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结构的锂电池用铝塑软包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85517发布日期:2020-06-05 20:3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结构的锂电池用铝塑软包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软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锂电池用铝塑软包装。



背景技术:

锂电池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钢壳包装的锂电池,后来是铝壳包装的锂电池,目前使用的软包装锂电池是第三代产品,由于软包装锂电池具有容量大、重量轻、体积小、安全性好等优点,己经成为锂电池的发展方向。目前,软包装锂电池使用的铝塑膜外层一般采用单层的尼龙(聚酰胺)膜材料,其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自润滑性能,且耐磨损、耐溶剂性能好,可作为铝塑膜的外层保护层,延长铝塑膜的使用寿命。

然而因尼龙材料吸水性较大,其饱和水含量可达到3%以上,而水作为导电介质,对材料的电绝缘性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同地区由于气候差异,铝塑膜表面尼龙材料的含水率不同,因此对应铝塑膜材料的电绝缘性能稳定性较差,尤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差异更为明显,对于锂电池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都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故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锂电池用铝塑软包装,可有效提高铝塑软包装材料的电绝缘性能,从而提高锂电池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结构的锂电池用铝塑软包装,包括由外侧至内侧依次布设的绝缘涂层、尼龙层、外层胶粘合层、上铬化处理层、铝箔层、下铬化处理层、内层胶粘合层和流延聚丙烯层;其中,铝箔层的内外表面经过三价铬钝化剂处理后形成上铬化处理层和下铬化处理层;再通过外层胶粘合层和内层胶粘合层与尼龙层和流延聚丙烯层进行复合,绝缘涂层涂覆在尼龙层外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涂层上形成有若干耐磨颗粒,该耐磨颗粒等距布设于绝缘涂层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涂层为水溶性环氧绝缘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溶性环氧绝缘涂层为多元醇、酸酐改性环氧树脂,厚度为3-10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尼龙层的厚度为15μm-25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层胶粘合层由聚氨酯胶黏剂构成,厚度为2μm-5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铝箔层的厚度为35μm-40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铬化处理层和下铬化处理层的厚度为0.2-1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层胶粘合层由环氧树脂胶黏剂构成,厚度为2μm-5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流延聚丙烯层的厚度为40μm-80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高了铝塑膜材料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电绝缘性能稳定性,从而有效的提高电池使用的安全性和寿命;而且其制备方法简单,工艺条件成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a剖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绝缘涂层1,尼龙层2,外层胶粘合层3,上铬化处理层4,铝箔层5,下铬化处理层6,内层胶粘合层7,流延聚丙烯层8,耐磨颗粒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结构的锂电池用铝塑软包装,包括由外侧至内侧依次布设的绝缘涂层1、尼龙层2、外层胶粘合层3、上铬化处理层4、铝箔层5、下铬化处理层6、内层胶粘合层7和流延聚丙烯层8;绝缘涂层1上形成有若干耐磨颗粒9,该耐磨颗粒9等距布设于绝缘涂层1上;在绝缘涂层1设置耐磨颗粒9,使得该锂电池用铝塑软包装材料具有高耐磨性,不易磨损,使用寿命较长,进而提高了锂电池外观整体保护;本实用新型提高了铝塑膜材料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电绝缘性能稳定性,从而有效的提高电池使用的安全性和寿命;而且其制备方法简单,工艺条件成熟。

绝缘涂层1为水溶性环氧绝缘涂层,水溶性环氧绝缘涂层的厚度为10μm,尼龙层2厚度为25μm,外层胶粘合层3的厚度为2μm,铝箔层5的厚度为35μm,上铬化处理层4和下铬化处理层6为铝箔层5经三价铬钝化剂处理形成的厚度为0.1μm的膜层,内层胶粘合层7的厚度为2μm,流延聚丙烯层8的厚度为40μm。

实施例2:

绝缘涂层1为水溶性环氧绝缘涂层,水溶性环氧绝缘涂层的厚度为8μm,尼龙层2的厚度为20μm,外层胶粘合层3的厚度为3μm,铝箔层5的厚度为40μm,上铬化处理层4和下铬化处理层6为铝箔层5经三价铬钝化剂处理形成的厚度为0.4μm的膜层,内层胶粘合层7的厚度为3μm,流延聚丙烯层8的厚度为80μm。

实施例3:

绝缘涂层1为水溶性环氧绝缘涂层,水溶性环氧绝缘涂层的厚度为3μm,尼龙层2的厚度为15μm,外层胶粘合层3的厚度为4μm,铝箔层5的厚度为35μm,上铬化处理层4和下铬化处理层6为铝箔层5经三价铬钝化剂处理形成的厚度为0.8μm的膜层,内层胶粘合层7的厚度为5μm,流延聚丙烯层8的厚度为65μm。

实施例4:

绝缘涂层1为水溶性环氧绝缘涂层,水溶性环氧绝缘涂层的厚度为6μm,尼龙层2的厚度为18μm,外层胶粘合层3的厚度为5μm,铝箔层5的厚度为40μm,上铬化处理层4和下铬化处理层6为铝箔层5经三价铬钝化剂处理形成的厚度为1μm的膜层,内层胶粘合层7的厚度为4μm,流延聚丙烯层8的厚度为70μm。

实施例5:

绝缘涂层1为水溶性环氧绝缘涂层,水溶性环氧绝缘涂层的厚度为5μm,尼龙层2的厚度为22μm,外层胶粘合层3的厚度为4μm,铝箔层5的厚度为38μm,上铬化处理层4和下铬化处理层6为铝箔层5经三价铬钝化剂处理形成的厚度为0.6μm的膜层,内层胶粘合层7的厚度为5μm,流延聚丙烯层8的厚度为75μm。

对比例1:

所述铝塑膜材料制备同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尼龙层表面不含有绝缘涂层。

对比例2:

所述铝塑膜材料制备同实施例2相同,不同的是尼龙层表面不含有绝缘涂层。

对比例3:

所述铝塑膜材料制备同实施例3相同,不同的是尼龙层表面不含有绝缘涂层。

将实施例1-5与对比例1-3的样本置于25℃,50%rh环境中放置48小时,测试各组样本的击穿电压;并在85℃,85%rh环境中继续放置48小时,测试各组样本的击穿电压,对比2个环境下铝塑膜电绝缘性能的差异。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电绝缘性能明显优于常规型铝塑膜,并且能在潮湿高温环境中仍保持较强的绝缘性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提高铝塑膜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的电绝缘性能,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且操作简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绝缘涂层1,尼龙层2,外层胶粘合层3,上铬化处理层4,铝箔层5,下铬化处理层6,内层胶粘合层7,流延聚丙烯层8,耐磨颗粒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