贴合加工空间中,在所述上贴合辊1和下贴合辊2的作用下,通过贴合作用复合在一起。

为了实现所述上贴合辊1和下贴合辊2的固定,所述上贴合辊1和下贴合辊2的两端分别由一立板4所固定。其中,所述立板4上开设有固定所述上贴合辊1两端的第一连接块11和下贴合辊2两端的第二连接块21装配的开口。

所述压力检测单元3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块11与所述上贴合辊1的两端相连接,其具有指示压力的表盘,通过所述压力检测单元3可对上贴合辊1两端施加的贴合压力进行调节,保证了薄性材料贴合时贴合压力的一致性。

其中,任一端的压力检测单元3包括:壳体31、形成于所述壳体31中的压力腔32、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31中的压力传递丝杆33、安装于所述壳体31的壳壁中的敏感元件34、连接于所述壳体31上的表盘35。

所述壳体31中空设置,所述压力腔32由位于所述壳体31中的塞体所限定,所述压力腔32中填充有用于传递压力变化的介质。相应的,所述塞体与所述壳体31的内部空腔相仿型。所述塞体的压力腔32与所述壳壁上收容所述敏感元件34的空间相连通,所述表盘35的指针与所述敏感元件34相连接。此外,为了保证所述压力腔32的密封性,所述塞体与所述壳体31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36。

从而,当介质受到来自外部的作用力时,其可将压力变化传递至敏感元件34,敏感元件34可进一步带动与其相连接的指针进行转动,以指示外部的作用力。所述压力传递丝杆33的端部与所述塞体相抵靠。因此,在表盘35指针的指示作用下,通过旋转丝杆,可改变对第一连接块11所施加的作用力,进而对上贴合辊1两端施加的贴合压力进行调节,以使得上贴合辊1两端施加的贴合压力保持一致。其中,所述敏感元件34为现有的元器件,其可以为波登管、膜盒、波纹管等。

此外,由于直接调节压力传递丝杆33较为不便,因此所述压力检测单元3还包括调节手轮5,所述调节手轮5通过一杆体51连接于所述壳体31的上端,所述杆体51延伸至所述壳体31中,并与所述塞体相抵靠。如此,当旋转上述调节手轮5时,其可带动与其相连接的杆体51对塞体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塞体进一步将收到的作用力传递至与其相抵靠的有压力传递丝杆33,以实现对上贴合辊1两端贴合压力的调节。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压力传递丝杆33传递压力至塞体,所述塞体的侧面周向凹陷设置,所述凹陷中套装有垫圈37,所述压力传递丝杆33的端部与所述垫圈37相抵靠。优选地,所述凹陷的底部为锥形面,所述锥形面朝向所述压力腔32延伸设置。

同时,为了方便所述压力检测单元3的固定,所述压力检测单元3还包括限位板38。其中,所述限位板38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立板4的上端,所述压力传递丝杆33贯穿所述限位板38并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块11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压力检测的贴合机构通过在上贴合辊的两端设置压力检测单元,可对上贴合辊两端施加的贴合压力进行调节,保证了薄性材料贴合时贴合压力的一致性,有利于避免了气泡、分层、橘皮等不良问题的产生。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