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导电散热复合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37606发布日期:2020-11-19 19:1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石墨烯导电散热复合膜,包括复合膜体(1)、铜质导电层(2)、上薄膜加持层(6)、薄膜基层(7)和异形纤维抗压层(11),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体(1)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薄膜基层(7),且薄膜基层(7)一侧的复合膜体(1)内部设有上薄膜加持层(6),并且上薄膜加持层(6)远离薄膜基层(7)一侧的复合膜体(1)内部设有高分子散热薄膜层(5),所述高分子散热薄膜层(5)的内部设有散热结构(4),且高分子散热薄膜层(5)远离上薄膜加持层(6)一侧的复合膜体(1)内部设有铜质导电层(2),并且铜质导电层(2)的内部设有导电结构(3),所述薄膜基层(7)远离上薄膜加持层(6)一侧的复合膜体(1)内部设有下薄膜加持层(8),且下薄膜加持层(8)远离薄膜基层(7)一侧的复合膜体(1)内部设有石墨烯组隔层(9),并且石墨烯组隔层(9)远离下薄膜加持层(8)一侧的复合膜体(1)内部设有异形纤维抗压层(11),异形纤维抗压层(11)的内部设有抗压结构(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导电散热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结构(3)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铜箔层(301)、粘合剂(302)以及第二铜箔层(303),所述铜质导电层(2)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粘合剂(302),且粘合剂(302)一侧的铜质导电层(2)内部设有第一铜箔层(301),并且粘合剂(302)远离第一铜箔层(301)一侧的铜质导电层(2)内部设有第二铜箔层(3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导电散热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4)从左至右依次设有铝质夹腔(401)、纳米碳基层(402)以及氮化硼导热橡胶(403),所述高分子散热薄膜层(5)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纳米碳基层(402),且纳米碳基层(402)两侧的高分子散热薄膜层(5)内部皆设有铝质夹腔(4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石墨烯导电散热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铝质夹腔(401)的内部皆设有等间距的氮化硼导热橡胶(403),且氮化硼导热橡胶(403)的一端延伸至纳米碳基层(402)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导电散热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压结构(10)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微丝网体(1001)、纳米陶瓷基层(1002)以及金属离子增强层(1003),所述异形纤维抗压层(11)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纳米陶瓷基层(1002),且纳米陶瓷基层(1002)一侧的异形纤维抗压层(11)内部设有微丝网体(10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石墨烯导电散热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陶瓷基层(1002)远离微丝网体(1001)一侧的异形纤维抗压层(11)内部设有金属离子增强层(1003),且金属离子增强层(1003)的长度与微丝网体(1001)的长度相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导电散热复合膜,包括复合膜体、铜质导电层、上薄膜加持层、薄膜基层和异形纤维抗压层,所述复合膜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薄膜基层,且薄膜基层一侧的复合膜体内部设有上薄膜加持层,并且上薄膜加持层远离薄膜基层一侧的复合膜体内部设有高分子散热薄膜层,所述高分子散热薄膜层的内部设有散热结构,且高分子散热薄膜层远离上薄膜加持层一侧的复合膜体内部设有铜质导电层,并且铜质导电层的内部设有导电结构,所述薄膜基层远离上薄膜加持层一侧的复合膜体内部设有下薄膜加持层。本实用新型不仅延长了石墨烯复合膜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石墨烯复合膜的适用范围,而且避免了石墨烯复合膜出现断裂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曾俊鑫;文军;吴付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莱必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9
技术公布日:2020.11.1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